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扮黑脸”这一种族歧视玩笑是如何从美国传遍世界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扮黑脸”这一种族歧视玩笑是如何从美国传遍世界的?

从西班牙到伊朗,世界各地都有涂黑脸扮演某个角色的传统,但真正将这种文化传向全球的是美国。

一群男性将自己打扮成“黑彼得”的模样参与阿姆斯特丹的游行,在荷兰的节庆传统里,他是圣尼古拉斯的助手。摄于2018年11月 图片来源:Eva Plevier/Reuters

12月5日,圣诞老人带着一个帮手来到了荷兰,他的名字翻译成英语是“黑彼得”(Black Pete)。如果孩子以前做过坏事,黑彼得就会把他们抓走。在游行中,他通常由一名涂黑脸的白人男性来扮演。

西班牙也有类似的以圣诞节为主题的案例,传统上有白人把自己的脸涂黑以扮作东方三博士之一的习俗。德国也大致相似。在波斯新年里,伊朗的游行在传统上是围绕哈吉·费鲁兹(Haji Firuz)展开的,这一欢乐的角色通常也是由一名涂黑脸的人来扮演的。

这些传统可以追溯到许多个世纪以前,比较而言,美国则是从1800年代开始影响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黑脸观念的。在最近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重新检视这些联系。几周前,民主党籍的弗吉尼亚州长拉尔夫·诺瑟姆(Ralph Northam)拒绝了要求其辞职的呼声,此前他承认自己上大学时曾经涂过黑脸。州里的总检察长马克·贺林(Mark Herring)也承认自己以前曾以黑脸亮相,一时舆论哗然。不过,肤色较亮的人群本着娱乐目的把脸涂成较暗的颜色,倒不是美国白人独有的实践。

抗议者在弗吉尼亚州政府门口举牌,要求州长拉尔夫·诺瑟姆辞职。2019年2月2日摄
图片来源:Jay Paul/Reuters

“黑脸唱游(blackface minstrelsy)确实是美国的第一项文化出口品。”威廉玛丽学院历史与非洲人研究助理教授齐努阿·塞尔维尔(Chinua Thelwell)说。他认为,1836年将美式唱游表演首次带到欧洲的,是一个名叫托马斯·达特茅斯·赖斯(Thomas Dartmouth Rice)的男子,当时的白人演员扮成黑奴形象,身穿破烂衣衫,一边跳舞一边唱着诸如《跳吧,吉姆·克罗》(Jump Jim Crow)这样的歌。“自那时起,这种文化便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塞尔维尔说。

黑脸唱游接连传到了澳大利亚、印度、南美洲、南非以及世界上的其它许多地区。塞尔维尔说,它在人们眼里具有美国特色,因此显得有异国风情。这一表演将扮黑脸的理念及影像传给了其它文化,并在这些文化中获得了新的表现方式。例如,自1940年诞生以来风靡全球的墨西哥漫画人物梅明·平金(Memín Pinguín)就被刻画为一个黑皮肤的、生理特征类似于猴子的小男孩。

塞尔维尔说,唱游表演及其文化上的后继者有强化种族压迫之嫌。他们确认了如下的种族主义信念,即黑人还不够文明,不足以取得平等的待遇。“这类幽默经常将某些角色刻画为非公民,不适合在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国家进行民主参与,”他说,“它还经常营造出这样一种场景,其中黑人角色试图成为现代公民,但最终却失败了,并且败得很滑稽。”

他也提到,白人在民权运动期间已经开始拷问黑脸的正当性。到了1970年代,英国著名的BBC电视节目《黑与白唱游表演》及当中涂黑脸演出的歌手和舞者也被迫下线。“但那时还有不少英国观众希望这档节目能继续下去,”塞尔维尔说,“后来它渐渐又复兴了好些年头——推出了一些假日特辑,最后一档电视节目于1978年播出。”

在那之后,一些黑脸唱游的表演者偶尔还能上一上新闻,部分白人在万圣节时也会尝试此种活动。2009年,美国演员小哈利·柯尼克(Harry Connick Jr.)在澳大利亚的一档名为《嗨,这是星期六》(Hey Hey It's Saturday)的才艺秀节目里担任评委,其中就有一群歌手扮黑脸参与演出。“我想代表我的国家说句话,我知道它是幽默搞笑性质,但我国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摒除将黑人视为小丑的习惯,我们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是真的会往心里去的。”柯尼克在节目里说。

