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飞向月球的犹太复国主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飞向月球的犹太复国主义

创世纪号探月器的速度也许足以逃脱地球轨道,但却无法避开中东政治。

2007年摄于以色列南部小城Mitzpeh Ramon

如果一切都顺利进行,以色列的一项空间计划便可在4月份成功登陆月球的澄海(Mare Serenitatis/Sea of Serenity)。这多多少少会牵扯到一场与原本意图无关的争论,它事关实现中东和平究竟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创世纪号探月器的速度也许足以逃脱地球轨道,但却无法避开中东政治。

赞助者SpaceIL花费了一亿多美元,该项目计划将一个外形类似于高脚饭桌的东西发射到月球上,它在热能耗尽前预计将运转两天时间,接着便会沦为人类抛弃在月球表面的又一堆垃圾。

对空间探索来说,这笔预算是很低的。登月计划比以色列国防军(IDF)购入第五代战机F-35的总开支只贵了200万美元,或者说相当于凯撒利亚(Caesarea)的7至8座庄园。相当划算,不是吗?

但这仍然牵涉到一些尴尬的政治——又是政治!——和文化问题。我是个专攻英语的教授,所以先来谈谈文化问题。我一向是这样的套路。但到头来都会扯上政治。

首先,谈一下令人费解的更名这件事。从该计划于2011年启动一直到两个月前,它的名字都是“麻雀”(Sparrow)。这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它让人想起一只勇敢的小鸟独自振翅冲上云霄、飞往深空的无畏形象。

后来随着发射日期逐渐临近,计划的名字一下子变成了:创世纪(Beresheet/Genesis)。这个响亮的名字取自希伯来圣经开头的“创世纪”一节。这是个沉甸甸的、不无神学色彩的名字。勇闯险境的小鸟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天辟地的上帝之手。给人的印象转而变成一种敬畏心,它源自超出理解范围的神圣权力之自我彰显以及人类的渺小。

这次更名也许是犹太教法学家(Rabbinate)的祝圣仪式的一部分?大概不是这样。某种意义上讲,它看起来更像是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不无性别歧视色彩的宣言“这是个人(man)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mankind)的一大步”的一种宗教化的变体。似乎是有意在模仿阿姆斯特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发射后也宣布“这是以色列的伟大一步,也是以色列科技的一大步”。

“创世纪”计划将图中飞行器发射到月球上

不管怎么解释这件事,新的名字显然都是为了争取以色列的犹太裔公众而演出的一场戏,它与教育和公民实践中的民族-宗教象征符号建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其次,再来谈一谈由创世纪号运往月球的那颗时光胶囊。胶囊里携带了“包括圣经、儿童的画作、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以色列的国歌、国旗以及以色列《独立宣言》的复本在内的一系列电子文档”。

这就是里面所有的东西了?以色列有五分之一的国民是穆斯林,为什么没有电子版的《可兰经》?就算胶囊里还有涉及阿拉伯文化的事物,它也是没被提及的。以上列举的与以色列相关的胶囊内容代表着一种单一文化的民族主义(monocultural nationalism),其理念是释放出此类信号的民族构成了一种统一的文化。时光胶囊里还有完整的英文版维基百科复本,这么看的话,如果你以前曾经编辑过某个维基百科页面,那你的被代表程度可能比以色列国内诸阿拉伯语文化还要高一点。

胶囊里还有以色列音乐的MP3文件,但我们不清楚被送上月球的音乐都出自哪些音乐家之手。困惑的外星人也需要一张播放列表,不是吗?里面似乎收录有泽哈瓦·本(Zehava Ben)的歌,但她却是个有跨文化背景的阿拉伯人,且政治上左倾。那个瘾君子强奸犯佐哈尔·阿尔戈夫(Zohar Argov)也在里面吗?塔梅尔·纳法尔(Tamer Nafer)来自卢德镇(Lod,位于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小城,是以色列空军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暴力袭击频发的重灾区——译注),它距离发射指挥中心所在地耶胡德(Yehud)的某座机场仅有咫尺之遥,但我们似乎有理由怀疑:纳法尔及其所属乐队DAM的歌曲未必会被收录到剪辑当中。

