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类以鸟为灵感发明了无人机,现在它们开始回击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类以鸟为灵感发明了无人机,现在它们开始回击了

当天空中布满了众多的人造飞行器,动物们开始了抵抗和反击,捍卫这一块本属于它们活动和生息的领域。

图片来源:Esther Aarts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的永久馆藏中有一幅澳大利亚画家西德尼·诺兰(Sidney Nolan)的作品——《警报》(The Alarm)。这幅画是记录19世纪末臭名昭著的犯罪团伙“凯利帮”(Kelly gang)衰败的系列作品之一,画面中有一只光彩夺目的孔雀,正在与一位警察对峙。这幅画作旁边配有文字说明:在那个时代,孔雀有时会被训练来充当人类的哨兵。这种美丽的鸟能看见两英里以外出现的威胁,而且会因为惊恐而发出尖叫,于是,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就会训练一只孔雀,用它来充当预警系统——这可是兼具望远镜和高音喇叭功能的理想报警工具。

如今,从空中鸟瞰进行防备监视是不法企业和执法机关同时都在采用的方式,只不过现在大家使用的已经不再是孔雀,而是无人机。无人机的研发者对鸟类的生物力学原理和鸟类行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能够抓取物件的机械抓手,是从大型猛禽腿部的抓握动作获得的灵感,而摄像镜头的设计则努力模仿和复制敏锐的鹰眼。为了模拟鸟类翅膀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让戴着微型护目镜的小个子鹦鹉在一个弥漫着雾化颗粒的激光场所中飞行。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使用无人机来研究大群椋鸟迁徙时产生的复杂的行波对流现象(undulations),业界称作“murmurations”。欧洲的科学家则在深入研究鸽群在空中飞行时的协调编队能力,以寻找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如何做到自主协调飞行路径的方法。

仿生科技除了能够改善无人机的各项功能,也可以使无人机胜任一些比较秘密的工作。今年6月,据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Post)报道,中国至少有5个省份使用了新一代不易引起人注意的“鸽子”无人机(“Dove”drones)来完成监控工作。这些安静、轻巧的无人机(配有能够拍动的机翼)飞行的时候据说连动物都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一名技术开发人员描述过他们在羊群附近测试这种无人机的情形,尽管羊群通常都很容易受惊,而且总是对环境中出现的新奇事物十分警觉,但是头顶上出现的这些飞行机器完全没有引起它们的注意。

现在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进入了空中飞行,它们不仅限于监控用途,有的还具有商业用途,甚至还有纯粹是玩乐性质的玩具无人机,因此形成了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如今无人机进入的空中领域远非空空如也,这里原本就是一些动物的栖息空间,而且那些生活在这个领域的主人也许并不乐意割让出属于自己的疆域。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而且气候宜人,是公认的商业无人机进行测试的理想天然试验场。但是在这片大陆上,无人机的经营者却遭遇了一种新的威胁:楔尾鹰(wedge-tailed eagle)会从高空追踪无人机,然后带着破坏的意图自上而下俯冲下来,与无人机发生冲撞。用无人机自带的镜头拍摄的视频在网上很受欢迎——完全是一个大自然与人造机器进行搏斗的典型案例。如此情况下拍摄的视频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片混乱狼狈的场面:遒劲的鹰爪撕扯着无人机的碳素纤维框架,无人机飞速旋转着坠落,最后猛烈地坠毁在地面上。在西澳大利亚的金矿区,单是来自一家矿业公司的报告就指出,老鹰已经对其探测用无人机造成了超过7万美元的破坏。

在未来,有意计划发展无人机交付网络的公司可能有必要将这类由于动物的敌意造成的风险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之中。一些在老鹰的栖息地工作的技术人员通过避开楔尾鹰喜欢的暖气流等方法减少它们对无人机的破坏,尽管这种破坏并未完全消除。但是其他鸟类,包括鹰、甚至是鹅,都曾经有攻击无人机的记录。如果消费类无人机要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发挥成功的作用,设计师必须设法将无人机伪装,不被其的物种辨认出来。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从不同的感知角度进行想象(例如,鹰的眼睛能够看出高速旋转中的单个旋翼叶片,而人眼能看到的只是一片模糊)。他们可能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来伪装无人机,让无人机看上去和听起来都像黄莺一样良性无害而且不引起其他动物的注意(这一点或许可以借鉴中国的“鸽子”无人机)。因此,未来的无人机可能外表会更接近鸟类,但目的不是为了躲避人类,而是为了躲避那些具有攻击性的鸟类。

与此同时,鹰类所具有的对于地盘概念的本能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潜在能力。最初是荷兰,现在其他欧洲国家如法国和瑞士已经开始训练老鹰,让它们将空中游弋的不明来历或是带有敌意的无人机击落下来。正如孔雀曾经被人类训练来充当哨兵一样,现在老鹰也可能是时候被训练成人类用于反监视的工具了。

 本文作者Rebecca Giggs是来自澳大利亚珀斯的一名作家。她的作品曾发表在《格兰塔》和《纽约时报》等杂志上。

(翻译:郑蓉)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Humans Made Drones by CopyingBirds. Birds Are Fighting Bac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类以鸟为灵感发明了无人机,现在它们开始回击了

