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书单】成为母亲,是一个近乎哲学的问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书单】成为母亲,是一个近乎哲学的问题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

无论你满心期待还是心怀恐惧,你都无法否认,成为母亲这件事对于女性而言是多么独特的生命体验。难怪有这样的说法:“怀孕区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女人和女人。”

在下面这份书单中,你会发现:成为母亲,不仅意味着女性身心状态的巨变,以及从生到养的过程中无数具体琐碎的挑战,这更是一个近乎哲学的问题——女性会因为这一独特的生命体验,重新审视存在的意义。

1、《凯文怎么了》

莱昂内尔·施赖弗 著  李尧 等译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11

孩子长成十恶不赦的魔鬼,母亲是否对此负有全责?《凯文怎么了》选择直面这个残酷的话题。

凯文的故事被人熟知,是因为那部由蒂尔达 · 斯文顿主演、入围金棕榈奖和金球奖的同名电影。蒂尔达饰演的母亲伊娃是一名梦想周游世界的职业女性,但突如其来的婚姻和意外怀孕使她放弃了理想,甚至牺牲了个人生活,儿子凯文成为她所有行动的中心。

然而凯文成长的每一步,都像是对伊娃的宣战,从婴儿期无休止地哭闹,到中学时陷害老师,直至16岁生日的前三天,凯文连续射杀了11个人。

伊娃陷入最黑暗的噩梦。时隔一年半,伊娃终于愿意谈谈凯文。她用给丈夫写信的方式,追问儿子犯下的滔天罪孽背后的原因。

电影突出少年杀手犯罪的惊悚,这本原著小说则更重在呈现这桩成长悲剧背后的复杂。作者莱昂内尔 · 施赖弗字字句句如针,挑动疲惫生活里的恐惧。她以母亲伊娃的视角审视母子之间最激烈的纠葛,而在回溯中,矛盾的种子早已暗藏在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母亲缺乏真爱的冷漠,父亲毫无原则的美国式溺爱,让他们从未真正懂得过凯文……

《凯文怎么了》展示了一种极端的亲子矛盾,正如作者在关于本书的自述中说的,“小说和电影都习惯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家庭,讨喜的小孩儿坐在晚餐桌旁说着超出他年龄的妙语。”而这本有些暗黑、有些残忍却意外畅销全球的小说,则让我们直面亲子关系中无聊、沮丧和痛苦的现实,探索和这种现实和解的方式。

2、《伯纳黛特,你要去哪》

[美]玛利亚·森普尔 著 何雨珈 译
大鱼读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2018

IT精英、名校夫妻、天才女儿、房产遍地,全家正准备去南极旅行——怎么听都像一个幸福的精英家庭的故事设定,但著名喜剧综艺《周六夜现场》的编剧玛利亚 · 森普尔把故事猛地扭到一个怪异而充满趣味的方向:就在去南极旅游前的两天,女主角即母亲伯纳黛特从自家厕所消失了……

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一样疯,大半内容是由邮件、便条、FBI调查报告甚至急诊室账单等文本构成,让人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搜集这些碎片化的情节,拼成一块完整的故事拼图。再加上全程的调侃和吐槽,让人不时想放声大笑。

而在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的表层之下,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爱。无论是伯纳黛特痴迷建筑的事业之爱,还是伯纳黛特为女儿努力克服社恐的亲子之爱,都会让人慢慢爱上这位颇具个性的女主人公,许多读者纷纷表示:我也想要这样一个怪咖又可爱的母亲!

这本书出版后蝉联《纽约时报》畅销榜、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畅销榜长达88周,奥斯卡影后“大魔王”凯特 · 布兰切特被伯纳黛特迷得不行,她将在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中饰演伯纳黛特。在明年3月电影上映再度掀起伯纳黛特热潮之前,可以先看看这本可爱的原著。

3、《留不下的故乡》

马可·巴尔扎诺 著 陶慧慧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01

看《留不下的故乡》的封面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一切都被淹没了,只有半座教堂钟楼孤零零地露出水面。水面之下,是曾经的故乡。

女主人公特里纳是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乡村女孩,一个梦想家,为爱情甘愿留在故乡,然而她平凡的梦想——用母语教书、相夫教子、终老故土——却在经历故乡归属变更、法西斯战争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接一个地破碎了……

作者用平静的笔触讲述特里纳不断失去的一生,这始终是一个悲而不“丧”的时代故事:没有背叛,无关对错,有的只是时代无情的巨轮。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时代进步的冲撞下毫无抵御能力,但明知留不下却要努力留下,恰恰是主人公这样的平凡女性所追寻的自我的意义。

女主人公在一生中经历了个人的和时代普遍的痛苦,她既坚强又脆弱,既有自己的思想又为传统所束缚。她的困惑和局限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日,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4、《摇摆时光》

