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仅仅是蒙娜丽莎,卢浮宫搞了个达·芬奇大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仅仅是蒙娜丽莎,卢浮宫搞了个达·芬奇大展

从风车模样的朋克式直升机到VR版《蒙娜丽莎》,卢浮宫的这场大展摆脱了达·芬奇绘画大师的名头,展现出了一种很酷的现代精神。

卢浮宫展出的VR版《蒙娜丽莎》 图片来源:Emissive/HTC Vive Arts

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之际,卢浮宫举办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大展是人们最为热切期待的一项活动,但是乍一看,卢浮宫似乎浪费了这次机会。先是卢浮宫与意大利的博物馆发生了争执(意大利拒绝出借部分达·芬奇画作参与此次展出——译注),此外,大众也普遍不认可卢浮宫只是碰巧馆藏了《蒙娜丽莎》就因此标榜自己为“达·芬奇中心”——种种因素意味着,与2011年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大展相比,此次卢浮宫大展展出的画作会少一些。但你很快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次错误,至少也是个愉快的错误。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精彩的一次达·芬奇作品展出,因为这些作品揭示了达·芬奇除画家身份以外的多重真实身份,他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还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无限好奇的观察者。对于这个生活在五个世纪以前梦想着人类蓝图的天才,我们为何永远不会感到厌倦,此次大展也将告诉我们答案。

法国所拥有的最伟大的达·芬奇作品并不是《蒙娜丽莎》,而是一本中等尺寸的笔记本“手稿B”,由法兰西学院借出。笔记本被摊开,展出了一个跨页,我(指本文作者Jonathan Jones)兴奋得在心里喊了出来。真有你的,达·芬奇!左侧页面上是一张直升机的设计图,工作原理像是一只巨大的螺旋钻,在空中向上钻,达·芬奇用持久的墨线将它精准地描画了出来。直升机上面是一张速写,看起来像是飞碟,但实际上是一辆装甲车,他说用于竞赛会很有意思。

起飞!达·芬奇的一款飞行器图纸 图片来源:Reuters/Benoît Tessier

另一页上,风车朋克版飞行器则展现了达·芬奇更为大胆的想象:一名男子站在飞行器的木制座舱里,用自己的体力上下拍打着机翼。虽然直升机和坦克都是很大胆的想法,但这种扑翼式的模型——模仿鸟类飞行的飞行器,却让他着迷了一辈子,并且随着他的改进变得越来越可行。这就是为什么这份手稿比《蒙娜丽莎》还要重要,它证明了达·芬奇从一位画家变成了一位博学家,就在他从故乡托斯卡纳搬到军工业发达的米兰后不久。

这就是卢浮宫大展所呈现的达·芬奇,卢浮宫也证明了自己值得为达·芬奇逝世500周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519年,达·芬奇在法国逝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被邀请担任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宫廷画家。他的传记作者乔治·瓦萨里说过,弗朗西斯视他为“哲学家”,喜欢和他谈论思想——换句话说,达·芬奇当时的价值在于他的思想。但是500年过后,艺术界对这位“绘画大师”的印象却要保守得多。这个时代的达·芬奇故事就是《救世主》,这幅画画的是手持透明球体的耶稣,它被遗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画作在修复后被认定为达·芬奇所作,并拍出了342182751英镑的天价,成为了史上拍卖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这件事是真的吗?这幅画会如期出现在卢浮宫大展上吗?下文会讲到这些问题。但还有一件事需要说明:达·芬奇在当时是第一位概念派艺术家,如今我们如此盲目推崇他的画作,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 图片来源:Alamy/Grzegorz Czapski

我在等待媒体报道期间参观了达·芬奇狂热的黑暗中心:卢浮宫玻璃前箱中永久陈列的《蒙娜丽莎》。画作前一片混乱,场面难以控制,你最多只能看个30秒,就会被人群挤着往前走。对于任何一个与艺术打交道的人来说,这点时间一定是不够长的,30秒只能用来拍自拍,根本无法仔细欣赏。人们对于达·芬奇那些闪着光泽的油画成品充满了崇敬,而这种崇敬最终都将我们导向了疯狂之中。

