正在阅读:

AIF、坤音均获数千万融资,数千家偶像经纪公司混战千亿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F、坤音均获数千万融资,数千家偶像经纪公司混战千亿市场

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偶像产业“立于风口”,其中包括实体唱片、数字音乐、演唱会、音乐现场、互联网演艺、周边衍生品的核心层音乐产值将达到495亿,外衍层电影、网剧/网大、综艺、广告、二次元等的产值将达到505亿。

图源:ONER官博

作者:梁嘉烈

日前,亚洲偶像工场AIF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领头方为险峰长青、险峰旗云。该公司是一家男子偶像团体孵化公司,专注于对男子偶像团体进行培训与孵化,并为其提供艺人经纪服务,曾向《偶像练习生》输送了于浩、赵凌峰、杨羿、张艺凡等练习生。

随着《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爆火和国内偶像元年的到来,受到资本认可的不止是AIF,还有坤音娱乐和麦锐娱乐,坤音娱乐在《偶像练习生》结束后推出的男团ONER目前在国内男团中保持着较高人气,而麦锐娱乐的紫宁则在《创造101》中成团出道。据艺恩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显然,偶像市场正值风口,这也是资本相继入局的原因。

但是《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背后参与的公司高达数百家,今年获得融资的却仅有坤音娱乐、麦锐文化、AIF等,数量显然较少。这其实也是因为在2016年偶像市场迎来井喷之后,国内有数千家公司迅速入局,同时,传统娱乐公司也在转型分羹,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等到《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第二季的播出,众多实力派公司更加崭露头角之后,行业格局或者会更加明朗。

麦锐娱乐、AIF相继获得融资

资本入局偶像产业 

其实早在《创造101》爆火之后,麦锐娱乐就获得了上市公司文投控股数千万的A轮融资。在《偶像练习生》中,麦锐娱乐输送了李希侃和罗正,在《创造101》中,麦锐娱乐输送了成功成团出道的紫宁。对于A轮融资,麦锐娱乐表示主要用于将公司旗下现有的男子偶像团体品牌MRX和女子偶像团体品牌MERA做到中国女团和女团市场的前三,并加大对公司头部艺人紫宁、李希侃、罗正等人的发展支持。

近日,获得Pre-A轮融资的亚洲偶像工场AIF则是一家专注男子偶像团体培养的公司。在获得融资的当口,AIF娱乐旗下首个男团GOLDEN AGE也通过发布首张MINI专辑的主打歌MV正式出道。在《偶像练习生》中,AIF曾输送了张艺凡、赵凌峰等人,但是均未成功出圈,《偶像练习生》第二季,AIF的李景泽、林染已经跃跃欲试。

其实,《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引发偶像造星狂潮之后,引起资本关注的不止麦锐娱乐和AIF,还有坤音娱乐,今年4月,坤音娱乐获得了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真格基金跟投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虽然输送到《偶像练习生》的坤音四子最终并未成团,但以ONER为名组合出道后,通过深度粉丝运营,人气也迅速扩张。

相比于麦锐娱乐、AIF、坤音娱乐这种新势力公司,《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最大赢家乐华娱乐、香蕉娱乐等名门公司却并未公布融资消息。这其实也不意外,作为造星厂牌中的豪门派,首先这些公司其实并不缺钱,同时,入局豪门派也意味着高溢价,或许并没有新势力公司的性价比高。相比于豪门派,新势力公司还是很缺钱的,据悉,坤音娱乐创始人仅以480万创业,因为缺钱,坤音四子甚至一度被称为“贫民窟四子”。

况且,名门派显然已经在赛道遥遥领先,乐华娱乐目前就已经在筹划上市。根据北京证监局公布的消息,乐华娱乐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并于2018年2月和招商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目前,乐华娱乐已经完成第三期辅导,有望在2019年完成上市规划。其实,偶像造星工业较为成熟的公司,目前都已经开始在磨刀霍霍上市了,孕育了SNH48的丝芭传媒也计划在2019年上市。

其实,今年参加《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公司达到了数百家,在今年获得融资的也仅AIF、坤音娱乐、麦锐娱乐等公司。整体来看,当下国内偶像经纪公司融资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当下,除了准备IPO的乐华娱乐和完成C轮融资的丝芭传媒外,其余经纪公司多仅走到天使轮、A轮、B轮。