扎迪 · 史密斯 著  赵舒静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10

《摇摆时光》的作者扎迪 · 史密斯被誉为“英国最好的青年小说家”,她迄今创作的三部长篇三次入围布克奖,并分别斩获诸多文学奖项;作为英国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她被推举为“种族、年轻、女性”的代言人。

这本《摇摆时光》被《纽约客》称为是“史密斯过去十年里最令人动容的小说”,“以穿透性的深度回到她钟爱的主题”,探讨女性、成长、家庭与种族文化差异。

这部小说和我们熟悉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采用了“密友成长小说”的模式,讲述了主人公“我”和特雷西这两个同样出生在伦敦西北区的童年好友,因舞蹈相识,长大后日益疏远,逐渐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的故事。

除了女性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友情、爱情、职场和生活中的问题,小说还呈现了各式各样的母女关系:“我”成为超级巨星的助理,母亲则努力向政坛靠拢,跟“我”互不理解;特雷西的母亲爱慕虚荣,不接受丈夫已经抛弃她们的事实,硬说他是跟着迈克尔 · 杰克逊世界巡演,太忙了没回家而已;特雷西有真正的舞蹈天赋,却成天吸毒泡吧,最后沦落到只能参演三四流音乐剧。天赋耗尽后,她过上了和自己母亲如出一辙的生活,成了带好几个小孩的单亲母亲……小说中的几对母女,都在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挣扎着。

有趣的是,作者本人也是一位母亲,写这本小说的过程还曾因为保姆的意外辞职而不得不中断,这恰好对应着这本书中引发无数女性读者共鸣的那个主题:现代女性如何才能平衡事业与家庭?

5、《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蕾切尔·卡斯克 著  黄建树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1

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

《成为母亲》是一本洞察幽微的生育记录,忠实地呈现了女人孕育下一代的生命历程。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方方面面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英国权威媒体《卫报》对这本书的评价幽默而精准:“书中的每一行都有一种凶猛的警觉性智慧,并成功地将自怜转化为某种实用的信息。知识女性还是要生孩子的,这本书是为那些感觉当妈妈并非全是甜蜜与光明的人准备的。”

本文转载自未读(ID:unreadsky)。书只是通向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入口。​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未读

原标题:“知识女性还是要生孩子的。”

最新更新时间:12/05 14:2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书单】成为母亲,是一个近乎哲学的问题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

无论你满心期待还是心怀恐惧,你都无法否认,成为母亲这件事对于女性而言是多么独特的生命体验。难怪有这样的说法:“怀孕区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女人和女人。”

在下面这份书单中,你会发现:成为母亲,不仅意味着女性身心状态的巨变,以及从生到养的过程中无数具体琐碎的挑战,这更是一个近乎哲学的问题——女性会因为这一独特的生命体验,重新审视存在的意义。

1、《凯文怎么了》

莱昂内尔·施赖弗 著  李尧 等译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11

孩子长成十恶不赦的魔鬼,母亲是否对此负有全责?《凯文怎么了》选择直面这个残酷的话题。

凯文的故事被人熟知,是因为那部由蒂尔达 · 斯文顿主演、入围金棕榈奖和金球奖的同名电影。蒂尔达饰演的母亲伊娃是一名梦想周游世界的职业女性,但突如其来的婚姻和意外怀孕使她放弃了理想,甚至牺牲了个人生活,儿子凯文成为她所有行动的中心。

然而凯文成长的每一步,都像是对伊娃的宣战,从婴儿期无休止地哭闹,到中学时陷害老师,直至16岁生日的前三天,凯文连续射杀了11个人。

伊娃陷入最黑暗的噩梦。时隔一年半,伊娃终于愿意谈谈凯文。她用给丈夫写信的方式,追问儿子犯下的滔天罪孽背后的原因。

电影突出少年杀手犯罪的惊悚,这本原著小说则更重在呈现这桩成长悲剧背后的复杂。作者莱昂内尔 · 施赖弗字字句句如针,挑动疲惫生活里的恐惧。她以母亲伊娃的视角审视母子之间最激烈的纠葛,而在回溯中,矛盾的种子早已暗藏在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母亲缺乏真爱的冷漠,父亲毫无原则的美国式溺爱,让他们从未真正懂得过凯文……

《凯文怎么了》展示了一种极端的亲子矛盾,正如作者在关于本书的自述中说的,“小说和电影都习惯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家庭,讨喜的小孩儿坐在晚餐桌旁说着超出他年龄的妙语。”而这本有些暗黑、有些残忍却意外畅销全球的小说,则让我们直面亲子关系中无聊、沮丧和痛苦的现实,探索和这种现实和解的方式。

