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吉利诉威马,21亿侵害商业秘密索赔案背后的“新老”对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吉利诉威马,21亿侵害商业秘密索赔案背后的“新老”对决

作为沈晖的老东家,吉利缘何“为难”威马?众多新造车势力的崛起,是否已经动了传统汽车的奶酪,以至于到了要兵戎相见的地步?

文|华夏能源网

“作为初创企业,(我们要)不惧寒冬,不惧怕旧势力的挑战,更加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

半个月前,威马创始人沈晖发出这番豪言壮语。在若有所指背后,是威马与吉利之间的一场“新老”对决!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获悉:今日(9月17日)上午,备受人们关注的吉利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于上海高院第二法庭非公开审理。案件的具体细节外界还不得而知,但这一起有史以来索赔金额最高的国内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案,早已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这一案件早在2018年已经提交,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威马科技”)等四家威马系公司一起送上了被告席。在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8年)》白皮书中对此案做了披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沈晖的老东家,吉利缘何“为难”威马?众多新造车势力的崛起,是否已经动了传统汽车的奶酪,以至于到了要兵戎相见的地步?

剪不断理还乱的人事与商业

说起威马与吉利的“战争”,就不得不讲到威马的核心团队。众所周知,威马的核心成员大部分都来自吉利。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等职务。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及高级副总裁陆斌、威马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张然也有吉利系公司工作经历。

但争议最大的,要数原吉利集团的一位侯姓高管,这也是双方闹上法庭的导火索。

“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的侯姓高管,在2018年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一位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讲到,“这名侯姓高管和其团队核心成员随后加入了威马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威马首款车型EX5。”

据财联社报道,该人士透露,早在2017年前后,吉利便收到有关部门关于注重信息安全的通知,随后吉利在进行内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核心管理层在离职后工作电脑并没有上交。在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有高管在离职前就已经开始为威马服务。同时,追随这部分高管“跳槽”到威马的,还包括一批前吉利的核心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

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吉利方面立即与威马进行了沟通,试图追回有关涉及吉利GX7的核心信息。威马也曾几次试图与吉利协商解决,但每次都不了了之,最终吉利方面做出了起诉威马的决定。

针对此案,吉利方面在回复媒体时表示以法律判决为准。威马汽车则回应称:“威马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截止今年6月,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申请专利数已达1076项。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在案件引起社会关注后,威马的一些举动也被外界认为是对这次控告的应对之策。例如:沈晖调整威马的组织架构、威马科技大股东变更。

9月1日,沈晖在威马的内部信中表示,即日起自己将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对销售公司及战略规划中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另外,将加速智慧出行、新零售等领域的发展,高级副总裁陆斌将出任首席出行官,祁立人任首席零售官,并设立首席增长官一职,三者均向沈晖汇报。

另外,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威马科技进行了大股东变更,原大股东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威马智慧”)从股东中退出,新增股东为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威马”)。苏州威马成立于今年8月30日,由威马智慧100%持股,持有威马科技100%的股份。

专利之争背后的企业战争

2018年,我国汽车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业内纷纷表示行业已进入寒冬时期。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依旧延续了负增长态势,火上浇油的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造车势力还在不断蚕食传统车企的蛋糕,这必然会引起两方势力的“战争”。

与此同时,国内合资企业的外企与国企间,有合作关系的国企、民企间,也一直战事不断,在众多“战争”形式中,争夺知识产权可以说是一计上策。

汽车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格外依赖知识产权。在国内,无论是与国外车企成立合资企业,还是各方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合作项目,或是代工模式的设计和实施,知识产权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今年年初,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鹏曾在Alpha数据库对2009年至2018年近10年间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呈现出了三大特点:增长迅速、专利纠纷占比大、从以外观设计为主转向以发明为主。

除了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吉利与威马一案,我国车企之间的知识产权之争早已经是风起云涌。知名的案列包括本田控告双环、路虎控告陆风等。

2002年2月,本田株式会社(下称“本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名称为“汽车”外观设计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2003年9月,本田认为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环”)于2003年9月开始制造、销售的双环LAIBAO·S-RV汽车侵害了其上述“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权。随后双方开始了长达12年的外观设计专利争夺战,2015年最终法院判决驳回本田的诉讼请求,并以不正当竞争为名,判决本田赔偿双环1600万元。

2014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首次面世的陆风X7一出现就引起一片哗然,因为它与路虎揽胜极光的外型极为相似。之后路虎便开始起诉陆风侵犯知识产权。几经周折,最终今年3月份,北京朝阳区法院裁定,中国江铃汽车生产的陆风X7因5项车型设计抄袭路虎揽胜极光,而被判定立即停产,并裁定江铃汽车对捷豹路虎进行赔偿。

这两个案件都是外企与国企之间就外观设计专利的较量。除了本田、路虎,其实各大国际品牌都深受中国汽车公司外观模仿之苦。

而此次吉利与威马之间的较量则有所不同,这一次是国内的传统企业控告新造车企业,颇有新老势力大战的意味。另外,其高达21亿元的巨额索赔也让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这场战事,对于威马来说至关重要。今年7月初,沈晖曾透露威马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者融资,筹集金额至多可达10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极度烧钱的互联网汽车公司,尽管已融资近230亿元,但资金压力依然巨大。倘若在诉讼上败诉,巨额赔偿对威马的现金流将带来沉重压力,其EX车型还能不能继续生产都要打个问号。

不过,知识产权类案件一直以来都存在举证难度大和诉讼时间长的问题,此次吉利控告威马一案,或将持续数年之久。传统车企对造车新势力掀起的狙击战,或许这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吉利诉威马,21亿侵害商业秘密索赔案背后的“新老”对决

作为沈晖的老东家,吉利缘何“为难”威马?众多新造车势力的崛起,是否已经动了传统汽车的奶酪,以至于到了要兵戎相见的地步?