承载着上述所有文化信息的石英碟片,乃是“方舟使命基金会”(Arch Mission Foundation)颇具末世论色彩的数据存储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创建档案并将其发送到宇宙空间中,使其超越人类而长存。这当中有特别强烈的末日气息。假如人类因爆发于中东的一场核毁灭而彻底消亡,确保犹太教音乐能在月球上安然无恙,多少还可以给我们一点安慰。

这项私人的、具有半慈善性质的科技工程涉及到一些严重的政治问题,它得到了以色列政府、以色列航空工业(IAI)等一系列归属于当地军工复合体的公司以及好几所大学的支持。以色列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三个小孩当中就有一个陷于贫困,而这个国家用以标示经济不平等的基尼系数仅略低于美国。在贫困如此普遍的情况下,人们如何还能为发展空间项目提出辩护?

此次登月发射计划旨在促进以色列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鼓励学生修读理工科课程,以此来推动向高新技术经济的转变。高新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仅占以色列劳动力的8%左右,尽管有政府襄助,这个数目仍然停滞了将近十年。提供给诸如英特尔这类公司的大量补贴,其受益者主要是极少数的高学历人群。其它领域由于种种因素以阿拉伯人和极端原教旨派犹太人为主,其中充斥着歧视、低学历、社会或地理的孤立等问题,难以或者根本不可能加入到高新技术经济的行列当中。可以合理地猜测,创世纪号团队的30名成员里连一位阿拉伯裔的工程师都没有。

创世纪计划的教育使命是其公众形象的首要特征之一,它鼓励学生服务于一种狭隘的劳动力政策,而这只照顾到了以色列人民中的一小部分。该政策面临着诸多结构性的障碍,如种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等,其局限性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以色列新一代“斯普特尼克”(Sputnik,或“伴侣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译注)的象征意义。

莫里斯·卡恩与飞行器合影

据称,亿万富翁莫里斯·卡恩(Morris Kahn)为创世纪计划提供了430万美元的资助,此人借创办阿姆多克斯公司(Amdocs)而发迹,这家跨国公司主营客户关系和计费类软件。近年来,阿姆多克斯公司与工会陷入了苦斗,没少吃过以色列总工会(Histadrut)的亏,在美国亦然。美国反动派政治的最大金主谢尔顿·阿德尔森和玛丽安·安德尔森(Sheldon & Miriam Adelson)夫妇也对计划有数以百万计的注资,具体数目不明。他们创办的报纸《今日以色列》(Israel Hayom)暗示说,阿德尔森一家才是创世纪计划的最大资助者。

且不论亿万富豪们在功德簿上展开了怎样的交锋,登月资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出自薪资微薄的阿姆多克斯公司职员的劳动,而他们的老板则藉此赚得腰包鼓鼓。这项计划乃是风投资本利润的一种再循环(recycling),它利用了充满民族主义和志愿精神的技术理想主义。非营利组织SpaceIL在其中所履行的功能,则是开启未来盈利机会的手段。以色列登月计划背后的驱动力,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实践的一项核心要素:私有化。

最后,对于身为约旦和地中海之间的多数人口的巴勒斯坦人而言,这项计划又有什么交代?它以强硬的姿态重申了以色列的科技霸权。这无疑凸显了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高新技术经济中的受排斥状况及其机会的缺乏。最重要的是,它透过象征符号建构,令以色列的国家暴力与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了。一个能够发射探月器的国家,也就可以在其侵占的领土上随心所欲——或者说以色列相信能够如此。

耶胡德的指挥中心旁边的高地上有不少巴勒斯坦人的村庄,近来它们卷入到了日常化的反占领、反殖民斗争当中。他们根本不知道以色列的富人们究竟让多少探月器在佛罗里达州的发射台上升了空。高新技术的威吓对这群人是没有用的。

本文作者Joe Lockard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副教授,著有《监狱教学》一书。

