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尼尔森:便利店异军突起,大卖场节节败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尼尔森:便利店异军突起,大卖场节节败退

便利店凭借“便利”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大特点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零售市场成长最快的业态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而美”的便利店业态,已成为中国零售市场成长最快的业态之一。

2月28日,尼尔森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购物者趋势报告-便利店》显示,现代渠道商店的数量增长较快,超市(数量增长10%)、小超市(增长9%)和便利店(增长14%)的数量在过去三年内增长势头强劲,大卖场的数量则呈现了负向增长态势(-1%)。便利店凭借“便利”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大特点,逐渐在线下渠道中崭露头角。

消费者在便利店的购物频率增长率显著。报告显示,稳定发展的线下渠道中,大卖场与超市的渗透率保持平稳,便利店购物者的渗透率在过去12个月中达到了56%。总体而言,过去12个月消费者购物频率整体下滑,但便利店的购物频率连续3年匀速上升。

尼尔森认为,购物者购物次数减少这一现象,值得零售商和品牌方警惕。在生活普遍忙碌的前提下,购物者可能会用原本用来购物的时间打游戏或浏览视频网站,品牌和零售商则需要与休闲娱乐提供商竞争消费者的时间。

注重便捷性和丰富度

便利店购物者中,有39%是一周光顾便利店1-3次的中频购物者,另外,高频购物者占33%。高频购物者相对更年轻(25-34岁),学历更高(大学及以上),家庭月均收入较高,且单身较多。尼尔森建议,便利店品牌应注意中高频购物者人群,以针对其特点作出维持并提高购物频率的营销方案。

尼尔森中国区副总裁倪一表示,便利店这种小而美的业态是目前中国零售市场成长最快的业态之一。中国的消费者不仅追求更优质的商品,还期待商品带来便利性,拥有独特性。他建议,品牌在积极打造更好购物体验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渠道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尼尔森研究发现,“方便到达”成为购物者对于线下渠道的普遍要求。其次,“省时的产品寻找”及“丰富的产品选择”均对线上渠道及线下渠道的购物行为有较大驱动作用。

对便利店来说,“店内有可供就餐的区域”的重要性相较同期有明显提升。除满足基本购物需求外,购物者对便利店“可以提供愉快购物体验”的诉求也有了明显提升。

尼尔森认为,购物者对于“方便到达”的诉求和门店购物体验的要求,都体现出购物渠道向“小型化”与“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各大便利店运营商应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品牌定位。与大卖场和超市相比, “有高质量的高端品牌的产品”和“高效的收银、结帐服务”在便利店的竞争中更为重要 。

对消费者有独特吸引力的鲜食产品,是便利店区别于超市及大卖场的突出特点。

近4成顾客曾在便利店购买过鲜食产品,其中关东煮和盒饭、三明治、饭团、色拉、小包装熟食最受欢迎,西式点心和关东煮对促销最为敏感。调查发现,便利店顾客最近一次购买鲜食产品的平均花费为25.1元,购买理由主要是“方便省事”和“质量及口味好”,另外,“性价比高”、“产品选择丰富”和“卫生条件佳”也是顾客选择鲜食的理由。

应急消费,对价格不敏感

尼尔森发现,购物者更愿意去不同品牌的便利店购物,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两个便利店品牌。报告显示,过去一个月光顾3种以上不同品牌便利店的购物者的比重增加,相比同期,购物者光顾的便利店品牌更多元也更分散。

在影响购物者光顾新店的主要因素中,“有新商店在附近开业”的影响最大,这一结果提醒便利店品牌重视新店选址。其次,“路过一间能吸引我的便利店”,“该商店的口碑不错”也不同程度影响着消费者对新店的欢迎程度。

便利店的购物者多为应急性购买,其价格敏感度低于其它渠道购物者,且连续3年逐年降低。便利店消费者对促销的关注度也呈下降趋势,购物者倾向在喜欢的品牌中购买有促销的产品,且较少因为促销改变对品牌的选择。

报告显示,消费者在便利店购买的重点品类中,对促销最敏感的是液态奶,其次是巧克力、酸奶和冰淇淋。尼尔森建议,便利店未来的促销活动,应关注受欢迎品牌的这几项重点品类。便利店应思考如何培养顾客忠诚度,尽快成为购物者心目中的前两家最常光顾的便利店品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尼尔森:便利店异军突起,大卖场节节败退

