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平台思维”用于产业转型,能碰撞出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平台思维”用于产业转型,能碰撞出什么?

破解产业转型的局,需要新技术支撑下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打通从用户到技术、数据再到应用的通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骆品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

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以所向披靡的势力冲击和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它们是“创新驱动”的先锋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速度和力度进行价值创新,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其背后的“平台思维”,如果运用于产业转型,将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复旦MBA公开课暨2020年入学招生宣讲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骆品亮教授在主题演讲“平台思维与产业转型”中,从平台思维的微观角度带大家探讨宏观的产业转型问题,给企业管理创新策略提供了一些启迪。

------

1、平台经济发展势如破竹

在互联网条件下,平台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

我们先列一张表,取三个重要时间,1999年、2009年、2019年,我们会发现全球的经济力量已悄然变化:20年前,世界市值前10位的企业中,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还占领半壁江山;而到了2009年,一些资源型的企业开始不断“上位”;到了2019年,平台型企业已经占了七八成,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占据了全球经济力量的霸主地位。

如果企业规模尚不足以说明其生命力,我们再换一个视角,从产业规模的增长来反映平台经济的崛起。从2017~2018年的产业规模增长率来看,社交型电商增长了2.5倍,短视频行业增长率超过100%,共享单车、第三方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约车、O2O外卖等,其增长率也十分可观。而这些处于新兴产业的企业都属于平台型企业,可见平台型企业在很多行业中都正在发挥重要的力量。

在主要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盈利的行业中,平台型企业一直试图通过去中间层和去中心化来提高产业运营效率,实现“平等、开放、合作、共享”,而背后的平台思维也彰显出非比寻常的价值。

2、平台发展与风险、监管同行

平台的竞争优势无与伦比,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势不可挡,《平台革命》的作者杰奥夫雷G·帕克等人发出“平台正在吞食整个世界”的警世之言。然而,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必然伴随着一些成长的阵痛和突出的管理问题,比如:竞争的无序性、运营风险,以及信用风险。

在过去的三年间,共享单车层出不穷,补贴大战更是异常激烈,但很快烧钱的战争就落幕了,退租大排长队、费用集体涨价,更有不少共享单车直接胎死腹中。而伴随着购物节发展衍生的“二选一”潜规则,强势电商平台要求第三方商家“站队”,不与竞争对手合作,否则就会进行流量上的“降权”甚至“封杀”,也让竞争开始无序化,并有向外卖平台蔓延之势。甚至在旅游和酒店行业,主导型OTA企业对C端的“垄断”,让定价模式开始崩溃。竞争的无序性,首先损害的就是消费者本身,这无疑对平台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运营方面,一些平台型企业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风险。比如类金融的押金池,共享单车的押金池导致的挤兑现象疯狂破坏着产业的平衡运营;比如安全性问题,在共享经济,包括网约车、在线短租或长租中的表现,让消费者踌躇不前;再比如数据信息安全方面,过度开发和滥用数据、用户的隐私保护等,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中屡见不鲜。

而信用上的风险,则在过去的一两年内反复爆雷,比如电商平台上面的假货问题和P2P跑路问题等。

这些问题也已引起了高层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8月8日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当前政策强监管下,我们来谈谈:平台型模式将带来何种动力,而产业转型将会面临着什么新的机遇和挑战?

3、平台重构产业运营模式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入、乘胜追击,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的转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行业不断转型发展,也让平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商业模式叫做店铺或者经销商模式,通过集中交易“倒差价”来获取利润增长,那么平台模式就是通过分散交易,让买家卖家自由交易,以佣金和增值服务收费获取利润增长。

如何理解这两种模式呢?就拿汽车行业来说,传统产业模式靠卖车、卖零部件,相当于中间经销商,靠差价赚取利润。但汽车的生命周期比较长,注定需要寻求更多的增长机会。而在平台模式中,汽车其实可以作为未来的一个超大移动终端,一系列的移动生活都可以在汽车上完成,这样一来汽车就被打造成为一个“汽车+”移动生活服务平台,这就是未来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平台型商业模式就是聚合连接人与需求物,提供互动与交流,实现价值变现,而互联网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又让这种商业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作为一种中间桥梁,打通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区隔,既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又能重构生态产业布局。

