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除了灵长类,还有哪些动物能认出自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除了灵长类,还有哪些动物能认出自己

有时候,动物搞不懂镜子这件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文|造就

镜子测试可以检验自我意识存在与否,而最近有报告称,一条鱼通过了这项测试。这重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难以捉摸的自我意识究竟该如何定义,又该如何测量?

一条蓝黑相间的小鱼游到镜子前,立起身子。镜子里反射出它的腹部,以及研究人员打在它喉部的棕色标记。随即,它掉头下潜,就着水箱底部的沙子蹭了下喉部,接着又回到镜子前。

这一刻要么是革命性的,要么具有误导性,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艾利克斯·乔丹(Alex Jordan)是一名进化生物学家,供职于马克斯·普朗克鸟类研究所。他认为,这条隆头鱼通过了一项经典的自我认知测试。

科学界一直认为,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能力体现了某种自我意识,甚至还体现了对他人视角的意识。

近50年来,科学家测试过各种动物:先让动物熟悉镜子这种东西,然后在动物身上打个标记,这个标记只能从镜子里看到。如果动物照了镜子,然后触摸或查看自己身上的标记,它就通过了测试。

人类通常要到蹒跚学步时,才会抵达这个里程碑。其他物种很少有能通过测试的。能通过的基本都是脑容量较大的哺乳动物,比如黑猩猩。

然而,今年早些时候,论文预印网站 bioRxiv.org刊载的一篇即将在《PLOS:生物学》期刊发表的论文报告称,在一条小鱼身上,乔丹等人观察到了看似体现自我意识的行为。

乔丹的发现在该领域内引发不小的争议。“有那么一些研究人员似乎不想把鱼纳入这个秘密俱乐部,”他说,“因为这样一来,灵长类就没那么特别了。”

乔丹说,如果鱼能通过镜子测试,“你要么承认鱼有自我意识,要么否定镜子测试能检验自我意识。”或许正确的解释是两者兼而有之。

就思维能力而言,一些动物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厉害得多。而镜子测试或许也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能够说明问题。要刷新我们对动物思维的理解,或许就得粉碎有关镜子测试的固有观念,并设计新的实验,将每个物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考虑进来。

确定通过镜子测试的,只有三个物种

戈登·盖洛普(Gordon Gallup)读研究生时,一天对着镜子刮胡子,突然想到了镜子测试,这个实验最终定义了进化心理学领域。后来,盖洛普去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就职,得以用三角洲区域灵长类研究中心(Delta Reg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的动物试手。

盖洛普找来四只单独关笼的黑猩猩,分别给它们一面镜子。一开始,黑猩猩还以为看到了外来者,朝着镜像又吼又叫,但几天后就消停了,开始对镜自照:有剔牙的,有挖鼻子的,有自检生殖器的。为了证明黑猩猩理解镜中所见,研究人员把它们麻醉了,往眉毛和耳朵处抹上红色颜料,然后送回镜子前。看着镜中的影像,黑猩猩们抬起手指,摸了摸头上的颜料。

黑猩猩们成功认出了自己!但更让盖洛普惊讶的是,同时接受测试的猕猴就不行。1970年,《科学》期刊发表了这篇论文,“其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期,”盖洛普说,“人们被这项发现深深吸引了。”

戈登·盖洛普,进化生物学家,现任职于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近50年前,他发明了检验自我意识存在与否的镜子测试。他认为,确定无疑通过测试的只有人类、黑猩猩和红毛猩猩。

自1975年至今,盖洛普都供职于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他向我展示了黑猩猩照镜子的黑白照片。他说:镜子测试显示了自我意识。他对自我意识的定义是“自己成为自己注意对象的能力”。

他认为,这意味着某种罕见的智能。任何可以认出镜中自己的动物都有可能认识到,其他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甚至产生同理心。“自我”意识意味着“众我”意识。

盖洛普最早开展镜子测试那会儿,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学家比尤拉·阿姆斯特丹(Beulah Amsterdam)也在针对婴幼儿开展类似实验,方法是用胭脂点染孩子的鼻子。她发现,大多数孩子到两岁时就能认出镜中的自己。

