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诗一会】弗罗斯特:我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这使得一切都不一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诗一会】弗罗斯特:我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这使得一切都不一样

从表面上看,弗罗斯特描绘的是乡野村民的生活,但本质上,他的诗是写给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人看的。借由地方口吻和日常化的比喻,他常常在简约含蓄的表达中发展出超越地域和时代的广阔深意,指向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生存问题。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

两条路分叉于黄色树林里
可惜我不能都踏上脚步

一个世纪前,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著名的《未选择的路》中起笔的句子,成为了今天许多人在面临人生抉择时脑海中最先回响起的声音。诗人所见的两条路同样躺在草叶里,通向未知,一条“在灌木丛中蜿蜒而去”,一条“需要踩踏,因为杂草丛生”,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1912年,也就是这首诗被正式发表的三年前,已近中年的弗罗斯特仅在小刊物上登过几首诗,一直未能获得真正的认可。在当时,选择做一个诗人就意味着要接受贫穷,但他还是决定继续创作。那一年成为了他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他变卖了在美国新英格兰的农场,辞去了乡村学校的教职,举家迁往英国谋求发展。幸运的是,他很快结识了英国诗歌圈的几位重要人物,包括庞德、叶芝、T.E.休姆、爱德华·托马斯等。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抒情诗集《少年的意志》和第二部叙事诗集《波士顿以北》相继问世。1915年,弗罗斯特重返美国新英格兰经营农场,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了。回顾这段曲折的经历,他写下了《未选择的路》,在诗中如此作结:“我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这使得一切都不一样。”

在诗歌创作上,弗罗斯特同样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点上,绝大多数诗人都倾向于进行自由诗的试验与革新,将工业文明的新鲜血液注入到创作中,弗罗斯特却没有被这波现代主义的风潮打动。相比之下,他更像一位来自古代的牧人,仍然遵从传统的韵律,以通俗、朴质的语言书写他最熟悉的乡村农耕生活,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在他笔下,押韵的四行体、十四行体诗占据了多数,回应着19世纪浪漫主义的抒情风范;他还受英国诗人勃朗宁的影响,擅长将戏剧独白的手法运用到诗歌的写作中。

弗罗斯特的大半人生都在乡间度过,他也因此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对于所谓的“现代性”,弗罗斯特有着自己的主张:“现代诗人必须是向现代人说话的人,不管他是活在哪个时代。”因此,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才是他的意图。若将弗罗斯特的同代竞争者桑德堡与其并置,这一点就更为凸显了。前者在诗歌中拥抱以芝加哥为轴心的中西部城市风姿,见证了美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乐观与民主,后者则驻守在新英格兰的田园之中,探索工业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相对关系。从表面上看,弗罗斯特的视野似乎从未离开过身边的树林、石墙、农舍和田野,描绘的也多半是乡野村民的普通生活,但本质上,他的诗是写给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人看的。借由地方口吻和日常化的比喻,他常常在简约含蓄的表达中发展出超越地域和时代的广阔深意,指向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生存问题。诸如“好篱笆才有好邻居”“地球是爱的如意居所”这类富含哲理的句子,在他的诗中俯拾皆是。

可以说,弗罗斯特的诗歌完美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创作宗旨:“始于愉悦,终于智慧”。他一生笔耕不辍,生前出版了十多部诗集,并先后于1924、1931、1937和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日前由湖南文艺出版社译介出版的《未选择的路》收录了弗罗斯特各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除了二百余首诗歌外,还包括一部诗剧,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中选取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诗选》
[美] 罗伯特·弗罗斯特 著  远洋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01

牧场

我要出去清扫牧场水泉;
我只想停下来耙去落叶
(也许我会等着看泉水清澈):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我要出去牵那头牛犊,
它站在它妈妈身旁,那么幼小
妈妈舔舐时它歪歪倒倒。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暴风雪恐惧

