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米“丧失主业”是对是错?答案就在认知图谱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米“丧失主业”是对是错?答案就在认知图谱中

整个品牌操刀的逻辑,是先做减法减到极致,再在极致中做加法和乘法。

图片来源:Pexels

文|王赛

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迪士尼,定位最好的游乐园体验。一提到游乐园,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迪士尼。但你为什么要去呢?这就是迪士尼的核心价值:神奇、欢乐和创新、创造的感觉。

哈雷戴维森,定位最具狂野精神的摩托坐骑。要买高端、狂野、美国西部牛仔风格的摩托车,你可能第一个会想到它。但它的品牌核心价值是什么呢?自由、社群、个性。

劳斯莱斯,定位最高端的豪华车。但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贵族、奢华和艺术感、稀缺性。定位和核心价值这两个信息要进行拼合,才能形成品牌。

那么,如何找到品牌的核心价值?

你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

  • 哪些价值是我公司本身所具有的本质性价值?如果这些价值消失之后,公司可能就不存在了。
  • 当看到这个价值应用到公司时,我是否充满激情?品牌是一个非常感性的概念,首先你自己要有感性。
  • 哪些价值能让我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

有个方法叫墓碑原则。当你公司、品牌、产品消失了,你希望你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怀念你吗?

比如宝马,如果今天消失了,可能很多人怀念驾驶它的乐趣和巅峰的制造技术。比如苹果,如果消失了,大家可能会怀念它给我们的产品创新以及改变世界的激情,所以乔布斯去世后很多消费者会哭。比如腾讯,如果消失了,我们可能会怀念它带来的便利和社交自由。

通过用这种方法可以锁定哪些是你的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认知图谱:你的所有公关行为都是混乱的

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客户所认知到的品牌要素综合起来,建立企业品牌认知的综合型图谱。这才是品牌操作最系统的武器。

整个品牌操刀的逻辑,是先做减法减到极致,再在极致中做加法和乘法。

它有四个步骤:

  • 列举出你的品牌定位。也就是要占据消费者心智结构中的哪个第一性位置。
  • 列举出你的品牌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品牌提供给消费者最独特的价值属性,一般是3到5个。
  • 根据定位和核心价值去发散,形成整个认知图谱。
  • 围绕着认知图谱来进行传播和品牌管理。

我们来看看特斯拉。

特斯拉的定位是“新能源豪华车的第一选择”,封锁了一个品类。但只有这个东西够不够?不够。特斯拉开始规划它的品牌核心价值,三个:未来科技,高性能比,先锋时尚。

围绕这些基本元素,它继续展开。

比如未来科技,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提到特拉斯先生和爱迪生之间的恩怨情仇,使这个车充满传奇感。还有拥抱大数据,以及发射到太空中的特斯拉品牌展示等。

比如高性能比,它做了很多外形的创新型设计。以前乔布斯说,苹果手机的设计要让消费者愿意拿舌头来舔一遍。特斯拉也是这样的逻辑,一些设计师是从服装行业挖过来的,也有从苹果挖来的人去做微平台。

比如先锋时尚,好莱坞的明星变成它的第一批客户。它的线下体验店和4S店不在一个方位,而是都开在时尚店旁边。

为什么它会有这些布局?因为全部回归到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整个认知图谱围绕着定位和核心价值,就会形成一张网。这样,你就知道公司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不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信息。

而大量公司由于没有一张认知图谱,所有的公关、广告行为全部都是混乱的。这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认知,也无法形成认知之后的品牌资产。

一旦把认知图谱画出来,就可以让你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一眼看清楚:品牌究竟需要做什么?哪些要素是回归到定位?哪些要素是回归到核心价值?这些和认知图谱之间是什么关系?我现在应该做什么?未来应该做什么?

甚至认知图谱可以画两张。第一张,是公司的现状。第二张,是公司未来期望达到的形象,两者之间可进行对比。

同时,一旦你有这张认知图谱,也可以随着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去调整其中的元素。但是核心都是要回归到定位和核心价值。

品牌资产裂变:小米“丧失主业”是对是错?

下面换一个维度,从CEO、股东的角度来讲,品牌是什么呢?品牌是资源。如何拿品牌来挣钱,把品牌作为一种资本性的工具呢?

