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新书推荐】文化绝非如其辩护者所以为的对现代社会起着那么核心的作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新书推荐】文化绝非如其辩护者所以为的对现代社会起着那么核心的作用

本周关键词:残雪、萨拉·沃特斯、钱锺书、文科博士、文化、日本传统色、卢·里德、NASA……

撰文 | 高蔚雪

编辑 | 黄月

《赤脚医生》

残雪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02

残雪的新作小说《赤脚医生》讲述了一位山村赤脚医生亿嫂的成长故事,并借此向读者介绍了“赤脚医生”这一极具时代意义的职业。从解放后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农村医疗资源稀少,不少人生病了去不了县镇医院,只能等死。国家在当时没有能力提供大量接受专业医学系统培训的医生,便只能安排一些经过短期培训的赤脚医生到农村,以解决当地的燃眉之急,小说主人公亿嫂便是其中之一。她不甘平庸,初中毕业后去到县里培训了半年,之后回到云村,接受了乡政府授予她的“赤脚医生”的职称。亿嫂热爱她的职业,坚持自学医药知识,为村民医治如感冒、擦伤等常见病,是村民们眼中的大知识分子和救命恩人。不过,她也不得不时常接治一些病况危急、生死攸关的患者,这时候,亿嫂往往会一面绞尽脑汁减轻患者的痛苦,一面盼望奇迹发生。每一次失败都是对亿嫂意志的一次考验,“就像自己死过去又活过来一样。” 

除了刻画赤脚医生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小说还通过亿嫂的感官,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质朴的自然风光。亿嫂在自己的土屋里开辟了一片药草园,园里草药种类多、长势好,地锦草和白辣蓼发出清香,并牢牢地生长在大地上。在她眼中,它们纯良而谨慎、默不作声地表达着对她的爱。亿嫂会时不时点头应和柳树下的蟋蟀,会为矮地茶鲜红的小珠子般的果实感动不已。这些真实而自由的风景或许也会使读者产生共鸣,并从中找到生活的力量。

作者残雪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文革期间她在工厂做过工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切体会。她于1985年首次发表小说,作品风格大都荒诞晦涩,被归为先锋派文学一类。《赤脚医生》耗时三年完成,残雪称自己将三十多年探索的路途形象化地展现在了书中。值得一提的是,残雪日前以《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了今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的短名单,曾经入围该奖项短名单的华语作家还包括阎连科、王安忆、苏童和吴明益。

《守夜》

[英] 萨拉·沃特斯 著  阿朗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2

《守夜》的故事围绕伦敦这座城市展开,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四个人物在两个不同时期的乱世爱情。二战时,出身不同阶级的四人骁勇沙场,在连天炮火中坚守自己的理想与爱情,也盼望着和平和自由的到来。而当混乱散尽后,他们不得不以微薄的力量同平庸和虚无抗争——凯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街头,邓肯日复一日地在工厂做工,海伦与薇芙则在婚介所中相顾无言。他们意外地发现,过去以为是坚不可摧的信念,正随着生活日渐安宁而慢慢失守。战争只是爱情的催化剂,向往已久的和平却带来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别离和背叛。

同萨拉·沃特斯的大部分小说一样,《守夜》也涉及女同性恋的主题;而在情节发展上,《守夜》充满了暗示、线索,和交相缠绕的故事线,不如她的其他几部作品来得紧凑。据此,萨拉说,“写作过程中我多多少少纠结着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很费时间也很让人气馁的经历,我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手法……很长时间里它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场摔跤比赛。”但却恰恰是在这类平和的叙事方式中,作者有机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细节上,使得作品凸显了战后伦敦日常生活的质朴。《守夜》这部作品最早于十年前与中国读者见面,此次文景推出的是与2009年译文版不同的新译本。

《钱锺书交游考》

谢泳 著
领读文化·九州出版社 2019-01

钱锺书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关键人物,《谈艺录》和《管锥编》等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他对中国和西方学术的深入挖掘与研究。而其最为公众所熟知和津津乐道的作品,还要属小说《围城》。钱锺书在小说中塑造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几位海归学子形象,同时也对社会传统,尤其是当时的婚恋观做出了一次深刻描画。厦门大学学者谢泳基于钱锺书的学术和文学作品,加上对其他各类传记资料和生平史料的研究,梳理了钱锺书与徐志摩、郭沫若等文人之间的关系,剖析了钱锺书的学术态度、幽默观等问题。