当风在暗地里损害我们,
并用雪抛掷
矮屋子的东边窗户,
这头野兽,
用一种憋闷的吠声咕哝着,
 “出来吧!出来!”——
要经过内心的挣扎才能去,
啊,不!
我估算我们的力量,
俩大人一小孩,
我们全都睡不着,强忍着不去注意
炉火最终熄灭时寒冷怎样匍匐而来——
雪怎样被堆积,
庭院和道路被抹平,
甚至直到给人慰籍的谷仓变得遥远,
我的心被疑问占据——
我们能否随着白昼起身
并拯救无助的自己。
 

未选择的路

两条路分叉于黄色树林里,
可惜我不能都踏上脚步,
作为旅行者,我久久伫立
沿着一条路眺望,尽目力所及
直到它在灌木丛中蜿蜒而去;

于是走上另一条同样美的路径 ,
或许是有着更好的原因,
它需要踩踏,因为杂草丛生;
虽然经过那里的往来行人
其实曾几乎同样磨损它们。

那天早晨,两条路同样躺在
草叶里,尚未被脚步踩得发黑。
哦,第一条我留给改日再来!
但我知晓路跟路如何连接,
我怀疑是否还会返回。

我将一边叹息一边讲述这经过:
在许多年后,在某个地方:
两条路分叉于树林里,而我——
我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
这使得一切都不一样。
 

火与冰

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
有人说终结于冰。
从我已尝过的欲望来说
我站在偏向火者一边。
但如果世界不得不毁灭两次,
我想我对恨很了解,
可以说用于破坏
冰就够了
也同样厉害。
 

窗边的树

窗边的树,窗树,
夜幕降临时关上窗户;
但让我永远不在你我之间
拉下窗帘。

模糊的梦之头从地面抬起,
最靠近的物体弥漫成云,
你轻灵的舌头高声谈论
所言并非都很高深。

但是树,我看见你被剥夺被摇曳,
而假如你在我睡眠时看见我,
你就看见我被剥夺被劫掠,
失去一切。

那天她让我们的头挨在一起,
命运女神曾有关于她的想象,
你那么关心外面的风雨雪霜,
我只关心内心的天气。
 

出生地

从这里往前到山坡上
几乎毫无希望的地方,
我父亲创业,围起一眼泉,
在所有东西都圈在墙里边,
使土地只限于生长牧草,
不同活法也能凑合温饱。
我们是十几个女孩和男孩。
这骚动喧闹大山似乎喜爱,
而且不久之后成就了我们——
她的微笑总是含着某种深情。
今天她连我们名字都不知晓。
(女孩子当然全都改姓了)
山把我们从她的膝上推开。
现在树木长满她的膝盖。
 

那只熊双臂抱着她上方的树,
将它往下拉,仿佛它是情侣,
要吻别它野樱桃的嘴唇,
然后让它弹回,直立于天空。
接下来她摇晃墙上的卵石
(进行她秋天的越野赛跑)。
她穿过枫树林悠过来荡过去,
她的巨大体重把铁丝网压得嘎吱响,
在铁丝齿上留下一缕毛发。
这就是放出笼子的熊的进步。
世界有让熊觉得自由的空间;
宇宙对你和我却似乎狭窄。
人的行为更像笼子里可怜的熊,
整天与紧张的内心愤怒搏斗——
他的情绪拒绝所有理智的建议。
他踱来踱去,不肯停歇
他咔哒响的趾甲和拖着走的脚,
在他敲击的一头是望远镜,
另一头是显微镜,
两种仪器被寄予同样的希望,
结合使用视野相当辽阔。
要是他从科学踏步里抽身休息,
只是靠后坐着,摇摇他的头
穿过九十度的弧,似乎,
在形而上学的两极之间。
他靠后坐下,屁股稳固,
鼻孔朝天,眼睛(若有的话)紧闭,
(他看似笃信宗教,但他不是),
他左右来回摇晃着脸颊,
在一个极端赞成一个希腊人,
在另一极端赞成另一个希腊人,
但仅仅可以说,这也许是思想。
一个布袋似的人物,同样可怜
无论久坐不动还是走来走去。 
 

