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迎来了一波关于性骚扰的纪录片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迎来了一波关于性骚扰的纪录片潮

针对劳·凯利、哈维·韦恩斯坦和迈克尔·杰克逊的指控催生了一波关于性骚扰的纪录片,影片质量却大相径庭。

图片来源:DIMITRIOS KAMBOURIS / SCOTT LEGATO / GETTY / CARL DE SOUZA / AFP /GETTY / KATIE MARTIN / THE AT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Surviving R. Kelly)在Lifetime电视台首播的三个星期后,有两部讲述先前性侵指控的纪录片分别在2019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进行了首映。其中,由厄休拉·麦克法兰(Ursula Macfarlane)执导的《不可触碰》(Untouchable)汇集了电影大亨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涉嫌有组织猎艳的大量报道。另一部纪录片《逃离梦幻岛》(Leaving Neverland)分为上下两部,由丹·里德(Dan Reed)执导,影片讲述了两位据称曾遭迈克尔·杰克逊侵犯的男子的心路历程,他们一直在尝试抚平这段经历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虽然这两部纪录片在表现形式和镜头美感等方面大相径庭,可它们都足以撼动人心,这些涉嫌性侵事件的影响是广泛的,但事后受害者和媒体却往往选择沉默,这两部影片成功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点的关注。

这三部影视剧里的主角都曾反复否认针对自己的指控,其中有受害者称,自己在把事情公之于众前曾遭恐吓。在全球反性骚扰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纪录片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个中缘由除了人们对被告的愤怒之外(对于杰克逊,人们关注的主要是他的遗产归属问题),还有其他因素。为了博观众眼球,以及提高公众的接受度,一部纪录片必须包含全新的报道、深度的分析,或者是探讨其主题的新鲜视角。让观众对性侵事件纪录片有所触动——同时做到不哗众取宠,不迎合低级趣味——是一项很微妙的任务。这样的影片不仅要拥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美学设计,而且在访谈时要照顾受访者情绪,主创团队不仅需要做一系列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需要深入了解系统性的侵害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细节都有可能会出错。

也许讲述性侵事件的纪录片中最常见、最难处理,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于对受害者情绪的深度挖掘。以梦·汉普顿(Dream Hampton)执导的《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为例,这是一部能给人带来极大震撼的6小时电视剧集,剧中,自称遭受劳·凯利精神、身体以及性侵害的女性的证词占据了纪录片的很大一部分,这些证词可谓是撕心裂肺。许多受访女性在讲述时都很明显在颤抖。剧中,一名受害人阿桑特·麦基(Asante McGee)在重回凯利曾囚禁虐待她的房子时直接精神崩溃,这样类似的情景在剧里数次出现,令人不忍观看——尤其是在它们与纪录片中另外几个人——凯利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忠实拥趸——放松自得的语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

厄休拉·麦克法兰执导的《不可触碰》也有对那些控诉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的女性受害者的类似访谈片段(影片选择在圣丹斯电影节举行首映的意义或许在于,女演员罗丝·麦高恩宣称自己1997年曾在此地遭韦恩斯坦强奸),这些访谈同样令人心碎。纪录片中的受害女性详述了前后横跨数十年的惨痛经历,在镜头前哭泣着控诉给自己设下圈套和陷阱的韦恩斯坦。但《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与《不可触碰》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前者在影片中加入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解说,让观众了解“修饰行为”和“社交孤立”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用这些原理来解释片中相关人物的行为。但《不可触碰》没有明确地告诉观众,这些女性之所以在韦恩斯坦身边,并不是因为她们愚蠢或是疏忽大意,也没有向观众揭露,许多连环性犯罪者都会通过权力、个人气场或是暴力手段来让受害者就范。由于缺少这类相关注释和配套说明,这部影片中女性的证词很容易受到那些对心理学和社会学了解较少的观众误解。

《不可触碰》剧照 图片来源:IMDB

《逃离梦幻岛》则是一部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的电影。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名叫韦德·罗布森(Wade Robson)和詹姆斯·萨夫查克(James Safechuck),如今都已是四十岁左右,他们在这部四小时的纪录片中坦诚而清晰地重述了自己小时候见到杰克逊,并被引诱到他的娱乐圈子里的经历。他们在叙述的过程中表现得格外冷静,他们说,除了性侵之外,杰克逊对他们的操纵和掌控也让他们痛苦,因为他们曾经深深信任着他。两位受访者都反复说明,杰克逊对他们来说曾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能够得到他的关注对他们来说简直无法想象,不可思议。他们宣称杰克逊有意把情感和侵犯行为混为一谈,他还用“最好的朋友”或者“小家伙”等称呼来让他们维持对他的迷恋,即使是到后来他与其他男孩亲近时也是如此。他们家中存放的这位歌手的影像资料和老照片都可以为他们的故事作证,罗布森还存有杰克逊发过来的传真,上面有杰克逊的“小笨蛋(apple head,杰克逊的昵称)”签名。

