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小麦:也许是生计的不易让我的感情如此丰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小麦:也许是生计的不易让我的感情如此丰沛

“也许是因为我遗传了母亲的情感丰沛,而又早早觉知父母苦于生计的不易,所以有更多机会蹲在家门口开始内心独白吧。读书以后,识字了自然习惯于写作这种个人独白的表达方式。”

张文文,笔名张小麦,90后开封人士,2013年加入洛阳市作家协会,作品散见于大学校园文学报,洛阳《牡丹》杂志,《中国大学生文选》等,2015年于大学期间出版诗文集《纪念》,作品《埋怨》曾获全国首届高原杯最美短诗创作大赛优秀奖,河南省高校文学社“正青春”大学生征文活动一等奖,河南省宋韵杯“宋韵文学奖”三等奖。

对于一个高中的政治老师而言,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刻板,严肃的。与“风花雪月”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张小麦似乎与此正好相反,她细腻,敏感,对文字有着天生的喜爱。在这背后有着童年的阴影和触觉,有着年龄增长对岁月的抚摸,更有着自身对于这个大千世界的感受。

 /我遗传了母亲的情感丰沛/

Q:你认为写作与你的家庭有什么关系?你的写作起源于什么原因?

张小麦:我曾想了很久,是什么让成长于农村原生家庭的我走上了写作之路,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幼年时期父亲沉默,母亲落泪,邻人围观的画面。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我遗传了母亲的情感丰沛,而又早早觉知父母苦于生计的不易,所以有更多机会蹲在家门口开始内心独白吧。读书以后,识字了自然习惯于写作这种个人独白的表达方式。

Q:你对写作是否有野心,在你看来,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

张小麦:野心,不算吧,但它确实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来说,写作是情感表达的出口,是一个唯美主义者用文字搭筑情感的城堡,并希望能成为读者能感知美与温情的地方。

/对生活过于用情/

Q:你的诗歌以及散文散发出淡淡的忧伤,你觉得这种散文气质从何而来?

张小麦:我觉得是对生活过于用情吧,深情而敏感的人容易受伤。很多人认为这是矫情,我并不认同,对生活的理解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尤其是自己的感受。

Q:看你在大学结束的时候做了一本纪念文集,说说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张小麦:大学时期是我认为迄今为止最为幸福的时期,也是我真正将写作作为我人生的必修课的一个阶段,走出大学校门也算是人生的一个节点,《纪念》囊括了大学以来的大部分作品,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加上身边的朋友也都很喜欢,所以就像封面所写的:纪念,只为那透明的年纪。

Q:童年与写作的关系,你怎么看?

张小麦:在学习发展心理学的时候,其中提到“三岁定终身”,虽然说法看起来过于绝对,但也不无道理。于我来说,童年并不是美好的回忆,现在想来,依旧苦涩。原谅我无法描述过多,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孤单的童年为我的写作之路埋下伏笔,为我itangd的写作基调奠定基础。希望每个孩子爱上写作不是因为孤单,能多一些关于爱的领悟。

/我一直很感激写作所带给我的一切/

Q:对于未来的写作,你有什么计划?

张小麦:很简单了,多读书,多学习。我一直很感激写作所带给我的一切,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靠近文学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读者更好的体验。

Q:你现在的职业和写作关系大吗?处理职业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对于你来说是如何的?

张小麦:我觉得关系还是蛮大的吧,毕竟是同一个主体。教学工作生活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繁杂的事务,给创作留下了时间和空间。我挺认同“处处留心皆学问”,用心感知,理性思考是作为一个教师必备的技能,也是一个写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我算是一举两得啦!

(合作供稿:艺元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小麦:也许是生计的不易让我的感情如此丰沛

“也许是因为我遗传了母亲的情感丰沛,而又早早觉知父母苦于生计的不易,所以有更多机会蹲在家门口开始内心独白吧。读书以后,识字了自然习惯于写作这种个人独白的表达方式。”

张文文,笔名张小麦,90后开封人士,2013年加入洛阳市作家协会,作品散见于大学校园文学报,洛阳《牡丹》杂志,《中国大学生文选》等,2015年于大学期间出版诗文集《纪念》,作品《埋怨》曾获全国首届高原杯最美短诗创作大赛优秀奖,河南省高校文学社“正青春”大学生征文活动一等奖,河南省宋韵杯“宋韵文学奖”三等奖。

对于一个高中的政治老师而言,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刻板,严肃的。与“风花雪月”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张小麦似乎与此正好相反,她细腻,敏感,对文字有着天生的喜爱。在这背后有着童年的阴影和触觉,有着年龄增长对岁月的抚摸,更有着自身对于这个大千世界的感受。

 /我遗传了母亲的情感丰沛/

Q:你认为写作与你的家庭有什么关系?你的写作起源于什么原因?

张小麦:我曾想了很久,是什么让成长于农村原生家庭的我走上了写作之路,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幼年时期父亲沉默,母亲落泪,邻人围观的画面。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我遗传了母亲的情感丰沛,而又早早觉知父母苦于生计的不易,所以有更多机会蹲在家门口开始内心独白吧。读书以后,识字了自然习惯于写作这种个人独白的表达方式。

Q:你对写作是否有野心,在你看来,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

张小麦:野心,不算吧,但它确实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来说,写作是情感表达的出口,是一个唯美主义者用文字搭筑情感的城堡,并希望能成为读者能感知美与温情的地方。

/对生活过于用情/

Q:你的诗歌以及散文散发出淡淡的忧伤,你觉得这种散文气质从何而来?

张小麦:我觉得是对生活过于用情吧,深情而敏感的人容易受伤。很多人认为这是矫情,我并不认同,对生活的理解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尤其是自己的感受。

Q:看你在大学结束的时候做了一本纪念文集,说说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张小麦:大学时期是我认为迄今为止最为幸福的时期,也是我真正将写作作为我人生的必修课的一个阶段,走出大学校门也算是人生的一个节点,《纪念》囊括了大学以来的大部分作品,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加上身边的朋友也都很喜欢,所以就像封面所写的:纪念,只为那透明的年纪。

Q:童年与写作的关系,你怎么看?

张小麦:在学习发展心理学的时候,其中提到“三岁定终身”,虽然说法看起来过于绝对,但也不无道理。于我来说,童年并不是美好的回忆,现在想来,依旧苦涩。原谅我无法描述过多,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孤单的童年为我的写作之路埋下伏笔,为我itangd的写作基调奠定基础。希望每个孩子爱上写作不是因为孤单,能多一些关于爱的领悟。

/我一直很感激写作所带给我的一切/

Q:对于未来的写作,你有什么计划?

张小麦:很简单了,多读书,多学习。我一直很感激写作所带给我的一切,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靠近文学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读者更好的体验。

Q:你现在的职业和写作关系大吗?处理职业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对于你来说是如何的?

张小麦:我觉得关系还是蛮大的吧,毕竟是同一个主体。教学工作生活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繁杂的事务,给创作留下了时间和空间。我挺认同“处处留心皆学问”,用心感知,理性思考是作为一个教师必备的技能,也是一个写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我算是一举两得啦!

(合作供稿:艺元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