从其演化过程,我们可以将平台模式分为三类,正好对应的就是“BAT”三大代表,或许能给到试图转型的产业以启示。它们分别为:平台连接着的两端用户之间有交易关系的阿里巴巴型交易平台(纵向平台);连接两端用户沟通关系的腾讯型社交平台(横向平台);连接信息、用户和服务商的百度型搜寻平台(内容平台)。

4、运用规律,实现平台的爆发式增长

以前你做汽车租赁,要拥有车,资产比较重,是一种产业自营。但是到了网约车时代,把社会闲置的车辆和司机接进来,像优步就是提供一个信息,通过计算将司机和乘客做匹配。平台革命冲击最严重的就是以信息为主要构成要素的产业,因为运作起来特别轻资产。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平台经济的助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即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重大技术革命,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数据分析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进步。第二是需求,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专注于头部用户,忽视长尾需求,而在信息透明的趋势下,长尾用户越来越要求对市场的平等参与。第三是供给,企业现在有寻求轻资产运作的趋势,以柔性的供给来应对潮汐性的波动需求。

在这三大助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平台化正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而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盈利模式与多边化发展是平台战略的关键问题。

其实在产业平台化的案例中,不乏爆发式增长的平台,比如滴滴、优步,再比如饿了么、美团外卖。一个平台的某一边用户数越多,就越能吸引对边的用户,而对边用户数的增加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吸引某一边的用户,如此反复,这就是平台独特的“交叉网络效应”。因此,一个平台的某一边用户数越多,再开发某一边的一个用户所需的成本就越低,也就是说用户开发的边际成本呈递减规律,如此就能积累大量用户实现爆发式增长。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这样的平台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解决需求痛点,吸引用户;第二是提供独立价值,特别是凸显平台的赋能作用,培养不可替代性;第三是构建用户信赖关系,利用平台声誉解决信任问题;第四是明晰盈利模式,解决企业的内生发展问题;最后是形成多边生态化,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生态体系,增强用户的粘性。

5、“平台思维”为产业转型注入活力

根据平台经济规律,我们提炼出五大思维,分别为用户思维、去中心化思维、价值共创思维、开放共生思维、生态思维。

基于这五大思维,我们设计出产业转型的四个基本思路:一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二是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三是从产业竞争模式上转型,四是产业规制模式的转型。

商业模式的转变在生产制造业的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以手机行业为例,我们过去强调制造,然后是制造业服务化。其实从手机生产制造到配件和维修服务仅是一种“基础+增值”的互联网思维。要把智能手机看成平台,一边连接手机用户,一边连接手机上的各种场景应用服务软件,才是实现了平台思维的商业模式转型升级。这就是从“制造”到“制造+服务”再到“制造+服务+应用服务”的转型路径。

在产业价值链的模型里面,产业转型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中间商和用户的运营模式转变,其结果就是构建各种产业共享平台,比如数据共享平台、产能共享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等。比如,C2B的定制化生产制造,就是改变了原来的B2C方向,促进了生产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

竞争模式的转变,关键在于价值共创、开放共生的思维。打造产业的生态系统,不再相互排挤,而是要形成链,还要跨界、跨产业链形成一个价值网,最终形成一个生态体系。例如,智能手机产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芯片替代问题,进一步要掌握核心技术,从产品到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最终还要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形成自己的生态链、生态圈,不断邀请新的企业加入价值共创网络中。典型代表就是华为和它的麒麟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需要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

产业规制方面,要探索两点:一是监管模式的转变,即构建监管机构、平台和平台生态成员之间的新型关系治理模式;一是监管点的问题,包括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兼容、开放和垄断性,平台上沉淀的数据、信息等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和前提。以医疗平台化转型为例:商业模式的转变体现在很多平台将自己定位为连接医生、患者、医疗服务资源的平台,可以让医生和患者直接触达。但是,医院平台化的重点是患者数据资料的共享和医生资源的共享。“多点执医”和“自由执业”可以促进医生资源的共享。患者数据资料在不同医院之间的共享可以减少重复检查等医疗资源的浪费,但它要求医院应将核心竞争力转向数据分析能力,而不是依靠拥有稀缺的、独特的患者数据资源。

所以,产业的平台化转型要建设一个成熟的平台,需要全产业链达成方向上的共识后各自努力,在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合作,最终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复旦管院

原标题:骆品亮:释放冰山下的能量,用平台思维破解产业转型之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平台思维”用于产业转型,能碰撞出什么?

