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辞书成就展今日开幕,《辞海》第一版底稿首次公开展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辞书成就展今日开幕,《辞海》第一版底稿首次公开展出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表示,今日我们的生活日益互联网化,新鲜词语和网络流行语也不断增多,辞书也应当突破传统形式,不能仅以纸书的形式传播,也应当开发辞典APP与时俱进。

91年前出版的《辞海》第一版底稿今日在“辞书:汇聚文化精华 推动国家进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辞书成就展”上与公众见面了,据工作人员称,这是这套“全国唯一的底稿”的首次公开展示。

近20家出版社的国家重点辞书被展出

今日起至本月20日,“辞书成就展”作为2019上海书展内容之一,在上海展览中心序馆西侧与读者见面。展览由中国辞书学会联合上海市辞书学会、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单位共同举办,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70年来,我国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在辞书编纂出版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修订本)、《大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一批标志性辞书,改变了“大国家、小字典”的落后面貌,也意味着中国正在由辞书大国向辞书强国稳步迈进。

本次展览图文与实物相结合,图文部分包括中央重视、国家规划、品牌辞书、著名学者、文化传播5个部分,突出展示党和政府对辞书事业的组织规划、具体实施,以及辞书事业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实物部分则分为汉语辞书、民族语辞书、外语辞书、专科辞书、百科全书5大辞书门类,展出了近20家出版社的国家重点辞书,以及相关的珍贵文献档案。

界面文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精品展示柜中,陈列了《辞源》1915年版、《辞海》1928年第一版底稿、《辞海》1936年版、《辞海》1965年未定稿、1961年内部发行的《辞海》试行本、吕叔湘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

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负责人王威向界面文化记者着重介绍了1928年《辞海》第一版底稿,这也是这套“全国唯一的底稿”的首次公开展示。在展览现场,读者还可以戴上手套翻阅其中一册底稿,而这个珍贵的体验也仅限书展首日。据介绍,《辞海》是中国出版界特别是上海出版界“打造传世精品“的重要标志,《辞海》每10年修订一次,今年将推出新版即第七版。

展览现场 林子人 摄
展览现场 林子人 摄

目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正在进入“互联网+”和语言智能时代,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出版行业发生深刻变革,辞书电子化、融媒体化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技术让辞书开始成为可以随身携带、可以耳闻目睹的“老师”。因应时代的要求,辞书人也在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大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大词典》、《唐诗鉴赏词典》系列等都已经推出或正在开发各种类型的数字版、网络版。本次展览通过iPad展示了多种重要的数字化辞书,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数字辞书、使用数字辞书。

为进一步普及辞书知识,展览期间,主办方将举办7场和辞书有关的讲座,包括了“辞书的文化担当”“从纸质辞书到数字辞书”“《牛津英语词典》里的汉语词”“我与《辞海》”“词典里的成语”等,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辞书编纂出版的各个方面。

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称现在的辞书要为机器所用

今日,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在讲座“辞书的文化担当”的讲座中分享了辞书的社会文化工程性质、融媒体与融媒辞书以及当下的辞书生活等三个问题。 李宇明首先为辞书下定义:辞书是通过词条的方式来描写世界的社会文化工程。第一,辞书最基本单位是“词条”,一个“词条”起码有两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词条本身,另一个是词条本身语文的性质:比如读音、字的写法、结构、历史来源,甚至有些标上辞书,然后是知识,有些是专科知识,有些是百科知识。其次,辞书主要是描写世界的,因此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全部,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辞书来表现,有各种各样的辞书。最后,辞书是社会文化工程,辞书不是个人工程,不是个人著作,而承载了民族的集体记忆。李宇明说,虽然辞书是以词条呈现给读者的,但辞书学家不仅仅是在书写词条,而是在收集整理词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每一部辞书都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谈及融媒体与融媒体辞书时,李宇明说,中国辞书学会正在极力促进两大转变,一是由辞书编纂向辞书生活研究转变,辞书研究不能只研究怎么编辞书,更要研究怎么用辞书;二是平面媒体辞书怎么向融媒辞书转变。李宇明认为,媒体的结合是必须的,应当把权威的内容和高超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你中有我,互相融合,“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是平面出版社还是网络媒体出版社都很难说。”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有很多,即将出版新版的《大辞海》也在新媒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准备,“电子辞书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关于辞书的查验习惯也正在发生很大变化。”纸质辞典有许多问题,李宇明指出,比如说修订时间长以及查检和携带都不方便。

谈及当下的辞书生活,李宇明说,“过去看辞书,主要看辞书的编制,现在应当围绕辞书使用者来考虑问题,辞典的编纂应当符合年轻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要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国人的辞书生活;融媒辞书关键在于融合,要不同媒体的融合,编者与用户之间的融合,辞书与相关资源的融合。此外,他还提到了人工智能与辞书的关系,一方面辞书应当也为人工智能所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应当能作为编纂辞典的工具。“辞书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我们过去的辞书主要是给人编的,现在实际上机器要使用的辞书更多,人工智能离开知识离开数据不会有成果,所以我们现在的辞书要为机器所用,让机器读懂 。”李宇明还表示,今日我们的生活日益互联网化,新鲜词语和网络流行语也日益增多,辞书也应当突破传统形式,不能仅以纸书的形式传播,也应当开发辞典APP与时俱进。 

