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索尼的公开承诺都是被谣言害的。实际上则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过去几年以来,索尼在中国一直被“破产谣言”所困惑,为其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增加不少挑战。
作者:洱东
针对外界纷纷猜测的“索尼将有可能出售或退出当前的手机移动业务”这一则传言,索尼移动总裁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一语击破,给予了正面肯定的回答,表示索尼“绝不会出售或退出当前移动业务”。
这已经不是索尼方面第一次就退出某一行业和领域进行辟谣。此前包括索尼集团破产、索尼电视退出等谣言,都进行过公开的辟谣,但仍然抵挡不住谣言的侵袭。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受困于整个时代变化,以及消费电子产业环境变革等因素,索尼的整体业绩表现很不理想,且出现了巨大的亏损。而为了释放彻底变革的勇气,他们又出售了个人电脑业务,于是这也就更加加重了外界对索尼今后会不会将一些盈利能力较差的手机或者电视业务进行继续出售的猜测。
受制于此,索尼集团唯有公开、持续的表态辟谣,才能重新树立起自身的企业形象、挽回部分消费者近年来以来对索尼产品的信任和喜爱。不过,谣言终究是谣言,终究无法影响和左右索尼集团早就确立好的转型变革方向。
实际上,索尼这几年一直在进行转型升级。而且与一些日本消费电子企业的转型多是跨界扩张,逃离消费电子产业所不同的是,索尼的转型变革当前还是基于传统强势业务上进行的转型。仅从这一点来说,索尼的勇气、胆识就值得中国同行学习和尊重。
要知道,索尼当前围绕传统消费电子业务进行的转型和变革,这是一条没有前人走过的新路,也没有多少企业敢于去走的路。至少说明,在传统消费电子产业和产品上,索尼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来把握大局:基于内部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人员积极性的探索,以及基于外部的产业环境、消费需求和产品属性的变化,探索一条符合索尼消费电子产业在互联网时代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实际上当前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众多企业,不仅不要对索尼转型过程中遭遇的一些困难抱着“看热闹”、“看笑话”的态度。相反,还应该去研究和探索索尼到底是如何基于传统业务和技术创新能力,来满足当前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找到出路和方法。
要知道,接下来所有中国同行们必须要面临到索尼过去和当前同样要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压力。比如说,传统业务的亏损和下滑,非盈利业务的清理出售,以及构建新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系等等。
可以说索尼当前已从过去三年多的持续转型中,趟出一条发展新道路。但是不是能沿着“做强核心零部件业务、坚守手机电视等传统业务、强化显示产业链业务能力”的道路走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至少,索尼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布局。
当前大量的中国同行们,还躺在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体系下过苦日子,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意识到过去的那一套传统打法早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和价值,只有死路一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