有趣的是,这本《钱锺书交游考》专辟一节考究了钱锺书文字中的“性”比喻。钱锺书喜欢比喻,且不少比喻都多多少少和“性”有些关系。比如他在《围城》中写到,“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子要小,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肚子真大了,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在《窗》中说,“父亲开了门,请了物质上的丈夫,但是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谢泳经过一番分析指出,在谈及与“性”有关的话题时,钱锺书的言语本身常常与所谈深义距离较远;若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是很难做到这般“表面正经而含义深刻”的。

《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许金晶 孙海彦 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集结了十篇对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的访谈,比如第一位历史地理学博士葛剑雄和第一位中国古代史博士李伯重。访谈集中探讨了学者们在博士阶段的研学方式,以及学术研究与时代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大多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参加高考的人,书中有不少访谈者提到,在进入高校之前,他们读的书非常有限。清华中文系教授罗钢说,他除了《马恩列斯全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外几乎无书可读,“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都成了‘封资修’。”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莫砺锋则提到,他在下乡时曾带去了二三十本书,但很快就读完了。

在这般文化荒芜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大部分访谈者对于自己的老师有不少深刻的回忆。比如莫砺锋曾回忆导师程千帆,不仅在古书阅读方面为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在他的人生选择上产生了深刻影响。程先生每两周跟研究生座谈一次,雷打不动,且以自身的经历告诉莫砺锋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博士毕业后,多数“开山大师兄”选择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并且尝试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理论,以弥补当时中国学术界的不足。在选题方面,这批学者则十分强调“社会历史关怀”,比如罗钢曾与人合作写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起源》一书。他认为,“社会关怀和学术意识二者撞击产生问题意识,缺一不可。”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本书编著者许金晶提到,当这一代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学者,被问及有关现在学术与各种经济利益挂钩的现象时,他们都或多或少有所排斥。比如罗钢曾提到,“现在很多学者不是潜心做研究,而是拼命争取重大项目,当某某学者,名利双收。其实人文学科的研究往往都与作者的现实遭际和生命体验有关,是非常个人化的。”

《论文化》

[英]特里·伊格尔顿 著  张舒语 译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8-11

什么是文化?当我们谈论文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批评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文化”一词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既指代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品味,也包含每个族群相对恒定的生活方式及传统信念。在这本《论文化》中,伊格尔顿着重探讨了工业文明对文化的孕育作用,并试图分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意义。

英国本土的文化传统与工业发展的现实,为这位英国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他提出,“文化”这个词是19世纪才流行起来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与“物质”(比如大工厂和流水线生产)相对立。当物质文明进一步发展,日常生活变得粗俗,文化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崇高。正如D·H·劳伦斯所认为的,工业化的英国是对自然之美和生活愉悦的完全否定,文化由此成为了一部分人心目中“失掉的天堂”。

不过,伊格尔顿反对文化至上主义,他指出,人性在走向新的千禧年时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包括战争、饥荒、毒品和军备竞赛等等,虽然或多或少有文化的因素,但是在根本上与文化无关。特里·伊格尔顿向文化至上者抛出了一个残酷而真实的答案:文化绝非如其辩护者所以为的对现代社会起着那么核心的作用。他主张将文化的概念扩展到更为现实的层面,特别关照现代社会日渐增大的贫富差距问题。此外,“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文化批评的核心,也是其思想的理论基石,这与他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大量阅读钻研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传统色》

[日]长泽阳子 艾弗森·朋子 著  陶然 译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19-03

“萌木色”是像春天嫩芽一样的颜色,“抚子色”意指微微泛紫的粉红色,“落栗色”则来自熟透落地的栗子外壳,“东云色”指的是黎明时东方天空的红黄色……这些颜色均来自平安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日本百姓对自然的体验,共有1100种之多——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作“日本传统色”。这些颜色本身和它们美轮美奂的名字一起,一直流传到今天,且遍布于日本人的衣食住行、艺术文学和祭祀传统。色彩专家长泽阳子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160种,并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章节,配合图片集结成了这本《日本传统色》。

今天广受人们喜爱的“抹茶色”,就出自日本传统色。抹茶源自安土桃山时代,并在江户时代随着茶道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推广。人们把覆盖栽培的茶叶蒸汽杀青,得到的茶叶颜色绿、苦味轻,然后直接干燥,再用茶臼捣成粉末状,即可得到微苦而清香的抹茶粉。此外还有一种叫“藤色”的日本传统色,这是一种泛亮蓝的紫色,淡雅柔和,自日本平安时代起就被当时的宫女用在手帕、扇子等小配件上。藤色还被意指为高贵的颜色,在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以上层贵族为主要人物的《源氏物语》一书中,就出现了三位名字中有“藤”的女子。 