后来,盖洛普和同事们测试了从灵长类到家鸡的一系列动物,但通过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动物都止步于将镜像认为是另一头动物。

但少数动物还是跨过了这道坎。

戴安娜·莱斯(Diana Reiss)供职于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是一名哺乳动物科学家兼认知心理学家。她在海豚身上开展了各种研究,包括和盖洛普等人一起开展镜子测试。

虽然那项镜子测试没有得出证据确凿的结论,但她表示,后续研究表明,海豚可以通过测试。水族馆海豚会通过镜像观察自己的眼睛和嘴巴,翻转身体,并吐出各种各样的泡泡。在被打上黑色标记后,海豚们花了更多的时间查看身体有标记的那一面。

猴子们基本是屡战屡败。一些恒河猴经过了几个星期的训练才通过测试,它们的头部活动被限制住,只能盯着镜子看。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试着用巧克力抹到狨猴身上当标记,以增加学习动力,但没什么用。(有的猴子试图去舔镜子里的巧克力)。但在亚洲象身上,莱斯和同事们发现了对镜自照的现象。莱斯说,红毛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也都通过了这项测试,此外还有一种鸟类——喜鹊。

不过在盖洛普看来,确定无疑通过测试的只有三个物种:黑猩猩、红毛猩猩和人类。他认为,其他物种的证据都不够确凿,研究人员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可能加入了自己的偏见。盖洛普参与撰写了一些论文,批评一些研究方法和解读。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克·豪瑟(Marc Hauser)的结果就受到了盖洛普的质疑。豪瑟的实验很是拉风,他把绒顶柽柳猴头顶的蓬松白毛染成五光十色,并报告称,绒顶柽柳猴看镜子时,摸了自己的头。然而这项试验未能复现。豪瑟还被查出在别的研究中捏造数据,最终于2011年离开哈佛。

不过,盖洛普依然宣称,他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乐意考虑其他任何物种或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可能性,”他说。

所有物种中,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人类

著名节目主持人、作家、电影导演蔡康永在造就发表关于未来娱乐和未来明星角色的演讲时,同样提到了科学家对动物所做的各种“自我”测试。他认为,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有没有“自我”,而在所有拥有自我意识的物种当中,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人类。

点击观看蔡康永演讲视频:

问题来了:镜子测试真的能检验自我意识吗?

现在,轮到乔丹的小鱼登场了。

乔丹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课题:在随群体生活而进化的过程中,动物会丧失或新增哪些思维技巧?

乔丹等人想探索社会性鱼类的认知边界,于是就想到了镜子测试。他们先是测试了慈鲷——没有通过。接下去测哪种鱼呢?“当然是隆头鱼了,”乔丹说,“这种鱼聪明至极,而且具有高度社会性。”

隆头鱼生活在珊瑚礁中,专门啄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和死皮,而大鱼也有可能轻轻松松地吃掉它们。隆头鱼整天生活在危险之中,必须精明异常,才能保全自己。乔丹说,不论在实验室里还是在野生环境下,隆头鱼都对环境充满了好奇心,也很留意人类的动向,会试图清理人类的手或面膜。

在镜子前,隆头鱼似乎经历了和黑猩猩一样的阶段。先是对镜中的“鱼”发起攻击,然后出现一些反常行为,比如在镜子前倒过来游泳。几天之后,它们呆在镜子前的时间变长了,仿佛在研究自己镜中的影像。

艾利克斯·乔丹是一名进化生物学家,在马克斯普朗克鱼类研究所研究动物行为。为了测试社会性鱼类的认知边界,他用隆头鱼开展了镜子测试。

接着,研究人员从这些鱼里面找出进展看似不错的,给它们打上标记——在每条鱼的喉咙部位,注射一点棕色材料到皮下(对照组则为无色材料)。随后,一些鱼似乎在镜子前研究起了这些标记,然后跑到石头或沙子上去蹭——乔丹说,鱼类沾上让它不适的东西后,常会通过这样的行为将其去掉。通常,经过这番折腾,它们又会回到镜子前。作者们总结称,实验中,走到这一步的四条鱼里面,有三条通过了镜子测试。