中国偶像产业将迎千亿市场

商业变现模式走向多元化

艺恩《中国偶像产业迭代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到2020年前后,全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1万美元,目前正是我国偶像产业发展的窗口期。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文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偶像产业作为文化内容的分支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偶像产业“立于风口”,其中包括实体唱片、数字音乐、演唱会、音乐现场、互联网演艺、周边衍生品的核心层音乐产值将达到495亿,外衍层电影、网剧/网大、综艺、广告、二次元等的产值将达到505亿。

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走红之前,这个千亿市场其实一直以来都在处于迷茫之中。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7年,中国偶像团体市场上正式出道的男、女团共计130个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年有13个团体出道。但最终在市场留下痕迹的,只有复制日本偶像团体模式的TFBOYS和SNH48,其他终究都是昙花一现,未躲过出道即巅峰的魔咒。

之所以称《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火爆打破了国内偶像制造的一潭死水,带来了偶像元年,是因为它们颠覆了国内传统的偶像造星工业,将造星的主阵地从偶像经纪公司转移到了互联网视频平台,也让传统的保姆型造星逐渐势微,而迎来了养成系偶像概念的落地。

当下的偶像团体,盈利模式和变现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B端上,包括商业代言、商业活动、演艺片酬等,C端上,包括音乐专辑及版权、演出收益、衍生品和周边等。随着偶像元年的到来以及粉丝经济的崛起,C端市场其实已经成为了供养偶像的中坚力量。

2018年4月,NINE PERCENT将上海粉丝见面会收入总计200万元,全部捐出给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NINE PERCENT的收入可见一斑。而NINIE PERCENT的首张专辑《TO THE NINES》目前在QQ音乐的销量已经达到了439891张,以20元的售价计算,收益已经近900万。同样,火箭少女的首张专辑《撞》销量达1973849张,以10元的售价计算,收益已经近2000万。

可以说,未来,偶像的盈利来源将横跨影视剧、综艺、音乐、粉丝经济、周边衍生等多个领域,而不是前几年国内做女团、男团简单的剧场、见面会等单一盈利模式。当下,很多公司已经在为偶像的发展做泛娱乐布局,如乐华娱乐的孟美岐已经开始参演电视剧,而麦锐娱乐与文投控股的联手,双方除了在音乐、团综上发力外,还准备在短视频领域发力。

偶像经纪公司水准良莠不齐

高质化、工业化、差异化是未来趋势

虽然麦锐娱乐、AIF、坤音娱乐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国内偶像经纪公司其实并未迎来高光时刻,偶像元年,获得融资的经纪公司并未成批出现便可以说明问题。当下,像乐华娱乐这种复制韩国练习生模式,并通过公开招募和艺术学院集训的方式输出标准化偶像艺人的经纪公司毕竟仅是少数。

艺恩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17年,新成立经营“艺人经纪”业务的公司达到了3036家,这虽然直观反映了国内艺人经纪的蓬勃之势,但是入局者增多,也说明行业正在处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阶段。比如今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背后,除了乐华娱乐、丝芭传媒、盛夏星空等大厂牌,诸如新锐杂志、次元文化均是跨界而来,而青藤文化、欢聚传媒等甚至是网红背景起家。

不难发现,在今年的偶像选秀舞台上,也不乏传统影视娱乐公司的身影,如老牌公司华谊兄弟、慈文传媒、音皇娱乐等。当保姆型经纪逐渐让路,传统公司也在被倒逼转型,比如嘉行传媒公布的“A+计划”、新湃传媒发布的全球练习生招募令、悦凯娱乐联手喜天影视发布的“创星力量”等,都是在相继布局练习生领域。整个行业现在玩家类型丰富,试图分羹的大有人在。

所以,虽然偶像元年到来,但是资本显然也并未盲目入局。不过,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第二季的播出以及优酷《这就是偶像》的入局,局势或者会更加明朗。行业有潜力的公司会相继浮现,而新势力也会接连崛起,届时或许才是资本蜂拥入局的时候。显然,偶像产业已经到了风口,但是对国内的公司来说,未来的造星模式,显然还需向以下三大趋势发展:

1.造星高质化

《创造101》中,杨超越备受争议便是因为“唱跳均不佳”,这虽然也是她以黑红出圈的妙诀之一,但是想要长期在偶像市场站稳脚跟,仅靠颜值和人设是不够的。在韩国的《Produce48》中,鲜少有业务能力不过关的练习生,毕竟韩国练习生基本上要经历3-10年的训练过程。而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中,不乏练习了几个月就被推上舞台的选手。

