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国产卡宴 要亮剑而非亮贱 二流并非二流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国产卡宴 要亮剑而非亮贱 二流并非二流子

同为进入汽车行业的十多二十年的企业,与一线车企相比,二线中国品牌企业或许整体实力不济,暂时还不能“亮剑”。但即使不能“亮剑”,也不能总是“亮贱”。

作为汽车工业的后进,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模仿是绕不开的路径。合理和适当的模仿,有助于后来者更好掌握汽车开发和制造的窍门;对旺销车型的模仿,还能让后来者快速打开市场。

学习与否,模仿与抄袭有着本质区别。

模仿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个体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模仿近义的是抄袭。但抄袭与模仿最大的不同是,抄袭是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模仿的核心所在是“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竞争力,注重的是过程;而抄袭是侵权,重结果不重过程;模仿过后,自身能力是有进步的,而抄袭之后,自身该弱智还是弱智。

中国品牌对外国汽车是模仿、借鉴,还是抄袭,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就汽车外观来说,小型车要获得年轻的女性车主的青睐,就应该设计得卡哇伊一些,圆形的运用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硬派越野,往往就会用到大量的直角;肌肉感的塑造,车身线条的切割很重要。路虎极光带动的隐形C柱设计,不能说其它品牌车型借鉴了就是抄袭。总之,神似是正常的,而形似,甚至一眼就看出来的抄袭,就另当别论了。

时移势易,中国品牌要“亮剑”而非“亮贱”。

近日,网上流传几张图片,某车企在抄袭途观之后,新款车型“更上层楼”,抄袭卡宴。

 

都不用进行对比,想必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吃果果的抄袭卡宴。这种抄袭,放在本世纪上个十年,大家都能都理解,毕竟咱们的中国品牌乘用车在那时候才开始起步,在摸不着造车门道的情况下,抄袭无疑是一条活下来的捷径。

不过,时移势易,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技术、市场等都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品牌也已非吴下阿蒙。尤其在当下,车市微增长,合资整体下压,新能源方兴未艾,中国品牌要么“亮剑”,要么消亡。一线中国品牌车企吉利、奇瑞、长安、广汽、上汽、比亚迪等,在外观设计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基因,在动力、传动、整车集成等系统技术上都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为进入汽车行业的十多二十年的企业,与一线车企相比,二线中国品牌企业或许整体实力不济,暂时还不能“亮剑”。但即使不能“亮剑”,也不能总是“亮贱”。曾听某车企相关人员说,他们抄袭不怕被告,甚至欢迎被抄袭厂家“来告”,帮他们炒作。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只一家、两家,而是普遍存在于喜欢抄袭的厂家中。

品牌竞争,靠山寨产品赚快钱必将被市场抛弃。

同为二线民企的力帆,以前也很擅长抄袭,不过其最近亮相的力帆820虽然还有模仿的痕迹,但也已经有一定的体现车企用心和进步的设计感。而某些二线车企,直到现在都是吃果果的抄袭,会不会给人这种感觉:这家企业是赚快钱的,卖出一台算一台,捞到一笔算一笔。汽车是耐用的大宗商品,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十年二十年的质保,车主需要依赖的是厂家经营的持续性。不知道车主怎么认为,在我看来,这种赚快钱的车企,很难让人放心买他们的产品。因为谁知道哪天快钱赚不到他们就散伙了? 那时候,手上的车坏了找谁修去?即使能修,也要有零部件啊。整车厂都没了,零部件厂还会保留相应的设备、模具、图纸吗?

我曾经论述过,现在中国品牌必须注重品牌文化建设,获取消费者的品牌认同,而不是满足在简单的产品、技术竞争阶段。品牌文化竞争中,厂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我用真心换你诚心。山寨产品还停留在最初级的产品竞争阶段,或许能一时满足某些“换标族”白菜价买“豪车”的虚荣心,但别说忠诚,就连最基本的认可都希望渺茫,最终的结果是必将被市场抛弃。

写本文,我并非针对谁。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对路虎的大肆模仿,我也没有发言,是因为我们都希望中国品牌越来越好,我们应该对发展中的中国品牌更多的宽容。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看到这个“国产卡宴”的消息后,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憋屈感让我再也忍不住一吐为快。宽容并不是纵容,一味的纵容就是伤害。