这篇论文辗转了三年多才得以发表。同行评议基本是个闭门流程,领域内专家针对投递给期刊的论文作出匿名回应。不过,在对隆头鱼论文的评议上,盖洛普署了名,乔丹说,评议结果是“强烈反对”。

对于鱼能认出自己这个想法,盖洛普笑而不语。在他看来,实验中,隆头鱼表现出来的行为模棱两可。他在其中一篇评议中写道:隆头鱼蹭自己喉部或许是告诉镜子里的鱼应当怎么做,乔丹表示,就好比人类跟别人说“你下巴沾着芥末酱呢!”他说这个解释“牵强至极”。

莱斯说,她也曾为多本刊物多次评议这篇论文。对于“倒过来游泳说明鱼在测试镜子原理”的推论,她表示说服力不够。她和盖洛普也都发现一个问题:棕色的标记有点类似寄生虫——隆头鱼会本能地作出反应——而不像对其他动物,标记是反常现象。“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才行,”莱斯说。

针对评议者的反对声音,乔丹等人在研究中加入了更多的控制实验。现在,论文终于被接受了,乔丹说,正是有了这个艰苦卓绝的修订期,这项研究才变得更加有力。

亚利桑德拉·霍洛维茨(Alexandra Horowitz)是纽约市巴纳德学院的一名心理学家,专攻狗的认知。她称这项研究“不可思议”。她说:“我想,这挑战了我们对鱼类切身体验的预设。”

乔丹想让世界知道,鱼可以聪明到何种程度。不过他说:“我绝不会说鱼跟黑猩猩一样聪明;或者说隆头鱼智力相当于18个月大的婴儿。不是这样的。”他认为,这篇论文的主旨更多地关乎科学而非鱼类:“镜子测试所检验的也许不是自我意识,”他说。那么问题就来了:它检验的究竟是什么?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吗?

到底什么是自我意识?

有时候,动物搞不懂镜子这件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作家玛丽·劳拉·菲尔波特(Mary Laura Philpott)住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她常常在凌晨时分被响亮的敲门声吵醒。开门一看,永远是那只小乌龟。她给这个喜欢恶作剧的爬行动物起了个名字,叫弗兰克。时间长了,她终于开始怀疑,弗兰克可能是在挑衅或攻击另一头龟——门上镜面材料中那头陌生的乌龟——如此夜复一夜。

但一头动物通不过镜面测试,并不意味着这个物种内没有一个成员能通过。它作为肯定性测试的意义,是大过否定性测试的。那么,就算动物能认出镜中的自己,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对此,研究界意见不一。

“认出镜中的自己似乎需要高级的智力形式,”1970年时,盖洛普曾这样写道。“这些数据似乎有资格作为第一批实验性证明,印证非人生命形式的自我概念。”

按照盖洛普的描述,一个物种要么有自我意识,要么没有自我意识——大部分都没有。“这促使很多人投入大量时间,围着他们最喜爱的实验室动物,想方设法,去挽回它们在智力上的尊严,”他告诉我说。

但莱斯等人认为,自我意识更可能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区间。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学家弗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等人证明,卷尾猴跟镜像对视的时间,多于跟有机玻璃后陌生猴子的对视时间。这可能是个中间结果,介于有自我意识和没有自我意识之间:卷尾猴似乎不认识镜中的自己,但也没有把它认成别的猴子。

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认知心理学家戴安娜·莱斯在海豚身上找到了自我认识的证据,但对隆头鱼持怀疑态度:“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才行。”

“自我意识”的定义并未在科学界达成共识,提起它,科学家们也是五味杂陈。

莱斯认为,镜子测试展现了“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对的是人类那样的全套认知能力。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Marc Bekoff)和康奈尔大学的保罗·谢尔曼(Paul Sherman)提出了一个“自我认识”谱系,涵盖范围从不经大脑的反射,一直到人类级别的自我理解。