《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

[英]杰里米·里德 著  董楠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2

卢·里德是美国摇滚乐歌手与吉他手,前“地下丝绒”乐队主唱。他的音乐历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横跨近半个世纪,一度起起伏伏,却也见证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地下丝绒”乐队虽在活跃期间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却在今天被视为最具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在1970年离开乐队之后,卢·里德相继发行了《Lou Read》和《The Raven》等个人专辑。

在《等待那个男人》这本书里,小说家、反文化传记作家杰里米·里德把卢·里德视为摇滚乐重要的文学化身,并把关注点放在他那充满争议的歌词和桀骜不羁的行为举止中。卢·里德的歌有许多是叙事体,表达了自我内心的反省和对社会的关怀,也有一部分歌曲以性爱和毒品为主要元素。“雷朋墨镜……守卫着镜片后面的谜团——他总是这样,戴着太阳镜,对观众和音乐记者们冷眼相向,显然还带有一丝轻蔑。”他不在意唱片能卖多少,更关注是否能够“做自己”,杰里米如此写道,他所写的这部传记也是卢·里德本人唯一认可的一部。

《国家地理太空探索全书》

 [美]特里·维尔茨 著  章石 译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2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美国NASA宇航员特里·维尔茨在200余天的太空生活里,拍摄了包括火箭发射、轨道飞行和国际空间站在内的30多万张照片,多方面多维度展现了他的太空生活和星际景观。这些一手图片揭开了浩瀚无垠的宇宙的神秘面纱,地球看起来如同一个色彩缤纷的调色盘——盘中有湖蓝的海水、亮红的沙漠和雪白的风暴,还有闪烁着的灯光,远远看来仿佛掉入一个奇妙的幻境之中。

与此同时,特里还记录了他在执行任务期间所遇到的点点滴滴,包括升空时的激动人心、失重时的头晕目眩,还有太空行走时的惊险。他的记录不仅以平实的笔触将宇航员的生活“拉下神坛”,更重要的是激发读者展开一系列对于生命、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深度思考。“当离开这颗神秘的星球,来到宇宙细细观察它时,它像是母亲,更像一个孩子,”特里写到。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新书推荐】文化绝非如其辩护者所以为的对现代社会起着那么核心的作用

本周关键词:残雪、萨拉·沃特斯、钱锺书、文科博士、文化、日本传统色、卢·里德、NASA……

撰文 | 高蔚雪

编辑 | 黄月

《赤脚医生》

残雪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02

残雪的新作小说《赤脚医生》讲述了一位山村赤脚医生亿嫂的成长故事,并借此向读者介绍了“赤脚医生”这一极具时代意义的职业。从解放后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农村医疗资源稀少,不少人生病了去不了县镇医院,只能等死。国家在当时没有能力提供大量接受专业医学系统培训的医生,便只能安排一些经过短期培训的赤脚医生到农村,以解决当地的燃眉之急,小说主人公亿嫂便是其中之一。她不甘平庸,初中毕业后去到县里培训了半年,之后回到云村,接受了乡政府授予她的“赤脚医生”的职称。亿嫂热爱她的职业,坚持自学医药知识,为村民医治如感冒、擦伤等常见病,是村民们眼中的大知识分子和救命恩人。不过,她也不得不时常接治一些病况危急、生死攸关的患者,这时候,亿嫂往往会一面绞尽脑汁减轻患者的痛苦,一面盼望奇迹发生。每一次失败都是对亿嫂意志的一次考验,“就像自己死过去又活过来一样。” 

除了刻画赤脚医生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小说还通过亿嫂的感官,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质朴的自然风光。亿嫂在自己的土屋里开辟了一片药草园,园里草药种类多、长势好,地锦草和白辣蓼发出清香,并牢牢地生长在大地上。在她眼中,它们纯良而谨慎、默不作声地表达着对她的爱。亿嫂会时不时点头应和柳树下的蟋蟀,会为矮地茶鲜红的小珠子般的果实感动不已。这些真实而自由的风景或许也会使读者产生共鸣,并从中找到生活的力量。

作者残雪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文革期间她在工厂做过工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切体会。她于1985年首次发表小说,作品风格大都荒诞晦涩,被归为先锋派文学一类。《赤脚医生》耗时三年完成,残雪称自己将三十多年探索的路途形象化地展现在了书中。值得一提的是,残雪日前以《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了今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的短名单,曾经入围该奖项短名单的华语作家还包括阎连科、王安忆、苏童和吴明益。

