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公司想变大公司,先要有一套升维战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公司想变大公司,先要有一套升维战略

企业可以分成四种:点状企业、线状企业、平台化企业、生态型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赵兴峰

企业的组织形态可以分成四种,分别是0维度的点状企业,1维度的线状企业(管道型企业),2维度的平台化企业,和3维度的生态型企业。

例如,海尔经过两轮的管理模式创新,从0维度转型1维度,突破了百亿规模瓶颈;从1维度企业升级到2维度的平台化企业,突破了千亿规模的瓶颈;现在面临从2维度升级到3维度生态型企业的转型。

企业1.0,零维的企业做公司

原始状态的企业是点状的。笔者拜访过一个客户,该企业在一个县城,有超过60多年的历史。这家企业的产品一直非常畅销,但最近几年一直没有突破规模瓶颈,徘徊在5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始终无法突破天花板。

当了解到这个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时,我发现,这个企业前端的供应商也是自己投资的企业,包括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配套企业都与公司在股权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端的销售代理、批发商也都是自己旗下的企业,公司的生产需要环保服务,其旗下成立环保服务公司承接公司的业务,其中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理,工程基建服务等都是自己旗下的公司在做。公司的产品需要包装,就在旗下成立一个公司专门做包装。更为震惊的是,这家企业还开办了幼儿园、酒店、饭店等等。公司的老总还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样的企业就是典型的点状企业,它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是一个自成系统的小社会,因为担心钱被别人赚去了,所有的东西都自己人来干,自己人干不好也是自己人的问题。如果供应商是你自己的人,一方面他们没有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动力去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因为这样总公司就可以压价,保证体系内的公平,最后提升效率反而让自己收入减少。

点状的企业不愿意分利于他人,所以就不会有他人乐意与其合作,虽自成体系,却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和规模。这个规模瓶颈明显地摆在面前。没有供应链的效率支撑,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就不会有竞争力,没有压力下的内部管理,员工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水平就不会太高,也就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因为,和平的森林里没有猛兽,安逸环境产不出精英,没有竞争的市场不会有创新和发展。

企业2.0,一维的企业做产业链

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必须打破自身的边界,与上下游紧密合作,才能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把供应端交给别人做,选择那些能够在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供应价格方面更具优势的企业做自己的前端供应,企业的产品才会更有优势。在后端,无论是物流仓储还是销售通路,与有足够规模和效率的企业合作,才能更好地扩大市场,才能有更长的触达。

企业必须更加开放地引入合作者,前端供应端合作者越多,越有竞争性,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效率提升、降低成本上更有压力,也会产生更多的动力,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了更强大的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才能获得释放更多的动能。

海尔最初也是什么都做,现在把供应和配套交给其他人做,反而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获得了更好的服务,从而支撑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优秀的企业会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在完成自身企业管理强化之后,整合前后端供应链,实现前后端的融合,将企业发展定位在更高的层级上,以开放的态度扶植更多的合作者,从而突破规模瓶颈。在整个产业链整合的过程中,企业从一个独立的单点企业开始延伸到整个产业链的融合中,成为一个“链条”状的企业。

做产业链的企业重视整个产业链条上盈利的平衡,谋求产业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合作上重视的不是“我赚钱”,而是我们“一起赚钱”,即使有更大的规模,仍然不是“以大欺小”、“店大欺客”,而是追求“共赢、双赢”。

当置于产业链体系思考原有的竞争战略时,一些管理理论需要重新审视,例如“五力模型”强调前后端上下游的竞争关系,以提升整个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为评价标准。在过去独立的企业模式下,整个产业链就是一条食物链,用微笑曲线来分析,在研发设计端和品牌营销端有更高的利润分配。而在产业链模式下,这种模型就存在问题,过度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利润高低导致整个链条不够顺畅,就像一个管道,有的环节粗,有的环节细,而整个管道的输送能力由最细的部分决定。

然而到了做产业链的企业,“协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原有的榨取前后端利润的模型已经不再适用,产业链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辅助前后端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维持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平衡,管道中各个环节的粗细匹配才是最佳的产业链,才能有最高的效率。

企业3.0,二维的企业做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迭代和电商的崛起,信息技术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再到多向传播,数据技术逐步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出作用,衍生出很多平台化的公司,通过建立一个“平台”,聚合相关产业的资源,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为供需两端精准匹配,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让更多的闲置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早期的平台像阿里巴巴、淘宝、eBay等,通过一个产品交易平台实现了供应端和需求端的配对,撮合交易完成,并通过电子支付,实现跨越时空的高效率交易。这些平台往往整合多个产业,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选择,聚合了多个产业的参与者。

除了电商平台外,有些企业也在谋求内部管理的平台化和产业链的平台化。

海尔通过“人单合一”的管理创新,打破原有的雇佣关系,以共同投资创业的方式,将海尔分化为上千个小的业务单元,独立核算,以阿米巴的经营方式为“小海尔”提供服务,避免了初创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并通过独立核算的模式激励每一个“小海尔”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将海尔转化成一个“公司平台”,这个平台提供的是创业服务、创新服务、品牌服务、供应链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等,甚至包括了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服务,这是典型的公司内部管理的平台化升级。

