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三位锂电池教父摘下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桂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三位锂电池教父摘下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桂冠

这三位科学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了贡献。其中,锂电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已97岁高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小飏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三位锂电池教父共同摘得。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分别为美国科学家John B. Goodenough、英国科学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这三位科学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锂电池之父的John B. Goodenough,在两年前获诺奖化学奖的呼声就很高。

作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Goodenough,撰写了超过750篇文章、90本书章和评论,还有5本书,其中包括《磁力与化学纽带》(1963年)这本开创性著作。

Goodenough曾于2009年获得过Enrico Fermi奖,这是美国政府机构原子能委员会颁发的一项国际奖;2012年又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14年获美国工程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Charles Stark Draper奖。

一开始,Goodenough并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

这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出生于1922年7月25日,现年已97岁高龄。他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其父亲是耶鲁大学宗教史副教授。

青少年时期的Goodenough喜欢参加各种运动。自小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的他,进入了耶鲁大学,在大学一年级时只接受过作为文科选修课的化学入门课程。

珍珠港事件之后,Goodenough作为气象专家在美国陆军航空部服役。

一天晚上,他在读数学家怀特黑德的作品时,决定如果从战争中回来,就学习物理学。

天随人愿。1946年,Goodenough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物理学的研究生。这时,这位二战老兵已24岁,看起来早已过了对物理学有兴趣并有所作为的年纪。

但这不妨碍Goodenough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决定。1952年,Goodenough在芝加哥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同年,他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成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一员,为数字计算机开发第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上世纪70年代,法德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并带动其他国家开始研究。

1976年,Goodenough接受了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无机化学教授和领导的职位。从美国转移到英国,Goodenough谦虚地称自己“开始学习电化学”,即开始研究可充锂电池。

“1980年,John B. Goodenough开发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这一突破迎来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时代。”这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国家化学新地标——2010年11月底展示在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牌匾上的句子。

同样在锂离子电池里贡献良多的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于1948年出生,是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者,也被业内称为“锂离子电池之父”, 亦是近年来热门的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之一。

他是旭化成株式会社吉野研究室室长,也是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专业特命教授。

上世纪80年代,吉野彰使用钴酸锂等开发出了小型轻量的充电电池,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在今年7月旭化成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吉野彰曾表示,“比起在车载电池等方面的小型化,电池的轻量化更为重要”。

他还指出,电池内部使用的铜箔等变得越来越重,如何去除这部分的重量很重要。

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tanley Whittingham,被称为美国锂电之父。它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是嵌入式锂离子电池奠基人。

1970年,他在与Exxon公司合作中,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世界上首个锂电池。

三位锂电池教父除共享诺贝尔奖桂冠外,还将共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44.51万元)的奖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三位锂电池教父摘下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桂冠

这三位科学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了贡献。其中,锂电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已97岁高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小飏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三位锂电池教父共同摘得。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分别为美国科学家John B. Goodenough、英国科学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这三位科学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锂电池之父的John B. Goodenough,在两年前获诺奖化学奖的呼声就很高。

作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Goodenough,撰写了超过750篇文章、90本书章和评论,还有5本书,其中包括《磁力与化学纽带》(1963年)这本开创性著作。

Goodenough曾于2009年获得过Enrico Fermi奖,这是美国政府机构原子能委员会颁发的一项国际奖;2012年又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14年获美国工程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Charles Stark Draper奖。

一开始,Goodenough并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

这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出生于1922年7月25日,现年已97岁高龄。他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其父亲是耶鲁大学宗教史副教授。

青少年时期的Goodenough喜欢参加各种运动。自小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的他,进入了耶鲁大学,在大学一年级时只接受过作为文科选修课的化学入门课程。

珍珠港事件之后,Goodenough作为气象专家在美国陆军航空部服役。

一天晚上,他在读数学家怀特黑德的作品时,决定如果从战争中回来,就学习物理学。

天随人愿。1946年,Goodenough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物理学的研究生。这时,这位二战老兵已24岁,看起来早已过了对物理学有兴趣并有所作为的年纪。

但这不妨碍Goodenough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决定。1952年,Goodenough在芝加哥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同年,他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成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一员,为数字计算机开发第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上世纪70年代,法德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并带动其他国家开始研究。

1976年,Goodenough接受了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无机化学教授和领导的职位。从美国转移到英国,Goodenough谦虚地称自己“开始学习电化学”,即开始研究可充锂电池。

“1980年,John B. Goodenough开发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这一突破迎来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时代。”这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国家化学新地标——2010年11月底展示在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牌匾上的句子。

同样在锂离子电池里贡献良多的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于1948年出生,是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者,也被业内称为“锂离子电池之父”, 亦是近年来热门的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之一。

他是旭化成株式会社吉野研究室室长,也是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专业特命教授。

上世纪80年代,吉野彰使用钴酸锂等开发出了小型轻量的充电电池,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在今年7月旭化成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吉野彰曾表示,“比起在车载电池等方面的小型化,电池的轻量化更为重要”。

他还指出,电池内部使用的铜箔等变得越来越重,如何去除这部分的重量很重要。

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tanley Whittingham,被称为美国锂电之父。它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是嵌入式锂离子电池奠基人。

1970年,他在与Exxon公司合作中,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世界上首个锂电池。

三位锂电池教父除共享诺贝尔奖桂冠外,还将共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44.51万元)的奖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