当天空中布满了众多的人造飞行器,动物们开始了抵抗和反击,捍卫这一块本属于它们活动和生息的领域。

图片来源:Esther Aarts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的永久馆藏中有一幅澳大利亚画家西德尼·诺兰(Sidney Nolan)的作品——《警报》(The Alarm)。这幅画是记录19世纪末臭名昭著的犯罪团伙“凯利帮”(Kelly gang)衰败的系列作品之一,画面中有一只光彩夺目的孔雀,正在与一位警察对峙。这幅画作旁边配有文字说明:在那个时代,孔雀有时会被训练来充当人类的哨兵。这种美丽的鸟能看见两英里以外出现的威胁,而且会因为惊恐而发出尖叫,于是,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就会训练一只孔雀,用它来充当预警系统——这可是兼具望远镜和高音喇叭功能的理想报警工具。

如今,从空中鸟瞰进行防备监视是不法企业和执法机关同时都在采用的方式,只不过现在大家使用的已经不再是孔雀,而是无人机。无人机的研发者对鸟类的生物力学原理和鸟类行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能够抓取物件的机械抓手,是从大型猛禽腿部的抓握动作获得的灵感,而摄像镜头的设计则努力模仿和复制敏锐的鹰眼。为了模拟鸟类翅膀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让戴着微型护目镜的小个子鹦鹉在一个弥漫着雾化颗粒的激光场所中飞行。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使用无人机来研究大群椋鸟迁徙时产生的复杂的行波对流现象(undulations),业界称作“murmurations”。欧洲的科学家则在深入研究鸽群在空中飞行时的协调编队能力,以寻找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如何做到自主协调飞行路径的方法。

仿生科技除了能够改善无人机的各项功能,也可以使无人机胜任一些比较秘密的工作。今年6月,据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Post)报道,中国至少有5个省份使用了新一代不易引起人注意的“鸽子”无人机(“Dove”drones)来完成监控工作。这些安静、轻巧的无人机(配有能够拍动的机翼)飞行的时候据说连动物都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一名技术开发人员描述过他们在羊群附近测试这种无人机的情形,尽管羊群通常都很容易受惊,而且总是对环境中出现的新奇事物十分警觉,但是头顶上出现的这些飞行机器完全没有引起它们的注意。

现在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进入了空中飞行,它们不仅限于监控用途,有的还具有商业用途,甚至还有纯粹是玩乐性质的玩具无人机,因此形成了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如今无人机进入的空中领域远非空空如也,这里原本就是一些动物的栖息空间,而且那些生活在这个领域的主人也许并不乐意割让出属于自己的疆域。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而且气候宜人,是公认的商业无人机进行测试的理想天然试验场。但是在这片大陆上,无人机的经营者却遭遇了一种新的威胁:楔尾鹰(wedge-tailed eagle)会从高空追踪无人机,然后带着破坏的意图自上而下俯冲下来,与无人机发生冲撞。用无人机自带的镜头拍摄的视频在网上很受欢迎——完全是一个大自然与人造机器进行搏斗的典型案例。如此情况下拍摄的视频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片混乱狼狈的场面:遒劲的鹰爪撕扯着无人机的碳素纤维框架,无人机飞速旋转着坠落,最后猛烈地坠毁在地面上。在西澳大利亚的金矿区,单是来自一家矿业公司的报告就指出,老鹰已经对其探测用无人机造成了超过7万美元的破坏。

在未来,有意计划发展无人机交付网络的公司可能有必要将这类由于动物的敌意造成的风险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之中。一些在老鹰的栖息地工作的技术人员通过避开楔尾鹰喜欢的暖气流等方法减少它们对无人机的破坏,尽管这种破坏并未完全消除。但是其他鸟类,包括鹰、甚至是鹅,都曾经有攻击无人机的记录。如果消费类无人机要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发挥成功的作用,设计师必须设法将无人机伪装,不被其的物种辨认出来。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从不同的感知角度进行想象(例如,鹰的眼睛能够看出高速旋转中的单个旋翼叶片,而人眼能看到的只是一片模糊)。他们可能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来伪装无人机,让无人机看上去和听起来都像黄莺一样良性无害而且不引起其他动物的注意(这一点或许可以借鉴中国的“鸽子”无人机)。因此,未来的无人机可能外表会更接近鸟类,但目的不是为了躲避人类,而是为了躲避那些具有攻击性的鸟类。

与此同时,鹰类所具有的对于地盘概念的本能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潜在能力。最初是荷兰,现在其他欧洲国家如法国和瑞士已经开始训练老鹰,让它们将空中游弋的不明来历或是带有敌意的无人机击落下来。正如孔雀曾经被人类训练来充当哨兵一样,现在老鹰也可能是时候被训练成人类用于反监视的工具了。

 本文作者Rebecca Giggs是来自澳大利亚珀斯的一名作家。她的作品曾发表在《格兰塔》和《纽约时报》等杂志上。

(翻译:郑蓉)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Humans Made Drones by CopyingBirds. Birds Are Fighting Bac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