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驾仕派 张抗抗
2019 年 3 月 15 日,特斯拉CEO发布了Model Y,这是一款基于Model 3平台打造的纯电动SUV,预计在2020年秋量产交付。
如果说Model S、Model X为特斯拉树立了豪华品牌形象,Model 3作为探路者完成了走量之路的探索,那么Model Y就是马斯克的“SEXY”产品战略中的最后一枚棋子,目标是将特斯拉带上年产百万辆的宝座。
如果说,2016年的Model 3的发布是这样的景象:
那么,时隔3年的Model Y发布,则显得有点平平无奇:
马斯克甚至只有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Model Y这个新产品:大了10%、成本增加了10%、续航略微减少、升高版本的SUV,就像Model X之于Model S。他还骄傲地说,Model Y与Model 3共用了超过75%的零件——在消费者眼里,共用零件可不是什么创新的代名词。
那么,Model Y真的如此乏味吗?
个人认为,从单款产品上来说,Model Y完全符合预期;从贯穿十年的”SEXY”产品规划上来讲,马斯克的战略定力十分卓越!
Model Y基本信息
将Model 3与Model Y的关键信息作个对比:
√ 续航里程:除标准版外,其他3个版本的Model Y均比Model 3的EPA续航少45公里左右(大概10%)。Model 3的综合工况续航在中国已经测过,而Model Y可以按比例推算出来。有一个特别之处是,标准版的Model Y续航反而比Model 3要长,估计是电池要比50kWh大。
√ 百公里加速:百公里加速,各型号的Model Y比Model 3慢0.3-0.5秒,大概就是10%的幅度。一个有意思的巧合:Model Y的0→60mph加速时间,基本上与Model 3的0→100km/h加速时间吻合。
√ 美国售价:除性能版外,各型号的Model Y比Model 3贵4000美元。这里未给出中国售价,主要是因为未来一两年特斯拉国产化后,增值税、关税、购置税都有变动,中国的售价预计也会剧烈变动。
从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售价来看,技术上来讲还真是毫无新意,全是10%幅度的调整,甚至给我一种错觉:Model Y就是Model 3精确缩放10%搞出来的一个产品。但这也不能说是出乎意料,而应该是符合预期的,毕竟这是共用75%零件的同平台产品啊!
Model Y的市场价值
Model Y推出之后,失望的情绪也蔓延到了对它的市场判断上。可以观察到如下几个观点:
√ 电池电机都不变,只是换个壳,加一排拥挤的座位,消费者会为多出的4000美元买单吗? —— Model Y干不过Model 3。
√ Model Y与Model 3如此相像,一定会侵蚀Model 3本身的市场。—— 也许Model Y表现不错,但Model Y+Model 3的总销量未必有显著增长。
最近经历了两个事情,使我对上述观点有不同看法。
一个是在北京工作的哥们,一个是咨询我的网友,他们很幸运,都摇到了2019年2月的新能源号,而他们都在特斯拉Model 3与蔚来ES6这两款车之间摇摆:家有老人孩子,希望是一辆空间大点的SUV;对电动车的续航与可靠性不放心,但对特斯拉的产品还比较信任。
最终,其中一个认为舒适性、实用性更重要,选择了蔚来ES6;另一个认为续航与可靠性更重要,选择了特斯拉Model 3。但实际上,这两款车都不是完全符合需求的,他们最需要产品其实是Model Y。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Model Y与Model 3太相似了,区别不大;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只是想买辆车居家过日子,SUV与轿车的实用性却有天壤之别啊!
因此,个人认为在同等质量、产能与定价条件下,Model Y的中国销量应该会高于Model 3:
√ 对中国家庭来说,SUV的实用性要高于轿车,Model Y的潜在市场要比Model 3大。
√ Model Y的确会侵蚀Model 3,但它同时会抢夺其他品牌的电动车客户。简单盘点一下:蔚来、威马、小鹏、爱驰的产品全是电动SUV,奔驰EQC、奥迪e-tron、捷豹i-Pace也都是电动SUV,如果没有Model Y,特斯拉得有多少潜在客户流失到其他品牌?
