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随着燃油车排放法规日趋严格,2030年前,纯电动汽车首次购置成本开始低于燃油车,拐点到来。”7月2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0750.SZ,下称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演讲中称。
曾毓群认为,2025年前,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持有成本可低于燃油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35年,汽车电动化率会大于70%;2040年前,除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外,基本全面实现电动化。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约占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40%以上。
宁德时代是中国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根据装机容量计算,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41%,占全球份额约为23%。
曾毓群表示,动力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在2025年可达到250Wh/kg、不含税价格可降至0.7元/Wh。
这一价格与当前相比,降幅达三成以上。目前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大致为180Wh/kg、价格超过1元/Wh。

根据财报,截至2018年底,中国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3800多款车型中,由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的有1100多款车型,占比约29%,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宁德时代选择与车企绑定,在国内与东风、广汽、宝马、江铃、吉利“联姻”,海外与大众、戴姆勒、华晨宝马达成合作。这也使其成为与车企合资建厂最多的中国动力电池公司。
日前,宁德时代宣布了对其德国电池生产工厂增资计划。其原定投资2.4亿欧元,现增加至不超过18亿欧元(合约139.46亿元),该笔款项将由其自筹。
2018年7月,宁德时代与德国政府签订协议,启动公司首家海外工厂的建设。
根据协议,该工厂主要进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预计2021年投产,初期规划产能14GWh,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能60GWh,这一数字超过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总装机量56.9GWh。
曾毓群称,除汽车外,宁德时代还将电池使用在了电动船舶、飞行器上。“在船舶发展方面,(电池)会有更大的作用。现在看,凡是可作为交通工具频繁使用的,例如大巴、运营车、出租车、船舶,都比较适合电动化。”他说。
年报显示,2018年,宁德时代营收为296.11亿元,同比增长48.08%;净利润31.28亿元,同比增长31.68%。
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为宁德时代三大主要业务板块。去年,其动力电池系统业务营收达245.1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2.79%;锂电池材料创收38.61亿元,同比上涨56.27%,占比为13%;储能系统营收约1.9亿元,占比为0.64%,但同比上涨10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