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波伏娃为什么不相信“女强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波伏娃为什么不相信“女强人”?

独立女性能够明白,“女强人”应该在很多方面得到尊重,但波伏娃认为,“爱”并不意味着要独自完成一切。

《灌木丛中的农民妇女》 (Peasant Women with Brushwood)局部,约绘于1852年,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绘制 图片来源:the Sta

在《第二性》中,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成长于充满“各种无法自圆其说的女性迷思”社会中的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劣势。波伏娃认为,无论是文学、历史、科学还是精神分析,女性听到的各种迷思都鼓励她们相信女性的意义就是为了他人而存在,尤其是为了男人而存在,而不是鼓励她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在整个童年时期,女孩不断接收的故事让她们相信,女人的成功就是在爱情上取得成功,而在其他事情上取得成功会让她们不那么值得被爱。

虽然波伏娃的一些主张已经过时,但她在《第二性》中的方法仍然具有开创性,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在第一卷中,她探讨了一些男性写的关于女性的“事实和迷思”;在第二卷中,她试图描述男人用这些方式去定义女性,而女性不得不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以及这为什么会让许多女性感到分裂和不满。

男孩从小就相信,他们的独立和创造力、丰富的人际关系是有价值的,而根据波伏娃的分析,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常常让她们在选择自由还是爱情之间感到“四分五裂”。“女性,”她写道,“注定要”感到失败和内疚,因为如果她符合所谓的理想女性标准,她只会是一个幻影,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女性被期望成为“女强人、令人钦佩的母亲、善良的女人等等”。因为女性气质意味着要优先考虑他人的需要、讨人喜欢、善于给予,当一个女人为自己“思考、梦想、睡眠、欲望和渴望”时,她就不再女性化,至少以1949年的社会准则来看,这意味着她是一个糟糕的女人。

在法文版的《第二性》中,女性迷思之一——“女强人”(la femme forte)这个词出现的次数要比英文译本中多。除了刚才引用的那段话之外,波伏娃在讨论宗教文本和传统中的女性时,“女强人”也曾以显著的次数出现。希伯来和基督教圣经也为女强人唱颂过赞歌。在基督教中(根据波伏娃的解读),处女为丈夫保留自己的“纯洁和温顺”而备受尊敬:面对她身体的欲望,她仍然保持坚定。波伏娃也认为,在印度教和古罗马的多神论中,女神具有类似的女性克制力。

但是,《箴言31》(希伯来《圣经》中一首优美的离合诗)中的“女强人”总是被评价和直接引用,因为这位“女强人”不仅仅是纯洁的,她毫不留情、毫无怨言地奋斗。波伏娃引用道:

她寻找羊毛和亚麻 [...]

未到黎明她就起床[...]

[...]她的灯终夜不灭。

[...]她不吃闲饭。(译文出自《圣经》和合本——译者注

波伏娃只从全诗中选取了这几句,这样的选择耐人寻味,因为这部著名文本中的女性独立似乎如此不合常规。她并不完全扮演色情或家庭的角色,波伏娃一直是把爱情与生活中其他事务结合起来的“独立女性”的拥护者。《箴言31》中的“女强人”从事经济生产劳动、管理自己的钱、购买田地、播种作物、做交易,她有利润投资葡萄园,盈余足以让家人穿紫色(当时稀有的奢侈染料)的衣物,她的工作让她在城门获得赞誉。

《第二性》
[法]波伏娃 著 郑克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1

那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她这样的女性呢?波伏娃的解读是,这种坚强的女性形象“局限在家务劳动中”,让女孩和女性认为家务工作是她们女性“命运”的一部分,是她们表达对他人爱意的一种日常方式。《箴言》中的“女强人”因为她的成就和成功受到丈夫、孩子和城市的赞扬,但波伏娃认为这种赞美往往是一种诱饵,让妇女不为利益牺牲自己,努力使她们的家成为每个人安宁和休息的避难所,除了她们自己。这种“诱导转向式”的把戏太过古老,让我们很难理解为何它仍有成效:爱是诱饵,女性为爱不成比例的投入是骗局。“女强人”的迷思塑造了女性,让她们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选择羊毛和亚麻,就应该晚睡早起,不受“闲饭”的诱惑。扶持家庭当然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但她却很少扪心自问:谁来向我表达爱意呢?

一个世纪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告诫男性,让妻子满足于成为奴隶的秘诀,就是把她们视为王后,而家务工作是她们荣耀统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爱是服务,服务是统治的荣耀,波伏娃问:为什么男人不愿参与进来?

正如她在《第二性》末尾的一篇文章中所写:

这种慷慨已经被写了太多次,那么,为什么不给男性一个机会参与到这种奉献中,体会女人“令人艳羡”的自我否定?

根据我的解读,波伏娃对《箴言31》中的“女强人”的反对,并不是因为这位女性不够强大,也不一定是因为她的自我牺牲。而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听到她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无法得知她的勤劳是来自于她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憧憬,还是来自于对理想化的勤奋的认同,还是她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给他人带来舒适和方便。

自《第二性》出版70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工作,女权主义者们也用新的术语来命名当今“女强人”所要承受的精神负担、双重负担、第三职业。在这个问题上,波伏娃的声音仍然值得被倾听。她的观点并不是维持生活所需要的工作并不重要,也不是说经济上的生产性或创造性的劳动本质上比照顾家庭更有价值。她认为,财务收入并不能保障妇女的自由,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是人类的核心,没有关心和照顾的人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独立女性能够明白,“女强人”应该在很多方面得到尊重,但波伏娃认为,“爱”并不意味着要独自完成一切。

(翻译:李思璟)

来源:Aeon

原标题:Why Simone de Beauvoir didn’t believe in being ‘a strong wom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波伏娃为什么不相信“女强人”?