然而,最近一些年来,国际上似乎也掀起了一波不大不小的扮黑脸潮流。

2017年,一家马来西亚的美妆连锁店被迫为自家的商业广告道歉。广告的内容是某位王子被一名女性的声音迷住了,二人初次见面时,这名女性为测试王子的诚意而故意以黑脸示人。2018年,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因其小品当中有一名女演员扮黑脸且有过度夸张的翘臀而遭到批评。同年,一名科威特演员又因在某一电视节目中扮黑脸来演绎苏丹民众而道了歉。就在不久前,意大利时尚名牌古驰(Gucci)售卖的一件套头毛衣再度引起争议,其主色调为黑色,衣领可以拉起来遮住半个头部,嘴部有一个类似于红色双唇的开口。古驰在如潮的批评面前也只得致歉。

中国春晚小品中的演员娄乃鸣身穿彩色裙子,涂着黑脸

“这是不是有点类似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德克萨斯州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教授、《从扮黑脸到黑人推特》(From Blackface to Black Twitter)一书的作者蜜雅·穆迪-拉米雷兹(Mia Moody-Ramirez)问道。她表示,自己还不太清楚这究竟是因为扮黑脸的现象变多了,还是因为新闻媒体鉴于此类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能引爆话题而大肆报道它们。

诸如反性骚扰运动和“黑命贵”(#BlackLivesMatter)等运动能取得国际影响力,少不了社交媒体的扩散。不管事情发生在哪里,人们都能第一时间参与进来并影响其进程。在2018年以前,穆迪-拉米雷兹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有关扮黑脸的报道。“我们无疑已经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她说,“现在我们对此讨论得更多了,也在这个话题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未来的人们必将清楚地认识到那是错误的。”

(翻译:林达)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国际公共广播电台

原标题:How blackface — ‘America’s first cultural export’ — reinforces oppression across the world

最新更新时间:02/15 13:3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扮黑脸”这一种族歧视玩笑是如何从美国传遍世界的?

从西班牙到伊朗,世界各地都有涂黑脸扮演某个角色的传统,但真正将这种文化传向全球的是美国。

一群男性将自己打扮成“黑彼得”的模样参与阿姆斯特丹的游行,在荷兰的节庆传统里,他是圣尼古拉斯的助手。摄于2018年11月 图片来源:Eva Plevier/Reuters

12月5日,圣诞老人带着一个帮手来到了荷兰,他的名字翻译成英语是“黑彼得”(Black Pete)。如果孩子以前做过坏事,黑彼得就会把他们抓走。在游行中,他通常由一名涂黑脸的白人男性来扮演。

西班牙也有类似的以圣诞节为主题的案例,传统上有白人把自己的脸涂黑以扮作东方三博士之一的习俗。德国也大致相似。在波斯新年里,伊朗的游行在传统上是围绕哈吉·费鲁兹(Haji Firuz)展开的,这一欢乐的角色通常也是由一名涂黑脸的人来扮演的。

这些传统可以追溯到许多个世纪以前,比较而言,美国则是从1800年代开始影响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黑脸观念的。在最近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重新检视这些联系。几周前,民主党籍的弗吉尼亚州长拉尔夫·诺瑟姆(Ralph Northam)拒绝了要求其辞职的呼声,此前他承认自己上大学时曾经涂过黑脸。州里的总检察长马克·贺林(Mark Herring)也承认自己以前曾以黑脸亮相,一时舆论哗然。不过,肤色较亮的人群本着娱乐目的把脸涂成较暗的颜色,倒不是美国白人独有的实践。