1993年,杰克逊第一次被卷入恋童案,此后他曾几次被扣上猥亵儿童的罪名,但《逃离梦幻岛》通过一种全新的镜头角度展示了这位已故歌手留下的东西:对那些声称曾被他骚扰的人来说,杰克逊带给他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这部纪录片是对罗布森和萨夫查克作为儿童和成人的心理状态的一次残酷而全面的记录,过程中,他们一直尝试着讲述他们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部纪录片的新闻价值有所减少,它的主要矛头也不再直指杰克逊,而是更像一部两位所谓受害者的经历的深度叙述。

罗布森和萨夫查克都曾经公开在杰克逊遭恋童罪名指控时维护他的名声,大部分质疑者抓住了这个细节,怀疑他们二人证词的可信度。但《逃离梦幻岛》小心翼翼地挖掘出了罗布森和萨夫查克闭口不言,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创伤,探索了他们口中杰克逊的行为对两人产生的影响(影片同时细心地注意到,两位男性都是在自己的儿子出生后才决定把当年遭性侵的故事公之于众)。在圣丹斯电影节放映会后的问答环节,罗布森和萨夫查克回答了这个一直如阴云般笼罩在影片上方的问题:为什么选择现在说?他们二人在把杰克逊遗产委员会告上法庭时同样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个指控由于技术原因被撤销了。

罗布森声称自己从7岁起就遭受杰克逊的侵犯,他后来发现,受害者若想让正义得到伸张,只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法律,第二种则是把自己的故事公之于众。“我之前从未有机会能把我的故事讲得如此详细和完整。对我来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其他受到同样创伤的人能通过我的故事得到些许慰藉,”罗布森说,“我还希望,我这样把经历的一切,包括所有复杂的细节都讲述出来之后,可以或多或少地提升家长、老师还有其他所有责任人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保护孩子免遭侵害。”

萨夫查克表示,自己第一次见到杰克逊时只有10岁。他的话比较少,但直击要害。“这是我们的反击,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反击的平台,”他说,“这是我们作为受害者的工具,所以我现在要为年幼的自己行动起来。”

然而,放映《逃离梦幻岛》的影院外聚集了一群抗议者,他们也在进行他们的反击(由于安保措施不到位,放映会不得不略微推迟举行)。这些示威者举着牌子,控诉《逃离梦幻岛》其实是一场卑鄙的政治宣传。“寻找真理,为自己考虑。”一块牌子上这样写道。而另一块牌子则搬出了这位已故歌手自己的歌词:“谎言就像是百米短跑,但真相就像是马拉松(lies run sprints but the truth runs marathons)。”在恋童指控面前一直维护这位已故歌手的杰克逊遗产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这部纪录片是“公开的私刑”,这样的措辞令人回想起劳·凯利以及同样被指控性骚扰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的辩护词。

在《逃离梦幻岛》放映会外的抗议者 图片来源:Hannah Giorgis

杰克逊支持者对《逃离梦幻岛》的抗议与劳·凯利歌迷,尤其是芝加哥——凯利录音室所在地——的支持者对《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的不满如出一辙,他们在剧集首映后公开表示抗议。凯利本人于首映周末来到一家爆满的夜店庆祝生日,他称这部纪录片剧集是针对自己的“复仇”。凯利的歌迷走上街头,在这部纪录片已经引起全国关注的时刻,仍然用行动表示对这位歌手的崇拜和支持。当然,也有很多人刷起#MuteRKelly(让劳·凯利闭嘴)话题,呼吁把凯利逐出音乐圈。即使是盐湖城圣丹斯电影节上加强了的安保措施也诡异地让人似曾相识:跟《逃离梦幻岛》的放映会一样,《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的一次提前放映也碰到了骚乱——在遭遇枪击威胁后,影院不得不疏散了所有观众。

