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丰子恺:缘缘堂的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丰子恺:缘缘堂的缘

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护生画集》等。

他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与弘一法师的师生缘

1941年,丰子恺进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客观的说,丰子恺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其师李叔同的培养和影响密不可分。

李先生不仅教丰子恺如何作画,更重要的是教他如何做人。他的教导,不是空泛的道理和言论,而是身体力行的教导,他做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彻底。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给了丰子恺很大的影响,使得他铭记终身。

中国漫画第一人

1921年初,丰子恺只身去日本学习西洋画法,这次短暂的日本之旅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可以说是其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 回国后,丰子恺开始了艺术上的“转向”,用毛笔在纸上描下了“平常所萦心的琐事细故”。他的勤奋和努力获得了回报,其“子恺漫画”一炮走红,从此风行全国。

泰戈尔评价他的漫画“用寥寥的几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朱光潜在《丰子凯的人品与画品》里说:“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候使你置生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

丰子恺把宏大叙事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把每个人的精神都还原到最朴实无华的境地,只留下了真情和善良。

缘缘堂

从《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到《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中可见,缘缘堂在丰子恺生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丰子恺现实的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

缘缘堂始建于1932—1933年,是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建造的轩敞明亮的黑瓦粉墙中国式民居,丰子恺曾在缘缘堂度过了5年安闲的创作黄金时期。1937年末,缘缘堂被侵华日军炸毁。2月,流亡在江西萍乡的丰子恺得悉消息后,奋笔疾书《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文章,愤怒斥责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抗日战争胜利后,丰子恺曾回故乡凭吊缘缘堂遗址。l975年清明,丰子恺又重游石门,再一次专程凭吊缘缘堂遗址。

“缘缘堂”是丰子恺精神的乐园,也是丰子恺怀念恩师李叔同的一种方式。1927年初秋,丰子恺请求恩师为他的寓所起名,弘一法师让他在小方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结果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于是就取名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写成一幅横额,装裱后挂在寓所里。丰子恺后来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都把缘缘堂的匾额挂在居屋里,“犹是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

人生是有缘的,然缘聚缘散,却是强求不得的事情。缘缘堂所承载的,不仅是先生的生命之缘,更是信念之缘。而历过沧桑依旧雍容恬静,如此,安好。

▍拾文化专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丰子恺:缘缘堂的缘

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护生画集》等。

他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与弘一法师的师生缘

1941年,丰子恺进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客观的说,丰子恺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其师李叔同的培养和影响密不可分。

李先生不仅教丰子恺如何作画,更重要的是教他如何做人。他的教导,不是空泛的道理和言论,而是身体力行的教导,他做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彻底。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给了丰子恺很大的影响,使得他铭记终身。

中国漫画第一人

1921年初,丰子恺只身去日本学习西洋画法,这次短暂的日本之旅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可以说是其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 回国后,丰子恺开始了艺术上的“转向”,用毛笔在纸上描下了“平常所萦心的琐事细故”。他的勤奋和努力获得了回报,其“子恺漫画”一炮走红,从此风行全国。

泰戈尔评价他的漫画“用寥寥的几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朱光潜在《丰子凯的人品与画品》里说:“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候使你置生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

丰子恺把宏大叙事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把每个人的精神都还原到最朴实无华的境地,只留下了真情和善良。

缘缘堂

从《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到《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中可见,缘缘堂在丰子恺生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丰子恺现实的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

缘缘堂始建于1932—1933年,是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建造的轩敞明亮的黑瓦粉墙中国式民居,丰子恺曾在缘缘堂度过了5年安闲的创作黄金时期。1937年末,缘缘堂被侵华日军炸毁。2月,流亡在江西萍乡的丰子恺得悉消息后,奋笔疾书《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文章,愤怒斥责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抗日战争胜利后,丰子恺曾回故乡凭吊缘缘堂遗址。l975年清明,丰子恺又重游石门,再一次专程凭吊缘缘堂遗址。

“缘缘堂”是丰子恺精神的乐园,也是丰子恺怀念恩师李叔同的一种方式。1927年初秋,丰子恺请求恩师为他的寓所起名,弘一法师让他在小方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结果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于是就取名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写成一幅横额,装裱后挂在寓所里。丰子恺后来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都把缘缘堂的匾额挂在居屋里,“犹是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

人生是有缘的,然缘聚缘散,却是强求不得的事情。缘缘堂所承载的,不仅是先生的生命之缘,更是信念之缘。而历过沧桑依旧雍容恬静,如此,安好。

▍拾文化专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