十年前我给宝钢做品牌顾问,当时的CEO何文波问我:你觉得宝钢这个品牌近20年,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我说,按照各大权威机构的评估,肯定增值了。他说,错,减值了!

看看和宝钢一同在中国市场经济中起家的一些大型的央企,比如华润、中粮,都用品牌裂变出了很多业务,而不只是固守在传统的业务当中。而宝钢那时大部分的主业还是钢铁。所以它没有把品牌认知图谱所积累的这些要素变成一种可延伸的资产。

围绕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了小米。前段时间很多人批评小米,说它定位模糊,丧失了主业,边界不断扩散。我觉得这里有不同的维度。小米今天的模式是已经完成认知图谱,或者在不断深化认知图谱的基础上,把品牌资产折射到其他业务中。这是把品牌不断做大,使品牌价值形成指数级裂变的一个过程。

从CEO的角度讲,品牌驱动的方式包括:如何拿品牌来融资?如何让品牌有效授权?如何拿品牌进行联合?比如宝马和阿玛尼的联合,能够交换双方的客户资产和客户关系,以及用品牌来并购,进行交易。

一个最好的案例是维珍。

这家公司覆盖的业务太广了,但全部都用维珍这个品牌。包括维珍的航空,维珍的热气球,维珍的婚礼,维珍的出版社,维珍的音乐制作,甚至有铁路。

维珍为什么能够覆盖这些业务?这是典型的品牌资产裂变。它的品牌核心价值就是三个字:反传统。当年维珍推出可乐时,知道有对手,于是在英国时代广场开一辆坦克,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压碎;它去开婚纱摄影业务时,CEO布兰森亲自穿着婚纱在街上奔跑,这都形成了公关性事件。所有业务都围绕核心价值把它做出来。

做品牌四前提:不做品牌,也是一种策略

最后必须要问,是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品牌化?

可乐、服装、律师、大学,你认为谁需要做品牌?有人说可乐需要,否则没有伟大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人说服装需要,否则不会有LV、阿玛尼;有人说律师要,否则打官司前怎么信任它。

当你觉得这些都需要做品牌,或者你认为也许可乐更需要做、大学更需要做的时候,再问你第二个问题:土豆需不需要做品牌?泥沙需不需要做品牌?有人说,土豆也需要做品牌啊,要不我怎么去区隔竞争对手呢?泥沙也需要做品牌,否则怎么让大家知道我的价值,和别人不一样呢?

好,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再加一个问题:你认为上面的可乐、服装、律师、大学更需要做品牌,还是下面的土豆和泥沙更需要做品牌?相信多数人可能会选择,上面这四样更需要做品牌。

为什么?背后的原理,就是一个公司在发展品牌中做决策的核心要素。

越是容易“忽悠”的东西,越需要做品牌。因为信息不对称,品牌的溢价就越高。一个律师没给你打官司之前,你怎么知道他的水平?所以大律师和小律师的收费有天壤之别。一个大学你没有在里面待几年,怎么知道它好不好?因此,看看你们公司的业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如何。

竞争对手越多,需求越复杂,越需要做品牌。过去宝钢下面有100多个品牌,最后消灭到十几个。其中有个品牌叫宝钢招标,是内部性的公司,不面对竞争对手,需求也非常简单,我认为它不需要做品牌。这就是很多B2B公司比B2C公司少做品牌的原因。当然,这不等于说B2B公司不需要做品牌。

目标受众越多,越需要做品牌。因为我不可能跟所有的客户去说我们公司价值点在什么地方,所以我需要简化我的信息,提高信息的沟通效率,形成一张品牌认知图谱。

自我概念越强,感性成分越高,越需要做品牌。最典型的是服装,它是情感要素驱动。同样一件T恤衫,加一个勾、一个Nike,跟不加的T恤价格是天壤之别。

看看你们公司的业务,如果不满足这四个条件,可以不做品牌。不做品牌,也是一个策略。

小结

围绕品牌有很多工具和理论,但我将品牌的第一性原理交给大家。这是背后最本质、最底层的东西。

从如何吸引客户,转变为如何维系客户、让客户进行重复购买,已成为整个营销增长的核心要素。好营销的标准,是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而对品牌“一箭穿心”的认同,就是第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作者王赛为科特勒咨询集团合伙人。)