抗议者在弗吉尼亚州政府门口举牌,要求州长拉尔夫·诺瑟姆辞职。2019年2月2日摄
图片来源:Jay Paul/Reuters

“黑脸唱游(blackface minstrelsy)确实是美国的第一项文化出口品。”威廉玛丽学院历史与非洲人研究助理教授齐努阿·塞尔维尔(Chinua Thelwell)说。他认为,1836年将美式唱游表演首次带到欧洲的,是一个名叫托马斯·达特茅斯·赖斯(Thomas Dartmouth Rice)的男子,当时的白人演员扮成黑奴形象,身穿破烂衣衫,一边跳舞一边唱着诸如《跳吧,吉姆·克罗》(Jump Jim Crow)这样的歌。“自那时起,这种文化便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塞尔维尔说。

黑脸唱游接连传到了澳大利亚、印度、南美洲、南非以及世界上的其它许多地区。塞尔维尔说,它在人们眼里具有美国特色,因此显得有异国风情。这一表演将扮黑脸的理念及影像传给了其它文化,并在这些文化中获得了新的表现方式。例如,自1940年诞生以来风靡全球的墨西哥漫画人物梅明·平金(Memín Pinguín)就被刻画为一个黑皮肤的、生理特征类似于猴子的小男孩。

塞尔维尔说,唱游表演及其文化上的后继者有强化种族压迫之嫌。他们确认了如下的种族主义信念,即黑人还不够文明,不足以取得平等的待遇。“这类幽默经常将某些角色刻画为非公民,不适合在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国家进行民主参与,”他说,“它还经常营造出这样一种场景,其中黑人角色试图成为现代公民,但最终却失败了,并且败得很滑稽。”

他也提到,白人在民权运动期间已经开始拷问黑脸的正当性。到了1970年代,英国著名的BBC电视节目《黑与白唱游表演》及当中涂黑脸演出的歌手和舞者也被迫下线。“但那时还有不少英国观众希望这档节目能继续下去,”塞尔维尔说,“后来它渐渐又复兴了好些年头——推出了一些假日特辑,最后一档电视节目于1978年播出。”

在那之后,一些黑脸唱游的表演者偶尔还能上一上新闻,部分白人在万圣节时也会尝试此种活动。2009年,美国演员小哈利·柯尼克(Harry Connick Jr.)在澳大利亚的一档名为《嗨,这是星期六》(Hey Hey It's Saturday)的才艺秀节目里担任评委,其中就有一群歌手扮黑脸参与演出。“我想代表我的国家说句话,我知道它是幽默搞笑性质,但我国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摒除将黑人视为小丑的习惯,我们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是真的会往心里去的。”柯尼克在节目里说。

然而,最近一些年来,国际上似乎也掀起了一波不大不小的扮黑脸潮流。

2017年,一家马来西亚的美妆连锁店被迫为自家的商业广告道歉。广告的内容是某位王子被一名女性的声音迷住了,二人初次见面时,这名女性为测试王子的诚意而故意以黑脸示人。2018年,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因其小品当中有一名女演员扮黑脸且有过度夸张的翘臀而遭到批评。同年,一名科威特演员又因在某一电视节目中扮黑脸来演绎苏丹民众而道了歉。就在不久前,意大利时尚名牌古驰(Gucci)售卖的一件套头毛衣再度引起争议,其主色调为黑色,衣领可以拉起来遮住半个头部,嘴部有一个类似于红色双唇的开口。古驰在如潮的批评面前也只得致歉。

中国春晚小品中的演员娄乃鸣身穿彩色裙子,涂着黑脸

“这是不是有点类似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德克萨斯州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教授、《从扮黑脸到黑人推特》(From Blackface to Black Twitter)一书的作者蜜雅·穆迪-拉米雷兹(Mia Moody-Ramirez)问道。她表示,自己还不太清楚这究竟是因为扮黑脸的现象变多了,还是因为新闻媒体鉴于此类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能引爆话题而大肆报道它们。

诸如反性骚扰运动和“黑命贵”(#BlackLivesMatter)等运动能取得国际影响力,少不了社交媒体的扩散。不管事情发生在哪里,人们都能第一时间参与进来并影响其进程。在2018年以前,穆迪-拉米雷兹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有关扮黑脸的报道。“我们无疑已经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她说,“现在我们对此讨论得更多了,也在这个话题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未来的人们必将清楚地认识到那是错误的。”

(翻译:林达)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国际公共广播电台

原标题:How blackface — ‘America’s first cultural export’ — reinforces oppression across the world

最新更新时间:02/15 13:3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