独立女性能够明白,“女强人”应该在很多方面得到尊重,但波伏娃认为,“爱”并不意味着要独自完成一切。

《灌木丛中的农民妇女》 (Peasant Women with Brushwood)局部,约绘于1852年,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绘制 图片来源:the Sta

在《第二性》中,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成长于充满“各种无法自圆其说的女性迷思”社会中的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劣势。波伏娃认为,无论是文学、历史、科学还是精神分析,女性听到的各种迷思都鼓励她们相信女性的意义就是为了他人而存在,尤其是为了男人而存在,而不是鼓励她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在整个童年时期,女孩不断接收的故事让她们相信,女人的成功就是在爱情上取得成功,而在其他事情上取得成功会让她们不那么值得被爱。

虽然波伏娃的一些主张已经过时,但她在《第二性》中的方法仍然具有开创性,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在第一卷中,她探讨了一些男性写的关于女性的“事实和迷思”;在第二卷中,她试图描述男人用这些方式去定义女性,而女性不得不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以及这为什么会让许多女性感到分裂和不满。

男孩从小就相信,他们的独立和创造力、丰富的人际关系是有价值的,而根据波伏娃的分析,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常常让她们在选择自由还是爱情之间感到“四分五裂”。“女性,”她写道,“注定要”感到失败和内疚,因为如果她符合所谓的理想女性标准,她只会是一个幻影,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女性被期望成为“女强人、令人钦佩的母亲、善良的女人等等”。因为女性气质意味着要优先考虑他人的需要、讨人喜欢、善于给予,当一个女人为自己“思考、梦想、睡眠、欲望和渴望”时,她就不再女性化,至少以1949年的社会准则来看,这意味着她是一个糟糕的女人。

在法文版的《第二性》中,女性迷思之一——“女强人”(la femme forte)这个词出现的次数要比英文译本中多。除了刚才引用的那段话之外,波伏娃在讨论宗教文本和传统中的女性时,“女强人”也曾以显著的次数出现。希伯来和基督教圣经也为女强人唱颂过赞歌。在基督教中(根据波伏娃的解读),处女为丈夫保留自己的“纯洁和温顺”而备受尊敬:面对她身体的欲望,她仍然保持坚定。波伏娃也认为,在印度教和古罗马的多神论中,女神具有类似的女性克制力。

但是,《箴言31》(希伯来《圣经》中一首优美的离合诗)中的“女强人”总是被评价和直接引用,因为这位“女强人”不仅仅是纯洁的,她毫不留情、毫无怨言地奋斗。波伏娃引用道:

她寻找羊毛和亚麻 [...]

未到黎明她就起床[...]

[...]她的灯终夜不灭。

[...]她不吃闲饭。(译文出自《圣经》和合本——译者注

波伏娃只从全诗中选取了这几句,这样的选择耐人寻味,因为这部著名文本中的女性独立似乎如此不合常规。她并不完全扮演色情或家庭的角色,波伏娃一直是把爱情与生活中其他事务结合起来的“独立女性”的拥护者。《箴言31》中的“女强人”从事经济生产劳动、管理自己的钱、购买田地、播种作物、做交易,她有利润投资葡萄园,盈余足以让家人穿紫色(当时稀有的奢侈染料)的衣物,她的工作让她在城门获得赞誉。

《第二性》
[法]波伏娃 著 郑克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1

那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她这样的女性呢?波伏娃的解读是,这种坚强的女性形象“局限在家务劳动中”,让女孩和女性认为家务工作是她们女性“命运”的一部分,是她们表达对他人爱意的一种日常方式。《箴言》中的“女强人”因为她的成就和成功受到丈夫、孩子和城市的赞扬,但波伏娃认为这种赞美往往是一种诱饵,让妇女不为利益牺牲自己,努力使她们的家成为每个人安宁和休息的避难所,除了她们自己。这种“诱导转向式”的把戏太过古老,让我们很难理解为何它仍有成效:爱是诱饵,女性为爱不成比例的投入是骗局。“女强人”的迷思塑造了女性,让她们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选择羊毛和亚麻,就应该晚睡早起,不受“闲饭”的诱惑。扶持家庭当然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但她却很少扪心自问:谁来向我表达爱意呢?

一个世纪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告诫男性,让妻子满足于成为奴隶的秘诀,就是把她们视为王后,而家务工作是她们荣耀统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爱是服务,服务是统治的荣耀,波伏娃问:为什么男人不愿参与进来?

正如她在《第二性》末尾的一篇文章中所写:

这种慷慨已经被写了太多次,那么,为什么不给男性一个机会参与到这种奉献中,体会女人“令人艳羡”的自我否定?

根据我的解读,波伏娃对《箴言31》中的“女强人”的反对,并不是因为这位女性不够强大,也不一定是因为她的自我牺牲。而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听到她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无法得知她的勤劳是来自于她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憧憬,还是来自于对理想化的勤奋的认同,还是她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给他人带来舒适和方便。

自《第二性》出版70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工作,女权主义者们也用新的术语来命名当今“女强人”所要承受的精神负担、双重负担、第三职业。在这个问题上,波伏娃的声音仍然值得被倾听。她的观点并不是维持生活所需要的工作并不重要,也不是说经济上的生产性或创造性的劳动本质上比照顾家庭更有价值。她认为,财务收入并不能保障妇女的自由,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是人类的核心,没有关心和照顾的人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独立女性能够明白,“女强人”应该在很多方面得到尊重,但波伏娃认为,“爱”并不意味着要独自完成一切。

(翻译:李思璟)

来源:Aeon

原标题:Why Simone de Beauvoir didn’t believe in being ‘a strong wom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