乔丹很喜欢谱系化的想法,并认为,隆头鱼或许落入自我认识谱系的低端。他指出,挪开尾巴以免被踩到,或是蹭掉鳞片上的寄生虫,这些跟坐思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不能同日而语。他说,这个领域内,一些人也支持他的观点,即镜子测试所检验的或许并不是自我意识。“我想,我们对动物认知的理解需要修订和重估了,这是研究社群想要的结果。”

而这个领域内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的一点是:认识镜中自己的能力跟社会性之间确实有所关联。在镜子测试中表现良好的动物都生活在群体中。

1971年,盖洛普等人做过一项耐人寻味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在圈养环境下出生并被单独养大的黑猩猩都没有通过镜子测试。凡是通过测试的,都出生在野外,在社会群体中长大。盖洛普认为,这一发现了佐证了芝加哥大学哲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观点:跟他人的互动塑造了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可能自己生发出来,”米德在1934年写道。

盖洛普认为,认出镜中的自己,理解他人的思想状态,甚至产生同理心,其间存在明确的关联。“一旦你能成为自身注意的对象,你就能开始思考自身,你可以推己及人,推测他人的类似体会,”盖洛普说。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哪个物种照过镜子,但有的人可以在同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透过镜子这扇“窗”

2006年,研究人员参考亚洲象的社会性,对镜子测试作出了改进。

乔书亚·普洛尼克(Joshua Plotnik)是一名比较心理学家,现任职于亨特学院,他曾与德·瓦尔和莱斯一道参与此项研究。在之前的实验中,大象们并没有通过测试,它们被置于密闭空间内,对着一面很小的镜子。但在修改过的测试中,研究人员用了一面2.4米见方的镜子,让大象一眼看到全身。大象还能走到镜子跟前,可以立起身子看镜子后面,或是跪下来瞄镜子底下。

亚洲象一直通不过镜子测试,直到有一次,实验人员找来一面大镜子,足以照出大象全身,以及旁边的大象。

他们还让大象结对接受测试,“让它们有机会将同伴作为参照系,”普洛尼克说。当大象看到镜子里的同伴站在一头陌生大象的旁边,它或许就能推断那头陌生大象就是自己。

这一次,三头大象中有一头通过了测试。普洛尼克说,在尚未发表的结果中,其他大象表现喜人。

“你必须从你研究的那种动物的视角出发,”普洛尼克说。举个例子,大象喜欢糊一身泥,对身上的斑点可能毫不在意,这一点跟会梳理毛发的动物相比,就很不相同。大猩猩会梳理毛发,但它们最讨厌对视。在镜子测试中,它们的表现逊色于黑猩猩或红毛猩猩,或许可以由此解释。

普洛尼克认为,未来的实验应该考虑到每一种动物的动机和视角。举个例子,镜子测试是诉诸视觉的,但大象更感兴趣的是嗅到、听到的东西。“你测一种主要感官并非视觉的动物,结果它没通过,这公平吗?”普洛尼克说。“狗也一样。”

狗很不擅长认出镜子里的自己。但最近,霍洛维茨专为狗设计了一项“嗅觉镜子测试”。她发现,在给狗自己的尿样加上额外的嗅觉标记之后,狗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嗅这些样本。

“作为视觉动物,我们很难设身处地地想象非视觉动物的感官世界,”霍洛维茨说。但要理解它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她说。

莱斯自称霍洛维茨的朋友,她并不认为,“嗅觉镜子”的研究证明了狗能认出自己。但她觉得,从这项实验引申开去或许非常有趣。“我们还能怎么设计测试,去窥探动物的自我认知?”她说。

作为同理心发达的智人,我们要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都得费一番周折。然而,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理解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也有助于保护世界。

举个例子,普洛尼克说,亚洲象栖息地匮乏,这正在加剧濒危物种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围绕这一冲突的解决方式,争论十分激烈,但我想,其中缺了一块,那就是大象的视角。”他说。将这种厚皮动物放在镜子面前,以及由此获得的洞见,或许能打开一扇窗,帮我们一窥大象的想法。

翻译 | 雁行;校对 | Lily

来源 |Quanta Magazin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除了灵长类,还有哪些动物能认出自己

有时候,动物搞不懂镜子这件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文|造就

镜子测试可以检验自我意识存在与否,而最近有报告称,一条鱼通过了这项测试。这重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难以捉摸的自我意识究竟该如何定义,又该如何测量?

