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自达,只把车卖给粉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自达,只把车卖给粉丝?

马自达是一个有特点的汽车品牌。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们一直想将自己做成一个小而精的品牌,以此赢得一些粉丝,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但一味地执着反而让其顾此失彼。

文:傅雪峰/车聚

马自达在中国混得已经没脾气了,“魂动”设计、“创驰蓝天”技术,要脸蛋有脸蛋,要内涵有内涵,怎么就没人稀罕?

一汽马自达4月份一共卖了7879辆车,“一汽”加上“马自达”,看上去也是挺漂亮的组合,怎么搞出了这么难看的销量?这点可怜的销量,还是9款车型共同努力的结果。看看这9款车:阿特兹、马自达5、马自达8、马自达6、睿翼、睿翼轿跑、CX-7、CX-9、MX-5,看着看着,马自达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你说,就这些车,哪个是怂包?哪个拿不出手?有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招牌车型阿特兹,有时下火爆的SUV、有渐渐崛起的MPV……马自达泪眼朦胧地看着一汽,嘴唇哆嗦半天,话到嘴边却又不知如何说出口。

马自达在中国另一个合作伙伴长安马自达的情况稍好一些。长安马自达4月卖了12,317辆车。长马手里有马自达首发的三款“创驰蓝天”车型中的两款,昂克赛拉和CX-5,一款紧凑型轿车,一款SUV,都算是中国车市中的热销品种,再加上老马3星骋、马自达2,这一堆车一共卖了一万两千台,说起来是比一汽马自达好,但五十步笑百步,笑容能有多好看?

借助“创驰蓝天技术”,马自达去年以来在全球的销售颇有起色,但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却一筹莫展。2014年,马自达在华销量为21.1万辆,仅仅占1%的市场份额,还比不过铃木这样的“小公司”(26.8万辆)。

早在10年前,马自达还在海南汽车和一汽之间摇摆的时候,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到2010年销量达到30万的目标,抚今追昔,30万恐怕只是一个笑谈,马自达未必有勇气列入下一个10年规划。

马自达与海南汽车、一汽、长安之间的鸡零狗碎,严重影响了这个品牌的健康状况。马自达也许觉得遇人不淑,但自己水性杨花,也怪不得别人轻慢于你。在中国汽车市场狂飙突进的年代,马自达陷于与三家中国公司的多角恋中疲于应付;等风月场中意兴阑珊,大家把杯中之醋换成清茶一盏时,方才发现黄金岁月就这么蹉跎,中国车市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

和海马分手后,马自达在中国的如意算盘是,一汽马自达以高利润车型为主,承担品牌建设的任务;长安马自达以中低端车型为主,承担“走量”的任务。不幸的是,一汽马自达把牌子给做砸了,长安马自达的量也没搞上去。

一汽2003年就引进了马自达当时最新上市的第一代马自达6,动感的外形、出色的操控,一时间成了中级轿车中的热门货,年销量很快到了5万台。到了2009年,第二代马6引入的时候,一汽马自达又自作聪明地学人家搞“两代同堂”,把老马6价格拉低到十五六万,新马6改名睿翼——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自毁品牌的昏招。

也许早上几年,这招的效果会比较好;也许马自达的品牌再强一些,这招也会带来不少销量。但马自达毕竟不是大众,本来马自达的品牌影响力就全指着马6这道招牌菜,马6身价大降,跟速腾、卡罗拉之类的紧凑型车一起去混江湖,拉升销量的效果是有一些,拉低品牌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20多万的车,马6车主们本来感觉挺有档次和品味,现在一下子面子大跌,旁人也觉得马6这货靠不住,本来就是个便宜货,以前却卖那么高的价钱。一汽马自达这么干非常不地道,老车主们不但丢了面子,还丢了二手车的价钱,不骂你才怪。

去年第三代马6以阿特兹之名上市的时候,一汽马自达故伎重演,把睿翼和老马6一并降价,搞了个三代同堂。老马6现在只卖十二三万,堂堂一个B级车,卖价还不如别家品牌的A级车,实惠是比较实惠,但马6的脸都被丢尽了;丢了脸不说,销量还是半死不活;销量差些不说,马自达的品牌就这样被贱卖了;品牌贱卖不说,降价后的马6品质严重下降,进一步拉低了马自达的品牌形象。

