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徐渭的艺术人生: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徐渭的艺术人生: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徐渭的一生开创了传统绘画大写意画派的泼墨风,以水墨花鸟画的纵横奔肆之气度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和白阳山人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名重当世。

文|探墨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

郑板桥和齐白石都曾说过,“愿为青藤门下走狗”,话里话外都甘愿为“青藤”做一个侍从,即便磨墨理纸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能让郑板桥和齐白石如此顶礼膜拜的“青藤”,就是明代开创了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的徐渭。

徐渭《柏萱图》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老人、青藤道人、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田丹水、田水月(又作水田月)、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行草七言诗轴》

徐渭的一生开创了传统绘画大写意画派的泼墨风,以水墨花鸟画的纵横奔肆之气度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和白阳山人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名重当世。

与他的艺术成就相反的是,徐渭七十三年的人生充满坎坷崎岖,八次科考落榜、九次自杀失败的经历堪称传奇。

以徐渭的经天纬地之才、桀骜不驯之气、步月登云之志,不到对人生希望彻底破灭的最后一刻,铮铮铁骨何须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西方有梵高,中国有徐渭。

徐渭《水墨葡萄》

南腔北调人归去

东倒西歪屋窍冥

徐渭居傲而又敏感的个性在他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笔。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徐渭出生在绍兴府山阴县一个趋向衰落的小官吏家庭,徐渭的生母是父亲晚年纳的小妾。

徐渭出生百日后父亲就去世了,生母被嫡母苗氏赶出家门,徐渭从小就随苗氏和同父异母的长兄生活在一起。

苗氏在徐渭十四岁时就去世了,而长兄年长徐渭三十余岁,年龄上的代沟再加上又非一母同胞,缺乏手足之情让徐渭始终无法得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地位低下的家庭关系中时常有寄人篱下之感。

在世态炎凉的成长环境中,徐渭养成了孤傲自赏而又郁郁寡欢的性格。

徐渭《行草七言诗轴》

步入青少年时期的徐渭虽然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但天资聪颖、才思敏捷的他在诗文书画上有着超凡的表现力,在广交文友的活动中往返于浙粤之间,沿途吟诗赋辞,此时的徐渭流露出平生以来少有的乐观情感。

以才名著称乡里,并二十岁就考中秀才的徐渭,也期盼通过科举的道路取得功名,然而却遭到命运的捉弄,二十年间连续八次考试都未能中举,吴中另一位才子王宠同样八次落第的悲催遭遇落到了徐渭的身上。

徐渭《水墨牡丹》

此时正值明朝嘉靖年间,东瀛倭寇进犯浙闽沿海地区,时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在多次相邀后徐渭步入总督府,充当胡宗宪的幕僚。

精通诗文书画,又通晓兵法的徐渭,为胡宗宪积极出谋划策,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海盗。

徐渭《右军笼鹅图》

朝廷党争的倾轧让胡宗宪被逮入狱并死于狱中,原先的幕僚有多人受到牵连。

现实的打击让徐渭深感痛心,原本偏激的性情加上科举连年不中的失落,对人生彻底失望的徐渭在绝境中崩溃了,提前为自己写下一篇文辞激愤的墓志铭后就以铁钉击入耳窍,又用锋椎击肾囊,在精神发狂的反复发作下,前后自杀行径达九次之多都未死。

在一次狂病发作中,徐渭失手杀死妻子被投入狱中。落狱七年后经友人相救才出狱。此时的徐渭已经五十三岁,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徐渭《榴实图》

出狱后的徐渭如获新生,游览江南、远巡塞北,在杭州、南京、宣府、北京、居庸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晚年后回到故乡绍兴山阴终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渭深恶礼法与权贵之士,性情越发孤僻,钱财随手散尽,只靠贩卖字画度日。

在穷困潦倒之中,徐渭的精神病也日益严重,最终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据载当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徐渭《应制咏剑轴》

不求形似求生韵

根拔皆吾五指栽

黄宾虹曾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让徐渭精神失常并落狱七年,出狱后的徐渭开始了他一生中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创作,他最具有艺术表现张力的作品大多诞生于这个时期。