便利店凭借“便利”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大特点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零售市场成长最快的业态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而美”的便利店业态,已成为中国零售市场成长最快的业态之一。

2月28日,尼尔森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购物者趋势报告-便利店》显示,现代渠道商店的数量增长较快,超市(数量增长10%)、小超市(增长9%)和便利店(增长14%)的数量在过去三年内增长势头强劲,大卖场的数量则呈现了负向增长态势(-1%)。便利店凭借“便利”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大特点,逐渐在线下渠道中崭露头角。

消费者在便利店的购物频率增长率显著。报告显示,稳定发展的线下渠道中,大卖场与超市的渗透率保持平稳,便利店购物者的渗透率在过去12个月中达到了56%。总体而言,过去12个月消费者购物频率整体下滑,但便利店的购物频率连续3年匀速上升。

尼尔森认为,购物者购物次数减少这一现象,值得零售商和品牌方警惕。在生活普遍忙碌的前提下,购物者可能会用原本用来购物的时间打游戏或浏览视频网站,品牌和零售商则需要与休闲娱乐提供商竞争消费者的时间。

注重便捷性和丰富度

便利店购物者中,有39%是一周光顾便利店1-3次的中频购物者,另外,高频购物者占33%。高频购物者相对更年轻(25-34岁),学历更高(大学及以上),家庭月均收入较高,且单身较多。尼尔森建议,便利店品牌应注意中高频购物者人群,以针对其特点作出维持并提高购物频率的营销方案。

尼尔森中国区副总裁倪一表示,便利店这种小而美的业态是目前中国零售市场成长最快的业态之一。中国的消费者不仅追求更优质的商品,还期待商品带来便利性,拥有独特性。他建议,品牌在积极打造更好购物体验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渠道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尼尔森研究发现,“方便到达”成为购物者对于线下渠道的普遍要求。其次,“省时的产品寻找”及“丰富的产品选择”均对线上渠道及线下渠道的购物行为有较大驱动作用。

对便利店来说,“店内有可供就餐的区域”的重要性相较同期有明显提升。除满足基本购物需求外,购物者对便利店“可以提供愉快购物体验”的诉求也有了明显提升。

尼尔森认为,购物者对于“方便到达”的诉求和门店购物体验的要求,都体现出购物渠道向“小型化”与“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各大便利店运营商应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品牌定位。与大卖场和超市相比, “有高质量的高端品牌的产品”和“高效的收银、结帐服务”在便利店的竞争中更为重要 。

对消费者有独特吸引力的鲜食产品,是便利店区别于超市及大卖场的突出特点。

近4成顾客曾在便利店购买过鲜食产品,其中关东煮和盒饭、三明治、饭团、色拉、小包装熟食最受欢迎,西式点心和关东煮对促销最为敏感。调查发现,便利店顾客最近一次购买鲜食产品的平均花费为25.1元,购买理由主要是“方便省事”和“质量及口味好”,另外,“性价比高”、“产品选择丰富”和“卫生条件佳”也是顾客选择鲜食的理由。

应急消费,对价格不敏感

尼尔森发现,购物者更愿意去不同品牌的便利店购物,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两个便利店品牌。报告显示,过去一个月光顾3种以上不同品牌便利店的购物者的比重增加,相比同期,购物者光顾的便利店品牌更多元也更分散。

在影响购物者光顾新店的主要因素中,“有新商店在附近开业”的影响最大,这一结果提醒便利店品牌重视新店选址。其次,“路过一间能吸引我的便利店”,“该商店的口碑不错”也不同程度影响着消费者对新店的欢迎程度。

便利店的购物者多为应急性购买,其价格敏感度低于其它渠道购物者,且连续3年逐年降低。便利店消费者对促销的关注度也呈下降趋势,购物者倾向在喜欢的品牌中购买有促销的产品,且较少因为促销改变对品牌的选择。

报告显示,消费者在便利店购买的重点品类中,对促销最敏感的是液态奶,其次是巧克力、酸奶和冰淇淋。尼尔森建议,便利店未来的促销活动,应关注受欢迎品牌的这几项重点品类。便利店应思考如何培养顾客忠诚度,尽快成为购物者心目中的前两家最常光顾的便利店品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