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HEV明年入华,本田插混不走寻常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HEV明年入华,本田插混不走寻常路

一向不走寻常路的本田,在将PHEV车型引入中国的过程中,注定又要与众不同。

文|路由社 熊宇翔

编辑|老司机

在这两天开幕的东京车展上,日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动作引得各方关注。一般认为,日系品牌对油电混合动力(HEV)爱得深沉,但对使用容量更大电池的插电式混动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BEV)不太感冒。

如今,他们希望扭转这种认知。

日前,在本田中国举办的SPORT HYBRID e+技术体验活动上,路由社获悉,本田将于明年向中国市场导入PHEV车型。

众所周知,本田是一家以动力技术闻名的车企。在研发上,颇有些“工科男”气质的本田,往往也喜欢搞一些黑科技。比如,一直在混动市场挑战丰田THS技术的i-mmd。

在各种不同的“强混”路线中,i-mmd的节能效率有目共睹。本田将i-mmd技术引入中国生产的雅阁“锐”混动车型,曾有一箱油跑出1000公里的续航纪录。但适配高端车型的定位,以及较高的售价,都让i-mmd的市场表现与丰田THS相比稍差一截。

另一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这几年在中国的新能源车政策、双积分政策下势头见好。跨国车企开始在中国市场加大PHEV投放力度。在各家合资车企基本都有PHEV车型投放到中国市场上时,本田终于也要搭上晚班车。

和往常一样,本田在选择向PHEV进发的时候,依然选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本田式道路。

本田式PHEV:无限接近纯电动车

国庆节前夕,路由社在广东试驾了搭载本田i-mmd E+技术的混动车型Clarity。由于这款车没有引入国内,本田中国不远万里把它从日本运到了国内,我们也因此在广东的赛车场内开了一把右舵车型。

在细说本田的PHEV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事实: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插混车型,都是“油是油,电是电”。原理上,它们多是在燃油车的动力系统基础上,额外加装一套电池和电机,电量一旦用光只能烧油,且不存在发动机烧油给电池再充电的可能性,大功率电机不会再工作。此外,此类PHEV由于增加了电机与电池额外的重量,在使用发动机驱动时,燃油经济性反而会下降。

于是,这些PHEV常常获得如此评价:有电是条龙,没电是条虫。

想必以动力安身立命的本田,是断然不能接受这种评价的。正好,本田拥有的技术可以帮其规避这样的问题。本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i-mmd和插混技术组合,打造使用体验“无限接近纯电动车”的混动车型。这套新的技术,被本田称为i-mmd e+。

要理解i-mmd e+,首先需要回炉一下关于i-mmd的知识。

i-mmd是一套专属于本田的“强混”技术,其典型特征是,取消了传统燃油车的变速箱,代之以一枚发电用电机、一枚驱动用电机,并配上一块小容量的电池。

在绝大多数时候,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连接的都是发电电机,依靠发电电机带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再带动车轮转动。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比如高速巡航,此时发动机处于高效运转的经济工况),发动机才会直连车轮输出动力。

i-mmd最大的优势是,发动机基本可以无视行车场景的复杂,始终运行在热效率最高的经济工况中。同时i-mmd省去了变速箱,有助于整车轻量化。最终带来的结果是,这套混动技术有优秀的燃油经济性。

但在全球汽车行业被“零排放”推着走时,光是省油并不够,还得来点纯电续航。本田的i-mmd e+应运而生。

相较于i-mmd,i-mmd e+最大的变化是,将容量1kwh的电池升级至17kwh,使得搭载此技术的车型拥有了一定的纯电续航能力。以Clarity PHEV为例,其在日本的JC 08工况纯电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当然,考虑到JC工况实在有点太轻量级,路由社特意问到了其在EPA(更严苛的美标)标准下的续航,答案是47英里(合75公里)。

但i-mmd e+的变化并不仅限于电池容量,实际上,它可以被理解为本田i-mmd技术和既有PHEV技术的一次全面升级。

除了续航里程提升,Clarity PHEV车型的最高车速,也从前代雅阁PHEV的120公里/时提升至160公里/小时。主要原因是,Clarity上搭载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从124kW升级到了135kW。

本田把这次技术升级的目的写得很明白:通过提高电驱功率以及纯电续航里程,尽量减少发动机的介入,做到日常行驶近乎纯电动化,打造“无限接近EV的PHEV”。

当然,注重驾驶乐趣的本田还是会留一些后手——比如混合驱动模式。当车辆在纯电形式模式下需要急加速时,深踩油门使踏板行程快速到达一个临界点,发动机便会启动、带动发电电机转动,发电电机与电池合力,使驱动电机满状态输出,让车辆获得更强的动力。

电池电机升级背后的“技术宅”

简单总结下本田i-mmd e+的技术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能用电就尽可能用电;二是实在要用发动机时,让发动机以最高效的形式工作。

换句话说,本田的i-mmd e+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经济性,相对目前绝大多数PHEV是有优势的。但这个亮眼的技术,为啥要明年才引入国内?

