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们看着梁文道,虔诚又同情地点了点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们看着梁文道,虔诚又同情地点了点头

有人说梁文道是写字的人中最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人中最学识广博的,学识广博的人中最会吃的,最会吃的人中最有品位的。

作者 | 和硕

编辑 | 林默

肖骁在点头,李诞在点头,詹青云在点头,摄像头扫过的所有的人都在点头,毕竟正在讲话的是梁文道,明知道他讲的都是些没流量的话,但务必要虔诚地点头。

坚持不下去的是马东,他伸出小胖手,拉了拉梁文道的袖子,“你对奇葩说有点误会,你的世界要去求真,奇葩说只是听一个热闹”。

如果不是十几天前播出的那期奇葩说,反正我是不知道梁文道创业了,创的还是知识付费的业。

他愿意以一个老学究误入了KTV包间的姿态,这档综艺节目,也是为了他的创业项目。

他开篇明义直白地说,快破产了。

然后从西服内兜里掏出一张印有自己脸的大头像。

“199,只要199,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下载看理想,面包理想全都有”。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既视感。

换做是罗振宇,此举不足为奇,梁文道如此这般,却有一种莫名的心酸。

倪萍大姐饱含热泪的眼神,真切地问“道长,最近真的不好吗?”,已经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更想用胡海泉的句式问他“为什么,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你不把痛苦与你最应该亲近的人分担?!”

2

《奇葩说》播出当晚,梁文道登上了微博热搜前十。

这个有点老派,有点学究气,不喜欢炒作,有意远离话题中心的公知,最近突然频频曝光,甚至有意将自己置于公众视线之中。

“看理想”是理想国衍生的子品牌,聚焦视频、音频、社交媒体、生活方式等等。

2015年,《一千零一夜》作为首档视频节目在优酷上投放,一个穿着斗篷,带着礼帽,如福尔摩斯般诡异的中年男子出没在北京夜晚的大街小巷,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边走边嘚嘚,像一个梦游者在说呓语。

世俗的街道,峻冷的暗夜,衬托出一个知识分子孤独前行,苦苦求索的悲凉底色。而同行的揣测是,道长没钱,租不起摄影棚。

不论是零下20度的低温,还是爆表270的雾霾,道长漫步在地铁站、公交车、过街天桥,在追求知识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当下,《一千零一夜》不聊最新最热的书籍,也不卖书,只讲被人遗忘的经典大部头,《国史大纲》《拥抱战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而这样一档深夜读书节目,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似乎在挑战着观众的接收习惯。

15分钟到30分钟的体量,开头长达2分钟市井街巷,各色人等的生活镜头,讲着讲着就直接摘出一段一字一句地念起来,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大写的“慢”。

比起直奔主题都嫌不够快的各种资讯,看理想的节目总试图让你先降降温,静下来,故意营造出一种跟现世的隔离。

“清空白天的忙乱现实的纷扰,来一场纯粹的思想旅行”,死忠粉把每期节目当成一场仪式。

而更多的观众习惯于睡前打开,伴着道长低沉知性的声音安然睡去。浩瀚璀璨的人类文学,以BGM的形式安抚着一颗颗信息过载的灵魂。

特别好睡,专治失眠,成了这个节目最大的口碑。

除了读书的《一千零一夜》,看理想系列还包括由陈丹青主讲的《局部》聚焦艺术画作的赏析和由马世芳主讲的流行音乐节目《听说》,以及窦文涛的《圆桌派》。

每一款节目在豆瓣上都是现象级的分数,但除了《圆桌派》,大部分都够不上现象。

这些满载着诗和远方的节目随风潜入夜,但问题是真的润物细无声。

3

2015年,罗振宇坚持每天60秒传递着新鲜速食的互联网价值,一年后把《罗辑思维》送上了知识付费的新高度。

彼时香港凤凰台,梁文道做着每天8分钟介绍一本书的《开卷8分钟》,坚持了7年后却走到了终点。

直到今天,就连众多梁门子弟,《开卷八分钟》的忠实拥趸都不知道还有看理想这块新的精神自留地。

当《罗辑思维》已从知识脱口秀进化为现象级知识运营商,高晓松立出了一个横跨文化和娱乐界既轻松又严肃的矮大紧,当几千几万本大部头被拆成了10分钟就搞定的速食胶囊,每天上新的实用课程轮番刺痛着中产焦虑的敏感神经。

梁文道,以港台老派公知的身份,带着他的“理想”,冲进了知识经济的狂流。

60秒对8分钟的戏剧性,好似知识交付方式变革前的征兆。

过去的两年,梁文道很忙,但没有人注意到他究竟在忙什么。

“表面上看我们在给你介绍一本巨著、一首音乐、一幅画如何欣赏,呈现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一种观照世界的视角,我觉得这里面有更重要的东西——审美,夸大点说,就是来一次文艺复兴”。