来源:混沌大学

原标题:品牌最高境界:认知大于事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宝钢股份

3.4k
  • 宝钢股份产能升至8000万吨,董事长称“要让大象跳舞”
  • 宝钢股份(600019.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24.34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26.37%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米“丧失主业”是对是错?答案就在认知图谱中

整个品牌操刀的逻辑,是先做减法减到极致,再在极致中做加法和乘法。

图片来源:Pexels

文|王赛

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迪士尼,定位最好的游乐园体验。一提到游乐园,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迪士尼。但你为什么要去呢?这就是迪士尼的核心价值:神奇、欢乐和创新、创造的感觉。

哈雷戴维森,定位最具狂野精神的摩托坐骑。要买高端、狂野、美国西部牛仔风格的摩托车,你可能第一个会想到它。但它的品牌核心价值是什么呢?自由、社群、个性。

劳斯莱斯,定位最高端的豪华车。但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贵族、奢华和艺术感、稀缺性。定位和核心价值这两个信息要进行拼合,才能形成品牌。

那么,如何找到品牌的核心价值?

你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

  • 哪些价值是我公司本身所具有的本质性价值?如果这些价值消失之后,公司可能就不存在了。
  • 当看到这个价值应用到公司时,我是否充满激情?品牌是一个非常感性的概念,首先你自己要有感性。
  • 哪些价值能让我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

有个方法叫墓碑原则。当你公司、品牌、产品消失了,你希望你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怀念你吗?

比如宝马,如果今天消失了,可能很多人怀念驾驶它的乐趣和巅峰的制造技术。比如苹果,如果消失了,大家可能会怀念它给我们的产品创新以及改变世界的激情,所以乔布斯去世后很多消费者会哭。比如腾讯,如果消失了,我们可能会怀念它带来的便利和社交自由。

通过用这种方法可以锁定哪些是你的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认知图谱:你的所有公关行为都是混乱的

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客户所认知到的品牌要素综合起来,建立企业品牌认知的综合型图谱。这才是品牌操作最系统的武器。

整个品牌操刀的逻辑,是先做减法减到极致,再在极致中做加法和乘法。

它有四个步骤:

  • 列举出你的品牌定位。也就是要占据消费者心智结构中的哪个第一性位置。
  • 列举出你的品牌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品牌提供给消费者最独特的价值属性,一般是3到5个。
  • 根据定位和核心价值去发散,形成整个认知图谱。
  • 围绕着认知图谱来进行传播和品牌管理。

我们来看看特斯拉。

特斯拉的定位是“新能源豪华车的第一选择”,封锁了一个品类。但只有这个东西够不够?不够。特斯拉开始规划它的品牌核心价值,三个:未来科技,高性能比,先锋时尚。

围绕这些基本元素,它继续展开。

比如未来科技,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提到特拉斯先生和爱迪生之间的恩怨情仇,使这个车充满传奇感。还有拥抱大数据,以及发射到太空中的特斯拉品牌展示等。

比如高性能比,它做了很多外形的创新型设计。以前乔布斯说,苹果手机的设计要让消费者愿意拿舌头来舔一遍。特斯拉也是这样的逻辑,一些设计师是从服装行业挖过来的,也有从苹果挖来的人去做微平台。

比如先锋时尚,好莱坞的明星变成它的第一批客户。它的线下体验店和4S店不在一个方位,而是都开在时尚店旁边。

为什么它会有这些布局?因为全部回归到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整个认知图谱围绕着定位和核心价值,就会形成一张网。这样,你就知道公司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不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信息。

而大量公司由于没有一张认知图谱,所有的公关、广告行为全部都是混乱的。这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认知,也无法形成认知之后的品牌资产。

一旦把认知图谱画出来,就可以让你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一眼看清楚:品牌究竟需要做什么?哪些要素是回归到定位?哪些要素是回归到核心价值?这些和认知图谱之间是什么关系?我现在应该做什么?未来应该做什么?

甚至认知图谱可以画两张。第一张,是公司的现状。第二张,是公司未来期望达到的形象,两者之间可进行对比。

同时,一旦你有这张认知图谱,也可以随着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去调整其中的元素。但是核心都是要回归到定位和核心价值。

品牌资产裂变:小米“丧失主业”是对是错?

下面换一个维度,从CEO、股东的角度来讲,品牌是什么呢?品牌是资源。如何拿品牌来挣钱,把品牌作为一种资本性的工具呢?