随着《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出现,互联网平台缩短了偶像造星的周期,但同时也拉长了偶像明星运营的周期长度。偶像更迭速度的加快,意味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运营周期的拉长,则更需要偶像的实力作为支撑。所以,对偶像经纪公司来说,高质量推星,已经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

2.造星工业化

在韩国偶像工业体系中,SM、YG、JYP三大头部经纪公司之所以多年在业内屹立不倒,并输送了少女时代、BIGBANG等经典团体组合,正是因为已经形成了标准化造星体系,从选拔到培养再到变现,实现了可复制性,比如低通过比例、高训练时长、严格且残酷的末尾淘汰制度、成熟的B端和C端商业变现模式等。但是韩国公司的艺人流程化培养,需要在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本和精力,SM一直以来也是依靠公司头部艺人来带动公司发展。

对国内偶像公司来说,目前工业显然尚不成熟,麦锐娱乐都表示融资是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更加成熟、工业化的练习生选拔和培训体系。对国内偶像经纪公司来说,尤其是对中小型经纪公司来说,想要实现成熟工业化,可以通过培养头部团体,来实现品牌化,而避免资源过度分散,以坤音娱乐为例,就是主捧ONER组合。推广品牌团体之后积攒资本再带新团,最终实现良性循环是国内经纪公司走向造星工业化的可选方案之一。

3. 造星差异化

其实,不管是今年的NINE PERCENT还是ONER、或者是火箭少女等养成偶像,在团体风格上还是在模仿日韩路线,在组合形象包装、市场定位、音乐制作方向上都风格类似,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本土化的风格和特色。当下,这些组合虽然已经拥有了不少忠粉,但是当未来通过视频网站的选秀舞台走向大众的养成偶像开始增多后,这种高度重合的弊端将很容易暴露。

所以,未来经纪公司还是需要注意培养组合的核心差异性,而并非只注重于收割短期利益。其实,不管是NINE PERCENT的I DO代言、还是火箭少女的谷粒多代言、亦或是陈立农前段时间代言微商产品,均因“圈钱目的太明显”引起了粉丝的不适和抵触。对养成系偶像来说,粉丝更为注重的无疑是情感反馈和成就感,一味宰割粉丝,也很容易迅速失去粉丝。偶像产业是片蓝海,但是对经纪公司来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显然才能在市场屹立更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F、坤音均获数千万融资,数千家偶像经纪公司混战千亿市场

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偶像产业“立于风口”,其中包括实体唱片、数字音乐、演唱会、音乐现场、互联网演艺、周边衍生品的核心层音乐产值将达到495亿,外衍层电影、网剧/网大、综艺、广告、二次元等的产值将达到505亿。

图源:ONER官博

作者:梁嘉烈

日前,亚洲偶像工场AIF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领头方为险峰长青、险峰旗云。该公司是一家男子偶像团体孵化公司,专注于对男子偶像团体进行培训与孵化,并为其提供艺人经纪服务,曾向《偶像练习生》输送了于浩、赵凌峰、杨羿、张艺凡等练习生。

随着《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爆火和国内偶像元年的到来,受到资本认可的不止是AIF,还有坤音娱乐和麦锐娱乐,坤音娱乐在《偶像练习生》结束后推出的男团ONER目前在国内男团中保持着较高人气,而麦锐娱乐的紫宁则在《创造101》中成团出道。据艺恩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显然,偶像市场正值风口,这也是资本相继入局的原因。

但是《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背后参与的公司高达数百家,今年获得融资的却仅有坤音娱乐、麦锐文化、AIF等,数量显然较少。这其实也是因为在2016年偶像市场迎来井喷之后,国内有数千家公司迅速入局,同时,传统娱乐公司也在转型分羹,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等到《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第二季的播出,众多实力派公司更加崭露头角之后,行业格局或者会更加明朗。

麦锐娱乐、AIF相继获得融资

资本入局偶像产业 

其实早在《创造101》爆火之后,麦锐娱乐就获得了上市公司文投控股数千万的A轮融资。在《偶像练习生》中,麦锐娱乐输送了李希侃和罗正,在《创造101》中,麦锐娱乐输送了成功成团出道的紫宁。对于A轮融资,麦锐娱乐表示主要用于将公司旗下现有的男子偶像团体品牌MRX和女子偶像团体品牌MERA做到中国女团和女团市场的前三,并加大对公司头部艺人紫宁、李希侃、罗正等人的发展支持。