一条蓝黑相间的小鱼游到镜子前,立起身子。镜子里反射出它的腹部,以及研究人员打在它喉部的棕色标记。随即,它掉头下潜,就着水箱底部的沙子蹭了下喉部,接着又回到镜子前。

这一刻要么是革命性的,要么具有误导性,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艾利克斯·乔丹(Alex Jordan)是一名进化生物学家,供职于马克斯·普朗克鸟类研究所。他认为,这条隆头鱼通过了一项经典的自我认知测试。

科学界一直认为,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能力体现了某种自我意识,甚至还体现了对他人视角的意识。

近50年来,科学家测试过各种动物:先让动物熟悉镜子这种东西,然后在动物身上打个标记,这个标记只能从镜子里看到。如果动物照了镜子,然后触摸或查看自己身上的标记,它就通过了测试。

人类通常要到蹒跚学步时,才会抵达这个里程碑。其他物种很少有能通过测试的。能通过的基本都是脑容量较大的哺乳动物,比如黑猩猩。

然而,今年早些时候,论文预印网站 bioRxiv.org刊载的一篇即将在《PLOS:生物学》期刊发表的论文报告称,在一条小鱼身上,乔丹等人观察到了看似体现自我意识的行为。

乔丹的发现在该领域内引发不小的争议。“有那么一些研究人员似乎不想把鱼纳入这个秘密俱乐部,”他说,“因为这样一来,灵长类就没那么特别了。”

乔丹说,如果鱼能通过镜子测试,“你要么承认鱼有自我意识,要么否定镜子测试能检验自我意识。”或许正确的解释是两者兼而有之。

就思维能力而言,一些动物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厉害得多。而镜子测试或许也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能够说明问题。要刷新我们对动物思维的理解,或许就得粉碎有关镜子测试的固有观念,并设计新的实验,将每个物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考虑进来。

确定通过镜子测试的,只有三个物种

戈登·盖洛普(Gordon Gallup)读研究生时,一天对着镜子刮胡子,突然想到了镜子测试,这个实验最终定义了进化心理学领域。后来,盖洛普去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就职,得以用三角洲区域灵长类研究中心(Delta Reg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的动物试手。

盖洛普找来四只单独关笼的黑猩猩,分别给它们一面镜子。一开始,黑猩猩还以为看到了外来者,朝着镜像又吼又叫,但几天后就消停了,开始对镜自照:有剔牙的,有挖鼻子的,有自检生殖器的。为了证明黑猩猩理解镜中所见,研究人员把它们麻醉了,往眉毛和耳朵处抹上红色颜料,然后送回镜子前。看着镜中的影像,黑猩猩们抬起手指,摸了摸头上的颜料。

黑猩猩们成功认出了自己!但更让盖洛普惊讶的是,同时接受测试的猕猴就不行。1970年,《科学》期刊发表了这篇论文,“其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期,”盖洛普说,“人们被这项发现深深吸引了。”

戈登·盖洛普,进化生物学家,现任职于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近50年前,他发明了检验自我意识存在与否的镜子测试。他认为,确定无疑通过测试的只有人类、黑猩猩和红毛猩猩。

自1975年至今,盖洛普都供职于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他向我展示了黑猩猩照镜子的黑白照片。他说:镜子测试显示了自我意识。他对自我意识的定义是“自己成为自己注意对象的能力”。

他认为,这意味着某种罕见的智能。任何可以认出镜中自己的动物都有可能认识到,其他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甚至产生同理心。“自我”意识意味着“众我”意识。

盖洛普最早开展镜子测试那会儿,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学家比尤拉·阿姆斯特丹(Beulah Amsterdam)也在针对婴幼儿开展类似实验,方法是用胭脂点染孩子的鼻子。她发现,大多数孩子到两岁时就能认出镜中的自己。