长安马自达的车,档次不如一马,以马3和马2这种小车为主,本来是想走量打好用户基础。可基础打了这么多年,最新版的马3昂克赛拉月销量虽然目前有六七千辆,但在同级车动不动月销就两三万辆的年代,顶多也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对于在中国的表现,马自达负责中国业务的稻本信秀前不久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了个“并不是不及格”的评价,说:“我们的品牌力刚刚形成,我们对销量而言有比较大的期待。”“并不是不及格”,言下之意:马自达这么多年在中国基本上是白混了。

在中国这种汽车新兴市场上,首次购车的人多达7成,这些人往往是看着街上什么车跑得多就买什么车。新车主们的汽车知识比较有限,会跟风买车,并且这些人会有“卖得多的车才是好车”的错觉。如果一个品牌销量上不去,如果大家不进到4S店都不知道还有你这么一号,这个品牌还谈什么“品牌力”?

马自达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公司,在技术和发展路径上都很有想法,但在某些方面又很不着调。比如,在跟中国的合资方打交道的时候就比较天真,时不时地被人摆一道;比如,在对品牌力的理解上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车足够优秀,肯定能吸引不少粉丝。

稻本信秀在上海车展上说,“马自达要做一个规模不大,但却熠熠生辉的品牌”,听上去,这似乎是豪华品牌的套路。不过,现在豪华品牌都跳出来打价格战搏销量,奥迪、宝马的车型,一个月卖个万把台也不稀罕,你个马自达,纵然有点运动特色,就那点可怜的销量,能熠熠生辉到哪里去?

近来,几个品牌又在挑起新一轮的价格战,但马自达屡次表态,不参与价格战。其实,马自达搞多代同堂,降价甩卖马6、马3的老款车型,就是在打价格战,只不过,这种价格战不但没把销量打上去,还把品牌给打下来了。但马自达这么办也实属无奈,像这种“规模不大”的汽车公司,生产成本本来就比丰田这样的大公司高,能拿得出的车型也就那么几款。跟别人玩玩价格战的办法,只有甩卖老款车型,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开发更多的车型(比如大众能开发朗逸、宝来、新桑塔纳之类相对廉价的车型),而主力新车型一降价,搞不好就赔本了。

问题是,老车型也都是马自达的主力车型,跟新车型一脉相承,这种车连续大幅度降价,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品牌的档次不行,新车不应该定那么高的价。阿特兹定价17.98万起,跟雅阁、凯美瑞、君威差不多,但业内觉得定价太高,买家们也纷纷吐槽——在大家的印象中,马自达已经没资格跟这些车相提并论了。

“如果只是因看中车价才来买车的消费者,他在下一次换购的时候可能会追求更便宜的汽车,所以我们希望真正喜欢我们的技术,真正喜欢我们设计的消费者能够成为我们马自达的粉丝。”按马自达中国事业本部中国市场支援部部长及川尚人的说法,马自达的意思是要“货卖识家”,如果不是“马粉”,不买也罢。

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群雄并起,堪称超级大乱斗,强悍生猛的车型实在太多,你想慢条斯理地培养粉丝,早就被乱拳打翻了。

谁都知道,价格战对品牌有损伤,但形势所迫,有时候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些年,一向自诩“只打价值战”的丰田,新车定价一路走低,价格战打得比谁都欢;大众品牌在中国能亮瞎眼,还不是一样靠降价保份额?最不该打价格战的是豪华品牌,但它们打起价格战来下手比谁都狠,直接来个8折也不稀罕。

价格战,含泪也要打。不打价格战,就拿不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街面上见不到你的车,你的品牌再熠熠生辉,也只能照亮自己的4S店。

马自达是个有点特色的汽车品牌,日本像这种“规模不大”汽车品牌还有几家,比如铃木和斯巴鲁,都是靠着与众不同的特色求得一席生存之地。马自达的车有运动味道,技术上也比较有想法,以前死啃转子发动机,现在又咬住自然吸气体发动机拼命提升压缩比。但特色不一定就是特长,你有一点运动味道,可“运动”未必能带来太多的溢价,何况别家的车未必不运动;你有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可人家有涡轮、有混动,效果未必比你的差;你有自认为漂亮的“魂动”设计,可你的做工一般般、NVH一般般、空间利用一般般。

马自达已经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最好的时机,现在车市增速大为放缓,品牌淘汰的过程日益迫近,不想办法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就会首先出局。也许除了调整价格体系,马自达还有更高明的办法去抢占市场,但时不我待,靠培养粉丝慢慢来的办法不大靠谱,再说,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你辛辛苦苦培养半天粉丝,他们换车时十有八九会尝试别的品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马自达

3.8k
  • 马自达因美汽车关税推迟公布2025财年预期
  • 13款新车带你看上海车展最热车型|2025上海车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自达,只把车卖给粉丝?