万科地产在2014年4月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通过事业合伙人机制,万科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团队创新创业的平台,一个合伙共事的平台,让整个组织更加开放和平等,激发了万科的活力。

无论是海尔模式还是万科模式,向平台化转型的核心是“开放”和“下放”,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资源“下放”给前端,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前端进行紧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保证合作者的相关利益,把自身的流量、品牌和社会资源对接给有需求的前端,利用前端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后端用户的最大化满足,从而提升整个公司的竞争力,弱化因为管理能力问题带来的组织臃肿和效率低下,突破发展瓶颈。

小米的模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平台模式,小米聚合大量的研发设计、创新研究、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资源,构筑了一个围绕智能家居产品体系的生态。以手机和操作系统为核心,小米构筑了智能产品之间的无障碍的联通机制,利用产业基金和投资为小米生态供氧,以数据技术为小米生态构筑神经网络系统,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构筑互通互联的产品生态,服务于消费者的全面需求。

企业4.0,三维的企业做生态

对于生态系统,从不同的视角看,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认知。

从核心产品和业务上看,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小米手机是其所有产品的核心;从营销视角看,小米是一个“媒体流量平台”,聚焦数千万的米粉为小米生态圈里的企业输送流量,并通过这些企业将流量再聚回小米生态;从投资角度看,小米是一个孵化器和投资公司,通过其工业制造体系孵化更多产品,并投资这些产品,获得长期投资收益;从产品系列看,小米围绕手机构筑了一个电子产品圈,然后围绕米粉又构筑了一个耐用消费品的圈子,再围绕这个耐用消费品构筑涵盖智能家居、智慧出行等更大的圈子,这样看,小米是一个消费品公司;从销售模式看,利用自己的平台销售旗下各类产品,小米又是一家电商公司。

研究了多家生态型企业之后,我们发现如下特征:生态型企业基本都是多元化的或多维度的;生态型的企业都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生态的发展都需要资本或者产业基金的助力。

企业的维度升级需要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的支撑。

从0维度升级到1维度,需要产业链的整合,需要信息技术的高效对接,而2维度的平台化企业的发展需要数据技术作为支撑,3维度的企业则需要一个基于数据智能的操作系统,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的互联互通。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原标题:原创 企业4.0:数据驱动的企业组织升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尔

4.7k
  • 调研早知道|海外收入持续提升,这家白电龙头子公司正迈向多元化
  • 今天,世界再次认识青岛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公司想变大公司,先要有一套升维战略

企业可以分成四种:点状企业、线状企业、平台化企业、生态型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赵兴峰

企业的组织形态可以分成四种,分别是0维度的点状企业,1维度的线状企业(管道型企业),2维度的平台化企业,和3维度的生态型企业。

例如,海尔经过两轮的管理模式创新,从0维度转型1维度,突破了百亿规模瓶颈;从1维度企业升级到2维度的平台化企业,突破了千亿规模的瓶颈;现在面临从2维度升级到3维度生态型企业的转型。

企业1.0,零维的企业做公司

原始状态的企业是点状的。笔者拜访过一个客户,该企业在一个县城,有超过60多年的历史。这家企业的产品一直非常畅销,但最近几年一直没有突破规模瓶颈,徘徊在5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始终无法突破天花板。

当了解到这个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时,我发现,这个企业前端的供应商也是自己投资的企业,包括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配套企业都与公司在股权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端的销售代理、批发商也都是自己旗下的企业,公司的生产需要环保服务,其旗下成立环保服务公司承接公司的业务,其中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理,工程基建服务等都是自己旗下的公司在做。公司的产品需要包装,就在旗下成立一个公司专门做包装。更为震惊的是,这家企业还开办了幼儿园、酒店、饭店等等。公司的老总还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样的企业就是典型的点状企业,它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是一个自成系统的小社会,因为担心钱被别人赚去了,所有的东西都自己人来干,自己人干不好也是自己人的问题。如果供应商是你自己的人,一方面他们没有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动力去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因为这样总公司就可以压价,保证体系内的公平,最后提升效率反而让自己收入减少。

点状的企业不愿意分利于他人,所以就不会有他人乐意与其合作,虽自成体系,却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和规模。这个规模瓶颈明显地摆在面前。没有供应链的效率支撑,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就不会有竞争力,没有压力下的内部管理,员工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水平就不会太高,也就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因为,和平的森林里没有猛兽,安逸环境产不出精英,没有竞争的市场不会有创新和发展。

企业2.0,一维的企业做产业链

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必须打破自身的边界,与上下游紧密合作,才能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把供应端交给别人做,选择那些能够在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供应价格方面更具优势的企业做自己的前端供应,企业的产品才会更有优势。在后端,无论是物流仓储还是销售通路,与有足够规模和效率的企业合作,才能更好地扩大市场,才能有更长的触达。