后来,盖洛普和同事们测试了从灵长类到家鸡的一系列动物,但通过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动物都止步于将镜像认为是另一头动物。

但少数动物还是跨过了这道坎。

戴安娜·莱斯(Diana Reiss)供职于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是一名哺乳动物科学家兼认知心理学家。她在海豚身上开展了各种研究,包括和盖洛普等人一起开展镜子测试。

虽然那项镜子测试没有得出证据确凿的结论,但她表示,后续研究表明,海豚可以通过测试。水族馆海豚会通过镜像观察自己的眼睛和嘴巴,翻转身体,并吐出各种各样的泡泡。在被打上黑色标记后,海豚们花了更多的时间查看身体有标记的那一面。

猴子们基本是屡战屡败。一些恒河猴经过了几个星期的训练才通过测试,它们的头部活动被限制住,只能盯着镜子看。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试着用巧克力抹到狨猴身上当标记,以增加学习动力,但没什么用。(有的猴子试图去舔镜子里的巧克力)。但在亚洲象身上,莱斯和同事们发现了对镜自照的现象。莱斯说,红毛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也都通过了这项测试,此外还有一种鸟类——喜鹊。

不过在盖洛普看来,确定无疑通过测试的只有三个物种:黑猩猩、红毛猩猩和人类。他认为,其他物种的证据都不够确凿,研究人员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可能加入了自己的偏见。盖洛普参与撰写了一些论文,批评一些研究方法和解读。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克·豪瑟(Marc Hauser)的结果就受到了盖洛普的质疑。豪瑟的实验很是拉风,他把绒顶柽柳猴头顶的蓬松白毛染成五光十色,并报告称,绒顶柽柳猴看镜子时,摸了自己的头。然而这项试验未能复现。豪瑟还被查出在别的研究中捏造数据,最终于2011年离开哈佛。

不过,盖洛普依然宣称,他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乐意考虑其他任何物种或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可能性,”他说。

所有物种中,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人类

著名节目主持人、作家、电影导演蔡康永在造就发表关于未来娱乐和未来明星角色的演讲时,同样提到了科学家对动物所做的各种“自我”测试。他认为,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有没有“自我”,而在所有拥有自我意识的物种当中,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人类。

点击观看蔡康永演讲视频:

问题来了:镜子测试真的能检验自我意识吗?

现在,轮到乔丹的小鱼登场了。

乔丹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课题:在随群体生活而进化的过程中,动物会丧失或新增哪些思维技巧?

乔丹等人想探索社会性鱼类的认知边界,于是就想到了镜子测试。他们先是测试了慈鲷——没有通过。接下去测哪种鱼呢?“当然是隆头鱼了,”乔丹说,“这种鱼聪明至极,而且具有高度社会性。”

隆头鱼生活在珊瑚礁中,专门啄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和死皮,而大鱼也有可能轻轻松松地吃掉它们。隆头鱼整天生活在危险之中,必须精明异常,才能保全自己。乔丹说,不论在实验室里还是在野生环境下,隆头鱼都对环境充满了好奇心,也很留意人类的动向,会试图清理人类的手或面膜。

在镜子前,隆头鱼似乎经历了和黑猩猩一样的阶段。先是对镜中的“鱼”发起攻击,然后出现一些反常行为,比如在镜子前倒过来游泳。几天之后,它们呆在镜子前的时间变长了,仿佛在研究自己镜中的影像。

艾利克斯·乔丹是一名进化生物学家,在马克斯普朗克鱼类研究所研究动物行为。为了测试社会性鱼类的认知边界,他用隆头鱼开展了镜子测试。

接着,研究人员从这些鱼里面找出进展看似不错的,给它们打上标记——在每条鱼的喉咙部位,注射一点棕色材料到皮下(对照组则为无色材料)。随后,一些鱼似乎在镜子前研究起了这些标记,然后跑到石头或沙子上去蹭——乔丹说,鱼类沾上让它不适的东西后,常会通过这样的行为将其去掉。通常,经过这番折腾,它们又会回到镜子前。作者们总结称,实验中,走到这一步的四条鱼里面,有三条通过了镜子测试。