近日,获得Pre-A轮融资的亚洲偶像工场AIF则是一家专注男子偶像团体培养的公司。在获得融资的当口,AIF娱乐旗下首个男团GOLDEN AGE也通过发布首张MINI专辑的主打歌MV正式出道。在《偶像练习生》中,AIF曾输送了张艺凡、赵凌峰等人,但是均未成功出圈,《偶像练习生》第二季,AIF的李景泽、林染已经跃跃欲试。

其实,《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引发偶像造星狂潮之后,引起资本关注的不止麦锐娱乐和AIF,还有坤音娱乐,今年4月,坤音娱乐获得了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真格基金跟投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虽然输送到《偶像练习生》的坤音四子最终并未成团,但以ONER为名组合出道后,通过深度粉丝运营,人气也迅速扩张。

相比于麦锐娱乐、AIF、坤音娱乐这种新势力公司,《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最大赢家乐华娱乐、香蕉娱乐等名门公司却并未公布融资消息。这其实也不意外,作为造星厂牌中的豪门派,首先这些公司其实并不缺钱,同时,入局豪门派也意味着高溢价,或许并没有新势力公司的性价比高。相比于豪门派,新势力公司还是很缺钱的,据悉,坤音娱乐创始人仅以480万创业,因为缺钱,坤音四子甚至一度被称为“贫民窟四子”。

况且,名门派显然已经在赛道遥遥领先,乐华娱乐目前就已经在筹划上市。根据北京证监局公布的消息,乐华娱乐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并于2018年2月和招商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目前,乐华娱乐已经完成第三期辅导,有望在2019年完成上市规划。其实,偶像造星工业较为成熟的公司,目前都已经开始在磨刀霍霍上市了,孕育了SNH48的丝芭传媒也计划在2019年上市。

其实,今年参加《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公司达到了数百家,在今年获得融资的也仅AIF、坤音娱乐、麦锐娱乐等公司。整体来看,当下国内偶像经纪公司融资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当下,除了准备IPO的乐华娱乐和完成C轮融资的丝芭传媒外,其余经纪公司多仅走到天使轮、A轮、B轮。

中国偶像产业将迎千亿市场

商业变现模式走向多元化

艺恩《中国偶像产业迭代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到2020年前后,全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1万美元,目前正是我国偶像产业发展的窗口期。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文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偶像产业作为文化内容的分支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偶像产业“立于风口”,其中包括实体唱片、数字音乐、演唱会、音乐现场、互联网演艺、周边衍生品的核心层音乐产值将达到495亿,外衍层电影、网剧/网大、综艺、广告、二次元等的产值将达到505亿。

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走红之前,这个千亿市场其实一直以来都在处于迷茫之中。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7年,中国偶像团体市场上正式出道的男、女团共计130个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年有13个团体出道。但最终在市场留下痕迹的,只有复制日本偶像团体模式的TFBOYS和SNH48,其他终究都是昙花一现,未躲过出道即巅峰的魔咒。

之所以称《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火爆打破了国内偶像制造的一潭死水,带来了偶像元年,是因为它们颠覆了国内传统的偶像造星工业,将造星的主阵地从偶像经纪公司转移到了互联网视频平台,也让传统的保姆型造星逐渐势微,而迎来了养成系偶像概念的落地。

当下的偶像团体,盈利模式和变现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B端上,包括商业代言、商业活动、演艺片酬等,C端上,包括音乐专辑及版权、演出收益、衍生品和周边等。随着偶像元年的到来以及粉丝经济的崛起,C端市场其实已经成为了供养偶像的中坚力量。

2018年4月,NINE PERCENT将上海粉丝见面会收入总计200万元,全部捐出给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NINE PERCENT的收入可见一斑。而NINIE PERCENT的首张专辑《TO THE NINES》目前在QQ音乐的销量已经达到了439891张,以20元的售价计算,收益已经近900万。同样,火箭少女的首张专辑《撞》销量达1973849张,以10元的售价计算,收益已经近2000万。

可以说,未来,偶像的盈利来源将横跨影视剧、综艺、音乐、粉丝经济、周边衍生等多个领域,而不是前几年国内做女团、男团简单的剧场、见面会等单一盈利模式。当下,很多公司已经在为偶像的发展做泛娱乐布局,如乐华娱乐的孟美岐已经开始参演电视剧,而麦锐娱乐与文投控股的联手,双方除了在音乐、团综上发力外,还准备在短视频领域发力。

