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我酷爱读书,但囊中羞涩,于是我决定试试在网上卖书,把我先前屯下、但当时已经不再想看的书通过eBay或者Green Metropolis(很不幸这个平台已经关闭)这样的网络交易平台卖出去。我通过卖二手书赚了点小钱后,便开始考虑自己进一步投身这种生意的可能性。如果有人能指导我,让我了解其中的窍门就好了……
在我的小说《苍白的人》(The Pale Ones)中,故事的叙述者通过转卖自己在一家破落的慈善商店里便宜购得的书来赚钱。一天,在商店货架间寻觅新书时,他撞见了哈里斯,这位哈里斯也是个卖书的,两位陌生人相见恨晚,哈里斯马上便把各种各样的行业窍门对我们的叙述者倾囊相授。
作为小说的主体,卖书人、书店甚至是图书经销商有着明显的吸引力:因为他们跟爱书之人渴望阅读的内容息息相关。即便如此,文学作品中对这类人物的描述却天差地别——就像不同图书之间的差别一样,有的书是早期版本,价值连城;有的书则是候机时读的消遣小说,看完便扔。卖书人跟没有是非道德观念的怪人一样,成了小说家笔下的常客,这两种人物形象都能给予作者无限的创作空间,让他们写出精彩绝伦的篇章。
尽管卖书人的形象在不同的作品中大相径庭,但在我选取的以下几本作品中,他们的形象都是暗黑、荒诞而怪异的。在这些作品中,卖书人通常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他们把守的大门常通往一场华丽的冒险,或是一个元小说式的幻梦——亦或两者皆是。
1.《大仲马俱乐部》

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 著 范湲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12
佩雷斯–雷维特的小说带读者踏上了一段奇妙而曲折的欧洲旅程。旅途中能看到许多文学珍宝,但同时,也有好些诡计多端的收藏家在打着它们的坏主意。作者为小说中提到的古书做了许多精妙而简练的注释,光这一点就已经让这本书值得一读了。但故事中的两个卖书人破坏了这一切:卢卡斯·科索(他是一名唯利是图的书商,也是本书的主人公)和他的阴险主顾——一名富有而讨厌的经销商。他俩需要一本古书的鉴定书。而本书标题中提到的“大仲马”暗示着,这个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2.《书店》

[英]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 著 尹晓冬 译
新星出版社 2006-1
跟《大仲马俱乐部》中的卢卡斯·科索相反,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成名作里的书店店主弗洛伦斯·格林(Florence Green)过着安静低调的生活。一天,麻烦突然接踵而至,当地显贵对她充满敌意,传说有个“敲打鬼”在她的书店阴魂不散,她恬淡寡欲和顺应自然的性格能够帮她克服这些困难吗?
3.《白色的查普尔,猩红色的踪迹》(White Chappell, Scarlet Tracings)

伊恩·辛克莱著
“伊恩·辛克莱(Iain Sinclair)是个书商。”这是我那本有些年岁的《白色的查普尔,猩红色的踪迹》卷首的(过时的)作者小传的第一句话。辛克莱对当今已日薄西山的二手生意了如指掌,他所了解的内幕知识可以说是贯穿全书:那些描写书商和他们破陋库存的篇章读起来既天马行空,又相当令人信服。这些充满讽刺的文字引人入胜又乌烟瘴气,字里行间都是与书商这个群体有关的生动细节——有的为了自己书摊的落脚地大打出手,有的则在书的边角把别人家的商标热烘后撕下。这些疯狂的细节有没有经过艺术加工,或者夸张呢?我想,既然作者的文字如此令人着迷,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4.《小手》(The Small Hand)

苏珊·希尔 著
故事的叙述者亚当·雪诺(Adam Snow)人如其名,是个普通得像一张白纸一样的人。作为一个书商,他经常有机会环球旅行,他曾踏足日本、美国,以及一个偏远的法国修道院。有一天,在拜访一位离家不远的客户途中,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无人打理的古怪花园。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奇特的感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小手在掌控自己。在苏珊·希尔(Susan Hill)的这本小说中,本是一张白纸的雪诺渐渐填充了自己的空白,读者的脊背也寒意渐生。
5.《风之影》