文|华夏能源网

“作为初创企业,(我们要)不惧寒冬,不惧怕旧势力的挑战,更加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

半个月前,威马创始人沈晖发出这番豪言壮语。在若有所指背后,是威马与吉利之间的一场“新老”对决!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获悉:今日(9月17日)上午,备受人们关注的吉利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于上海高院第二法庭非公开审理。案件的具体细节外界还不得而知,但这一起有史以来索赔金额最高的国内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案,早已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这一案件早在2018年已经提交,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威马科技”)等四家威马系公司一起送上了被告席。在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8年)》白皮书中对此案做了披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沈晖的老东家,吉利缘何“为难”威马?众多新造车势力的崛起,是否已经动了传统汽车的奶酪,以至于到了要兵戎相见的地步?

剪不断理还乱的人事与商业

说起威马与吉利的“战争”,就不得不讲到威马的核心团队。众所周知,威马的核心成员大部分都来自吉利。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等职务。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及高级副总裁陆斌、威马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张然也有吉利系公司工作经历。

但争议最大的,要数原吉利集团的一位侯姓高管,这也是双方闹上法庭的导火索。

“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的侯姓高管,在2018年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一位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讲到,“这名侯姓高管和其团队核心成员随后加入了威马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威马首款车型EX5。”

据财联社报道,该人士透露,早在2017年前后,吉利便收到有关部门关于注重信息安全的通知,随后吉利在进行内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核心管理层在离职后工作电脑并没有上交。在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有高管在离职前就已经开始为威马服务。同时,追随这部分高管“跳槽”到威马的,还包括一批前吉利的核心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

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吉利方面立即与威马进行了沟通,试图追回有关涉及吉利GX7的核心信息。威马也曾几次试图与吉利协商解决,但每次都不了了之,最终吉利方面做出了起诉威马的决定。

针对此案,吉利方面在回复媒体时表示以法律判决为准。威马汽车则回应称:“威马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截止今年6月,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申请专利数已达1076项。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在案件引起社会关注后,威马的一些举动也被外界认为是对这次控告的应对之策。例如:沈晖调整威马的组织架构、威马科技大股东变更。

9月1日,沈晖在威马的内部信中表示,即日起自己将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对销售公司及战略规划中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另外,将加速智慧出行、新零售等领域的发展,高级副总裁陆斌将出任首席出行官,祁立人任首席零售官,并设立首席增长官一职,三者均向沈晖汇报。

另外,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威马科技进行了大股东变更,原大股东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威马智慧”)从股东中退出,新增股东为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威马”)。苏州威马成立于今年8月30日,由威马智慧100%持股,持有威马科技100%的股份。

专利之争背后的企业战争

2018年,我国汽车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业内纷纷表示行业已进入寒冬时期。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依旧延续了负增长态势,火上浇油的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造车势力还在不断蚕食传统车企的蛋糕,这必然会引起两方势力的“战争”。

与此同时,国内合资企业的外企与国企间,有合作关系的国企、民企间,也一直战事不断,在众多“战争”形式中,争夺知识产权可以说是一计上策。

汽车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格外依赖知识产权。在国内,无论是与国外车企成立合资企业,还是各方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合作项目,或是代工模式的设计和实施,知识产权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今年年初,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鹏曾在Alpha数据库对2009年至2018年近10年间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呈现出了三大特点:增长迅速、专利纠纷占比大、从以外观设计为主转向以发明为主。

除了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吉利与威马一案,我国车企之间的知识产权之争早已经是风起云涌。知名的案列包括本田控告双环、路虎控告陆风等。

2002年2月,本田株式会社(下称“本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名称为“汽车”外观设计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2003年9月,本田认为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环”)于2003年9月开始制造、销售的双环LAIBAO·S-RV汽车侵害了其上述“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权。随后双方开始了长达12年的外观设计专利争夺战,2015年最终法院判决驳回本田的诉讼请求,并以不正当竞争为名,判决本田赔偿双环1600万元。

2014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首次面世的陆风X7一出现就引起一片哗然,因为它与路虎揽胜极光的外型极为相似。之后路虎便开始起诉陆风侵犯知识产权。几经周折,最终今年3月份,北京朝阳区法院裁定,中国江铃汽车生产的陆风X7因5项车型设计抄袭路虎揽胜极光,而被判定立即停产,并裁定江铃汽车对捷豹路虎进行赔偿。

这两个案件都是外企与国企之间就外观设计专利的较量。除了本田、路虎,其实各大国际品牌都深受中国汽车公司外观模仿之苦。

而此次吉利与威马之间的较量则有所不同,这一次是国内的传统企业控告新造车企业,颇有新老势力大战的意味。另外,其高达21亿元的巨额索赔也让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这场战事,对于威马来说至关重要。今年7月初,沈晖曾透露威马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者融资,筹集金额至多可达10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极度烧钱的互联网汽车公司,尽管已融资近230亿元,但资金压力依然巨大。倘若在诉讼上败诉,巨额赔偿对威马的现金流将带来沉重压力,其EX车型还能不能继续生产都要打个问号。

不过,知识产权类案件一直以来都存在举证难度大和诉讼时间长的问题,此次吉利控告威马一案,或将持续数年之久。传统车企对造车新势力掀起的狙击战,或许这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