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于品牌代言人的悖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品牌代言人的悖论

品牌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出生就成为主流价值观的象征,代言人同理。

文|驾仕派 鐵西區的李子

这两天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说蔚来可能要赞助国内一个叫「4AM」的绝地求生电竞俱乐部。消息最早由4AM的管理层透露出来之后,成了绝地求生电竞圈里一个不小的新闻,毕竟之前各个战队的赞助商都是些电竞外设品牌,能拿到来自汽车行业的赞助怕是连想都不敢想。

(4AM这个队名的意思是「4 angry man」,挺带劲的。说起来有不少绝地求生俱乐部的队名都挺带劲,最早一个知名战队的名字叫做ifty,意思是「I’m fine, thank you.」)

论坛上对这事的看法大家猜也猜得出来,4AM的粉丝非常兴奋,为喜欢的俱乐部拿到了这个赞助感到高兴,其他俱乐部的粉丝则大多保持沉默,说好话不情愿,说坏话显得酸,还不如什么也不说。

之后又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吴亦凡变胖的问题,有个人回答里说:粉丝总拿宝格丽、巴宝莉找吴亦凡代言来炫耀,再这么胖下去,谁还看得上他。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些门道来了,企业找代言人,真正把这当回事、愿意说出去、而且说出去有说服力的,其实是代言人的粉丝——他们是把它当做证明爱豆好棒的论据——也就是說,明明是代言人给品牌背书的事情,反倒成了品牌给代言人背书了,而且是花着钱给人背书。

很简单的道理,公众人物接到赞助,意味着这个公众人物得到了认同,至少赞助品牌认为这个人是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这个逻辑是单向的,品牌找代言人,然后说代言人认同这个品牌,这说不通,因为品牌是给钱找的代言人,后者是拿钱办事,不管怎么说这个品牌的好话,那也是雇佣关系——你给我钱,我替你说好话——没人会相信代言人对品牌的赞美。

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里,品牌找代言人的意义便只能停留在代言人粉丝这个群体里了,粉丝会觉得「这个品牌也喜欢我的爱豆」,然后对这个品牌形成好感。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公众人物的效应是相对性的。如果蔚来真的跟4AM合作了,4AM粉丝是很高兴,会对蔚来产生好感,但是4AM的死对头17俱乐部和SSS俱乐部呢,这两个俱乐部的粉丝就会对蔚来产生对等的反感。恰似蒙牛找了梅西代言,自然也就不得不放弃C罗的粉丝。

乔布斯说品牌就是价值观——如果你也认同——品牌代言人就是价值观的代言人,甚至代言人就是一种价值观。相信一种价值观,就是相信这种价值观会成为社会主流。相信一个公众人物,就是相信ta会成为主流社会的偶像。

品牌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出生就成为主流价值观的象征,代言人同理。

只有当ta还不是主流社会偶像的时候,品牌赞助对ta才是有意义的,那个时候的ta才需要认同。如果ta已经是主流社会偶像,所有支持都是理所当然,品牌找ta做代言人就只是蹭热度而已,纯粹的交易,形不成记忆,增加的注定只是一时的曝光量。广告播多久,热度就维持多久,广告一停,热度也就没了。(对手也会去做这种事情,形成动态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这就好比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区别,那些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把手的才是真朋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品牌代言人的悖论

品牌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出生就成为主流价值观的象征,代言人同理。

文|驾仕派 鐵西區的李子

这两天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说蔚来可能要赞助国内一个叫「4AM」的绝地求生电竞俱乐部。消息最早由4AM的管理层透露出来之后,成了绝地求生电竞圈里一个不小的新闻,毕竟之前各个战队的赞助商都是些电竞外设品牌,能拿到来自汽车行业的赞助怕是连想都不敢想。

(4AM这个队名的意思是「4 angry man」,挺带劲的。说起来有不少绝地求生俱乐部的队名都挺带劲,最早一个知名战队的名字叫做ifty,意思是「I’m fine, thank you.」)

论坛上对这事的看法大家猜也猜得出来,4AM的粉丝非常兴奋,为喜欢的俱乐部拿到了这个赞助感到高兴,其他俱乐部的粉丝则大多保持沉默,说好话不情愿,说坏话显得酸,还不如什么也不说。

之后又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吴亦凡变胖的问题,有个人回答里说:粉丝总拿宝格丽、巴宝莉找吴亦凡代言来炫耀,再这么胖下去,谁还看得上他。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些门道来了,企业找代言人,真正把这当回事、愿意说出去、而且说出去有说服力的,其实是代言人的粉丝——他们是把它当做证明爱豆好棒的论据——也就是說,明明是代言人给品牌背书的事情,反倒成了品牌给代言人背书了,而且是花着钱给人背书。

很简单的道理,公众人物接到赞助,意味着这个公众人物得到了认同,至少赞助品牌认为这个人是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这个逻辑是单向的,品牌找代言人,然后说代言人认同这个品牌,这说不通,因为品牌是给钱找的代言人,后者是拿钱办事,不管怎么说这个品牌的好话,那也是雇佣关系——你给我钱,我替你说好话——没人会相信代言人对品牌的赞美。

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里,品牌找代言人的意义便只能停留在代言人粉丝这个群体里了,粉丝会觉得「这个品牌也喜欢我的爱豆」,然后对这个品牌形成好感。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公众人物的效应是相对性的。如果蔚来真的跟4AM合作了,4AM粉丝是很高兴,会对蔚来产生好感,但是4AM的死对头17俱乐部和SSS俱乐部呢,这两个俱乐部的粉丝就会对蔚来产生对等的反感。恰似蒙牛找了梅西代言,自然也就不得不放弃C罗的粉丝。

乔布斯说品牌就是价值观——如果你也认同——品牌代言人就是价值观的代言人,甚至代言人就是一种价值观。相信一种价值观,就是相信这种价值观会成为社会主流。相信一个公众人物,就是相信ta会成为主流社会的偶像。

品牌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出生就成为主流价值观的象征,代言人同理。

只有当ta还不是主流社会偶像的时候,品牌赞助对ta才是有意义的,那个时候的ta才需要认同。如果ta已经是主流社会偶像,所有支持都是理所当然,品牌找ta做代言人就只是蹭热度而已,纯粹的交易,形不成记忆,增加的注定只是一时的曝光量。广告播多久,热度就维持多久,广告一停,热度也就没了。(对手也会去做这种事情,形成动态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这就好比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区别,那些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把手的才是真朋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