徐渭把他的才情抱负都倾注在书画上,如泉涌般一一渲泄在笔墨上。

徐渭《竹石图》

徐渭的艺术以花鸟画题材为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笔触豪放直率,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笔能收对比能放,往往数笔之后,花鸟的生动形态就已跃然纸上。

徐渭《梅花蕉叶图》

善于融汇贯通的徐渭,在狂放不羁的天性作用下,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写意水墨,开创出泼墨写意画法,追求个性的解放,笔墨奔放淋漓。

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

徐渭《五月莲花图轴》

在墨法和水法的使用比例上,徐渭以水破墨,或以墨破水来作画,在纸上泼墨之后又再铺水,他笔下的花卉山石所留水渍的韵味,有如善酿清醇的清味,沁人心肺。

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书法用笔的跌宕纵横又巧妙地带动了他绘画艺术的水墨表现力,在泼墨的基础上又配合了精熟的笔法,画面更显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徐渭《水墨花竹蕉石图》

齐白石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这其中的韵味其实最早始创于徐渭。

徐渭作画,无论花卉或是禽鸟,都一挥而就,不求形似,于勾、点、泼、皴之间着重刻画物象的神韵,风格疏放。

泼墨法是大写意画的最高结晶,简无可简,放无可放,徐渭的泼墨大写意以水墨晕染为主,很少设色,在大气淋漓的水墨中赋予纵横豪放之气。

徐渭《泼墨花石图》

徐渭的画不同于一般画家的简单描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放荡不羁的性情让他的画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诚如现代历史学家白寿彝所言,“徐渭一生,才艺纵横,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力图追求个性解放,而又难以摆脱自身的传统意识,八赴科试,败北以终,惟从诗文书画创作中寻求个人尊严的表露,汪洋恣肆,著作宏富。”

徐渭《墨梅》

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

徐渭曾自评:“吾书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书法才是徐渭自认为最得意的技艺。

明朝前期的书法面目,以平正典雅的“台阁体”为主调,徐渭狂草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明朝早期至中期以来的沉闷气氛,气势磅礴的嚣狂之笔,让人望而生畏。

徐渭《行草七言诗》

如果说徐渭的泼墨画打开了水墨大写意画的大门,那么他的书法就是通向大门的奠基石。

宋人书法打破唐楷的森严法度,追求意趣的风度给了徐渭创作的灵感,他立足宋人书法的“意”,各取众长,形成了潇散和脱俗的审美追求,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

徐渭《行草诗轴》

“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必非高书。”徐渭的这句诗恰如其当地反映了他的雅俗观。

徐谓论书,主张寄兴,追求“真面”,作画的妙处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墨趣,而作书同样要达到去表存里的写意精神。

徐渭《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

约束最少而又能潇散风流的行草书是徐渭最常创作的书体,在他的行草中可以看出宋代米芾沉着痛快的笔法和苏东坡侧倒温润的结体。

倪瓒“古而媚,密而散”的空灵书风也是为徐渭所推重,在他的传世书法中,也融入了这种古密的气质。

徐渭《行书七言诗轴》

茂密结实的结体将每行字之间的距离紧密地拉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乌云盖天的强烈气势。

具有横向张力的字体结构,与以重笔拖长形成的纵向长势形成对比,在矛盾的变化中达到和谐的统一。

徐渭《行书诗轴》

受性情的影响,徐渭的用笔大胆奔放,在疾风暴雨的笔法中不时穿插一些破锋、出锋或涩笔,也增添了用笔节奏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狂放恣肆的人格在徐渭的书法中处处显现,看似点画狼籍、满纸云烟,在一个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遭遇的碰撞下,绽放出撼人心魄的书法魅力。

徐渭《行草诗轴》

徐渭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文人追求典雅的审美立场,他用他疏狂自傲的笔墨特立独行,看他的字和画,便可以看到徐渭这个有血有肉有精神的活生生的性情中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徐渭的艺术人生: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徐渭的一生开创了传统绘画大写意画派的泼墨风,以水墨花鸟画的纵横奔肆之气度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和白阳山人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名重当世。

