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企老总:国内外对中国国企存在的三大误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企老总:国内外对中国国企存在的三大误解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指出:“现在的国企是改革后的企业,是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国有企业不同。”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图片来源:全球化智库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日前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发言时指出,国内外都应破除对中国国企的三大误解。

首先,中国的国有企业是经历了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我们用一个最近最热门的词来形容它叫‘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是一种既有国有资本,也有非公资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所有制方式。”

其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政府会给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但是这些税收减免并不只针对国有企业,而是普惠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可以享受。

第三,不少人认为国企在贷款时受到了银行特别的支持,其实这也是对国企的误解。实际情况是大企业贷款相对容易,中小企业相对难。目前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母公司对贷款企业出具担保,这一点大企业容易做到,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找担保比较难,只能做财产抵押,但中小企业财产有限,且一般要打一半的折,所以贷款困难。

以下为宋志平发言全文:

在讨论“走出去”的时候,竞争中性原则是一个热点话题。我想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解释一下。

中国的国有企业,英文是SOE(State Owned Enterprise)。但中国现在的国有企业是历经了40年改革的国有企业,是经历了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既不是我们40年前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也不是西方人理解的那种国有企业。我们用一个最近最热门的词来形容它叫“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是一种既有国有资本,也有非公资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所有制方式。

中国在海外进行了许多投资,承接了许多项目,但这些投资和项目不是中国建材集团直接完成的,而是通过它底下的公司去执行的,中国建材集团只是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底下有个中材国际,这家公司进行了许多工厂的建设,那么这个公司是什么股权结构呢?中国建材集团在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占44%,而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中材国际的股权里占40%。大家想想40%×44%等于多少,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在中材国际股份中的比例是小于20%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海外真正参与竞争的企业并不是纯粹的国有集团公司,而是国有集团下面的上市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还有一个例子是在美国、埃及投资做玻璃纤维的巨石公司。它在埃及每年也有几个亿的利润,但这家公司的资本结构也像中材国际那样,中国建材集团在中国建材股份里占44%,中国建材股份在中国巨石里占27%,大家可以算算27%×44%等于多少。这家公司的国有股不足20%,也就意味着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持股,或者股民持股,或者海外机构投资者持股。

我讲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老说国企、央企,但当真正在市场竞争的企业国有股有多少时,我们的股权比例满足澳大利亚人讲的竞争中性原则。总要有人把这个话讲清楚,这次我去美国和他们交流,就是要把话和他们说清楚,不然总是说“大央企、大国企”来了,产生许多误会。

现在的国企是改革后的企业,是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国有企业不同,在国际化过程里,尤其外国的朋友们,大家也能够理解。

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合作也做得非常好,很多行业都是民营企业先出去,做了很多工作。央企去的时候,发现到机场接待我们的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代表,在当地见总理、总统的也都是民营企业代表。事实上,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国企、民企不分家,它们是一个军团,在一块儿做事情。所以,“走出去”真的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理解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意识形态。

第二个误会是关于国家补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政府有些政策,例如针对水泥业务,如果企业在混合材中加一些电厂的粉煤灰,政府就会给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比如政府支持光伏和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也有些税收减免。但是这些税收减免并不只针对国有企业,而是普惠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可以享受。但是税收返还在国有企业财务计帐时会被记入政府补贴栏目,这样通过上市公司公告,大家就会以为这些政府补贴是国有上市公司独有的。但实际上,这部分补贴是大家都可以有的。

前些年,水泥利润低,大家会发现相关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来源是政府补贴,但这实际上是企业综合利用了粉煤灰,帮政府解决了环保问题,所以享受了一些税收返还,这是大家都有的,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我之所以能讲清这个问题,因为我这多年常参加上市公司路演,对财务报表中的政府补贴比较清楚,也经常给投资者解释。

最近,关于国有企业享受政府补贴的说法还有很多,有些人还列举了上市公司公告中的政府补贴。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误会。我在企业工作多年,不论中国建材还是国药集团从来没有享受过特别的针对国有企业性质的政府补贴。反而是我常向政府建议,应适当增加国企的资本金。国企这些年缺乏资本金补入,不少企业杠杆偏高,而且随着上市增发,国家又很少认购,国有股逐渐被稀释。长期看这倒是个问题。

第三,关于融资问题也存在一些误会。不少人认为国企在贷款时受到了银行特别的支持,其实这也是对国企的误解。实际情况是大企业贷款相对容易,中小企业相对难。现在绝大多数银行都实行股份制,是上市公司。因此,银行贷款是根据企业的信用评级决定的,不会因为是国有企业就贷款。前些年关掉了那么多国企,银行也沒有去救。

国企贷款容易是因为今天的国企都是大企业集团,而目前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母公司对贷款企业出具担保。这一点大企业容易做到,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找担保比较难,只能做财产抵押,但中小企业财产有限,且一般要打一半的折,所以贷款困难。民营企业中的大企业,比如华为和阿里肯定都能贷到款。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货款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银行改革信用担保体系,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要提高商业诚信。我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国企没有关系,我们不应该把什么问题都归咎于国企和民企的所有制区别。一有问题就怪国企,这既不客观也不合理。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原标题:宋志平:国有企业面对国际质疑需要澄清的三个问题

