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何丹琳
“我们听不见你的声音,但是我们很乐意为你服务。”
今天是全国助残日,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一家星巴克门店在改造后重新营业了。它也许是这家咖啡连锁巨头在中国的3800多家门店里“最安静”的一家——这是星巴克中国的第一家手语门店。
位于广州的星巴克中国首家手语门店
今天上午,小食代来到广州东方文德广场星巴克手语门店,远远从门店外观上,就能看到显眼的手语元素设计:在星巴克大门及开放式区域的遮阳伞上,均都印有“STARBUCKS”的手语姿势,一个手势代表一个字母。
走进门店,从点单台到出品台,均可见包含手语元素的指示语,听障咖啡师与普通咖啡师一起穿上了星巴克手语手势的定制围裙,为消费者服务。
绣有手语的绿围裙
“星巴克在中国拥有3800多家门店,这可能是‘最安静’的一家。”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今天在一份通报中这样说。她说,星巴克中国追求以价值为导向的业务增长,希望为不同需求的社群创造独特的“第三空间”体验,营造“多元、平等、融合的社区氛围”。
星巴克手语门店听障咖啡师
全新的点单取餐系统
既然是星巴克中国的第一家手语门店,它自然有很多新亮点。为了给顾客提供“无障碍点单体验”,星巴克设计了全新的点单系统。
例如,点单台特别准备了用于交流的手写板、手持菜单牌、印有产品编号的价签、点单双面显示屏,以及震动取餐器。
星巴克中国首家手语门店店内设计
消费者可以将编号写在纸质菜单或手写板上,完成点单。最后,当饮品准备就绪,取餐器就会震动提示顾客领取餐饮。
手语门店点单柜台
今天,小食代在柜台全程体验了一下,下单了一杯热饮,一杯冰饮和一份沙拉,整个过程流畅。甚至,该门店柜台的设计也隐藏有“彩蛋”:据店员介绍,从空中俯瞰,柜台是一个“爱心”的形状。
手语门店里的饮品和食品都有编号
更有意思的是,普通咖啡师还教会了我们两个表达“热”和“冷”的手语,分别是做“手背在额头擦汗”和“冻得不行摸摸耳垂”状。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这种打暗号似的交流倒意外地传递了一种额外的温暖。
完成下单,拿到取餐器
星巴克方面表示,考虑到不方便前往点单台的顾客,咖啡师也随身携带小型的移动点单系统。另外,小食代此前介绍过,星巴克中国计划今年通过App实现在门店内的手机下单和支付,届时也有可能引入手语门店。
更多手语门店?
在全球范围内,这并非星巴克第一次开设手语门店。
星巴克中国手语门店专属的咖啡周边产品
小食代介绍过,去年,星巴克在华盛顿特区开设了美国第一家手语分店,雇用至少20名聋哑和听力障碍的员工,并且在那里工作的所有合作伙伴也将被要求熟练掌握美国手语(ASL),这家分店已于2018年10月开放。
而在更早之前,该公司于2016年在马来西亚开设了全球首家星巴克手语门店,由聋人咖啡师经营,里面的墙壁艺术是以美国手语拼写出的“星巴克”的字样。
星巴克听障用手语与顾客分享咖啡文化
小食代今天从星巴克方面了解到,目前星巴克中国,包括听障在内的特殊需求伙伴有140多位,首家手语门店的开业是一个“小小的尝试”。
这家手语门店目前共有14位听障咖啡师,接近员工人数一半,包括3位担任门店管理岗位的听障伙伴,其中一位加入星巴克已长达七年,也是星巴克中国第一位听障咖啡大师。在该门店里,其他普通员工基本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手语交流。
手语元素和互动体验
事实上,除了上文提到的重新设计的点单系统,擅长营造“第三空间”的星巴克在这家手语门店的装潢和周边商品上也费了不少心思。
正对着门店入口的墙壁上是一幅大型的主题壁画,不同织物组成的手势图案,代表着“爱” 的意思。据介绍,双手围绕着的咖啡豆由该门店员工一起制作完成。
主题壁画
在点单柜台上,放置有听障艺术家周佳艺设计的明信片,在客座区墙壁上的咖啡树枝画里,会发现手语形状的树叶。而在咖啡周边商品的销售柜台上,从马克杯到环保袋都融合了手语元素。
星巴克手语门店明信片
小食代留意到,在这家手语门店里,还设置了很特别的消费者互动,比如店内设置了“每周手语课堂教学版”,介绍如“谢谢”、“融合”,“咖啡”等简单的手语知识。消费者还可以直接跟咖啡师交流更多手语知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