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财经声音】郑永年:大湾区成败关键是市场能否成为主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财经声音】郑永年:大湾区成败关键是市场能否成为主体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郑永年:大湾区成败关键是市场能否成为主体

针对外界最近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成败的关键就是不能让政府主导一切,而是要让企业成为主体。他表示,只有让市场发挥更主要的作用,才能避免过度竞争。如果试图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所谓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这就会变成以前的计划经济,没有任何竞争了。经验也告诉我们这种做法一定会导致失败,甚至是很致命的失败。因此,政府首先应当立一个负面清单,写清楚政府“不做什么”,而不是政府“要做什么”。第二个清单才是政府需要做什么。

盛来运:要避免监管政策叠加诱发风险事件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本周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犹存。财政收入由增转降,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仍在,信用违约事件增多,股票质押风险上升。由于金融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避免监管政策叠加诱发风险事件,即所谓“处置风险的风险”。他同时指出,虽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不会失速,而是下有支撑。我们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稳定预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

盛松成:票据融资需要加强监管,但要避免“一刀切”

1月份,人民币贷款创纪录地增加3.23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这引发了市场对可能发生的票据套利问题的高度关注。就票据融资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全国各地情况不尽相同,需要区别对待。所以在加强监管检查的同时,也应避免一刀切、一窝蜂,发现问题就要坚决整改,该支持的还应支持,维护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企稳的势头。此外,盛松成表示,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核应更加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坚持票据融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防止票据套利。

王景武:“灰犀牛”风险上升,重视逆周期调节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本周在接受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整体稳健,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与外部冲击影响叠加,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叠加,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多,金融风险仍然突出,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他同时指出,货币政策要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既要做好预调微调,也要把握好度。密切关注和动态评估市场流动性及影响因素,警惕市场主体形成“流动性幻觉”和单边预期。

张斌:短期内实体经济难见起色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周三表示,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景气周期下半场,全球贸易增速回落,无论中美贸易争端走向如何,未来中国出口增速都将大概率下行。未来几个季度,货币条件将保持相对宽松,基建和外需可能放缓,利率的下行将推动资产价格上行,而实体经济则难见起色。若政策不作出积极调整,中国经济还可能面临破位下行风险。不过,他强调,政策调整应避免重回老路,如何“破旧立新”值得思考。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开前门”,对公益和准公益类基建历史债务认账,为新增债务买单。金融体系需要做出一系列补短板措施,其中,基础设施方面需要财税政策积极调整支持个人和企业养老金账户发展,扫除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发展面临的障碍。

严跃进:“公摊面积”关键是如何计量和收费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住宅规范》第二部分2.4.6条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房屋应由套内面积来进行交易。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评论称,如果房屋交易按照套内面积计算,后续类似房地产税等征收,也会考虑通过套内面积来进行,这样其实也是可以降低各类负担的。从公摊面积本身来说,要客观看待公摊面积和公摊面积的计量的概念。从开发商的角度看,即追求房屋销售收益最大化。倘若是按照套内面积来计算,而公摊面积本身成本没法转嫁,那么这个时候做公摊的意义就减弱,这个时候就会盲目做大套内面积,而压缩公摊面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财经声音】郑永年:大湾区成败关键是市场能否成为主体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郑永年:大湾区成败关键是市场能否成为主体

针对外界最近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成败的关键就是不能让政府主导一切,而是要让企业成为主体。他表示,只有让市场发挥更主要的作用,才能避免过度竞争。如果试图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所谓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这就会变成以前的计划经济,没有任何竞争了。经验也告诉我们这种做法一定会导致失败,甚至是很致命的失败。因此,政府首先应当立一个负面清单,写清楚政府“不做什么”,而不是政府“要做什么”。第二个清单才是政府需要做什么。

盛来运:要避免监管政策叠加诱发风险事件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本周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犹存。财政收入由增转降,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仍在,信用违约事件增多,股票质押风险上升。由于金融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避免监管政策叠加诱发风险事件,即所谓“处置风险的风险”。他同时指出,虽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不会失速,而是下有支撑。我们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稳定预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

盛松成:票据融资需要加强监管,但要避免“一刀切”

1月份,人民币贷款创纪录地增加3.23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这引发了市场对可能发生的票据套利问题的高度关注。就票据融资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全国各地情况不尽相同,需要区别对待。所以在加强监管检查的同时,也应避免一刀切、一窝蜂,发现问题就要坚决整改,该支持的还应支持,维护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企稳的势头。此外,盛松成表示,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核应更加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坚持票据融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防止票据套利。

王景武:“灰犀牛”风险上升,重视逆周期调节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本周在接受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整体稳健,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与外部冲击影响叠加,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叠加,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多,金融风险仍然突出,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他同时指出,货币政策要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既要做好预调微调,也要把握好度。密切关注和动态评估市场流动性及影响因素,警惕市场主体形成“流动性幻觉”和单边预期。

张斌:短期内实体经济难见起色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周三表示,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景气周期下半场,全球贸易增速回落,无论中美贸易争端走向如何,未来中国出口增速都将大概率下行。未来几个季度,货币条件将保持相对宽松,基建和外需可能放缓,利率的下行将推动资产价格上行,而实体经济则难见起色。若政策不作出积极调整,中国经济还可能面临破位下行风险。不过,他强调,政策调整应避免重回老路,如何“破旧立新”值得思考。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开前门”,对公益和准公益类基建历史债务认账,为新增债务买单。金融体系需要做出一系列补短板措施,其中,基础设施方面需要财税政策积极调整支持个人和企业养老金账户发展,扫除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发展面临的障碍。

严跃进:“公摊面积”关键是如何计量和收费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住宅规范》第二部分2.4.6条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房屋应由套内面积来进行交易。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评论称,如果房屋交易按照套内面积计算,后续类似房地产税等征收,也会考虑通过套内面积来进行,这样其实也是可以降低各类负担的。从公摊面积本身来说,要客观看待公摊面积和公摊面积的计量的概念。从开发商的角度看,即追求房屋销售收益最大化。倘若是按照套内面积来计算,而公摊面积本身成本没法转嫁,那么这个时候做公摊的意义就减弱,这个时候就会盲目做大套内面积,而压缩公摊面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