卢浮宫的这场展览呈现了达·芬奇的真实想法,也挽回了自己的形象。从米兰的安布罗西亚纳画廊借来的《大西洋古抄本》页面,展示了达·芬奇对几何学和光学的探索,里面还有月亮和山川的图像,他对飞行的痴迷也还是一如往常,他相信人类可以学会像鸟儿一样飞翔。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细致到令人惊叹的图纸,包括鸟类如何利用上升气流和盛行风来辅助飞行。他由此推理得出,如果飞行器能够利用好气流,它也可能获得飞行所需的升力。

《绞死刺客素描》,达·芬奇 图片来源:Reuters/Benoît Tessier

这些分析比历史上第一组鸟类飞行照片早了近四个世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才第一次拍下了飞行中的鸟。达·芬奇就是一架照相机,他的观察和绘画能力已经到达了极致,甚至可以用一种瓦解时间的方式记录下日常生活。看着他的画作,我们像是和他一起回到了1479年12月的佛罗伦萨,他速写了贝纳多·迪·班迪尼·巴隆切利被绞死后的尸体,这个刺客因参与了帕奇家族刺杀城市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阴谋而被处以绞刑。达·芬奇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他暗黑的眼窝和憔悴的双颊,甚至还描摹出了他身穿的土耳其服装——巴隆切利当时被人从君士坦丁堡抓了回来,面对洛伦佐·德·美第奇的复仇。

达·芬奇还是一台摄影机。1480年左右,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一组婴儿和猫玩耍的图像,用一系列模糊的姿势来呈现动作的动态——这是达·芬奇独创的多重像。同样的技巧也出现在他的圣巴斯蒂安画像和勇士战恶龙画作中。这些早期的速写承载了他的绘画观念,他试图让作画速度赶上生活,并将现实中的全部复杂流程记录在纸上。但这样的作画方式实在难以记录下《三博士来朝》的体量,因此达·芬奇始终没能完成这幅画。他试图用消失点的视角来作画,无尽的战争、建筑和自然景象随着视野的后退逐渐消失在模糊混乱之中。画作令人眼花缭乱。这个来自托斯卡纳乡村的男孩有着无穷无尽的想法,他将倾尽余生去尝试理解自然,创造技术时代。

达·芬奇还想要调和科学与艺术,因此他开展了许许多多的项目,但其中完成的很少。未完成画作《安吉里之战》的所有重要复刻和复制品都将展出,你能够在卢浮宫见到这位疯狂的战争领袖恺撒·博尔吉亚,他曾雇佣达·芬奇担任军事工程师。在一幅红色粉笔画中,他看起来若有所思,甚至一反常态呈现出了耶稣的模样,就像是杰昆·菲尼克斯的那个角色(杰昆·菲尼克斯在影片《抹大拉的玛丽亚》中饰演耶稣——译注)。

当你看到这一幅幅令人兴奋的画作,就很难再有心去关注《救世主》了。毕竟,这副世界上最昂贵画作的主人并没有将它出借,这最多只会加剧人们对它不明来历的揣测。但更糟糕的是:由达·芬奇画室所作的另一个版本,将会和英国皇室收藏的画作一同在卢浮宫展出。展览上到处是满面笑容的婴儿、翱翔蓝天的小鸟,还有扬起前蹄的马儿,这些画面都充满了活力与动态感,相比之下,那些成品画作反倒显得古板而僵硬了。你会发现,《救世主》是不是真迹都无关紧要,因为这是达·芬奇最无趣的设计。