[西]卡洛斯·鲁依斯·萨丰著 范湲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10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Carlos Ruiz Zafón)创作的系列神秘小说《遗忘之书的墓地》(The Cemetery of Forgotten Books)把故事的中心设置在书本的储藏地——图书馆。这个系列的第一部《风之影》向我们介绍了主人公丹尼尔·塞姆佩尔(Daniel Sempere),丹尼尔和父亲一起打理着一家书店,他的叙述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书里的内容和过去的历史会与当下的故事相互交织。
6.《攀登者》(Climbers)

M·约翰·哈里森 著
我们很容易在M.约翰·哈里森(M John Harrison)的其他小说里看到其作品《攀登者》中那个曼彻斯特书店的影子(“出于内疚心理……它把自己藏在了蒂布街南部暗无天日又错综复杂的小巷子里”),其中属他的短篇故事《Egnaro》体现得最为明显。但这个书店并不是这本小说里唯一可以买到书的地方。伦敦的肯顿水门市场里有一位名叫保琳的书商,她曾与这个故事的叙述者有过短暂的婚姻。我们一开始似乎能从她所卖和读的书的书名中窥见她的为人。哈里森的魔力就在于,读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清晰而明确的文笔所带来的力量。
7.《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德]米切尔·恩德 著 李士勋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4-8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的故事在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地点都在Carl Conrad Coreander的书店里。故事的开头,学生巴斯蒂安·巴尔扎·布克斯(Bastian Balthazar Bux)为了躲避欺负自己的人,闯进了这家书店。书里还有这样一张插图:玻璃门上写着书店的名字,但字是左右颠倒的——仿佛读者你也跟书中的人物一样,身处书店内部。读者将在后面的情节里与人物一同衡量其成功逃跑和改变世界的可能性,整个故事错综复杂,扣人心弦。
8.《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 萧天佑 译
译林出版社 2012-4
就某种意义来说,这本小说可以算是恩德那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姊妹篇,但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这本书更加世故成熟些。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中,Coreander的书店是一个传送门,书中的人物可以通过这里前往奇幻世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的书店也是另一个王国的入口——通往元小说式的奇幻情节。这本书采用第二人称叙述,书中,你想去书店退掉一本卡尔维诺的小说,因为你发现这本书的印刷有问题。在书店,你遇到了一个名叫柳德米拉的女人,她正好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来退书。但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头……
9.《小心这群女同性恋者》(Dykes to Watch Out For)

艾莉森·贝克德尔 著
“麦德韦明书店”是书中的一个关键场景,这个书店在政治上相当左倾,它推崇女性主义,崇尚保护女同性恋者的权益。往后几章,读者可以看到故事中还有一些其他人物在“邦德书影音店”上班。尽管《小心这群女同性恋者》在艺术性上不如《欢乐之家》(Fun Home)等贝克德尔的其他作品,但她优秀的写作技巧依然能够通过风趣、高效的讲故事方式,以及展现出来的多方面的聪明才智得到体现。但最重要的是——至少对这份书单来说——这本书中含有大量的跟书店有关的幽默内容。
10.《一家新奇的书店》(A Novel Bookstore)

洛朗丝·柯赛 著
两位对书充满激情的阅读爱好者在巴黎开了一家名叫“优秀小说”的书店。这个书店拥有专门的选书委员会,所有上架的图书必须经过他们的筛选,但从某天起,有人在暗地里搞起了小动作,委员会的成员开始一个一个遭受厄运。洛朗丝·柯赛(Laurence Cossé)在这本小说中充分展示了她老道而成熟的文笔,故事引人入胜。
(翻译:黄婧思)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卫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