十年前我给宝钢做品牌顾问,当时的CEO何文波问我:你觉得宝钢这个品牌近20年,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我说,按照各大权威机构的评估,肯定增值了。他说,错,减值了!

看看和宝钢一同在中国市场经济中起家的一些大型的央企,比如华润、中粮,都用品牌裂变出了很多业务,而不只是固守在传统的业务当中。而宝钢那时大部分的主业还是钢铁。所以它没有把品牌认知图谱所积累的这些要素变成一种可延伸的资产。

围绕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了小米。前段时间很多人批评小米,说它定位模糊,丧失了主业,边界不断扩散。我觉得这里有不同的维度。小米今天的模式是已经完成认知图谱,或者在不断深化认知图谱的基础上,把品牌资产折射到其他业务中。这是把品牌不断做大,使品牌价值形成指数级裂变的一个过程。

从CEO的角度讲,品牌驱动的方式包括:如何拿品牌来融资?如何让品牌有效授权?如何拿品牌进行联合?比如宝马和阿玛尼的联合,能够交换双方的客户资产和客户关系,以及用品牌来并购,进行交易。

一个最好的案例是维珍。

这家公司覆盖的业务太广了,但全部都用维珍这个品牌。包括维珍的航空,维珍的热气球,维珍的婚礼,维珍的出版社,维珍的音乐制作,甚至有铁路。

维珍为什么能够覆盖这些业务?这是典型的品牌资产裂变。它的品牌核心价值就是三个字:反传统。当年维珍推出可乐时,知道有对手,于是在英国时代广场开一辆坦克,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压碎;它去开婚纱摄影业务时,CEO布兰森亲自穿着婚纱在街上奔跑,这都形成了公关性事件。所有业务都围绕核心价值把它做出来。

做品牌四前提:不做品牌,也是一种策略

最后必须要问,是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品牌化?

可乐、服装、律师、大学,你认为谁需要做品牌?有人说可乐需要,否则没有伟大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人说服装需要,否则不会有LV、阿玛尼;有人说律师要,否则打官司前怎么信任它。

当你觉得这些都需要做品牌,或者你认为也许可乐更需要做、大学更需要做的时候,再问你第二个问题:土豆需不需要做品牌?泥沙需不需要做品牌?有人说,土豆也需要做品牌啊,要不我怎么去区隔竞争对手呢?泥沙也需要做品牌,否则怎么让大家知道我的价值,和别人不一样呢?

好,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再加一个问题:你认为上面的可乐、服装、律师、大学更需要做品牌,还是下面的土豆和泥沙更需要做品牌?相信多数人可能会选择,上面这四样更需要做品牌。

为什么?背后的原理,就是一个公司在发展品牌中做决策的核心要素。

越是容易“忽悠”的东西,越需要做品牌。因为信息不对称,品牌的溢价就越高。一个律师没给你打官司之前,你怎么知道他的水平?所以大律师和小律师的收费有天壤之别。一个大学你没有在里面待几年,怎么知道它好不好?因此,看看你们公司的业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如何。

竞争对手越多,需求越复杂,越需要做品牌。过去宝钢下面有100多个品牌,最后消灭到十几个。其中有个品牌叫宝钢招标,是内部性的公司,不面对竞争对手,需求也非常简单,我认为它不需要做品牌。这就是很多B2B公司比B2C公司少做品牌的原因。当然,这不等于说B2B公司不需要做品牌。

目标受众越多,越需要做品牌。因为我不可能跟所有的客户去说我们公司价值点在什么地方,所以我需要简化我的信息,提高信息的沟通效率,形成一张品牌认知图谱。

自我概念越强,感性成分越高,越需要做品牌。最典型的是服装,它是情感要素驱动。同样一件T恤衫,加一个勾、一个Nike,跟不加的T恤价格是天壤之别。

看看你们公司的业务,如果不满足这四个条件,可以不做品牌。不做品牌,也是一个策略。

小结

围绕品牌有很多工具和理论,但我将品牌的第一性原理交给大家。这是背后最本质、最底层的东西。

从如何吸引客户,转变为如何维系客户、让客户进行重复购买,已成为整个营销增长的核心要素。好营销的标准,是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而对品牌“一箭穿心”的认同,就是第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作者王赛为科特勒咨询集团合伙人。)

来源:混沌大学

原标题:品牌最高境界:认知大于事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