最后,送一句话给某些中国品牌企业,希望他们且行且珍惜:二线并不代表二流,二流也并不等同于二流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国产卡宴 要亮剑而非亮贱 二流并非二流子

同为进入汽车行业的十多二十年的企业,与一线车企相比,二线中国品牌企业或许整体实力不济,暂时还不能“亮剑”。但即使不能“亮剑”,也不能总是“亮贱”。

作为汽车工业的后进,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模仿是绕不开的路径。合理和适当的模仿,有助于后来者更好掌握汽车开发和制造的窍门;对旺销车型的模仿,还能让后来者快速打开市场。

学习与否,模仿与抄袭有着本质区别。

模仿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个体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模仿近义的是抄袭。但抄袭与模仿最大的不同是,抄袭是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模仿的核心所在是“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竞争力,注重的是过程;而抄袭是侵权,重结果不重过程;模仿过后,自身能力是有进步的,而抄袭之后,自身该弱智还是弱智。

中国品牌对外国汽车是模仿、借鉴,还是抄袭,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就汽车外观来说,小型车要获得年轻的女性车主的青睐,就应该设计得卡哇伊一些,圆形的运用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硬派越野,往往就会用到大量的直角;肌肉感的塑造,车身线条的切割很重要。路虎极光带动的隐形C柱设计,不能说其它品牌车型借鉴了就是抄袭。总之,神似是正常的,而形似,甚至一眼就看出来的抄袭,就另当别论了。

时移势易,中国品牌要“亮剑”而非“亮贱”。

近日,网上流传几张图片,某车企在抄袭途观之后,新款车型“更上层楼”,抄袭卡宴。

 

都不用进行对比,想必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吃果果的抄袭卡宴。这种抄袭,放在本世纪上个十年,大家都能都理解,毕竟咱们的中国品牌乘用车在那时候才开始起步,在摸不着造车门道的情况下,抄袭无疑是一条活下来的捷径。

不过,时移势易,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技术、市场等都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品牌也已非吴下阿蒙。尤其在当下,车市微增长,合资整体下压,新能源方兴未艾,中国品牌要么“亮剑”,要么消亡。一线中国品牌车企吉利、奇瑞、长安、广汽、上汽、比亚迪等,在外观设计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基因,在动力、传动、整车集成等系统技术上都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为进入汽车行业的十多二十年的企业,与一线车企相比,二线中国品牌企业或许整体实力不济,暂时还不能“亮剑”。但即使不能“亮剑”,也不能总是“亮贱”。曾听某车企相关人员说,他们抄袭不怕被告,甚至欢迎被抄袭厂家“来告”,帮他们炒作。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只一家、两家,而是普遍存在于喜欢抄袭的厂家中。

品牌竞争,靠山寨产品赚快钱必将被市场抛弃。

同为二线民企的力帆,以前也很擅长抄袭,不过其最近亮相的力帆820虽然还有模仿的痕迹,但也已经有一定的体现车企用心和进步的设计感。而某些二线车企,直到现在都是吃果果的抄袭,会不会给人这种感觉:这家企业是赚快钱的,卖出一台算一台,捞到一笔算一笔。汽车是耐用的大宗商品,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十年二十年的质保,车主需要依赖的是厂家经营的持续性。不知道车主怎么认为,在我看来,这种赚快钱的车企,很难让人放心买他们的产品。因为谁知道哪天快钱赚不到他们就散伙了? 那时候,手上的车坏了找谁修去?即使能修,也要有零部件啊。整车厂都没了,零部件厂还会保留相应的设备、模具、图纸吗?

我曾经论述过,现在中国品牌必须注重品牌文化建设,获取消费者的品牌认同,而不是满足在简单的产品、技术竞争阶段。品牌文化竞争中,厂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我用真心换你诚心。山寨产品还停留在最初级的产品竞争阶段,或许能一时满足某些“换标族”白菜价买“豪车”的虚荣心,但别说忠诚,就连最基本的认可都希望渺茫,最终的结果是必将被市场抛弃。

写本文,我并非针对谁。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对路虎的大肆模仿,我也没有发言,是因为我们都希望中国品牌越来越好,我们应该对发展中的中国品牌更多的宽容。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看到这个“国产卡宴”的消息后,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憋屈感让我再也忍不住一吐为快。宽容并不是纵容,一味的纵容就是伤害。

最后,送一句话给某些中国品牌企业,希望他们且行且珍惜:二线并不代表二流,二流也并不等同于二流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