高达75%的共用零件意味着停止创新吗?
过去20年,汽车在中国快速普及,我们都经历过大众汽车的“套娃”把戏,感受到汽车公司的敷衍态度。自然而然的,国人就对“共用零件”、“平台化”这种词持负面态度,认为老平台换个壳就当成新车型来骗钱,真是太不用心了。
“共用零件”、“平台化”真的不好吗?为啥马斯克是用骄傲的口吻说“Model Y与Model 3共用了超过75%的零件”这句话呢?
其实,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对平台化不应该有刻板的印象。适度的平台化对消费者是好事!因为它可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就不用说,对企业、对消费者都是好事;降低成本就意味着提高企业利润率(增强长期创新能力)或返利给客户(短期得到实惠),以马斯克的性格,我猜降本后返利给消费者的概率较大。
关于Model Y与Model 3的共用零件问题,其实有一个绝佳的类比。在微软推出Surface Pro 6之后,科技圈哀嚎不断:这不就是Surface Pro 5的基础上换了个CPU吗,模具都没换所以没加type-C,你微软还好意思说这是新产品有点节操吗?而作为消费者的我却非常开心: Pro 6换了第8代CPU,性能增强50%;采用成熟的模具与平台技术,就避免了各种质量问题(微软作为硬件新手,前几代的Surface质量问题是有目共睹的)。
科技圈希望特斯拉能够持续创新,而消费者更注重的是成熟可靠的产品。在Model Y与Surface Pro 6这两个产品上,二者的分歧表现得淋漓尽致。
多说一句,还有一个观点是:特斯拉长大了、站稳了,要变成大众、丰田那样保守的传统车企了,以后就不会再有颠覆性创新了 ——勇士杀了恶龙,自己却变成恶龙。
我的想法是,让子弹再飞一会。“SEXY”的四款车分别有不同的产品定位:Model S、Model X为特斯拉树立了豪华品牌形象,Model 3作为探路者完成了走量之路的探索,那么Model Y就是马斯克的“SEXY”产品战略中的最后一个棋子,目标是将特斯拉带上年产百万辆的宝座。
如果要期待特斯拉的再一次颠覆性创新,不必将希望寄托在Model Y上,而应该寄托于Model Y之后的下一代产品轮回上:“SEXY againg!”与去年的各种风波相比,特斯拉现在的情况要好多了,马斯克本来是有更多的发挥空间的。以他如此跳的性格,在Model Y发布会上克制自己,发布了中规中矩的Model Y,反而反映出了卓越的战略定力!
对国内电动车是好是坏?
在Model 3国产之前,国内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电动车,可以避其锋芒。在Model Y推出之后,还可以错位竞争:蔚来ES8&ES6、威马EX5、小鹏G3、爱驰U5、荣威Marvel X、比亚迪唐,全是与Model 3不同品类的SUV。
问题来了,Model Y也来了,咋办呢? 性能上有优势、产品经过检测(因为量产交付最多)、价格也不贵,还披着豪华/半豪华品牌的光环,这个竞争对手是真的强啊! 所以,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对国内电动车来说,真是大大的坏事啊!
但是,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无论是在行业中,还是在消费者心中,电动车仍是饱受质疑的产品路线,说不定哪天就风雨飘摇了…… 如今特斯拉作为一名悍将在前面开路,以先进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也是捍卫了产品与技术路线。不仅是其他电动车厂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那些传统燃油车巨头也感受到了威胁。
所以说,Model Y的推出,对实力不足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毁灭打击;而对于那些踏实做事、认真进取、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利大于弊。
作者张抗抗,清华大学2004级汽车工程系本科、博士,目前为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