(翻译:林达)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Souciant

原标题:Zionism on the Mo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飞向月球的犹太复国主义

创世纪号探月器的速度也许足以逃脱地球轨道,但却无法避开中东政治。

2007年摄于以色列南部小城Mitzpeh Ramon

如果一切都顺利进行,以色列的一项空间计划便可在4月份成功登陆月球的澄海(Mare Serenitatis/Sea of Serenity)。这多多少少会牵扯到一场与原本意图无关的争论,它事关实现中东和平究竟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创世纪号探月器的速度也许足以逃脱地球轨道,但却无法避开中东政治。

赞助者SpaceIL花费了一亿多美元,该项目计划将一个外形类似于高脚饭桌的东西发射到月球上,它在热能耗尽前预计将运转两天时间,接着便会沦为人类抛弃在月球表面的又一堆垃圾。

对空间探索来说,这笔预算是很低的。登月计划比以色列国防军(IDF)购入第五代战机F-35的总开支只贵了200万美元,或者说相当于凯撒利亚(Caesarea)的7至8座庄园。相当划算,不是吗?

但这仍然牵涉到一些尴尬的政治——又是政治!——和文化问题。我是个专攻英语的教授,所以先来谈谈文化问题。我一向是这样的套路。但到头来都会扯上政治。

首先,谈一下令人费解的更名这件事。从该计划于2011年启动一直到两个月前,它的名字都是“麻雀”(Sparrow)。这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它让人想起一只勇敢的小鸟独自振翅冲上云霄、飞往深空的无畏形象。

后来随着发射日期逐渐临近,计划的名字一下子变成了:创世纪(Beresheet/Genesis)。这个响亮的名字取自希伯来圣经开头的“创世纪”一节。这是个沉甸甸的、不无神学色彩的名字。勇闯险境的小鸟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天辟地的上帝之手。给人的印象转而变成一种敬畏心,它源自超出理解范围的神圣权力之自我彰显以及人类的渺小。

这次更名也许是犹太教法学家(Rabbinate)的祝圣仪式的一部分?大概不是这样。某种意义上讲,它看起来更像是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不无性别歧视色彩的宣言“这是个人(man)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mankind)的一大步”的一种宗教化的变体。似乎是有意在模仿阿姆斯特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发射后也宣布“这是以色列的伟大一步,也是以色列科技的一大步”。

“创世纪”计划将图中飞行器发射到月球上

不管怎么解释这件事,新的名字显然都是为了争取以色列的犹太裔公众而演出的一场戏,它与教育和公民实践中的民族-宗教象征符号建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其次,再来谈一谈由创世纪号运往月球的那颗时光胶囊。胶囊里携带了“包括圣经、儿童的画作、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以色列的国歌、国旗以及以色列《独立宣言》的复本在内的一系列电子文档”。

这就是里面所有的东西了?以色列有五分之一的国民是穆斯林,为什么没有电子版的《可兰经》?就算胶囊里还有涉及阿拉伯文化的事物,它也是没被提及的。以上列举的与以色列相关的胶囊内容代表着一种单一文化的民族主义(monocultural nationalism),其理念是释放出此类信号的民族构成了一种统一的文化。时光胶囊里还有完整的英文版维基百科复本,这么看的话,如果你以前曾经编辑过某个维基百科页面,那你的被代表程度可能比以色列国内诸阿拉伯语文化还要高一点。

胶囊里还有以色列音乐的MP3文件,但我们不清楚被送上月球的音乐都出自哪些音乐家之手。困惑的外星人也需要一张播放列表,不是吗?里面似乎收录有泽哈瓦·本(Zehava Ben)的歌,但她却是个有跨文化背景的阿拉伯人,且政治上左倾。那个瘾君子强奸犯佐哈尔·阿尔戈夫(Zohar Argov)也在里面吗?塔梅尔·纳法尔(Tamer Nafer)来自卢德镇(Lod,位于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小城,是以色列空军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暴力袭击频发的重灾区——译注),它距离发射指挥中心所在地耶胡德(Yehud)的某座机场仅有咫尺之遥,但我们似乎有理由怀疑:纳法尔及其所属乐队DAM的歌曲未必会被收录到剪辑当中。