(实习生汤明明对此文亦有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辞书成就展今日开幕,《辞海》第一版底稿首次公开展出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表示,今日我们的生活日益互联网化,新鲜词语和网络流行语也不断增多,辞书也应当突破传统形式,不能仅以纸书的形式传播,也应当开发辞典APP与时俱进。

91年前出版的《辞海》第一版底稿今日在“辞书:汇聚文化精华 推动国家进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辞书成就展”上与公众见面了,据工作人员称,这是这套“全国唯一的底稿”的首次公开展示。

近20家出版社的国家重点辞书被展出

今日起至本月20日,“辞书成就展”作为2019上海书展内容之一,在上海展览中心序馆西侧与读者见面。展览由中国辞书学会联合上海市辞书学会、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单位共同举办,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70年来,我国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在辞书编纂出版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修订本)、《大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一批标志性辞书,改变了“大国家、小字典”的落后面貌,也意味着中国正在由辞书大国向辞书强国稳步迈进。

本次展览图文与实物相结合,图文部分包括中央重视、国家规划、品牌辞书、著名学者、文化传播5个部分,突出展示党和政府对辞书事业的组织规划、具体实施,以及辞书事业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实物部分则分为汉语辞书、民族语辞书、外语辞书、专科辞书、百科全书5大辞书门类,展出了近20家出版社的国家重点辞书,以及相关的珍贵文献档案。

界面文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精品展示柜中,陈列了《辞源》1915年版、《辞海》1928年第一版底稿、《辞海》1936年版、《辞海》1965年未定稿、1961年内部发行的《辞海》试行本、吕叔湘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

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负责人王威向界面文化记者着重介绍了1928年《辞海》第一版底稿,这也是这套“全国唯一的底稿”的首次公开展示。在展览现场,读者还可以戴上手套翻阅其中一册底稿,而这个珍贵的体验也仅限书展首日。据介绍,《辞海》是中国出版界特别是上海出版界“打造传世精品“的重要标志,《辞海》每10年修订一次,今年将推出新版即第七版。

展览现场 林子人 摄
展览现场 林子人 摄

目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正在进入“互联网+”和语言智能时代,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出版行业发生深刻变革,辞书电子化、融媒体化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技术让辞书开始成为可以随身携带、可以耳闻目睹的“老师”。因应时代的要求,辞书人也在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大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大词典》、《唐诗鉴赏词典》系列等都已经推出或正在开发各种类型的数字版、网络版。本次展览通过iPad展示了多种重要的数字化辞书,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数字辞书、使用数字辞书。

为进一步普及辞书知识,展览期间,主办方将举办7场和辞书有关的讲座,包括了“辞书的文化担当”“从纸质辞书到数字辞书”“《牛津英语词典》里的汉语词”“我与《辞海》”“词典里的成语”等,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辞书编纂出版的各个方面。

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称现在的辞书要为机器所用

今日,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在讲座“辞书的文化担当”的讲座中分享了辞书的社会文化工程性质、融媒体与融媒辞书以及当下的辞书生活等三个问题。 李宇明首先为辞书下定义:辞书是通过词条的方式来描写世界的社会文化工程。第一,辞书最基本单位是“词条”,一个“词条”起码有两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词条本身,另一个是词条本身语文的性质:比如读音、字的写法、结构、历史来源,甚至有些标上辞书,然后是知识,有些是专科知识,有些是百科知识。其次,辞书主要是描写世界的,因此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全部,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辞书来表现,有各种各样的辞书。最后,辞书是社会文化工程,辞书不是个人工程,不是个人著作,而承载了民族的集体记忆。李宇明说,虽然辞书是以词条呈现给读者的,但辞书学家不仅仅是在书写词条,而是在收集整理词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每一部辞书都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谈及融媒体与融媒体辞书时,李宇明说,中国辞书学会正在极力促进两大转变,一是由辞书编纂向辞书生活研究转变,辞书研究不能只研究怎么编辞书,更要研究怎么用辞书;二是平面媒体辞书怎么向融媒辞书转变。李宇明认为,媒体的结合是必须的,应当把权威的内容和高超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你中有我,互相融合,“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是平面出版社还是网络媒体出版社都很难说。”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有很多,即将出版新版的《大辞海》也在新媒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准备,“电子辞书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关于辞书的查验习惯也正在发生很大变化。”纸质辞典有许多问题,李宇明指出,比如说修订时间长以及查检和携带都不方便。

谈及当下的辞书生活,李宇明说,“过去看辞书,主要看辞书的编制,现在应当围绕辞书使用者来考虑问题,辞典的编纂应当符合年轻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要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国人的辞书生活;融媒辞书关键在于融合,要不同媒体的融合,编者与用户之间的融合,辞书与相关资源的融合。此外,他还提到了人工智能与辞书的关系,一方面辞书应当也为人工智能所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应当能作为编纂辞典的工具。“辞书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我们过去的辞书主要是给人编的,现在实际上机器要使用的辞书更多,人工智能离开知识离开数据不会有成果,所以我们现在的辞书要为机器所用,让机器读懂 。”李宇明还表示,今日我们的生活日益互联网化,新鲜词语和网络流行语也日益增多,辞书也应当突破传统形式,不能仅以纸书的形式传播,也应当开发辞典APP与时俱进。 

(实习生汤明明对此文亦有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