2、《伯纳黛特,你要去哪》

[美]玛利亚·森普尔 著 何雨珈 译
大鱼读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2018

IT精英、名校夫妻、天才女儿、房产遍地,全家正准备去南极旅行——怎么听都像一个幸福的精英家庭的故事设定,但著名喜剧综艺《周六夜现场》的编剧玛利亚 · 森普尔把故事猛地扭到一个怪异而充满趣味的方向:就在去南极旅游前的两天,女主角即母亲伯纳黛特从自家厕所消失了……

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一样疯,大半内容是由邮件、便条、FBI调查报告甚至急诊室账单等文本构成,让人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搜集这些碎片化的情节,拼成一块完整的故事拼图。再加上全程的调侃和吐槽,让人不时想放声大笑。

而在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的表层之下,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爱。无论是伯纳黛特痴迷建筑的事业之爱,还是伯纳黛特为女儿努力克服社恐的亲子之爱,都会让人慢慢爱上这位颇具个性的女主人公,许多读者纷纷表示:我也想要这样一个怪咖又可爱的母亲!

这本书出版后蝉联《纽约时报》畅销榜、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畅销榜长达88周,奥斯卡影后“大魔王”凯特 · 布兰切特被伯纳黛特迷得不行,她将在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中饰演伯纳黛特。在明年3月电影上映再度掀起伯纳黛特热潮之前,可以先看看这本可爱的原著。

3、《留不下的故乡》

马可·巴尔扎诺 著 陶慧慧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01

看《留不下的故乡》的封面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一切都被淹没了,只有半座教堂钟楼孤零零地露出水面。水面之下,是曾经的故乡。

女主人公特里纳是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乡村女孩,一个梦想家,为爱情甘愿留在故乡,然而她平凡的梦想——用母语教书、相夫教子、终老故土——却在经历故乡归属变更、法西斯战争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接一个地破碎了……

作者用平静的笔触讲述特里纳不断失去的一生,这始终是一个悲而不“丧”的时代故事:没有背叛,无关对错,有的只是时代无情的巨轮。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时代进步的冲撞下毫无抵御能力,但明知留不下却要努力留下,恰恰是主人公这样的平凡女性所追寻的自我的意义。

女主人公在一生中经历了个人的和时代普遍的痛苦,她既坚强又脆弱,既有自己的思想又为传统所束缚。她的困惑和局限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日,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4、《摇摆时光》

扎迪 · 史密斯 著  赵舒静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10

《摇摆时光》的作者扎迪 · 史密斯被誉为“英国最好的青年小说家”,她迄今创作的三部长篇三次入围布克奖,并分别斩获诸多文学奖项;作为英国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她被推举为“种族、年轻、女性”的代言人。

这本《摇摆时光》被《纽约客》称为是“史密斯过去十年里最令人动容的小说”,“以穿透性的深度回到她钟爱的主题”,探讨女性、成长、家庭与种族文化差异。

这部小说和我们熟悉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采用了“密友成长小说”的模式,讲述了主人公“我”和特雷西这两个同样出生在伦敦西北区的童年好友,因舞蹈相识,长大后日益疏远,逐渐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的故事。

除了女性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友情、爱情、职场和生活中的问题,小说还呈现了各式各样的母女关系:“我”成为超级巨星的助理,母亲则努力向政坛靠拢,跟“我”互不理解;特雷西的母亲爱慕虚荣,不接受丈夫已经抛弃她们的事实,硬说他是跟着迈克尔 · 杰克逊世界巡演,太忙了没回家而已;特雷西有真正的舞蹈天赋,却成天吸毒泡吧,最后沦落到只能参演三四流音乐剧。天赋耗尽后,她过上了和自己母亲如出一辙的生活,成了带好几个小孩的单亲母亲……小说中的几对母女,都在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挣扎着。

有趣的是,作者本人也是一位母亲,写这本小说的过程还曾因为保姆的意外辞职而不得不中断,这恰好对应着这本书中引发无数女性读者共鸣的那个主题:现代女性如何才能平衡事业与家庭?

5、《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蕾切尔·卡斯克 著  黄建树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1

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

《成为母亲》是一本洞察幽微的生育记录,忠实地呈现了女人孕育下一代的生命历程。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方方面面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英国权威媒体《卫报》对这本书的评价幽默而精准:“书中的每一行都有一种凶猛的警觉性智慧,并成功地将自怜转化为某种实用的信息。知识女性还是要生孩子的,这本书是为那些感觉当妈妈并非全是甜蜜与光明的人准备的。”

本文转载自未读(ID:unreadsky)。书只是通向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入口。​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未读

原标题:“知识女性还是要生孩子的。”

最新更新时间:12/05 14:2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