本文诗歌部分选自《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诗选》一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诗一会】弗罗斯特:我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这使得一切都不一样

从表面上看,弗罗斯特描绘的是乡野村民的生活,但本质上,他的诗是写给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人看的。借由地方口吻和日常化的比喻,他常常在简约含蓄的表达中发展出超越地域和时代的广阔深意,指向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生存问题。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

两条路分叉于黄色树林里
可惜我不能都踏上脚步

一个世纪前,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著名的《未选择的路》中起笔的句子,成为了今天许多人在面临人生抉择时脑海中最先回响起的声音。诗人所见的两条路同样躺在草叶里,通向未知,一条“在灌木丛中蜿蜒而去”,一条“需要踩踏,因为杂草丛生”,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1912年,也就是这首诗被正式发表的三年前,已近中年的弗罗斯特仅在小刊物上登过几首诗,一直未能获得真正的认可。在当时,选择做一个诗人就意味着要接受贫穷,但他还是决定继续创作。那一年成为了他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他变卖了在美国新英格兰的农场,辞去了乡村学校的教职,举家迁往英国谋求发展。幸运的是,他很快结识了英国诗歌圈的几位重要人物,包括庞德、叶芝、T.E.休姆、爱德华·托马斯等。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抒情诗集《少年的意志》和第二部叙事诗集《波士顿以北》相继问世。1915年,弗罗斯特重返美国新英格兰经营农场,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了。回顾这段曲折的经历,他写下了《未选择的路》,在诗中如此作结:“我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这使得一切都不一样。”

在诗歌创作上,弗罗斯特同样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点上,绝大多数诗人都倾向于进行自由诗的试验与革新,将工业文明的新鲜血液注入到创作中,弗罗斯特却没有被这波现代主义的风潮打动。相比之下,他更像一位来自古代的牧人,仍然遵从传统的韵律,以通俗、朴质的语言书写他最熟悉的乡村农耕生活,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在他笔下,押韵的四行体、十四行体诗占据了多数,回应着19世纪浪漫主义的抒情风范;他还受英国诗人勃朗宁的影响,擅长将戏剧独白的手法运用到诗歌的写作中。

弗罗斯特的大半人生都在乡间度过,他也因此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对于所谓的“现代性”,弗罗斯特有着自己的主张:“现代诗人必须是向现代人说话的人,不管他是活在哪个时代。”因此,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才是他的意图。若将弗罗斯特的同代竞争者桑德堡与其并置,这一点就更为凸显了。前者在诗歌中拥抱以芝加哥为轴心的中西部城市风姿,见证了美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乐观与民主,后者则驻守在新英格兰的田园之中,探索工业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相对关系。从表面上看,弗罗斯特的视野似乎从未离开过身边的树林、石墙、农舍和田野,描绘的也多半是乡野村民的普通生活,但本质上,他的诗是写给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人看的。借由地方口吻和日常化的比喻,他常常在简约含蓄的表达中发展出超越地域和时代的广阔深意,指向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生存问题。诸如“好篱笆才有好邻居”“地球是爱的如意居所”这类富含哲理的句子,在他的诗中俯拾皆是。

可以说,弗罗斯特的诗歌完美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创作宗旨:“始于愉悦,终于智慧”。他一生笔耕不辍,生前出版了十多部诗集,并先后于1924、1931、1937和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日前由湖南文艺出版社译介出版的《未选择的路》收录了弗罗斯特各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除了二百余首诗歌外,还包括一部诗剧,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中选取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诗选》
[美] 罗伯特·弗罗斯特 著  远洋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01

牧场

我要出去清扫牧场水泉;
我只想停下来耙去落叶
(也许我会等着看泉水清澈):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我要出去牵那头牛犊,
它站在它妈妈身旁,那么幼小
妈妈舔舐时它歪歪倒倒。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暴风雪恐惧