企业必须更加开放地引入合作者,前端供应端合作者越多,越有竞争性,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效率提升、降低成本上更有压力,也会产生更多的动力,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了更强大的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才能获得释放更多的动能。

海尔最初也是什么都做,现在把供应和配套交给其他人做,反而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获得了更好的服务,从而支撑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优秀的企业会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在完成自身企业管理强化之后,整合前后端供应链,实现前后端的融合,将企业发展定位在更高的层级上,以开放的态度扶植更多的合作者,从而突破规模瓶颈。在整个产业链整合的过程中,企业从一个独立的单点企业开始延伸到整个产业链的融合中,成为一个“链条”状的企业。

做产业链的企业重视整个产业链条上盈利的平衡,谋求产业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合作上重视的不是“我赚钱”,而是我们“一起赚钱”,即使有更大的规模,仍然不是“以大欺小”、“店大欺客”,而是追求“共赢、双赢”。

当置于产业链体系思考原有的竞争战略时,一些管理理论需要重新审视,例如“五力模型”强调前后端上下游的竞争关系,以提升整个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为评价标准。在过去独立的企业模式下,整个产业链就是一条食物链,用微笑曲线来分析,在研发设计端和品牌营销端有更高的利润分配。而在产业链模式下,这种模型就存在问题,过度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利润高低导致整个链条不够顺畅,就像一个管道,有的环节粗,有的环节细,而整个管道的输送能力由最细的部分决定。

然而到了做产业链的企业,“协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原有的榨取前后端利润的模型已经不再适用,产业链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辅助前后端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维持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平衡,管道中各个环节的粗细匹配才是最佳的产业链,才能有最高的效率。

企业3.0,二维的企业做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迭代和电商的崛起,信息技术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再到多向传播,数据技术逐步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出作用,衍生出很多平台化的公司,通过建立一个“平台”,聚合相关产业的资源,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为供需两端精准匹配,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让更多的闲置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早期的平台像阿里巴巴、淘宝、eBay等,通过一个产品交易平台实现了供应端和需求端的配对,撮合交易完成,并通过电子支付,实现跨越时空的高效率交易。这些平台往往整合多个产业,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选择,聚合了多个产业的参与者。

除了电商平台外,有些企业也在谋求内部管理的平台化和产业链的平台化。

海尔通过“人单合一”的管理创新,打破原有的雇佣关系,以共同投资创业的方式,将海尔分化为上千个小的业务单元,独立核算,以阿米巴的经营方式为“小海尔”提供服务,避免了初创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并通过独立核算的模式激励每一个“小海尔”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将海尔转化成一个“公司平台”,这个平台提供的是创业服务、创新服务、品牌服务、供应链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等,甚至包括了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服务,这是典型的公司内部管理的平台化升级。

万科地产在2014年4月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通过事业合伙人机制,万科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团队创新创业的平台,一个合伙共事的平台,让整个组织更加开放和平等,激发了万科的活力。

无论是海尔模式还是万科模式,向平台化转型的核心是“开放”和“下放”,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资源“下放”给前端,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前端进行紧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保证合作者的相关利益,把自身的流量、品牌和社会资源对接给有需求的前端,利用前端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后端用户的最大化满足,从而提升整个公司的竞争力,弱化因为管理能力问题带来的组织臃肿和效率低下,突破发展瓶颈。

小米的模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平台模式,小米聚合大量的研发设计、创新研究、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资源,构筑了一个围绕智能家居产品体系的生态。以手机和操作系统为核心,小米构筑了智能产品之间的无障碍的联通机制,利用产业基金和投资为小米生态供氧,以数据技术为小米生态构筑神经网络系统,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构筑互通互联的产品生态,服务于消费者的全面需求。

企业4.0,三维的企业做生态

对于生态系统,从不同的视角看,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认知。

从核心产品和业务上看,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小米手机是其所有产品的核心;从营销视角看,小米是一个“媒体流量平台”,聚焦数千万的米粉为小米生态圈里的企业输送流量,并通过这些企业将流量再聚回小米生态;从投资角度看,小米是一个孵化器和投资公司,通过其工业制造体系孵化更多产品,并投资这些产品,获得长期投资收益;从产品系列看,小米围绕手机构筑了一个电子产品圈,然后围绕米粉又构筑了一个耐用消费品的圈子,再围绕这个耐用消费品构筑涵盖智能家居、智慧出行等更大的圈子,这样看,小米是一个消费品公司;从销售模式看,利用自己的平台销售旗下各类产品,小米又是一家电商公司。

研究了多家生态型企业之后,我们发现如下特征:生态型企业基本都是多元化的或多维度的;生态型的企业都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生态的发展都需要资本或者产业基金的助力。

企业的维度升级需要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的支撑。

从0维度升级到1维度,需要产业链的整合,需要信息技术的高效对接,而2维度的平台化企业的发展需要数据技术作为支撑,3维度的企业则需要一个基于数据智能的操作系统,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的互联互通。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原标题:原创 企业4.0:数据驱动的企业组织升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