这篇论文辗转了三年多才得以发表。同行评议基本是个闭门流程,领域内专家针对投递给期刊的论文作出匿名回应。不过,在对隆头鱼论文的评议上,盖洛普署了名,乔丹说,评议结果是“强烈反对”。

对于鱼能认出自己这个想法,盖洛普笑而不语。在他看来,实验中,隆头鱼表现出来的行为模棱两可。他在其中一篇评议中写道:隆头鱼蹭自己喉部或许是告诉镜子里的鱼应当怎么做,乔丹表示,就好比人类跟别人说“你下巴沾着芥末酱呢!”他说这个解释“牵强至极”。

莱斯说,她也曾为多本刊物多次评议这篇论文。对于“倒过来游泳说明鱼在测试镜子原理”的推论,她表示说服力不够。她和盖洛普也都发现一个问题:棕色的标记有点类似寄生虫——隆头鱼会本能地作出反应——而不像对其他动物,标记是反常现象。“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才行,”莱斯说。

针对评议者的反对声音,乔丹等人在研究中加入了更多的控制实验。现在,论文终于被接受了,乔丹说,正是有了这个艰苦卓绝的修订期,这项研究才变得更加有力。

亚利桑德拉·霍洛维茨(Alexandra Horowitz)是纽约市巴纳德学院的一名心理学家,专攻狗的认知。她称这项研究“不可思议”。她说:“我想,这挑战了我们对鱼类切身体验的预设。”

乔丹想让世界知道,鱼可以聪明到何种程度。不过他说:“我绝不会说鱼跟黑猩猩一样聪明;或者说隆头鱼智力相当于18个月大的婴儿。不是这样的。”他认为,这篇论文的主旨更多地关乎科学而非鱼类:“镜子测试所检验的也许不是自我意识,”他说。那么问题就来了:它检验的究竟是什么?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吗?

到底什么是自我意识?

有时候,动物搞不懂镜子这件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作家玛丽·劳拉·菲尔波特(Mary Laura Philpott)住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她常常在凌晨时分被响亮的敲门声吵醒。开门一看,永远是那只小乌龟。她给这个喜欢恶作剧的爬行动物起了个名字,叫弗兰克。时间长了,她终于开始怀疑,弗兰克可能是在挑衅或攻击另一头龟——门上镜面材料中那头陌生的乌龟——如此夜复一夜。

但一头动物通不过镜面测试,并不意味着这个物种内没有一个成员能通过。它作为肯定性测试的意义,是大过否定性测试的。那么,就算动物能认出镜中的自己,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对此,研究界意见不一。

“认出镜中的自己似乎需要高级的智力形式,”1970年时,盖洛普曾这样写道。“这些数据似乎有资格作为第一批实验性证明,印证非人生命形式的自我概念。”

按照盖洛普的描述,一个物种要么有自我意识,要么没有自我意识——大部分都没有。“这促使很多人投入大量时间,围着他们最喜爱的实验室动物,想方设法,去挽回它们在智力上的尊严,”他告诉我说。

但莱斯等人认为,自我意识更可能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区间。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学家弗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等人证明,卷尾猴跟镜像对视的时间,多于跟有机玻璃后陌生猴子的对视时间。这可能是个中间结果,介于有自我意识和没有自我意识之间:卷尾猴似乎不认识镜中的自己,但也没有把它认成别的猴子。

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认知心理学家戴安娜·莱斯在海豚身上找到了自我认识的证据,但对隆头鱼持怀疑态度:“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才行。”

“自我意识”的定义并未在科学界达成共识,提起它,科学家们也是五味杂陈。

莱斯认为,镜子测试展现了“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对的是人类那样的全套认知能力。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Marc Bekoff)和康奈尔大学的保罗·谢尔曼(Paul Sherman)提出了一个“自我认识”谱系,涵盖范围从不经大脑的反射,一直到人类级别的自我理解。

