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造车的地位不如造电池,比亚迪将分拆电池业务独立上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造车的地位不如造电池,比亚迪将分拆电池业务独立上市

​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见证了宁德时代的飞速发展,奋起直追力图开放,在一个补贴退坡的时代里,卖电池似乎比卖车更容易赚钱。

文丨AutoR智驾 王硕奇

这已经不是比亚迪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要将电池业务拆分。

早在2018年年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比亚迪计划在2022年前将旗下电池业务上市,以筹集资金进行发展。

王传福曾预测, 如果中国到2030年实现全电动化交通,那么电池生产能力需要提高10倍左右。

需求增大是一个比亚迪决定开放的基本因素,但是比亚迪拥有完整的电动汽车布局,完全可以用自己产品为电池背书, 但是终端产品政策的复杂性和营销的高成本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比亚迪的利润需求。

而直接对手宁德时代依靠开放而快速崛起,则是给比亚迪上了一堂免费的公开课。

与比亚迪多年的苦心经营相比,宁德时代的横空出世更像是一个“生而逢时”的故事。 短短7年时间,宁德时代从无到有,成为全球锂电池销量冠军,并拿下宝马、大众、戴姆勒等跨国车企的订单,这样的成绩自然当得起“独角兽”的称号。 虽然比亚迪遭宁德时代反超,但却一直不甘落后,紧追猛打。

在技术水平上,两家电池动力巨头几乎是棋逢对手。 2017年,宁德时代大批量供货的方壳电芯能量密度在190~210瓦时/千克之间,到2018年底提升至210~230瓦时/千克。 相比之下,2018年底比亚迪大规模量产220瓦时/千克的方壳电芯。

至于中期的技术路线,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则是一致的: 研发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硅碳复合物为负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采用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再搭配石墨负极可以使方壳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260瓦时/千克,而硅碳复合物负极则是突破300瓦时/千克的关键。

对于固态电池,两家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研究。 然而,2025年之前未必能大规模量产,毕竟锂离子电池注液工艺非常成熟,在业内已经被广泛运用,而固态电解质的添加工艺还没有成型,业内基本认定在十年以后才有可能能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可以说宁德时代从0开始,慢慢在技术上可以与比亚迪平分秋色,而销量情况在2017年已经发生了逆转宁德时代反超成为第一。

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宁德时代是专注汽车动力电池的供应商,向多家车企供应动力电池,而比亚迪继续走垂直整合之路,动力电池仅供比亚迪电动车所用。 这一模式限制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份额的再度扩大。 在宁德时代与诸多国内汽车厂商建立供应关系之后,比亚迪才开放自身的电池体系,外界认为,比亚迪“迟到了”。

目前,国内主流的电池生产有两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更加完善,相对来说更安全。 但是不足之处就在于能量密度没有三元锂来得高,这也意味着续航能力稍弱。 三元锂的能量密度虽然更高,但是相对来说技术更加‘年轻’,安全性能不足,属于较新的技术。

比亚迪电池的长处在于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是最早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的车企之一。 但是介于目前普遍处于续航焦虑的大背景下,三元锂电池更受到市场的欢迎。

比亚迪也在2017年顺应了这种趋势,从那一年开始,比亚迪推出混动车型唐100与秦100、宋EV300和秦EV300,应用的都是三元锂。

整体而言,比亚迪的电池业务相较宁德时代,也并不逊色,但账面收入却不尽如人意。

2018年比亚迪电池合计销售金额达到255.56亿元,较2017年的181亿元,提高41%。 其中,对内销售为166.1亿元,对外销售额为89.5亿元,两个数据都较2017年分别提高77%以及2%。 但由于对内销售最终会体现在整车的销售中,因此对内销售的数据在集团合并层面被抵消,最终体现在收入上的是电池业务增速仅提高了2%。

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收入远高于集团外收入。 单从这一点来讲,比亚迪拆分电池也成为了趋势。

事实上,比亚迪自宣布动力电池“对外开放”战略以来,一面是与其他主机厂建立战略合作的强关联,一面是加快产能建设步伐。

在合作方面,比亚迪跟长安汽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合资公司,聚焦于动力电池生产、销售等业务板块,产能按照10GWh规划,分阶段实施,一期达成5-6GWh,二期达成4-5GWh。

在合作方面,除了供货东风之外,在第307批、309批、311批和31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比亚迪已经进入了包括东风、成都客车、山东泰开汽车、北京华林特装车、石家庄煤矿机械和长沙中联重科等专用车和客车的动力电池供应链。

而在2018年最后一批推荐目录中,比亚迪为北京华林和徐工集团配套的一款新能源专用车都进入了目录,可以获得补贴,目前已经开始批量供货。

可以说比亚迪的开放之路一直走的有条不紊,那么对于比亚迪来说,分拆上市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经济学来讲, 通过公司分拆,将一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但是暂时还未达到收益期的项目以及子公司在股票市场进行套现,而母公司也可以通过控股的方式将对子公司的控股权继续保持下去,可以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

从运营来讲,分拆后的子公司大多采取独立运营的策略,大大减缓了主机厂对于同为主机厂比亚迪的忌惮,此外,在研发层面独立运营的公司针对的是真个行业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比亚迪的需求,需求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研发结果的转变。

此外,拆分后的子公司,离开了母公司整车业务不利的抵消,业绩上会极为好看,从而反哺母公司的股票,提升市场影响力。

 可以说此次表态,比亚迪已经将电池业务提升到比整车业务以及组装业务更高的级别,也是比亚迪在未来押宝的支柱业务,拆分后的电池业务也会在市场上以同等第三方的身份和宁德时代进行更加强烈的竞争,这对于电池技术在未来的提升有不小的刺激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比亚迪