比起定位、市场、商业策略,他还是想讲讲情怀的。情怀,这条通往创业之路。

于是,有了知识付费下最成功的创业项目;也有了一个既没有痛点、也没有痒点、更没有爽点的产品。

当知识服务商们拼命拥抱着碎片化时代认知方式的全新变革,制作出一个个即食方便的知识胶囊。从书斋中走出的知识分子固守着传统的知识习得方式,只告诉你苹果很好吃,自己洗一个尝尝。

两种方式无法相互证伪,不卖焦虑的人,却只能把焦虑留给自己。

4

有人说梁文道是写字的人中最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人中最学识广博的,学识广博的人中最会吃的,最会吃的人中最有品位的。

“梁先生这个人浑身有股娴雅气。他用袖扣,用手帕,坐下来露出的袜子从来都遮住小腿,懂手表,坚持用钢笔,连足球和娱乐八卦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知识分子天生孤独高冷不合时宜,而大众需要的是世俗烟火气。

罗振宇打造着死磕的符号,高晓松占领了文化名人的身份,吴晓波守在民间经济学家的领地,他们努力跟时代保持着同等的速度,并拼命跟用户连接着,梁文道这个老派小资的IP又该如何突围。

《八分》是一个尝试。

道长试图通过撬动社会热点,用分析和见解重回大众视线。

而如何把流量引向消费,切分出自己的用户,做出硬核产品,是看理想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俗话说,不想当知识分子的产品经理不是好运营。

毕竟这个时代谁都不会只为情怀买单。就连罗永浩都得承认,如果有一天锤子失败了,只能归结为商业上的不成熟。

当知识付费已经发展成众筹、传销、甚至期货,一味地看理想又如何撑起理想的王国。

看理想,不是一个讨喜的创业标题。理想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易耗品中的易耗品,但唯独不是消费品。

“我早已习惯了没有观众。”梁文道说。

他更加明了一种状态:项目不生不灭,商业不垢不净,流量不增不减。

梁文道的下颌前突过分,整个嘴呈倒三角形,不说话的时候也像在说着什么。有人分析,即便动用现代医美,也很难让道长的嘴合上。

罗振宇在他的节目里高喊,“知识就是力量”。

“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这是音频节目《八分》的开场词。

大家都太需要力量了,看不见光。

贪财好色的花儿街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更有价值的阅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花儿街参考(zaraghost)、作者,侵权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们看着梁文道,虔诚又同情地点了点头

有人说梁文道是写字的人中最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人中最学识广博的,学识广博的人中最会吃的,最会吃的人中最有品位的。

作者 | 和硕

编辑 | 林默

肖骁在点头,李诞在点头,詹青云在点头,摄像头扫过的所有的人都在点头,毕竟正在讲话的是梁文道,明知道他讲的都是些没流量的话,但务必要虔诚地点头。

坚持不下去的是马东,他伸出小胖手,拉了拉梁文道的袖子,“你对奇葩说有点误会,你的世界要去求真,奇葩说只是听一个热闹”。

如果不是十几天前播出的那期奇葩说,反正我是不知道梁文道创业了,创的还是知识付费的业。

他愿意以一个老学究误入了KTV包间的姿态,这档综艺节目,也是为了他的创业项目。

他开篇明义直白地说,快破产了。

然后从西服内兜里掏出一张印有自己脸的大头像。

“199,只要199,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下载看理想,面包理想全都有”。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既视感。

换做是罗振宇,此举不足为奇,梁文道如此这般,却有一种莫名的心酸。

倪萍大姐饱含热泪的眼神,真切地问“道长,最近真的不好吗?”,已经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更想用胡海泉的句式问他“为什么,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你不把痛苦与你最应该亲近的人分担?!”

2

《奇葩说》播出当晚,梁文道登上了微博热搜前十。

这个有点老派,有点学究气,不喜欢炒作,有意远离话题中心的公知,最近突然频频曝光,甚至有意将自己置于公众视线之中。

“看理想”是理想国衍生的子品牌,聚焦视频、音频、社交媒体、生活方式等等。

2015年,《一千零一夜》作为首档视频节目在优酷上投放,一个穿着斗篷,带着礼帽,如福尔摩斯般诡异的中年男子出没在北京夜晚的大街小巷,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边走边嘚嘚,像一个梦游者在说呓语。

世俗的街道,峻冷的暗夜,衬托出一个知识分子孤独前行,苦苦求索的悲凉底色。而同行的揣测是,道长没钱,租不起摄影棚。

不论是零下20度的低温,还是爆表270的雾霾,道长漫步在地铁站、公交车、过街天桥,在追求知识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当下,《一千零一夜》不聊最新最热的书籍,也不卖书,只讲被人遗忘的经典大部头,《国史大纲》《拥抱战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而这样一档深夜读书节目,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似乎在挑战着观众的接收习惯。