承载着上述所有文化信息的石英碟片,乃是“方舟使命基金会”(Arch Mission Foundation)颇具末世论色彩的数据存储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创建档案并将其发送到宇宙空间中,使其超越人类而长存。这当中有特别强烈的末日气息。假如人类因爆发于中东的一场核毁灭而彻底消亡,确保犹太教音乐能在月球上安然无恙,多少还可以给我们一点安慰。

这项私人的、具有半慈善性质的科技工程涉及到一些严重的政治问题,它得到了以色列政府、以色列航空工业(IAI)等一系列归属于当地军工复合体的公司以及好几所大学的支持。以色列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三个小孩当中就有一个陷于贫困,而这个国家用以标示经济不平等的基尼系数仅略低于美国。在贫困如此普遍的情况下,人们如何还能为发展空间项目提出辩护?

此次登月发射计划旨在促进以色列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鼓励学生修读理工科课程,以此来推动向高新技术经济的转变。高新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仅占以色列劳动力的8%左右,尽管有政府襄助,这个数目仍然停滞了将近十年。提供给诸如英特尔这类公司的大量补贴,其受益者主要是极少数的高学历人群。其它领域由于种种因素以阿拉伯人和极端原教旨派犹太人为主,其中充斥着歧视、低学历、社会或地理的孤立等问题,难以或者根本不可能加入到高新技术经济的行列当中。可以合理地猜测,创世纪号团队的30名成员里连一位阿拉伯裔的工程师都没有。

创世纪计划的教育使命是其公众形象的首要特征之一,它鼓励学生服务于一种狭隘的劳动力政策,而这只照顾到了以色列人民中的一小部分。该政策面临着诸多结构性的障碍,如种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等,其局限性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以色列新一代“斯普特尼克”(Sputnik,或“伴侣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译注)的象征意义。

莫里斯·卡恩与飞行器合影

据称,亿万富翁莫里斯·卡恩(Morris Kahn)为创世纪计划提供了430万美元的资助,此人借创办阿姆多克斯公司(Amdocs)而发迹,这家跨国公司主营客户关系和计费类软件。近年来,阿姆多克斯公司与工会陷入了苦斗,没少吃过以色列总工会(Histadrut)的亏,在美国亦然。美国反动派政治的最大金主谢尔顿·阿德尔森和玛丽安·安德尔森(Sheldon & Miriam Adelson)夫妇也对计划有数以百万计的注资,具体数目不明。他们创办的报纸《今日以色列》(Israel Hayom)暗示说,阿德尔森一家才是创世纪计划的最大资助者。

且不论亿万富豪们在功德簿上展开了怎样的交锋,登月资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出自薪资微薄的阿姆多克斯公司职员的劳动,而他们的老板则藉此赚得腰包鼓鼓。这项计划乃是风投资本利润的一种再循环(recycling),它利用了充满民族主义和志愿精神的技术理想主义。非营利组织SpaceIL在其中所履行的功能,则是开启未来盈利机会的手段。以色列登月计划背后的驱动力,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实践的一项核心要素:私有化。

最后,对于身为约旦和地中海之间的多数人口的巴勒斯坦人而言,这项计划又有什么交代?它以强硬的姿态重申了以色列的科技霸权。这无疑凸显了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高新技术经济中的受排斥状况及其机会的缺乏。最重要的是,它透过象征符号建构,令以色列的国家暴力与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了。一个能够发射探月器的国家,也就可以在其侵占的领土上随心所欲——或者说以色列相信能够如此。

耶胡德的指挥中心旁边的高地上有不少巴勒斯坦人的村庄,近来它们卷入到了日常化的反占领、反殖民斗争当中。他们根本不知道以色列的富人们究竟让多少探月器在佛罗里达州的发射台上升了空。高新技术的威吓对这群人是没有用的。

本文作者Joe Lockard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副教授,著有《监狱教学》一书。

(翻译:林达)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Souciant

原标题:Zionism on the Mo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