乔丹很喜欢谱系化的想法,并认为,隆头鱼或许落入自我认识谱系的低端。他指出,挪开尾巴以免被踩到,或是蹭掉鳞片上的寄生虫,这些跟坐思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不能同日而语。他说,这个领域内,一些人也支持他的观点,即镜子测试所检验的或许并不是自我意识。“我想,我们对动物认知的理解需要修订和重估了,这是研究社群想要的结果。”

而这个领域内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的一点是:认识镜中自己的能力跟社会性之间确实有所关联。在镜子测试中表现良好的动物都生活在群体中。

1971年,盖洛普等人做过一项耐人寻味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在圈养环境下出生并被单独养大的黑猩猩都没有通过镜子测试。凡是通过测试的,都出生在野外,在社会群体中长大。盖洛普认为,这一发现了佐证了芝加哥大学哲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观点:跟他人的互动塑造了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可能自己生发出来,”米德在1934年写道。

盖洛普认为,认出镜中的自己,理解他人的思想状态,甚至产生同理心,其间存在明确的关联。“一旦你能成为自身注意的对象,你就能开始思考自身,你可以推己及人,推测他人的类似体会,”盖洛普说。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哪个物种照过镜子,但有的人可以在同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透过镜子这扇“窗”

2006年,研究人员参考亚洲象的社会性,对镜子测试作出了改进。

乔书亚·普洛尼克(Joshua Plotnik)是一名比较心理学家,现任职于亨特学院,他曾与德·瓦尔和莱斯一道参与此项研究。在之前的实验中,大象们并没有通过测试,它们被置于密闭空间内,对着一面很小的镜子。但在修改过的测试中,研究人员用了一面2.4米见方的镜子,让大象一眼看到全身。大象还能走到镜子跟前,可以立起身子看镜子后面,或是跪下来瞄镜子底下。

亚洲象一直通不过镜子测试,直到有一次,实验人员找来一面大镜子,足以照出大象全身,以及旁边的大象。

他们还让大象结对接受测试,“让它们有机会将同伴作为参照系,”普洛尼克说。当大象看到镜子里的同伴站在一头陌生大象的旁边,它或许就能推断那头陌生大象就是自己。

这一次,三头大象中有一头通过了测试。普洛尼克说,在尚未发表的结果中,其他大象表现喜人。

“你必须从你研究的那种动物的视角出发,”普洛尼克说。举个例子,大象喜欢糊一身泥,对身上的斑点可能毫不在意,这一点跟会梳理毛发的动物相比,就很不相同。大猩猩会梳理毛发,但它们最讨厌对视。在镜子测试中,它们的表现逊色于黑猩猩或红毛猩猩,或许可以由此解释。

普洛尼克认为,未来的实验应该考虑到每一种动物的动机和视角。举个例子,镜子测试是诉诸视觉的,但大象更感兴趣的是嗅到、听到的东西。“你测一种主要感官并非视觉的动物,结果它没通过,这公平吗?”普洛尼克说。“狗也一样。”

狗很不擅长认出镜子里的自己。但最近,霍洛维茨专为狗设计了一项“嗅觉镜子测试”。她发现,在给狗自己的尿样加上额外的嗅觉标记之后,狗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嗅这些样本。

“作为视觉动物,我们很难设身处地地想象非视觉动物的感官世界,”霍洛维茨说。但要理解它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她说。

莱斯自称霍洛维茨的朋友,她并不认为,“嗅觉镜子”的研究证明了狗能认出自己。但她觉得,从这项实验引申开去或许非常有趣。“我们还能怎么设计测试,去窥探动物的自我认知?”她说。

作为同理心发达的智人,我们要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都得费一番周折。然而,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理解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也有助于保护世界。

举个例子,普洛尼克说,亚洲象栖息地匮乏,这正在加剧濒危物种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围绕这一冲突的解决方式,争论十分激烈,但我想,其中缺了一块,那就是大象的视角。”他说。将这种厚皮动物放在镜子面前,以及由此获得的洞见,或许能打开一扇窗,帮我们一窥大象的想法。

翻译 | 雁行;校对 | Lily

来源 |Quanta Magazin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