当风在暗地里损害我们,
并用雪抛掷
矮屋子的东边窗户,
这头野兽,
用一种憋闷的吠声咕哝着,
 “出来吧!出来!”——
要经过内心的挣扎才能去,
啊,不!
我估算我们的力量,
俩大人一小孩,
我们全都睡不着,强忍着不去注意
炉火最终熄灭时寒冷怎样匍匐而来——
雪怎样被堆积,
庭院和道路被抹平,
甚至直到给人慰籍的谷仓变得遥远,
我的心被疑问占据——
我们能否随着白昼起身
并拯救无助的自己。
 

未选择的路

两条路分叉于黄色树林里,
可惜我不能都踏上脚步,
作为旅行者,我久久伫立
沿着一条路眺望,尽目力所及
直到它在灌木丛中蜿蜒而去;

于是走上另一条同样美的路径 ,
或许是有着更好的原因,
它需要踩踏,因为杂草丛生;
虽然经过那里的往来行人
其实曾几乎同样磨损它们。

那天早晨,两条路同样躺在
草叶里,尚未被脚步踩得发黑。
哦,第一条我留给改日再来!
但我知晓路跟路如何连接,
我怀疑是否还会返回。

我将一边叹息一边讲述这经过:
在许多年后,在某个地方:
两条路分叉于树林里,而我——
我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
这使得一切都不一样。
 

火与冰

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
有人说终结于冰。
从我已尝过的欲望来说
我站在偏向火者一边。
但如果世界不得不毁灭两次,
我想我对恨很了解,
可以说用于破坏
冰就够了
也同样厉害。
 

窗边的树

窗边的树,窗树,
夜幕降临时关上窗户;
但让我永远不在你我之间
拉下窗帘。

模糊的梦之头从地面抬起,
最靠近的物体弥漫成云,
你轻灵的舌头高声谈论
所言并非都很高深。

但是树,我看见你被剥夺被摇曳,
而假如你在我睡眠时看见我,
你就看见我被剥夺被劫掠,
失去一切。

那天她让我们的头挨在一起,
命运女神曾有关于她的想象,
你那么关心外面的风雨雪霜,
我只关心内心的天气。
 

出生地

从这里往前到山坡上
几乎毫无希望的地方,
我父亲创业,围起一眼泉,
在所有东西都圈在墙里边,
使土地只限于生长牧草,
不同活法也能凑合温饱。
我们是十几个女孩和男孩。
这骚动喧闹大山似乎喜爱,
而且不久之后成就了我们——
她的微笑总是含着某种深情。
今天她连我们名字都不知晓。
(女孩子当然全都改姓了)
山把我们从她的膝上推开。
现在树木长满她的膝盖。
 

那只熊双臂抱着她上方的树,
将它往下拉,仿佛它是情侣,
要吻别它野樱桃的嘴唇,
然后让它弹回,直立于天空。
接下来她摇晃墙上的卵石
(进行她秋天的越野赛跑)。
她穿过枫树林悠过来荡过去,
她的巨大体重把铁丝网压得嘎吱响,
在铁丝齿上留下一缕毛发。
这就是放出笼子的熊的进步。
世界有让熊觉得自由的空间;
宇宙对你和我却似乎狭窄。
人的行为更像笼子里可怜的熊,
整天与紧张的内心愤怒搏斗——
他的情绪拒绝所有理智的建议。
他踱来踱去,不肯停歇
他咔哒响的趾甲和拖着走的脚,
在他敲击的一头是望远镜,
另一头是显微镜,
两种仪器被寄予同样的希望,
结合使用视野相当辽阔。
要是他从科学踏步里抽身休息,
只是靠后坐着,摇摇他的头
穿过九十度的弧,似乎,
在形而上学的两极之间。
他靠后坐下,屁股稳固,
鼻孔朝天,眼睛(若有的话)紧闭,
(他看似笃信宗教,但他不是),
他左右来回摇晃着脸颊,
在一个极端赞成一个希腊人,
在另一极端赞成另一个希腊人,
但仅仅可以说,这也许是思想。
一个布袋似的人物,同样可怜
无论久坐不动还是走来走去。 
 

本文诗歌部分选自《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诗选》一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