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空间分析技术或将应用于上海WeWork,收集个人隐私引发争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空间分析技术或将应用于上海WeWork,收集个人隐私引发争议

这次交易都有助于它走出僵化的商业模式,向软件提供商发展,但是对员工个人来说,由此构建的未来工作场景令人毛骨悚然。

图片来源:ink

记者 | 梁晶晶

共享办公空间标杆WeWork中国入华四年,后面跟着一批中国“学徒”。它在2019年的第一笔收购向外界透露了复杂的涵义,引起了争议。

1月8日,WeWork收购了Euclid空间分析公司,这是一家可以追踪物理空间中人们身份和行为的数据平台。官网上称,“专注于重新定义未来的工作场所体验”正是公司和24名员工的使命。凭借技术优化实体工作场所的各方面,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协作性,工作效率和吸引力。

它想要知道你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记录下你的一举一动,由此构建的未来工作场景令人毛骨悚然。这项技术可以跟踪到多少人参加会议或下班后的欢乐派对,知道员工喜欢聚集的地方和持续时间。这一切通过Wi-Fi完成。

WeWork和三星合作设计的联合办公空间“天才吧”
WeWork和三星合作设计的联合办公空间“天才吧”

进入软件业务,优化商业模式

尽管具体收购金额并未透露,在这家联合办公公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中,这次交易都有助于它走出僵化的商业模式。

根据WeWork的首席产品官Shiva Rajaraman的说法,Euclid平台及其团队将被划入“工作场所见解”。从公告来看,仅仅依靠会员收入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他们希望利用技术扩大销售对象,转而向非会员公司出售空间分析软件。这些公司通常并未租用WeWork空间且有“联合办公化”意向。

随之,人们对它的认识发生变化。WeWork不再只是一家租赁办公桌和办公室的公司,如今收购扩展到其他多个领域,撕下“联合办公”的标签后,更像是一个软件提供商。六个月前,WeWork收购了房间预定和分析的Teem公司,后者将与Euclid结合,让客户知道何时预订会议室(以及预订的频率)。

Rajaraman告诉Techcrunch,这项技术先会在公司内部测试,可能首先应用于位于上海,特拉维夫,纽约和旧金山的办公室,这些城市一直以来为扩大会员而烦恼。

WeWork上海,图片来源:WeWork

对隐私和数据收集的担忧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策略,通过分辨出并观察生产力超强的工蜂如何工作的,接着建立模型,以为依据进行大量培训和调整。虽然很容易理解为什么WeWork想要销售软件并使用技术分析来监控建筑物内人员的移动,但问题是员工是否会感到舒服,还是觉得自己被监视了。

Rajaraman在采访中表示对会员和员工的尊重。他强调重点在于集群信息,而不是识别个人。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足以让人释怀。即便以研究总体水平为理由,个人数据和其他人的数据混杂在一起,还是不能否认个人被跟踪的事实。

在谈及新技术利用个人数据时候,人们常常讨论的是问责制、信息透明度以及道德范式。麻省理工科学评论主编Gieon Lichfield发表了类似的担忧,“与其他所有数据收集服务一样,人们是否感到毛骨悚然取决于如何使用数据,以及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我们担心的是,当他人使用自己的隐私数据时,美国对于这方面个人权利和保护机制并不存在明确标准。”

对转型中的WeWork来说,如何掌握好技术的边界感仍然是需要探讨和向公众坦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可能会相信它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最终使得不断增长的技术产品成为明智的赌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空间分析技术或将应用于上海WeWork,收集个人隐私引发争议

这次交易都有助于它走出僵化的商业模式,向软件提供商发展,但是对员工个人来说,由此构建的未来工作场景令人毛骨悚然。

图片来源:ink

记者 | 梁晶晶

共享办公空间标杆WeWork中国入华四年,后面跟着一批中国“学徒”。它在2019年的第一笔收购向外界透露了复杂的涵义,引起了争议。

1月8日,WeWork收购了Euclid空间分析公司,这是一家可以追踪物理空间中人们身份和行为的数据平台。官网上称,“专注于重新定义未来的工作场所体验”正是公司和24名员工的使命。凭借技术优化实体工作场所的各方面,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协作性,工作效率和吸引力。

它想要知道你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记录下你的一举一动,由此构建的未来工作场景令人毛骨悚然。这项技术可以跟踪到多少人参加会议或下班后的欢乐派对,知道员工喜欢聚集的地方和持续时间。这一切通过Wi-Fi完成。

WeWork和三星合作设计的联合办公空间“天才吧”
WeWork和三星合作设计的联合办公空间“天才吧”

进入软件业务,优化商业模式

尽管具体收购金额并未透露,在这家联合办公公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中,这次交易都有助于它走出僵化的商业模式。

根据WeWork的首席产品官Shiva Rajaraman的说法,Euclid平台及其团队将被划入“工作场所见解”。从公告来看,仅仅依靠会员收入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他们希望利用技术扩大销售对象,转而向非会员公司出售空间分析软件。这些公司通常并未租用WeWork空间且有“联合办公化”意向。

随之,人们对它的认识发生变化。WeWork不再只是一家租赁办公桌和办公室的公司,如今收购扩展到其他多个领域,撕下“联合办公”的标签后,更像是一个软件提供商。六个月前,WeWork收购了房间预定和分析的Teem公司,后者将与Euclid结合,让客户知道何时预订会议室(以及预订的频率)。

Rajaraman告诉Techcrunch,这项技术先会在公司内部测试,可能首先应用于位于上海,特拉维夫,纽约和旧金山的办公室,这些城市一直以来为扩大会员而烦恼。

WeWork上海,图片来源:WeWork

对隐私和数据收集的担忧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策略,通过分辨出并观察生产力超强的工蜂如何工作的,接着建立模型,以为依据进行大量培训和调整。虽然很容易理解为什么WeWork想要销售软件并使用技术分析来监控建筑物内人员的移动,但问题是员工是否会感到舒服,还是觉得自己被监视了。

Rajaraman在采访中表示对会员和员工的尊重。他强调重点在于集群信息,而不是识别个人。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足以让人释怀。即便以研究总体水平为理由,个人数据和其他人的数据混杂在一起,还是不能否认个人被跟踪的事实。

在谈及新技术利用个人数据时候,人们常常讨论的是问责制、信息透明度以及道德范式。麻省理工科学评论主编Gieon Lichfield发表了类似的担忧,“与其他所有数据收集服务一样,人们是否感到毛骨悚然取决于如何使用数据,以及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我们担心的是,当他人使用自己的隐私数据时,美国对于这方面个人权利和保护机制并不存在明确标准。”

对转型中的WeWork来说,如何掌握好技术的边界感仍然是需要探讨和向公众坦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可能会相信它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最终使得不断增长的技术产品成为明智的赌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