最新更新时间:04/18 15:5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企老总:国内外对中国国企存在的三大误解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指出:“现在的国企是改革后的企业,是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国有企业不同。”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图片来源:全球化智库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日前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发言时指出,国内外都应破除对中国国企的三大误解。

首先,中国的国有企业是经历了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我们用一个最近最热门的词来形容它叫‘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是一种既有国有资本,也有非公资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所有制方式。”

其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政府会给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但是这些税收减免并不只针对国有企业,而是普惠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可以享受。

第三,不少人认为国企在贷款时受到了银行特别的支持,其实这也是对国企的误解。实际情况是大企业贷款相对容易,中小企业相对难。目前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母公司对贷款企业出具担保,这一点大企业容易做到,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找担保比较难,只能做财产抵押,但中小企业财产有限,且一般要打一半的折,所以贷款困难。

以下为宋志平发言全文:

在讨论“走出去”的时候,竞争中性原则是一个热点话题。我想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解释一下。

中国的国有企业,英文是SOE(State Owned Enterprise)。但中国现在的国有企业是历经了40年改革的国有企业,是经历了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既不是我们40年前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也不是西方人理解的那种国有企业。我们用一个最近最热门的词来形容它叫“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是一种既有国有资本,也有非公资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所有制方式。

中国在海外进行了许多投资,承接了许多项目,但这些投资和项目不是中国建材集团直接完成的,而是通过它底下的公司去执行的,中国建材集团只是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底下有个中材国际,这家公司进行了许多工厂的建设,那么这个公司是什么股权结构呢?中国建材集团在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占44%,而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中材国际的股权里占40%。大家想想40%×44%等于多少,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在中材国际股份中的比例是小于20%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海外真正参与竞争的企业并不是纯粹的国有集团公司,而是国有集团下面的上市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还有一个例子是在美国、埃及投资做玻璃纤维的巨石公司。它在埃及每年也有几个亿的利润,但这家公司的资本结构也像中材国际那样,中国建材集团在中国建材股份里占44%,中国建材股份在中国巨石里占27%,大家可以算算27%×44%等于多少。这家公司的国有股不足20%,也就意味着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持股,或者股民持股,或者海外机构投资者持股。

我讲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老说国企、央企,但当真正在市场竞争的企业国有股有多少时,我们的股权比例满足澳大利亚人讲的竞争中性原则。总要有人把这个话讲清楚,这次我去美国和他们交流,就是要把话和他们说清楚,不然总是说“大央企、大国企”来了,产生许多误会。

现在的国企是改革后的企业,是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国有企业不同,在国际化过程里,尤其外国的朋友们,大家也能够理解。

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合作也做得非常好,很多行业都是民营企业先出去,做了很多工作。央企去的时候,发现到机场接待我们的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代表,在当地见总理、总统的也都是民营企业代表。事实上,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国企、民企不分家,它们是一个军团,在一块儿做事情。所以,“走出去”真的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理解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意识形态。

第二个误会是关于国家补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政府有些政策,例如针对水泥业务,如果企业在混合材中加一些电厂的粉煤灰,政府就会给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比如政府支持光伏和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也有些税收减免。但是这些税收减免并不只针对国有企业,而是普惠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可以享受。但是税收返还在国有企业财务计帐时会被记入政府补贴栏目,这样通过上市公司公告,大家就会以为这些政府补贴是国有上市公司独有的。但实际上,这部分补贴是大家都可以有的。

前些年,水泥利润低,大家会发现相关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来源是政府补贴,但这实际上是企业综合利用了粉煤灰,帮政府解决了环保问题,所以享受了一些税收返还,这是大家都有的,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我之所以能讲清这个问题,因为我这多年常参加上市公司路演,对财务报表中的政府补贴比较清楚,也经常给投资者解释。

最近,关于国有企业享受政府补贴的说法还有很多,有些人还列举了上市公司公告中的政府补贴。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误会。我在企业工作多年,不论中国建材还是国药集团从来没有享受过特别的针对国有企业性质的政府补贴。反而是我常向政府建议,应适当增加国企的资本金。国企这些年缺乏资本金补入,不少企业杠杆偏高,而且随着上市增发,国家又很少认购,国有股逐渐被稀释。长期看这倒是个问题。

第三,关于融资问题也存在一些误会。不少人认为国企在贷款时受到了银行特别的支持,其实这也是对国企的误解。实际情况是大企业贷款相对容易,中小企业相对难。现在绝大多数银行都实行股份制,是上市公司。因此,银行贷款是根据企业的信用评级决定的,不会因为是国有企业就贷款。前些年关掉了那么多国企,银行也沒有去救。

国企贷款容易是因为今天的国企都是大企业集团,而目前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母公司对贷款企业出具担保。这一点大企业容易做到,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找担保比较难,只能做财产抵押,但中小企业财产有限,且一般要打一半的折,所以贷款困难。民营企业中的大企业,比如华为和阿里肯定都能贷到款。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货款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银行改革信用担保体系,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要提高商业诚信。我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国企没有关系,我们不应该把什么问题都归咎于国企和民企的所有制区别。一有问题就怪国企,这既不客观也不合理。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原标题:宋志平:国有企业面对国际质疑需要澄清的三个问题

最新更新时间:04/18 15:5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