文|探墨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

郑板桥和齐白石都曾说过,“愿为青藤门下走狗”,话里话外都甘愿为“青藤”做一个侍从,即便磨墨理纸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能让郑板桥和齐白石如此顶礼膜拜的“青藤”,就是明代开创了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的徐渭。

徐渭《柏萱图》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老人、青藤道人、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田丹水、田水月(又作水田月)、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行草七言诗轴》

徐渭的一生开创了传统绘画大写意画派的泼墨风,以水墨花鸟画的纵横奔肆之气度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和白阳山人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名重当世。

与他的艺术成就相反的是,徐渭七十三年的人生充满坎坷崎岖,八次科考落榜、九次自杀失败的经历堪称传奇。

以徐渭的经天纬地之才、桀骜不驯之气、步月登云之志,不到对人生希望彻底破灭的最后一刻,铮铮铁骨何须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西方有梵高,中国有徐渭。

徐渭《水墨葡萄》

南腔北调人归去

东倒西歪屋窍冥

徐渭居傲而又敏感的个性在他的童年就已埋下伏笔。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徐渭出生在绍兴府山阴县一个趋向衰落的小官吏家庭,徐渭的生母是父亲晚年纳的小妾。

徐渭出生百日后父亲就去世了,生母被嫡母苗氏赶出家门,徐渭从小就随苗氏和同父异母的长兄生活在一起。

苗氏在徐渭十四岁时就去世了,而长兄年长徐渭三十余岁,年龄上的代沟再加上又非一母同胞,缺乏手足之情让徐渭始终无法得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地位低下的家庭关系中时常有寄人篱下之感。

在世态炎凉的成长环境中,徐渭养成了孤傲自赏而又郁郁寡欢的性格。

徐渭《行草七言诗轴》

步入青少年时期的徐渭虽然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但天资聪颖、才思敏捷的他在诗文书画上有着超凡的表现力,在广交文友的活动中往返于浙粤之间,沿途吟诗赋辞,此时的徐渭流露出平生以来少有的乐观情感。

以才名著称乡里,并二十岁就考中秀才的徐渭,也期盼通过科举的道路取得功名,然而却遭到命运的捉弄,二十年间连续八次考试都未能中举,吴中另一位才子王宠同样八次落第的悲催遭遇落到了徐渭的身上。

徐渭《水墨牡丹》

此时正值明朝嘉靖年间,东瀛倭寇进犯浙闽沿海地区,时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在多次相邀后徐渭步入总督府,充当胡宗宪的幕僚。

精通诗文书画,又通晓兵法的徐渭,为胡宗宪积极出谋划策,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海盗。

徐渭《右军笼鹅图》

朝廷党争的倾轧让胡宗宪被逮入狱并死于狱中,原先的幕僚有多人受到牵连。

现实的打击让徐渭深感痛心,原本偏激的性情加上科举连年不中的失落,对人生彻底失望的徐渭在绝境中崩溃了,提前为自己写下一篇文辞激愤的墓志铭后就以铁钉击入耳窍,又用锋椎击肾囊,在精神发狂的反复发作下,前后自杀行径达九次之多都未死。

在一次狂病发作中,徐渭失手杀死妻子被投入狱中。落狱七年后经友人相救才出狱。此时的徐渭已经五十三岁,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徐渭《榴实图》

出狱后的徐渭如获新生,游览江南、远巡塞北,在杭州、南京、宣府、北京、居庸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晚年后回到故乡绍兴山阴终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渭深恶礼法与权贵之士,性情越发孤僻,钱财随手散尽,只靠贩卖字画度日。

在穷困潦倒之中,徐渭的精神病也日益严重,最终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据载当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徐渭《应制咏剑轴》

不求形似求生韵

根拔皆吾五指栽

黄宾虹曾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让徐渭精神失常并落狱七年,出狱后的徐渭开始了他一生中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创作,他最具有艺术表现张力的作品大多诞生于这个时期。