《圣母子与圣安娜》,1508-1510 图片来源:Alamy

卢浮宫原本的馆藏也将出现在展厅之中,施洗者约翰从黑暗的画布向外看,丰腴的形象既象征着精神,也象征着情欲。对面的墙上则挂着《圣母子与圣安娜》,达·芬奇现存最后也是最伟大的画作。为了给这次大展锦上添花,英国国家美术馆还借出了《圣母子、圣安娜与施洗者约翰》的全尺寸复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伯灵顿宫草图》。这些奇迹都在不断突破已知的界限。《圣母子与圣安娜》实现了达·芬奇年轻时一直想完成的的事:将全世界画进一副画中。前景处,岩石和地层展现了他对地质学的兴趣;远景处,蓝色的阿尔卑斯山融入了晶莹剔透的大气之中。整幅画就像是一个地球模型。画面中央都是妇女和儿童——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还有他的祖母。为什么有两个母亲角色在场呢?弗洛伊德发现,达·芬奇本人就有两个母亲——他的生母卡特琳娜是他父亲从未娶过的乡下姑娘,还有他的继母阿碧拉·迪·吉奥瓦尼·阿马多里。达·芬奇这是在他最后一幅也是最令人满意的画作中回忆童年吗?在《伯灵顿宫草图》中,我们也能看到两个母亲的形象,但较年长女人的脸却像是被绞死一般灰寂。这幅画透着希望,也藏着绝望。

卢浮宫也不能完全忽视《蒙娜丽莎》。你可以带上VR头盔见一见“真正的”丽莎·乔宫多,她是佛罗伦萨丝绸商人的妻子,达·芬奇在1503年为她画下了这幅画。在完全虚拟的现实中遇到一位数字换脸的演员,她拥有着蒙娜丽莎那修长精致的鼻子和深邃的眼睛,这让人感觉很诡异。

如此巧妙的手法列奥纳多·达·芬奇本人也会喜欢的。甚至比起自己的原画,他可能更喜欢这种用数字手段呈现的《蒙娜丽莎》。他的实验都贯穿着一种统一的信念,那就是透视法数学理论可以反映和创造世界。虚拟现实所呈现出的真实幻象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梦想成了真。达·芬奇的科幻预言是不可能穷尽的,这次展览也向我们展示了达·芬奇笔记本中的世界。

卢浮宫达·芬奇大展的展览时间为10月24日至2月24日。

(翻译:都述文)

来源:卫报

原标题:More than Mona Lisa: Louvre's Leonardo da Vinci is a blockbuster with brains Louvre, Paris

最新更新时间:11/06 11:5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仅仅是蒙娜丽莎,卢浮宫搞了个达·芬奇大展

从风车模样的朋克式直升机到VR版《蒙娜丽莎》,卢浮宫的这场大展摆脱了达·芬奇绘画大师的名头,展现出了一种很酷的现代精神。

卢浮宫展出的VR版《蒙娜丽莎》 图片来源:Emissive/HTC Vive Arts

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之际,卢浮宫举办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大展是人们最为热切期待的一项活动,但是乍一看,卢浮宫似乎浪费了这次机会。先是卢浮宫与意大利的博物馆发生了争执(意大利拒绝出借部分达·芬奇画作参与此次展出——译注),此外,大众也普遍不认可卢浮宫只是碰巧馆藏了《蒙娜丽莎》就因此标榜自己为“达·芬奇中心”——种种因素意味着,与2011年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大展相比,此次卢浮宫大展展出的画作会少一些。但你很快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次错误,至少也是个愉快的错误。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精彩的一次达·芬奇作品展出,因为这些作品揭示了达·芬奇除画家身份以外的多重真实身份,他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还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无限好奇的观察者。对于这个生活在五个世纪以前梦想着人类蓝图的天才,我们为何永远不会感到厌倦,此次大展也将告诉我们答案。

法国所拥有的最伟大的达·芬奇作品并不是《蒙娜丽莎》,而是一本中等尺寸的笔记本“手稿B”,由法兰西学院借出。笔记本被摊开,展出了一个跨页,我(指本文作者Jonathan Jones)兴奋得在心里喊了出来。真有你的,达·芬奇!左侧页面上是一张直升机的设计图,工作原理像是一只巨大的螺旋钻,在空中向上钻,达·芬奇用持久的墨线将它精准地描画了出来。直升机上面是一张速写,看起来像是飞碟,但实际上是一辆装甲车,他说用于竞赛会很有意思。