这次威胁最终并没有妨碍《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的正式播出,首播后,这位歌手的名声一落千丈。剧集播出以来,他已经被原来的厂牌RCA唱片(RCA Records)解约,被大批以前的合作者公然抨击,并开始接受犯罪调查。他的歌曲在电台播得越来越少,电台DJ和节目编导将其归因于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力。虽然组织者和电影的主创仍希望对凯利和他的“帮凶”进行进一步问责,但这部纪录片对凯利造成了巨大打击,并且促使了拨打性骚扰热线的人数上升,这些是不可否认的。

在劳·凯利芝加哥录音室外抗议的示威者 图片来源:Scott Olson/Getty

《不可触碰》对韦恩斯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则仍待观察。韦恩斯坦被指控性侵是最近才发生的事,而且受到了广泛报道。但这部影片或许很难在人们对韦恩斯坦行径的讨论中拥有一席之地,因为影片质量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电影的配乐过于富有戏剧性,令人不适,此外,影片在“场景重现”时所采用的软聚焦手法(包括大量在酒店走廊的模糊画面)总给人一种在看重大凶案记录节目《铁血档案》(Cold Case Files)的错觉。这部电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于女性受访者在发表证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与影片的审美选择并不和谐,这使得影片错失了在原有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入微地刻画整个事件和表达对女性关怀的机会(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纪录片其中一位女性的证词令人印象深刻:影片把这位名叫Hope Exiner D'Amore的女性的证词放在了最中心的位置,她曾是布法罗大学的一名学生,声称韦恩斯坦数十年前曾在纽约市的一家酒店里将她强奸,这项指控显示,韦恩斯坦早在他创立他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帝国之前,就已经有了性犯罪的前科)。

在这三部影片中,《逃离梦幻岛》最为精确且富于同情心地把握了影片主题,它将于春季在HBO开播。对于观众,尤其是这位已故歌手的忠实粉丝来说,这部影片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但《逃离梦幻岛》不仅深入探索了罗布森和萨夫查克声称曾经历的创伤,而且记录了他们当前疗伤的过程,这部影片避开了《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和《不可触碰》的过失。这些自称为受害者的人们没有仅仅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悲惨经历,而是告诉大家,无论如何,前方依然有路。或者用罗布森的话来说:“我希望这些创伤能变成治愈我的全新机会。”

(翻译:黄婧思)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A New Wave of Documentaries Is Taking On Sexual Assaul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迎来了一波关于性骚扰的纪录片潮

针对劳·凯利、哈维·韦恩斯坦和迈克尔·杰克逊的指控催生了一波关于性骚扰的纪录片,影片质量却大相径庭。

图片来源:DIMITRIOS KAMBOURIS / SCOTT LEGATO / GETTY / CARL DE SOUZA / AFP /GETTY / KATIE MARTIN / THE AT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Surviving R. Kelly)在Lifetime电视台首播的三个星期后,有两部讲述先前性侵指控的纪录片分别在2019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进行了首映。其中,由厄休拉·麦克法兰(Ursula Macfarlane)执导的《不可触碰》(Untouchable)汇集了电影大亨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涉嫌有组织猎艳的大量报道。另一部纪录片《逃离梦幻岛》(Leaving Neverland)分为上下两部,由丹·里德(Dan Reed)执导,影片讲述了两位据称曾遭迈克尔·杰克逊侵犯的男子的心路历程,他们一直在尝试抚平这段经历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虽然这两部纪录片在表现形式和镜头美感等方面大相径庭,可它们都足以撼动人心,这些涉嫌性侵事件的影响是广泛的,但事后受害者和媒体却往往选择沉默,这两部影片成功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点的关注。

这三部影视剧里的主角都曾反复否认针对自己的指控,其中有受害者称,自己在把事情公之于众前曾遭恐吓。在全球反性骚扰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纪录片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个中缘由除了人们对被告的愤怒之外(对于杰克逊,人们关注的主要是他的遗产归属问题),还有其他因素。为了博观众眼球,以及提高公众的接受度,一部纪录片必须包含全新的报道、深度的分析,或者是探讨其主题的新鲜视角。让观众对性侵事件纪录片有所触动——同时做到不哗众取宠,不迎合低级趣味——是一项很微妙的任务。这样的影片不仅要拥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美学设计,而且在访谈时要照顾受访者情绪,主创团队不仅需要做一系列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需要深入了解系统性的侵害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细节都有可能会出错。