破解产业转型的局,需要新技术支撑下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打通从用户到技术、数据再到应用的通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骆品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

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以所向披靡的势力冲击和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它们是“创新驱动”的先锋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速度和力度进行价值创新,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其背后的“平台思维”,如果运用于产业转型,将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复旦MBA公开课暨2020年入学招生宣讲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骆品亮教授在主题演讲“平台思维与产业转型”中,从平台思维的微观角度带大家探讨宏观的产业转型问题,给企业管理创新策略提供了一些启迪。

------

1、平台经济发展势如破竹

在互联网条件下,平台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

我们先列一张表,取三个重要时间,1999年、2009年、2019年,我们会发现全球的经济力量已悄然变化:20年前,世界市值前10位的企业中,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还占领半壁江山;而到了2009年,一些资源型的企业开始不断“上位”;到了2019年,平台型企业已经占了七八成,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占据了全球经济力量的霸主地位。

如果企业规模尚不足以说明其生命力,我们再换一个视角,从产业规模的增长来反映平台经济的崛起。从2017~2018年的产业规模增长率来看,社交型电商增长了2.5倍,短视频行业增长率超过100%,共享单车、第三方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约车、O2O外卖等,其增长率也十分可观。而这些处于新兴产业的企业都属于平台型企业,可见平台型企业在很多行业中都正在发挥重要的力量。

在主要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盈利的行业中,平台型企业一直试图通过去中间层和去中心化来提高产业运营效率,实现“平等、开放、合作、共享”,而背后的平台思维也彰显出非比寻常的价值。

2、平台发展与风险、监管同行

平台的竞争优势无与伦比,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势不可挡,《平台革命》的作者杰奥夫雷G·帕克等人发出“平台正在吞食整个世界”的警世之言。然而,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必然伴随着一些成长的阵痛和突出的管理问题,比如:竞争的无序性、运营风险,以及信用风险。

在过去的三年间,共享单车层出不穷,补贴大战更是异常激烈,但很快烧钱的战争就落幕了,退租大排长队、费用集体涨价,更有不少共享单车直接胎死腹中。而伴随着购物节发展衍生的“二选一”潜规则,强势电商平台要求第三方商家“站队”,不与竞争对手合作,否则就会进行流量上的“降权”甚至“封杀”,也让竞争开始无序化,并有向外卖平台蔓延之势。甚至在旅游和酒店行业,主导型OTA企业对C端的“垄断”,让定价模式开始崩溃。竞争的无序性,首先损害的就是消费者本身,这无疑对平台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运营方面,一些平台型企业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风险。比如类金融的押金池,共享单车的押金池导致的挤兑现象疯狂破坏着产业的平衡运营;比如安全性问题,在共享经济,包括网约车、在线短租或长租中的表现,让消费者踌躇不前;再比如数据信息安全方面,过度开发和滥用数据、用户的隐私保护等,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中屡见不鲜。

而信用上的风险,则在过去的一两年内反复爆雷,比如电商平台上面的假货问题和P2P跑路问题等。

这些问题也已引起了高层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8月8日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当前政策强监管下,我们来谈谈:平台型模式将带来何种动力,而产业转型将会面临着什么新的机遇和挑战?

3、平台重构产业运营模式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入、乘胜追击,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的转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行业不断转型发展,也让平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商业模式叫做店铺或者经销商模式,通过集中交易“倒差价”来获取利润增长,那么平台模式就是通过分散交易,让买家卖家自由交易,以佣金和增值服务收费获取利润增长。

如何理解这两种模式呢?就拿汽车行业来说,传统产业模式靠卖车、卖零部件,相当于中间经销商,靠差价赚取利润。但汽车的生命周期比较长,注定需要寻求更多的增长机会。而在平台模式中,汽车其实可以作为未来的一个超大移动终端,一系列的移动生活都可以在汽车上完成,这样一来汽车就被打造成为一个“汽车+”移动生活服务平台,这就是未来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平台型商业模式就是聚合连接人与需求物,提供互动与交流,实现价值变现,而互联网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又让这种商业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作为一种中间桥梁,打通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区隔,既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又能重构生态产业布局。