《守夜》

[英] 萨拉·沃特斯 著  阿朗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2

《守夜》的故事围绕伦敦这座城市展开,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四个人物在两个不同时期的乱世爱情。二战时,出身不同阶级的四人骁勇沙场,在连天炮火中坚守自己的理想与爱情,也盼望着和平和自由的到来。而当混乱散尽后,他们不得不以微薄的力量同平庸和虚无抗争——凯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街头,邓肯日复一日地在工厂做工,海伦与薇芙则在婚介所中相顾无言。他们意外地发现,过去以为是坚不可摧的信念,正随着生活日渐安宁而慢慢失守。战争只是爱情的催化剂,向往已久的和平却带来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别离和背叛。

同萨拉·沃特斯的大部分小说一样,《守夜》也涉及女同性恋的主题;而在情节发展上,《守夜》充满了暗示、线索,和交相缠绕的故事线,不如她的其他几部作品来得紧凑。据此,萨拉说,“写作过程中我多多少少纠结着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很费时间也很让人气馁的经历,我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手法……很长时间里它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场摔跤比赛。”但却恰恰是在这类平和的叙事方式中,作者有机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细节上,使得作品凸显了战后伦敦日常生活的质朴。《守夜》这部作品最早于十年前与中国读者见面,此次文景推出的是与2009年译文版不同的新译本。

《钱锺书交游考》

谢泳 著
领读文化·九州出版社 2019-01

钱锺书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关键人物,《谈艺录》和《管锥编》等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他对中国和西方学术的深入挖掘与研究。而其最为公众所熟知和津津乐道的作品,还要属小说《围城》。钱锺书在小说中塑造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几位海归学子形象,同时也对社会传统,尤其是当时的婚恋观做出了一次深刻描画。厦门大学学者谢泳基于钱锺书的学术和文学作品,加上对其他各类传记资料和生平史料的研究,梳理了钱锺书与徐志摩、郭沫若等文人之间的关系,剖析了钱锺书的学术态度、幽默观等问题。

有趣的是,这本《钱锺书交游考》专辟一节考究了钱锺书文字中的“性”比喻。钱锺书喜欢比喻,且不少比喻都多多少少和“性”有些关系。比如他在《围城》中写到,“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子要小,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肚子真大了,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在《窗》中说,“父亲开了门,请了物质上的丈夫,但是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谢泳经过一番分析指出,在谈及与“性”有关的话题时,钱锺书的言语本身常常与所谈深义距离较远;若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是很难做到这般“表面正经而含义深刻”的。

《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许金晶 孙海彦 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集结了十篇对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的访谈,比如第一位历史地理学博士葛剑雄和第一位中国古代史博士李伯重。访谈集中探讨了学者们在博士阶段的研学方式,以及学术研究与时代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大多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参加高考的人,书中有不少访谈者提到,在进入高校之前,他们读的书非常有限。清华中文系教授罗钢说,他除了《马恩列斯全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外几乎无书可读,“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都成了‘封资修’。”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莫砺锋则提到,他在下乡时曾带去了二三十本书,但很快就读完了。

在这般文化荒芜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大部分访谈者对于自己的老师有不少深刻的回忆。比如莫砺锋曾回忆导师程千帆,不仅在古书阅读方面为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在他的人生选择上产生了深刻影响。程先生每两周跟研究生座谈一次,雷打不动,且以自身的经历告诉莫砺锋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博士毕业后,多数“开山大师兄”选择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并且尝试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理论,以弥补当时中国学术界的不足。在选题方面,这批学者则十分强调“社会历史关怀”,比如罗钢曾与人合作写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起源》一书。他认为,“社会关怀和学术意识二者撞击产生问题意识,缺一不可。”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本书编著者许金晶提到,当这一代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学者,被问及有关现在学术与各种经济利益挂钩的现象时,他们都或多或少有所排斥。比如罗钢曾提到,“现在很多学者不是潜心做研究,而是拼命争取重大项目,当某某学者,名利双收。其实人文学科的研究往往都与作者的现实遭际和生命体验有关,是非常个人化的。”

《论文化》

[英]特里·伊格尔顿 著  张舒语 译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8-11

什么是文化?当我们谈论文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批评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文化”一词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既指代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品味,也包含每个族群相对恒定的生活方式及传统信念。在这本《论文化》中,伊格尔顿着重探讨了工业文明对文化的孕育作用,并试图分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意义。