也许讲述性侵事件的纪录片中最常见、最难处理,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于对受害者情绪的深度挖掘。以梦·汉普顿(Dream Hampton)执导的《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为例,这是一部能给人带来极大震撼的6小时电视剧集,剧中,自称遭受劳·凯利精神、身体以及性侵害的女性的证词占据了纪录片的很大一部分,这些证词可谓是撕心裂肺。许多受访女性在讲述时都很明显在颤抖。剧中,一名受害人阿桑特·麦基(Asante McGee)在重回凯利曾囚禁虐待她的房子时直接精神崩溃,这样类似的情景在剧里数次出现,令人不忍观看——尤其是在它们与纪录片中另外几个人——凯利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忠实拥趸——放松自得的语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

厄休拉·麦克法兰执导的《不可触碰》也有对那些控诉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的女性受害者的类似访谈片段(影片选择在圣丹斯电影节举行首映的意义或许在于,女演员罗丝·麦高恩宣称自己1997年曾在此地遭韦恩斯坦强奸),这些访谈同样令人心碎。纪录片中的受害女性详述了前后横跨数十年的惨痛经历,在镜头前哭泣着控诉给自己设下圈套和陷阱的韦恩斯坦。但《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与《不可触碰》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前者在影片中加入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解说,让观众了解“修饰行为”和“社交孤立”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用这些原理来解释片中相关人物的行为。但《不可触碰》没有明确地告诉观众,这些女性之所以在韦恩斯坦身边,并不是因为她们愚蠢或是疏忽大意,也没有向观众揭露,许多连环性犯罪者都会通过权力、个人气场或是暴力手段来让受害者就范。由于缺少这类相关注释和配套说明,这部影片中女性的证词很容易受到那些对心理学和社会学了解较少的观众误解。

《不可触碰》剧照 图片来源:IMDB

《逃离梦幻岛》则是一部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的电影。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名叫韦德·罗布森(Wade Robson)和詹姆斯·萨夫查克(James Safechuck),如今都已是四十岁左右,他们在这部四小时的纪录片中坦诚而清晰地重述了自己小时候见到杰克逊,并被引诱到他的娱乐圈子里的经历。他们在叙述的过程中表现得格外冷静,他们说,除了性侵之外,杰克逊对他们的操纵和掌控也让他们痛苦,因为他们曾经深深信任着他。两位受访者都反复说明,杰克逊对他们来说曾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能够得到他的关注对他们来说简直无法想象,不可思议。他们宣称杰克逊有意把情感和侵犯行为混为一谈,他还用“最好的朋友”或者“小家伙”等称呼来让他们维持对他的迷恋,即使是到后来他与其他男孩亲近时也是如此。他们家中存放的这位歌手的影像资料和老照片都可以为他们的故事作证,罗布森还存有杰克逊发过来的传真,上面有杰克逊的“小笨蛋(apple head,杰克逊的昵称)”签名。

1993年,杰克逊第一次被卷入恋童案,此后他曾几次被扣上猥亵儿童的罪名,但《逃离梦幻岛》通过一种全新的镜头角度展示了这位已故歌手留下的东西:对那些声称曾被他骚扰的人来说,杰克逊带给他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这部纪录片是对罗布森和萨夫查克作为儿童和成人的心理状态的一次残酷而全面的记录,过程中,他们一直尝试着讲述他们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部纪录片的新闻价值有所减少,它的主要矛头也不再直指杰克逊,而是更像一部两位所谓受害者的经历的深度叙述。

罗布森和萨夫查克都曾经公开在杰克逊遭恋童罪名指控时维护他的名声,大部分质疑者抓住了这个细节,怀疑他们二人证词的可信度。但《逃离梦幻岛》小心翼翼地挖掘出了罗布森和萨夫查克闭口不言,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创伤,探索了他们口中杰克逊的行为对两人产生的影响(影片同时细心地注意到,两位男性都是在自己的儿子出生后才决定把当年遭性侵的故事公之于众)。在圣丹斯电影节放映会后的问答环节,罗布森和萨夫查克回答了这个一直如阴云般笼罩在影片上方的问题:为什么选择现在说?他们二人在把杰克逊遗产委员会告上法庭时同样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个指控由于技术原因被撤销了。

罗布森声称自己从7岁起就遭受杰克逊的侵犯,他后来发现,受害者若想让正义得到伸张,只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法律,第二种则是把自己的故事公之于众。“我之前从未有机会能把我的故事讲得如此详细和完整。对我来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其他受到同样创伤的人能通过我的故事得到些许慰藉,”罗布森说,“我还希望,我这样把经历的一切,包括所有复杂的细节都讲述出来之后,可以或多或少地提升家长、老师还有其他所有责任人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保护孩子免遭侵害。”