从其演化过程,我们可以将平台模式分为三类,正好对应的就是“BAT”三大代表,或许能给到试图转型的产业以启示。它们分别为:平台连接着的两端用户之间有交易关系的阿里巴巴型交易平台(纵向平台);连接两端用户沟通关系的腾讯型社交平台(横向平台);连接信息、用户和服务商的百度型搜寻平台(内容平台)。

4、运用规律,实现平台的爆发式增长

以前你做汽车租赁,要拥有车,资产比较重,是一种产业自营。但是到了网约车时代,把社会闲置的车辆和司机接进来,像优步就是提供一个信息,通过计算将司机和乘客做匹配。平台革命冲击最严重的就是以信息为主要构成要素的产业,因为运作起来特别轻资产。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平台经济的助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即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重大技术革命,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数据分析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进步。第二是需求,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专注于头部用户,忽视长尾需求,而在信息透明的趋势下,长尾用户越来越要求对市场的平等参与。第三是供给,企业现在有寻求轻资产运作的趋势,以柔性的供给来应对潮汐性的波动需求。

在这三大助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平台化正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而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盈利模式与多边化发展是平台战略的关键问题。

其实在产业平台化的案例中,不乏爆发式增长的平台,比如滴滴、优步,再比如饿了么、美团外卖。一个平台的某一边用户数越多,就越能吸引对边的用户,而对边用户数的增加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吸引某一边的用户,如此反复,这就是平台独特的“交叉网络效应”。因此,一个平台的某一边用户数越多,再开发某一边的一个用户所需的成本就越低,也就是说用户开发的边际成本呈递减规律,如此就能积累大量用户实现爆发式增长。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这样的平台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解决需求痛点,吸引用户;第二是提供独立价值,特别是凸显平台的赋能作用,培养不可替代性;第三是构建用户信赖关系,利用平台声誉解决信任问题;第四是明晰盈利模式,解决企业的内生发展问题;最后是形成多边生态化,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生态体系,增强用户的粘性。

5、“平台思维”为产业转型注入活力

根据平台经济规律,我们提炼出五大思维,分别为用户思维、去中心化思维、价值共创思维、开放共生思维、生态思维。

基于这五大思维,我们设计出产业转型的四个基本思路:一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二是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三是从产业竞争模式上转型,四是产业规制模式的转型。

商业模式的转变在生产制造业的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以手机行业为例,我们过去强调制造,然后是制造业服务化。其实从手机生产制造到配件和维修服务仅是一种“基础+增值”的互联网思维。要把智能手机看成平台,一边连接手机用户,一边连接手机上的各种场景应用服务软件,才是实现了平台思维的商业模式转型升级。这就是从“制造”到“制造+服务”再到“制造+服务+应用服务”的转型路径。

在产业价值链的模型里面,产业转型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中间商和用户的运营模式转变,其结果就是构建各种产业共享平台,比如数据共享平台、产能共享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等。比如,C2B的定制化生产制造,就是改变了原来的B2C方向,促进了生产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

竞争模式的转变,关键在于价值共创、开放共生的思维。打造产业的生态系统,不再相互排挤,而是要形成链,还要跨界、跨产业链形成一个价值网,最终形成一个生态体系。例如,智能手机产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芯片替代问题,进一步要掌握核心技术,从产品到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最终还要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形成自己的生态链、生态圈,不断邀请新的企业加入价值共创网络中。典型代表就是华为和它的麒麟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需要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

产业规制方面,要探索两点:一是监管模式的转变,即构建监管机构、平台和平台生态成员之间的新型关系治理模式;一是监管点的问题,包括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兼容、开放和垄断性,平台上沉淀的数据、信息等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和前提。以医疗平台化转型为例:商业模式的转变体现在很多平台将自己定位为连接医生、患者、医疗服务资源的平台,可以让医生和患者直接触达。但是,医院平台化的重点是患者数据资料的共享和医生资源的共享。“多点执医”和“自由执业”可以促进医生资源的共享。患者数据资料在不同医院之间的共享可以减少重复检查等医疗资源的浪费,但它要求医院应将核心竞争力转向数据分析能力,而不是依靠拥有稀缺的、独特的患者数据资源。

所以,产业的平台化转型要建设一个成熟的平台,需要全产业链达成方向上的共识后各自努力,在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合作,最终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复旦管院

原标题:骆品亮:释放冰山下的能量,用平台思维破解产业转型之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