15分钟到30分钟的体量,开头长达2分钟市井街巷,各色人等的生活镜头,讲着讲着就直接摘出一段一字一句地念起来,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大写的“慢”。

比起直奔主题都嫌不够快的各种资讯,看理想的节目总试图让你先降降温,静下来,故意营造出一种跟现世的隔离。

“清空白天的忙乱现实的纷扰,来一场纯粹的思想旅行”,死忠粉把每期节目当成一场仪式。

而更多的观众习惯于睡前打开,伴着道长低沉知性的声音安然睡去。浩瀚璀璨的人类文学,以BGM的形式安抚着一颗颗信息过载的灵魂。

特别好睡,专治失眠,成了这个节目最大的口碑。

除了读书的《一千零一夜》,看理想系列还包括由陈丹青主讲的《局部》聚焦艺术画作的赏析和由马世芳主讲的流行音乐节目《听说》,以及窦文涛的《圆桌派》。

每一款节目在豆瓣上都是现象级的分数,但除了《圆桌派》,大部分都够不上现象。

这些满载着诗和远方的节目随风潜入夜,但问题是真的润物细无声。

3

2015年,罗振宇坚持每天60秒传递着新鲜速食的互联网价值,一年后把《罗辑思维》送上了知识付费的新高度。

彼时香港凤凰台,梁文道做着每天8分钟介绍一本书的《开卷8分钟》,坚持了7年后却走到了终点。

直到今天,就连众多梁门子弟,《开卷八分钟》的忠实拥趸都不知道还有看理想这块新的精神自留地。

当《罗辑思维》已从知识脱口秀进化为现象级知识运营商,高晓松立出了一个横跨文化和娱乐界既轻松又严肃的矮大紧,当几千几万本大部头被拆成了10分钟就搞定的速食胶囊,每天上新的实用课程轮番刺痛着中产焦虑的敏感神经。

梁文道,以港台老派公知的身份,带着他的“理想”,冲进了知识经济的狂流。

60秒对8分钟的戏剧性,好似知识交付方式变革前的征兆。

过去的两年,梁文道很忙,但没有人注意到他究竟在忙什么。

“表面上看我们在给你介绍一本巨著、一首音乐、一幅画如何欣赏,呈现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一种观照世界的视角,我觉得这里面有更重要的东西——审美,夸大点说,就是来一次文艺复兴”。

比起定位、市场、商业策略,他还是想讲讲情怀的。情怀,这条通往创业之路。

于是,有了知识付费下最成功的创业项目;也有了一个既没有痛点、也没有痒点、更没有爽点的产品。

当知识服务商们拼命拥抱着碎片化时代认知方式的全新变革,制作出一个个即食方便的知识胶囊。从书斋中走出的知识分子固守着传统的知识习得方式,只告诉你苹果很好吃,自己洗一个尝尝。

两种方式无法相互证伪,不卖焦虑的人,却只能把焦虑留给自己。

4

有人说梁文道是写字的人中最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人中最学识广博的,学识广博的人中最会吃的,最会吃的人中最有品位的。

“梁先生这个人浑身有股娴雅气。他用袖扣,用手帕,坐下来露出的袜子从来都遮住小腿,懂手表,坚持用钢笔,连足球和娱乐八卦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知识分子天生孤独高冷不合时宜,而大众需要的是世俗烟火气。

罗振宇打造着死磕的符号,高晓松占领了文化名人的身份,吴晓波守在民间经济学家的领地,他们努力跟时代保持着同等的速度,并拼命跟用户连接着,梁文道这个老派小资的IP又该如何突围。

《八分》是一个尝试。

道长试图通过撬动社会热点,用分析和见解重回大众视线。

而如何把流量引向消费,切分出自己的用户,做出硬核产品,是看理想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俗话说,不想当知识分子的产品经理不是好运营。

毕竟这个时代谁都不会只为情怀买单。就连罗永浩都得承认,如果有一天锤子失败了,只能归结为商业上的不成熟。

当知识付费已经发展成众筹、传销、甚至期货,一味地看理想又如何撑起理想的王国。

看理想,不是一个讨喜的创业标题。理想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易耗品中的易耗品,但唯独不是消费品。

“我早已习惯了没有观众。”梁文道说。

他更加明了一种状态:项目不生不灭,商业不垢不净,流量不增不减。

梁文道的下颌前突过分,整个嘴呈倒三角形,不说话的时候也像在说着什么。有人分析,即便动用现代医美,也很难让道长的嘴合上。

罗振宇在他的节目里高喊,“知识就是力量”。

“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这是音频节目《八分》的开场词。

大家都太需要力量了,看不见光。

贪财好色的花儿街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更有价值的阅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花儿街参考(zaraghost)、作者,侵权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