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技公司研发类项目奖金管理办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技公司研发类项目奖金管理办法

项目立项时明确骨干成员,奖金分配原则上向骨干成员倾斜。

文|蓝海经济观察 荆泽峰

1.目的

1.1 引导和鼓励项目组成员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工作,顺利实现公司产品目标。

1.2 树立以绩效责任为导向,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业绩,为项目奖惩分配提供依据。

1.3 对于既能保证项目质量,又能尽量提前完成项目目标的团队,给予额外的激励。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研发中心非管理层员工。

3.考核周期及维度

类型一:产品/项目类(以下简称项目),考核周期:从项目立项到结项(进度指标到技术发布)进行考核,考核维度: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

备注:原按里程碑设置的项目考核方式不变,但新的项目一律按此管理办法执行。

类型二:维护类,产品项目已结项,且需要修改程序的维护工作,任务单完成后由产品质量管理部负责考核,按照季度核算发放。

4.职责分工

4.1 自项目开始立项时,产品质量管理部就进行过程跟踪及日常产品质量符合性检查,符合结项标准后,产品质量管理部根据考核指标完成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发给项目组确认,经产品质量管理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同时抄送综合管理部。

4.2 综合管理部负责确认立项时的项目奖金预算、调整系数、团建费用预算,并对项目经理提交的奖金分配表进行核算。

4.3 项目经理需对考核结果进行确认,在结项后进行项目成员奖金分配。

5.项目奖金预算原则及说明

5.1 项目奖金预算=项目总人月*3000 元/人月;

5.2 项目额外激励奖金设立说明:一般情况项目无额外激励奖金。只有当其重要且紧急,才有额外激励奖金。类型二维护任务不设项目额外激励奖金。

5.3 项目额外激励奖金预算=项目奖金预算*调整系数;

调整系数范围:0~0.5,具体酌情参考进度紧迫性及技术难度。

有额外激励奖金的项目,奖金总预算=项目奖金预算+额外激励奖金预算。

5.4 项目额外激励奖金调整系数由信息规划部总监、产品质量管理部总监会同研发部门总监确定,在立项审批时进行审核;

5.5 考核得分小于等于 60 分时无项目奖金,且项目组骨干成员扣绩效普通成员不扣,详见第 8 章节。

5.6 奖金分配指导原则:项目立项时明确骨干成员,奖金分配原则上向骨干成员倾斜,当项目考核出现小于等于 60 时,只扣骨干成员绩效,普通员工不扣,具体的项目成员奖金分配额度在考核完成后由研发部门确定。

5.7 团建费用预算说明:

  • 团建费用,原则上不超过实发奖金额的 10%,留存公司统一管理;

  • 项目结项后组织团建活动,团建费有效期为 6 个月,逾期作废;

  • 团建费用使用方式:由项目组自行支付,然后在 OA 上走财务报销流程,选择财务类工作流-项目团队建设费用报销单即可。

6.考核指标及对应分数

考核指标及对应分数、评分标准

7.项目分数与项目奖金比例关系

8.惩罚金额

如项目考核得分小于等于60 分,将产生负激励。无额外激励奖金的项目,骨干成员扣 1个月绩效;有额外激励奖金的项目,骨干成员扣 2 个月绩效。考核当月从相关人员的绩效工资中扣除,需扣 2 个月绩效的,次月再扣一次。

9.奖金变更

因新增需求或项目范围变更,产生额外工期及工作量,导致入项目奖金变更,除总经理、信息规划部负责人、产品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审批外,需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及财务中心负责人审批。

10.考核流程

项目达到结项考核要求后,由产品质量管理部 QA 工程师按考核机制进行考核。产品质量管理部核对基础数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等信息,汇总考核数据,将考核结果表提交给产品质量管理部总监审核;审核通过后,将考核结果跟项目组进行确认,并将最终结果发送给总经理审批,同时抄送综合管理部。

备注: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客户类型项目:调查表由客户相关验收部门负责人完成;

公司自有产品类项目:满意度调查表由项目信息规划部负责人确认完成;

上述工作,应在符合性检查通过后 2 周内完成。

11.奖金发放

11.1 项目成员奖金分配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其个人完成业绩、工作态度、贡献情况等填报《项目奖金计算及分配表》,报总经理审批确认。

11.2 项目经理填写《项目奖金计算及分配表》时,由产品质量管理部提供项目管理平台中的实际工时数据,并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奖金计算表。

12.奖金发放审批流程

研发类项目奖金由项目经理填报《项目奖金计算及分配表.xls》, 并与研发部门负责人进行确认,提交综合管理部审核,报总经理、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核准,经集团总经理审批通过后,随同次月薪资发放。