萨夫查克表示,自己第一次见到杰克逊时只有10岁。他的话比较少,但直击要害。“这是我们的反击,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反击的平台,”他说,“这是我们作为受害者的工具,所以我现在要为年幼的自己行动起来。”

然而,放映《逃离梦幻岛》的影院外聚集了一群抗议者,他们也在进行他们的反击(由于安保措施不到位,放映会不得不略微推迟举行)。这些示威者举着牌子,控诉《逃离梦幻岛》其实是一场卑鄙的政治宣传。“寻找真理,为自己考虑。”一块牌子上这样写道。而另一块牌子则搬出了这位已故歌手自己的歌词:“谎言就像是百米短跑,但真相就像是马拉松(lies run sprints but the truth runs marathons)。”在恋童指控面前一直维护这位已故歌手的杰克逊遗产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这部纪录片是“公开的私刑”,这样的措辞令人回想起劳·凯利以及同样被指控性骚扰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的辩护词。

在《逃离梦幻岛》放映会外的抗议者 图片来源:Hannah Giorgis

杰克逊支持者对《逃离梦幻岛》的抗议与劳·凯利歌迷,尤其是芝加哥——凯利录音室所在地——的支持者对《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的不满如出一辙,他们在剧集首映后公开表示抗议。凯利本人于首映周末来到一家爆满的夜店庆祝生日,他称这部纪录片剧集是针对自己的“复仇”。凯利的歌迷走上街头,在这部纪录片已经引起全国关注的时刻,仍然用行动表示对这位歌手的崇拜和支持。当然,也有很多人刷起#MuteRKelly(让劳·凯利闭嘴)话题,呼吁把凯利逐出音乐圈。即使是盐湖城圣丹斯电影节上加强了的安保措施也诡异地让人似曾相识:跟《逃离梦幻岛》的放映会一样,《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的一次提前放映也碰到了骚乱——在遭遇枪击威胁后,影院不得不疏散了所有观众。

这次威胁最终并没有妨碍《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的正式播出,首播后,这位歌手的名声一落千丈。剧集播出以来,他已经被原来的厂牌RCA唱片(RCA Records)解约,被大批以前的合作者公然抨击,并开始接受犯罪调查。他的歌曲在电台播得越来越少,电台DJ和节目编导将其归因于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力。虽然组织者和电影的主创仍希望对凯利和他的“帮凶”进行进一步问责,但这部纪录片对凯利造成了巨大打击,并且促使了拨打性骚扰热线的人数上升,这些是不可否认的。

在劳·凯利芝加哥录音室外抗议的示威者 图片来源:Scott Olson/Getty

《不可触碰》对韦恩斯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则仍待观察。韦恩斯坦被指控性侵是最近才发生的事,而且受到了广泛报道。但这部影片或许很难在人们对韦恩斯坦行径的讨论中拥有一席之地,因为影片质量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电影的配乐过于富有戏剧性,令人不适,此外,影片在“场景重现”时所采用的软聚焦手法(包括大量在酒店走廊的模糊画面)总给人一种在看重大凶案记录节目《铁血档案》(Cold Case Files)的错觉。这部电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于女性受访者在发表证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与影片的审美选择并不和谐,这使得影片错失了在原有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入微地刻画整个事件和表达对女性关怀的机会(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纪录片其中一位女性的证词令人印象深刻:影片把这位名叫Hope Exiner D'Amore的女性的证词放在了最中心的位置,她曾是布法罗大学的一名学生,声称韦恩斯坦数十年前曾在纽约市的一家酒店里将她强奸,这项指控显示,韦恩斯坦早在他创立他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帝国之前,就已经有了性犯罪的前科)。

在这三部影片中,《逃离梦幻岛》最为精确且富于同情心地把握了影片主题,它将于春季在HBO开播。对于观众,尤其是这位已故歌手的忠实粉丝来说,这部影片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但《逃离梦幻岛》不仅深入探索了罗布森和萨夫查克声称曾经历的创伤,而且记录了他们当前疗伤的过程,这部影片避开了《在劳·凯利的魔爪下幸存》和《不可触碰》的过失。这些自称为受害者的人们没有仅仅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悲惨经历,而是告诉大家,无论如何,前方依然有路。或者用罗布森的话来说:“我希望这些创伤能变成治愈我的全新机会。”

(翻译:黄婧思)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A New Wave of Documentaries Is Taking On Sexual Assaul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