7.2k
  • 比亚迪仰望U8越野玩家版将于4月25日上市
  • 比亚迪首款新能源皮卡正式命名为BYD SHARK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造车的地位不如造电池,比亚迪将分拆电池业务独立上市

​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见证了宁德时代的飞速发展,奋起直追力图开放,在一个补贴退坡的时代里,卖电池似乎比卖车更容易赚钱。

文丨AutoR智驾 王硕奇

这已经不是比亚迪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要将电池业务拆分。

早在2018年年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比亚迪计划在2022年前将旗下电池业务上市,以筹集资金进行发展。

王传福曾预测, 如果中国到2030年实现全电动化交通,那么电池生产能力需要提高10倍左右。

需求增大是一个比亚迪决定开放的基本因素,但是比亚迪拥有完整的电动汽车布局,完全可以用自己产品为电池背书, 但是终端产品政策的复杂性和营销的高成本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比亚迪的利润需求。

而直接对手宁德时代依靠开放而快速崛起,则是给比亚迪上了一堂免费的公开课。

与比亚迪多年的苦心经营相比,宁德时代的横空出世更像是一个“生而逢时”的故事。 短短7年时间,宁德时代从无到有,成为全球锂电池销量冠军,并拿下宝马、大众、戴姆勒等跨国车企的订单,这样的成绩自然当得起“独角兽”的称号。 虽然比亚迪遭宁德时代反超,但却一直不甘落后,紧追猛打。

在技术水平上,两家电池动力巨头几乎是棋逢对手。 2017年,宁德时代大批量供货的方壳电芯能量密度在190~210瓦时/千克之间,到2018年底提升至210~230瓦时/千克。 相比之下,2018年底比亚迪大规模量产220瓦时/千克的方壳电芯。

至于中期的技术路线,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则是一致的: 研发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硅碳复合物为负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采用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再搭配石墨负极可以使方壳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260瓦时/千克,而硅碳复合物负极则是突破300瓦时/千克的关键。

对于固态电池,两家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研究。 然而,2025年之前未必能大规模量产,毕竟锂离子电池注液工艺非常成熟,在业内已经被广泛运用,而固态电解质的添加工艺还没有成型,业内基本认定在十年以后才有可能能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可以说宁德时代从0开始,慢慢在技术上可以与比亚迪平分秋色,而销量情况在2017年已经发生了逆转宁德时代反超成为第一。

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宁德时代是专注汽车动力电池的供应商,向多家车企供应动力电池,而比亚迪继续走垂直整合之路,动力电池仅供比亚迪电动车所用。 这一模式限制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份额的再度扩大。 在宁德时代与诸多国内汽车厂商建立供应关系之后,比亚迪才开放自身的电池体系,外界认为,比亚迪“迟到了”。

目前,国内主流的电池生产有两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更加完善,相对来说更安全。 但是不足之处就在于能量密度没有三元锂来得高,这也意味着续航能力稍弱。 三元锂的能量密度虽然更高,但是相对来说技术更加‘年轻’,安全性能不足,属于较新的技术。

比亚迪电池的长处在于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是最早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的车企之一。 但是介于目前普遍处于续航焦虑的大背景下,三元锂电池更受到市场的欢迎。

比亚迪也在2017年顺应了这种趋势,从那一年开始,比亚迪推出混动车型唐100与秦100、宋EV300和秦EV300,应用的都是三元锂。

整体而言,比亚迪的电池业务相较宁德时代,也并不逊色,但账面收入却不尽如人意。

2018年比亚迪电池合计销售金额达到255.56亿元,较2017年的181亿元,提高41%。 其中,对内销售为166.1亿元,对外销售额为89.5亿元,两个数据都较2017年分别提高77%以及2%。 但由于对内销售最终会体现在整车的销售中,因此对内销售的数据在集团合并层面被抵消,最终体现在收入上的是电池业务增速仅提高了2%。

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收入远高于集团外收入。 单从这一点来讲,比亚迪拆分电池也成为了趋势。

事实上,比亚迪自宣布动力电池“对外开放”战略以来,一面是与其他主机厂建立战略合作的强关联,一面是加快产能建设步伐。

在合作方面,比亚迪跟长安汽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合资公司,聚焦于动力电池生产、销售等业务板块,产能按照10GWh规划,分阶段实施,一期达成5-6GWh,二期达成4-5GWh。

在合作方面,除了供货东风之外,在第307批、309批、311批和31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比亚迪已经进入了包括东风、成都客车、山东泰开汽车、北京华林特装车、石家庄煤矿机械和长沙中联重科等专用车和客车的动力电池供应链。

而在2018年最后一批推荐目录中,比亚迪为北京华林和徐工集团配套的一款新能源专用车都进入了目录,可以获得补贴,目前已经开始批量供货。

可以说比亚迪的开放之路一直走的有条不紊,那么对于比亚迪来说,分拆上市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经济学来讲, 通过公司分拆,将一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但是暂时还未达到收益期的项目以及子公司在股票市场进行套现,而母公司也可以通过控股的方式将对子公司的控股权继续保持下去,可以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

从运营来讲,分拆后的子公司大多采取独立运营的策略,大大减缓了主机厂对于同为主机厂比亚迪的忌惮,此外,在研发层面独立运营的公司针对的是真个行业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比亚迪的需求,需求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研发结果的转变。

此外,拆分后的子公司,离开了母公司整车业务不利的抵消,业绩上会极为好看,从而反哺母公司的股票,提升市场影响力。

 可以说此次表态,比亚迪已经将电池业务提升到比整车业务以及组装业务更高的级别,也是比亚迪在未来押宝的支柱业务,拆分后的电池业务也会在市场上以同等第三方的身份和宁德时代进行更加强烈的竞争,这对于电池技术在未来的提升有不小的刺激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