马自达是一个有特点的汽车品牌。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们一直想将自己做成一个小而精的品牌,以此赢得一些粉丝,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但一味地执着反而让其顾此失彼。

文:傅雪峰/车聚

马自达在中国混得已经没脾气了,“魂动”设计、“创驰蓝天”技术,要脸蛋有脸蛋,要内涵有内涵,怎么就没人稀罕?

一汽马自达4月份一共卖了7879辆车,“一汽”加上“马自达”,看上去也是挺漂亮的组合,怎么搞出了这么难看的销量?这点可怜的销量,还是9款车型共同努力的结果。看看这9款车:阿特兹、马自达5、马自达8、马自达6、睿翼、睿翼轿跑、CX-7、CX-9、MX-5,看着看着,马自达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你说,就这些车,哪个是怂包?哪个拿不出手?有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招牌车型阿特兹,有时下火爆的SUV、有渐渐崛起的MPV……马自达泪眼朦胧地看着一汽,嘴唇哆嗦半天,话到嘴边却又不知如何说出口。

马自达在中国另一个合作伙伴长安马自达的情况稍好一些。长安马自达4月卖了12,317辆车。长马手里有马自达首发的三款“创驰蓝天”车型中的两款,昂克赛拉和CX-5,一款紧凑型轿车,一款SUV,都算是中国车市中的热销品种,再加上老马3星骋、马自达2,这一堆车一共卖了一万两千台,说起来是比一汽马自达好,但五十步笑百步,笑容能有多好看?

借助“创驰蓝天技术”,马自达去年以来在全球的销售颇有起色,但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却一筹莫展。2014年,马自达在华销量为21.1万辆,仅仅占1%的市场份额,还比不过铃木这样的“小公司”(26.8万辆)。

早在10年前,马自达还在海南汽车和一汽之间摇摆的时候,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到2010年销量达到30万的目标,抚今追昔,30万恐怕只是一个笑谈,马自达未必有勇气列入下一个10年规划。

马自达与海南汽车、一汽、长安之间的鸡零狗碎,严重影响了这个品牌的健康状况。马自达也许觉得遇人不淑,但自己水性杨花,也怪不得别人轻慢于你。在中国汽车市场狂飙突进的年代,马自达陷于与三家中国公司的多角恋中疲于应付;等风月场中意兴阑珊,大家把杯中之醋换成清茶一盏时,方才发现黄金岁月就这么蹉跎,中国车市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

和海马分手后,马自达在中国的如意算盘是,一汽马自达以高利润车型为主,承担品牌建设的任务;长安马自达以中低端车型为主,承担“走量”的任务。不幸的是,一汽马自达把牌子给做砸了,长安马自达的量也没搞上去。

一汽2003年就引进了马自达当时最新上市的第一代马自达6,动感的外形、出色的操控,一时间成了中级轿车中的热门货,年销量很快到了5万台。到了2009年,第二代马6引入的时候,一汽马自达又自作聪明地学人家搞“两代同堂”,把老马6价格拉低到十五六万,新马6改名睿翼——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自毁品牌的昏招。

也许早上几年,这招的效果会比较好;也许马自达的品牌再强一些,这招也会带来不少销量。但马自达毕竟不是大众,本来马自达的品牌影响力就全指着马6这道招牌菜,马6身价大降,跟速腾、卡罗拉之类的紧凑型车一起去混江湖,拉升销量的效果是有一些,拉低品牌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20多万的车,马6车主们本来感觉挺有档次和品味,现在一下子面子大跌,旁人也觉得马6这货靠不住,本来就是个便宜货,以前却卖那么高的价钱。一汽马自达这么干非常不地道,老车主们不但丢了面子,还丢了二手车的价钱,不骂你才怪。

去年第三代马6以阿特兹之名上市的时候,一汽马自达故伎重演,把睿翼和老马6一并降价,搞了个三代同堂。老马6现在只卖十二三万,堂堂一个B级车,卖价还不如别家品牌的A级车,实惠是比较实惠,但马6的脸都被丢尽了;丢了脸不说,销量还是半死不活;销量差些不说,马自达的品牌就这样被贱卖了;品牌贱卖不说,降价后的马6品质严重下降,进一步拉低了马自达的品牌形象。