起飞!达·芬奇的一款飞行器图纸 图片来源:Reuters/Benoît Tessier

另一页上,风车朋克版飞行器则展现了达·芬奇更为大胆的想象:一名男子站在飞行器的木制座舱里,用自己的体力上下拍打着机翼。虽然直升机和坦克都是很大胆的想法,但这种扑翼式的模型——模仿鸟类飞行的飞行器,却让他着迷了一辈子,并且随着他的改进变得越来越可行。这就是为什么这份手稿比《蒙娜丽莎》还要重要,它证明了达·芬奇从一位画家变成了一位博学家,就在他从故乡托斯卡纳搬到军工业发达的米兰后不久。

这就是卢浮宫大展所呈现的达·芬奇,卢浮宫也证明了自己值得为达·芬奇逝世500周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519年,达·芬奇在法国逝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被邀请担任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宫廷画家。他的传记作者乔治·瓦萨里说过,弗朗西斯视他为“哲学家”,喜欢和他谈论思想——换句话说,达·芬奇当时的价值在于他的思想。但是500年过后,艺术界对这位“绘画大师”的印象却要保守得多。这个时代的达·芬奇故事就是《救世主》,这幅画画的是手持透明球体的耶稣,它被遗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画作在修复后被认定为达·芬奇所作,并拍出了342182751英镑的天价,成为了史上拍卖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这件事是真的吗?这幅画会如期出现在卢浮宫大展上吗?下文会讲到这些问题。但还有一件事需要说明:达·芬奇在当时是第一位概念派艺术家,如今我们如此盲目推崇他的画作,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 图片来源:Alamy/Grzegorz Czapski

我在等待媒体报道期间参观了达·芬奇狂热的黑暗中心:卢浮宫玻璃前箱中永久陈列的《蒙娜丽莎》。画作前一片混乱,场面难以控制,你最多只能看个30秒,就会被人群挤着往前走。对于任何一个与艺术打交道的人来说,这点时间一定是不够长的,30秒只能用来拍自拍,根本无法仔细欣赏。人们对于达·芬奇那些闪着光泽的油画成品充满了崇敬,而这种崇敬最终都将我们导向了疯狂之中。

卢浮宫的这场展览呈现了达·芬奇的真实想法,也挽回了自己的形象。从米兰的安布罗西亚纳画廊借来的《大西洋古抄本》页面,展示了达·芬奇对几何学和光学的探索,里面还有月亮和山川的图像,他对飞行的痴迷也还是一如往常,他相信人类可以学会像鸟儿一样飞翔。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细致到令人惊叹的图纸,包括鸟类如何利用上升气流和盛行风来辅助飞行。他由此推理得出,如果飞行器能够利用好气流,它也可能获得飞行所需的升力。

《绞死刺客素描》,达·芬奇 图片来源:Reuters/Benoît Tessier

这些分析比历史上第一组鸟类飞行照片早了近四个世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才第一次拍下了飞行中的鸟。达·芬奇就是一架照相机,他的观察和绘画能力已经到达了极致,甚至可以用一种瓦解时间的方式记录下日常生活。看着他的画作,我们像是和他一起回到了1479年12月的佛罗伦萨,他速写了贝纳多·迪·班迪尼·巴隆切利被绞死后的尸体,这个刺客因参与了帕奇家族刺杀城市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阴谋而被处以绞刑。达·芬奇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他暗黑的眼窝和憔悴的双颊,甚至还描摹出了他身穿的土耳其服装——巴隆切利当时被人从君士坦丁堡抓了回来,面对洛伦佐·德·美第奇的复仇。

达·芬奇还是一台摄影机。1480年左右,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一组婴儿和猫玩耍的图像,用一系列模糊的姿势来呈现动作的动态——这是达·芬奇独创的多重像。同样的技巧也出现在他的圣巴斯蒂安画像和勇士战恶龙画作中。这些早期的速写承载了他的绘画观念,他试图让作画速度赶上生活,并将现实中的全部复杂流程记录在纸上。但这样的作画方式实在难以记录下《三博士来朝》的体量,因此达·芬奇始终没能完成这幅画。他试图用消失点的视角来作画,无尽的战争、建筑和自然景象随着视野的后退逐渐消失在模糊混乱之中。画作令人眼花缭乱。这个来自托斯卡纳乡村的男孩有着无穷无尽的想法,他将倾尽余生去尝试理解自然,创造技术时代。