英国本土的文化传统与工业发展的现实,为这位英国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他提出,“文化”这个词是19世纪才流行起来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与“物质”(比如大工厂和流水线生产)相对立。当物质文明进一步发展,日常生活变得粗俗,文化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崇高。正如D·H·劳伦斯所认为的,工业化的英国是对自然之美和生活愉悦的完全否定,文化由此成为了一部分人心目中“失掉的天堂”。

不过,伊格尔顿反对文化至上主义,他指出,人性在走向新的千禧年时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包括战争、饥荒、毒品和军备竞赛等等,虽然或多或少有文化的因素,但是在根本上与文化无关。特里·伊格尔顿向文化至上者抛出了一个残酷而真实的答案:文化绝非如其辩护者所以为的对现代社会起着那么核心的作用。他主张将文化的概念扩展到更为现实的层面,特别关照现代社会日渐增大的贫富差距问题。此外,“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文化批评的核心,也是其思想的理论基石,这与他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大量阅读钻研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传统色》

[日]长泽阳子 艾弗森·朋子 著  陶然 译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19-03

“萌木色”是像春天嫩芽一样的颜色,“抚子色”意指微微泛紫的粉红色,“落栗色”则来自熟透落地的栗子外壳,“东云色”指的是黎明时东方天空的红黄色……这些颜色均来自平安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日本百姓对自然的体验,共有1100种之多——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作“日本传统色”。这些颜色本身和它们美轮美奂的名字一起,一直流传到今天,且遍布于日本人的衣食住行、艺术文学和祭祀传统。色彩专家长泽阳子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160种,并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章节,配合图片集结成了这本《日本传统色》。

今天广受人们喜爱的“抹茶色”,就出自日本传统色。抹茶源自安土桃山时代,并在江户时代随着茶道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推广。人们把覆盖栽培的茶叶蒸汽杀青,得到的茶叶颜色绿、苦味轻,然后直接干燥,再用茶臼捣成粉末状,即可得到微苦而清香的抹茶粉。此外还有一种叫“藤色”的日本传统色,这是一种泛亮蓝的紫色,淡雅柔和,自日本平安时代起就被当时的宫女用在手帕、扇子等小配件上。藤色还被意指为高贵的颜色,在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以上层贵族为主要人物的《源氏物语》一书中,就出现了三位名字中有“藤”的女子。 

《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

[英]杰里米·里德 著  董楠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02

卢·里德是美国摇滚乐歌手与吉他手,前“地下丝绒”乐队主唱。他的音乐历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横跨近半个世纪,一度起起伏伏,却也见证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地下丝绒”乐队虽在活跃期间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却在今天被视为最具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在1970年离开乐队之后,卢·里德相继发行了《Lou Read》和《The Raven》等个人专辑。

在《等待那个男人》这本书里,小说家、反文化传记作家杰里米·里德把卢·里德视为摇滚乐重要的文学化身,并把关注点放在他那充满争议的歌词和桀骜不羁的行为举止中。卢·里德的歌有许多是叙事体,表达了自我内心的反省和对社会的关怀,也有一部分歌曲以性爱和毒品为主要元素。“雷朋墨镜……守卫着镜片后面的谜团——他总是这样,戴着太阳镜,对观众和音乐记者们冷眼相向,显然还带有一丝轻蔑。”他不在意唱片能卖多少,更关注是否能够“做自己”,杰里米如此写道,他所写的这部传记也是卢·里德本人唯一认可的一部。

《国家地理太空探索全书》

 [美]特里·维尔茨 著  章石 译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2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美国NASA宇航员特里·维尔茨在200余天的太空生活里,拍摄了包括火箭发射、轨道飞行和国际空间站在内的30多万张照片,多方面多维度展现了他的太空生活和星际景观。这些一手图片揭开了浩瀚无垠的宇宙的神秘面纱,地球看起来如同一个色彩缤纷的调色盘——盘中有湖蓝的海水、亮红的沙漠和雪白的风暴,还有闪烁着的灯光,远远看来仿佛掉入一个奇妙的幻境之中。

与此同时,特里还记录了他在执行任务期间所遇到的点点滴滴,包括升空时的激动人心、失重时的头晕目眩,还有太空行走时的惊险。他的记录不仅以平实的笔触将宇航员的生活“拉下神坛”,更重要的是激发读者展开一系列对于生命、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深度思考。“当离开这颗神秘的星球,来到宇宙细细观察它时,它像是母亲,更像一个孩子,”特里写到。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