长安马自达的车,档次不如一马,以马3和马2这种小车为主,本来是想走量打好用户基础。可基础打了这么多年,最新版的马3昂克赛拉月销量虽然目前有六七千辆,但在同级车动不动月销就两三万辆的年代,顶多也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对于在中国的表现,马自达负责中国业务的稻本信秀前不久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了个“并不是不及格”的评价,说:“我们的品牌力刚刚形成,我们对销量而言有比较大的期待。”“并不是不及格”,言下之意:马自达这么多年在中国基本上是白混了。

在中国这种汽车新兴市场上,首次购车的人多达7成,这些人往往是看着街上什么车跑得多就买什么车。新车主们的汽车知识比较有限,会跟风买车,并且这些人会有“卖得多的车才是好车”的错觉。如果一个品牌销量上不去,如果大家不进到4S店都不知道还有你这么一号,这个品牌还谈什么“品牌力”?

马自达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公司,在技术和发展路径上都很有想法,但在某些方面又很不着调。比如,在跟中国的合资方打交道的时候就比较天真,时不时地被人摆一道;比如,在对品牌力的理解上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车足够优秀,肯定能吸引不少粉丝。

稻本信秀在上海车展上说,“马自达要做一个规模不大,但却熠熠生辉的品牌”,听上去,这似乎是豪华品牌的套路。不过,现在豪华品牌都跳出来打价格战搏销量,奥迪、宝马的车型,一个月卖个万把台也不稀罕,你个马自达,纵然有点运动特色,就那点可怜的销量,能熠熠生辉到哪里去?

近来,几个品牌又在挑起新一轮的价格战,但马自达屡次表态,不参与价格战。其实,马自达搞多代同堂,降价甩卖马6、马3的老款车型,就是在打价格战,只不过,这种价格战不但没把销量打上去,还把品牌给打下来了。但马自达这么办也实属无奈,像这种“规模不大”的汽车公司,生产成本本来就比丰田这样的大公司高,能拿得出的车型也就那么几款。跟别人玩玩价格战的办法,只有甩卖老款车型,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开发更多的车型(比如大众能开发朗逸、宝来、新桑塔纳之类相对廉价的车型),而主力新车型一降价,搞不好就赔本了。

问题是,老车型也都是马自达的主力车型,跟新车型一脉相承,这种车连续大幅度降价,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品牌的档次不行,新车不应该定那么高的价。阿特兹定价17.98万起,跟雅阁、凯美瑞、君威差不多,但业内觉得定价太高,买家们也纷纷吐槽——在大家的印象中,马自达已经没资格跟这些车相提并论了。

“如果只是因看中车价才来买车的消费者,他在下一次换购的时候可能会追求更便宜的汽车,所以我们希望真正喜欢我们的技术,真正喜欢我们设计的消费者能够成为我们马自达的粉丝。”按马自达中国事业本部中国市场支援部部长及川尚人的说法,马自达的意思是要“货卖识家”,如果不是“马粉”,不买也罢。

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群雄并起,堪称超级大乱斗,强悍生猛的车型实在太多,你想慢条斯理地培养粉丝,早就被乱拳打翻了。

谁都知道,价格战对品牌有损伤,但形势所迫,有时候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些年,一向自诩“只打价值战”的丰田,新车定价一路走低,价格战打得比谁都欢;大众品牌在中国能亮瞎眼,还不是一样靠降价保份额?最不该打价格战的是豪华品牌,但它们打起价格战来下手比谁都狠,直接来个8折也不稀罕。

价格战,含泪也要打。不打价格战,就拿不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街面上见不到你的车,你的品牌再熠熠生辉,也只能照亮自己的4S店。

马自达是个有点特色的汽车品牌,日本像这种“规模不大”汽车品牌还有几家,比如铃木和斯巴鲁,都是靠着与众不同的特色求得一席生存之地。马自达的车有运动味道,技术上也比较有想法,以前死啃转子发动机,现在又咬住自然吸气体发动机拼命提升压缩比。但特色不一定就是特长,你有一点运动味道,可“运动”未必能带来太多的溢价,何况别家的车未必不运动;你有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可人家有涡轮、有混动,效果未必比你的差;你有自认为漂亮的“魂动”设计,可你的做工一般般、NVH一般般、空间利用一般般。

马自达已经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最好的时机,现在车市增速大为放缓,品牌淘汰的过程日益迫近,不想办法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就会首先出局。也许除了调整价格体系,马自达还有更高明的办法去抢占市场,但时不我待,靠培养粉丝慢慢来的办法不大靠谱,再说,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你辛辛苦苦培养半天粉丝,他们换车时十有八九会尝试别的品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