达·芬奇还想要调和科学与艺术,因此他开展了许许多多的项目,但其中完成的很少。未完成画作《安吉里之战》的所有重要复刻和复制品都将展出,你能够在卢浮宫见到这位疯狂的战争领袖恺撒·博尔吉亚,他曾雇佣达·芬奇担任军事工程师。在一幅红色粉笔画中,他看起来若有所思,甚至一反常态呈现出了耶稣的模样,就像是杰昆·菲尼克斯的那个角色(杰昆·菲尼克斯在影片《抹大拉的玛丽亚》中饰演耶稣——译注)。

当你看到这一幅幅令人兴奋的画作,就很难再有心去关注《救世主》了。毕竟,这副世界上最昂贵画作的主人并没有将它出借,这最多只会加剧人们对它不明来历的揣测。但更糟糕的是:由达·芬奇画室所作的另一个版本,将会和英国皇室收藏的画作一同在卢浮宫展出。展览上到处是满面笑容的婴儿、翱翔蓝天的小鸟,还有扬起前蹄的马儿,这些画面都充满了活力与动态感,相比之下,那些成品画作反倒显得古板而僵硬了。你会发现,《救世主》是不是真迹都无关紧要,因为这是达·芬奇最无趣的设计。

《圣母子与圣安娜》,1508-1510 图片来源:Alamy

卢浮宫原本的馆藏也将出现在展厅之中,施洗者约翰从黑暗的画布向外看,丰腴的形象既象征着精神,也象征着情欲。对面的墙上则挂着《圣母子与圣安娜》,达·芬奇现存最后也是最伟大的画作。为了给这次大展锦上添花,英国国家美术馆还借出了《圣母子、圣安娜与施洗者约翰》的全尺寸复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伯灵顿宫草图》。这些奇迹都在不断突破已知的界限。《圣母子与圣安娜》实现了达·芬奇年轻时一直想完成的的事:将全世界画进一副画中。前景处,岩石和地层展现了他对地质学的兴趣;远景处,蓝色的阿尔卑斯山融入了晶莹剔透的大气之中。整幅画就像是一个地球模型。画面中央都是妇女和儿童——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还有他的祖母。为什么有两个母亲角色在场呢?弗洛伊德发现,达·芬奇本人就有两个母亲——他的生母卡特琳娜是他父亲从未娶过的乡下姑娘,还有他的继母阿碧拉·迪·吉奥瓦尼·阿马多里。达·芬奇这是在他最后一幅也是最令人满意的画作中回忆童年吗?在《伯灵顿宫草图》中,我们也能看到两个母亲的形象,但较年长女人的脸却像是被绞死一般灰寂。这幅画透着希望,也藏着绝望。

卢浮宫也不能完全忽视《蒙娜丽莎》。你可以带上VR头盔见一见“真正的”丽莎·乔宫多,她是佛罗伦萨丝绸商人的妻子,达·芬奇在1503年为她画下了这幅画。在完全虚拟的现实中遇到一位数字换脸的演员,她拥有着蒙娜丽莎那修长精致的鼻子和深邃的眼睛,这让人感觉很诡异。

如此巧妙的手法列奥纳多·达·芬奇本人也会喜欢的。甚至比起自己的原画,他可能更喜欢这种用数字手段呈现的《蒙娜丽莎》。他的实验都贯穿着一种统一的信念,那就是透视法数学理论可以反映和创造世界。虚拟现实所呈现出的真实幻象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梦想成了真。达·芬奇的科幻预言是不可能穷尽的,这次展览也向我们展示了达·芬奇笔记本中的世界。

卢浮宫达·芬奇大展的展览时间为10月24日至2月24日。

(翻译:都述文)

来源:卫报

原标题:More than Mona Lisa: Louvre's Leonardo da Vinci is a blockbuster with brains Louvre, Paris

最新更新时间:11/06 11:5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