徐渭把他的才情抱负都倾注在书画上,如泉涌般一一渲泄在笔墨上。

徐渭《竹石图》

徐渭的艺术以花鸟画题材为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笔触豪放直率,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笔能收对比能放,往往数笔之后,花鸟的生动形态就已跃然纸上。

徐渭《梅花蕉叶图》

善于融汇贯通的徐渭,在狂放不羁的天性作用下,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写意水墨,开创出泼墨写意画法,追求个性的解放,笔墨奔放淋漓。

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

徐渭《五月莲花图轴》

在墨法和水法的使用比例上,徐渭以水破墨,或以墨破水来作画,在纸上泼墨之后又再铺水,他笔下的花卉山石所留水渍的韵味,有如善酿清醇的清味,沁人心肺。

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书法用笔的跌宕纵横又巧妙地带动了他绘画艺术的水墨表现力,在泼墨的基础上又配合了精熟的笔法,画面更显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徐渭《水墨花竹蕉石图》

齐白石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这其中的韵味其实最早始创于徐渭。

徐渭作画,无论花卉或是禽鸟,都一挥而就,不求形似,于勾、点、泼、皴之间着重刻画物象的神韵,风格疏放。

泼墨法是大写意画的最高结晶,简无可简,放无可放,徐渭的泼墨大写意以水墨晕染为主,很少设色,在大气淋漓的水墨中赋予纵横豪放之气。

徐渭《泼墨花石图》

徐渭的画不同于一般画家的简单描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放荡不羁的性情让他的画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诚如现代历史学家白寿彝所言,“徐渭一生,才艺纵横,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力图追求个性解放,而又难以摆脱自身的传统意识,八赴科试,败北以终,惟从诗文书画创作中寻求个人尊严的表露,汪洋恣肆,著作宏富。”

徐渭《墨梅》

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

徐渭曾自评:“吾书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书法才是徐渭自认为最得意的技艺。

明朝前期的书法面目,以平正典雅的“台阁体”为主调,徐渭狂草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明朝早期至中期以来的沉闷气氛,气势磅礴的嚣狂之笔,让人望而生畏。

徐渭《行草七言诗》

如果说徐渭的泼墨画打开了水墨大写意画的大门,那么他的书法就是通向大门的奠基石。

宋人书法打破唐楷的森严法度,追求意趣的风度给了徐渭创作的灵感,他立足宋人书法的“意”,各取众长,形成了潇散和脱俗的审美追求,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

徐渭《行草诗轴》

“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必非高书。”徐渭的这句诗恰如其当地反映了他的雅俗观。

徐谓论书,主张寄兴,追求“真面”,作画的妙处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墨趣,而作书同样要达到去表存里的写意精神。

徐渭《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

约束最少而又能潇散风流的行草书是徐渭最常创作的书体,在他的行草中可以看出宋代米芾沉着痛快的笔法和苏东坡侧倒温润的结体。

倪瓒“古而媚,密而散”的空灵书风也是为徐渭所推重,在他的传世书法中,也融入了这种古密的气质。

徐渭《行书七言诗轴》

茂密结实的结体将每行字之间的距离紧密地拉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乌云盖天的强烈气势。

具有横向张力的字体结构,与以重笔拖长形成的纵向长势形成对比,在矛盾的变化中达到和谐的统一。

徐渭《行书诗轴》

受性情的影响,徐渭的用笔大胆奔放,在疾风暴雨的笔法中不时穿插一些破锋、出锋或涩笔,也增添了用笔节奏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狂放恣肆的人格在徐渭的书法中处处显现,看似点画狼籍、满纸云烟,在一个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遭遇的碰撞下,绽放出撼人心魄的书法魅力。

徐渭《行草诗轴》

徐渭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文人追求典雅的审美立场,他用他疏狂自傲的笔墨特立独行,看他的字和画,便可以看到徐渭这个有血有肉有精神的活生生的性情中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