13.附则与附件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原有办法与本办法相抵触情况,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产品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说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技公司研发类项目奖金管理办法

项目立项时明确骨干成员,奖金分配原则上向骨干成员倾斜。

文|蓝海经济观察 荆泽峰

1.目的

1.1 引导和鼓励项目组成员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工作,顺利实现公司产品目标。

1.2 树立以绩效责任为导向,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业绩,为项目奖惩分配提供依据。

1.3 对于既能保证项目质量,又能尽量提前完成项目目标的团队,给予额外的激励。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研发中心非管理层员工。

3.考核周期及维度

类型一:产品/项目类(以下简称项目),考核周期:从项目立项到结项(进度指标到技术发布)进行考核,考核维度: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

备注:原按里程碑设置的项目考核方式不变,但新的项目一律按此管理办法执行。

类型二:维护类,产品项目已结项,且需要修改程序的维护工作,任务单完成后由产品质量管理部负责考核,按照季度核算发放。

4.职责分工

4.1 自项目开始立项时,产品质量管理部就进行过程跟踪及日常产品质量符合性检查,符合结项标准后,产品质量管理部根据考核指标完成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发给项目组确认,经产品质量管理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同时抄送综合管理部。

4.2 综合管理部负责确认立项时的项目奖金预算、调整系数、团建费用预算,并对项目经理提交的奖金分配表进行核算。

4.3 项目经理需对考核结果进行确认,在结项后进行项目成员奖金分配。

5.项目奖金预算原则及说明

5.1 项目奖金预算=项目总人月*3000 元/人月;

5.2 项目额外激励奖金设立说明:一般情况项目无额外激励奖金。只有当其重要且紧急,才有额外激励奖金。类型二维护任务不设项目额外激励奖金。

5.3 项目额外激励奖金预算=项目奖金预算*调整系数;

调整系数范围:0~0.5,具体酌情参考进度紧迫性及技术难度。

有额外激励奖金的项目,奖金总预算=项目奖金预算+额外激励奖金预算。

5.4 项目额外激励奖金调整系数由信息规划部总监、产品质量管理部总监会同研发部门总监确定,在立项审批时进行审核;

5.5 考核得分小于等于 60 分时无项目奖金,且项目组骨干成员扣绩效普通成员不扣,详见第 8 章节。

5.6 奖金分配指导原则:项目立项时明确骨干成员,奖金分配原则上向骨干成员倾斜,当项目考核出现小于等于 60 时,只扣骨干成员绩效,普通员工不扣,具体的项目成员奖金分配额度在考核完成后由研发部门确定。

5.7 团建费用预算说明:

  • 团建费用,原则上不超过实发奖金额的 10%,留存公司统一管理;

  • 项目结项后组织团建活动,团建费有效期为 6 个月,逾期作废;

  • 团建费用使用方式:由项目组自行支付,然后在 OA 上走财务报销流程,选择财务类工作流-项目团队建设费用报销单即可。

6.考核指标及对应分数

考核指标及对应分数、评分标准

7.项目分数与项目奖金比例关系

8.惩罚金额

如项目考核得分小于等于60 分,将产生负激励。无额外激励奖金的项目,骨干成员扣 1个月绩效;有额外激励奖金的项目,骨干成员扣 2 个月绩效。考核当月从相关人员的绩效工资中扣除,需扣 2 个月绩效的,次月再扣一次。

9.奖金变更

因新增需求或项目范围变更,产生额外工期及工作量,导致入项目奖金变更,除总经理、信息规划部负责人、产品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审批外,需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及财务中心负责人审批。

10.考核流程

项目达到结项考核要求后,由产品质量管理部 QA 工程师按考核机制进行考核。产品质量管理部核对基础数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等信息,汇总考核数据,将考核结果表提交给产品质量管理部总监审核;审核通过后,将考核结果跟项目组进行确认,并将最终结果发送给总经理审批,同时抄送综合管理部。

备注: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客户类型项目:调查表由客户相关验收部门负责人完成;

公司自有产品类项目:满意度调查表由项目信息规划部负责人确认完成;

上述工作,应在符合性检查通过后 2 周内完成。

11.奖金发放

11.1 项目成员奖金分配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其个人完成业绩、工作态度、贡献情况等填报《项目奖金计算及分配表》,报总经理审批确认。

11.2 项目经理填写《项目奖金计算及分配表》时,由产品质量管理部提供项目管理平台中的实际工时数据,并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奖金计算表。

12.奖金发放审批流程

研发类项目奖金由项目经理填报《项目奖金计算及分配表.xls》, 并与研发部门负责人进行确认,提交综合管理部审核,报总经理、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核准,经集团总经理审批通过后,随同次月薪资发放。

13.附则与附件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原有办法与本办法相抵触情况,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产品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说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