偶像经纪公司水准良莠不齐

高质化、工业化、差异化是未来趋势

虽然麦锐娱乐、AIF、坤音娱乐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国内偶像经纪公司其实并未迎来高光时刻,偶像元年,获得融资的经纪公司并未成批出现便可以说明问题。当下,像乐华娱乐这种复制韩国练习生模式,并通过公开招募和艺术学院集训的方式输出标准化偶像艺人的经纪公司毕竟仅是少数。

艺恩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17年,新成立经营“艺人经纪”业务的公司达到了3036家,这虽然直观反映了国内艺人经纪的蓬勃之势,但是入局者增多,也说明行业正在处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阶段。比如今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背后,除了乐华娱乐、丝芭传媒、盛夏星空等大厂牌,诸如新锐杂志、次元文化均是跨界而来,而青藤文化、欢聚传媒等甚至是网红背景起家。

不难发现,在今年的偶像选秀舞台上,也不乏传统影视娱乐公司的身影,如老牌公司华谊兄弟、慈文传媒、音皇娱乐等。当保姆型经纪逐渐让路,传统公司也在被倒逼转型,比如嘉行传媒公布的“A+计划”、新湃传媒发布的全球练习生招募令、悦凯娱乐联手喜天影视发布的“创星力量”等,都是在相继布局练习生领域。整个行业现在玩家类型丰富,试图分羹的大有人在。

所以,虽然偶像元年到来,但是资本显然也并未盲目入局。不过,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第二季的播出以及优酷《这就是偶像》的入局,局势或者会更加明朗。行业有潜力的公司会相继浮现,而新势力也会接连崛起,届时或许才是资本蜂拥入局的时候。显然,偶像产业已经到了风口,但是对国内的公司来说,未来的造星模式,显然还需向以下三大趋势发展:

1.造星高质化

《创造101》中,杨超越备受争议便是因为“唱跳均不佳”,这虽然也是她以黑红出圈的妙诀之一,但是想要长期在偶像市场站稳脚跟,仅靠颜值和人设是不够的。在韩国的《Produce48》中,鲜少有业务能力不过关的练习生,毕竟韩国练习生基本上要经历3-10年的训练过程。而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中,不乏练习了几个月就被推上舞台的选手。

随着《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出现,互联网平台缩短了偶像造星的周期,但同时也拉长了偶像明星运营的周期长度。偶像更迭速度的加快,意味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运营周期的拉长,则更需要偶像的实力作为支撑。所以,对偶像经纪公司来说,高质量推星,已经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

2.造星工业化

在韩国偶像工业体系中,SM、YG、JYP三大头部经纪公司之所以多年在业内屹立不倒,并输送了少女时代、BIGBANG等经典团体组合,正是因为已经形成了标准化造星体系,从选拔到培养再到变现,实现了可复制性,比如低通过比例、高训练时长、严格且残酷的末尾淘汰制度、成熟的B端和C端商业变现模式等。但是韩国公司的艺人流程化培养,需要在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本和精力,SM一直以来也是依靠公司头部艺人来带动公司发展。

对国内偶像公司来说,目前工业显然尚不成熟,麦锐娱乐都表示融资是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更加成熟、工业化的练习生选拔和培训体系。对国内偶像经纪公司来说,尤其是对中小型经纪公司来说,想要实现成熟工业化,可以通过培养头部团体,来实现品牌化,而避免资源过度分散,以坤音娱乐为例,就是主捧ONER组合。推广品牌团体之后积攒资本再带新团,最终实现良性循环是国内经纪公司走向造星工业化的可选方案之一。

3. 造星差异化

其实,不管是今年的NINE PERCENT还是ONER、或者是火箭少女等养成偶像,在团体风格上还是在模仿日韩路线,在组合形象包装、市场定位、音乐制作方向上都风格类似,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本土化的风格和特色。当下,这些组合虽然已经拥有了不少忠粉,但是当未来通过视频网站的选秀舞台走向大众的养成偶像开始增多后,这种高度重合的弊端将很容易暴露。

所以,未来经纪公司还是需要注意培养组合的核心差异性,而并非只注重于收割短期利益。其实,不管是NINE PERCENT的I DO代言、还是火箭少女的谷粒多代言、亦或是陈立农前段时间代言微商产品,均因“圈钱目的太明显”引起了粉丝的不适和抵触。对养成系偶像来说,粉丝更为注重的无疑是情感反馈和成就感,一味宰割粉丝,也很容易迅速失去粉丝。偶像产业是片蓝海,但是对经纪公司来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显然才能在市场屹立更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