主要原因之一,本田中国向路由社确认,是考虑到了中国的补贴政策明年会完全退出。

另外一方面,i-mmd e+本身也是一套新技术,完成研发并正式配置到日本的车型上是2018年的事,适配中国市场还需要额外的一些时间。

活动中,路由社找到负责Clarity PHEV 电池系统的石仓先生,(通过翻译的帮助)与他聊了不少三电方面的技术细节,对本田掌握的三电技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电机部分,尽管Clarity PHEV的电机功率从124kW提升到了135kW,但它的体积反而降低了23%。因为本田将电机生产中原本采用的圆形绕组工艺更新为方形绕组,线圈绕组(其多少直接决定电机功率)在整个电机中的体积占比从48%提升至60%。

为了照顾电机体积缩小、功率提高带来的更大的散热负担,本田方面为电机配备了水冷散热,保证电机在长时间运转中可以正常工作。

而在电池部分,石仓向路由社确认,Clarity PHEV上采用的是镍钴锰配比1:1:1的三元锂电池。这批电池使用方壳电芯成组,由松下供应。

不过,由于这块电池是功率密集型而非能量密集型电池,本田方面对其能量密度并不是很关心,以至于石仓本人都不记得参数。倒是在电池寿命上,本田可谓下了一番功夫,石仓拍着胸脯向路由社保证,经过他们的测试,即使是在最恶劣的工况下,这块电池也能够使用15年。

为了保证这些电池能够长时间安全运营,本田还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1、建立电池追溯体系。从组装过程开始,每一块电芯的来源和状态便会受到监控。电芯成组后在车上开始工作时,监控工作仍会持续。

2、使用多种方式检测电池的状态。石仓告诉路由社,本田在Clarity PHEV上监控电池的温度传感器并不多,在14个模组中只使用了7枚温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的精度精确到0.1°。之所以敢用“这么少”的温度传感器,是因为本田做了大量的测试、模拟工作,能够保证方案可控。

与之相对,电压传感器则被用到了每一块电芯上,能够在一枚电芯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干预或者预警。

3、电池系统的电力分流设计。在一部分电池模块出现问题时,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将其电流切断,留下另一部分电池输出电流工作。

在交流过程中,石仓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路由社,在本田售出的Clarity PHEV中,至今未发生一起起火事件。

不过,在关于三电系统的交流中,也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答。比如,由于Clarity并不会引入中国,本田明年入华的PHEV车型会是哪一款?在参数上是否会作调整?以及,中国消费者额外关注能量密度和更长的续航里程, 本田方面是否会对电池本身进行再次升级?

结语

显然,一向不走寻常路的本田,在将PHEV车型引入中国的过程中,注定又要与众不同。

事实上,本田此前对PHEV、BEV不甚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家追逐内燃机高效能的车企,一直相信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才是新能源车的存在意义。

眼下,由于大量PHEV在燃油模式下的不省油,已经颇有一些质疑PHEV环保特性的声音响起。可以想见的是,明年本田的PHEV引入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质疑。

但还有一个问题留给本田:技术虽好,价格也很重要。之前,以高效闻名的i-mmd技术就因为“太贵”,在推广上落下了进度,近期才在本田的产品谱系中加速铺开。如今升级的i-mmd e+,在i-mmd的基础上还加了一块不便宜的大电池。

本田的PHEV究竟卖多少钱合适?答案要留待明年揭晓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本田

4.6k
  • 本田宣布2035年在中国销售纯电车型比重为100%
  • 日本旭化成将斥资2000亿日元在加拿大建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HEV明年入华,本田插混不走寻常路

一向不走寻常路的本田,在将PHEV车型引入中国的过程中,注定又要与众不同。

文|路由社 熊宇翔

编辑|老司机

在这两天开幕的东京车展上,日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动作引得各方关注。一般认为,日系品牌对油电混合动力(HEV)爱得深沉,但对使用容量更大电池的插电式混动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BEV)不太感冒。

如今,他们希望扭转这种认知。

日前,在本田中国举办的SPORT HYBRID e+技术体验活动上,路由社获悉,本田将于明年向中国市场导入PHEV车型。

众所周知,本田是一家以动力技术闻名的车企。在研发上,颇有些“工科男”气质的本田,往往也喜欢搞一些黑科技。比如,一直在混动市场挑战丰田THS技术的i-mmd。

在各种不同的“强混”路线中,i-mmd的节能效率有目共睹。本田将i-mmd技术引入中国生产的雅阁“锐”混动车型,曾有一箱油跑出1000公里的续航纪录。但适配高端车型的定位,以及较高的售价,都让i-mmd的市场表现与丰田THS相比稍差一截。

另一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这几年在中国的新能源车政策、双积分政策下势头见好。跨国车企开始在中国市场加大PHEV投放力度。在各家合资车企基本都有PHEV车型投放到中国市场上时,本田终于也要搭上晚班车。

和往常一样,本田在选择向PHEV进发的时候,依然选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本田式道路。

本田式PHEV:无限接近纯电动车

国庆节前夕,路由社在广东试驾了搭载本田i-mmd E+技术的混动车型Clarity。由于这款车没有引入国内,本田中国不远万里把它从日本运到了国内,我们也因此在广东的赛车场内开了一把右舵车型。

在细说本田的PHEV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事实: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插混车型,都是“油是油,电是电”。原理上,它们多是在燃油车的动力系统基础上,额外加装一套电池和电机,电量一旦用光只能烧油,且不存在发动机烧油给电池再充电的可能性,大功率电机不会再工作。此外,此类PHEV由于增加了电机与电池额外的重量,在使用发动机驱动时,燃油经济性反而会下降。

于是,这些PHEV常常获得如此评价:有电是条龙,没电是条虫。

想必以动力安身立命的本田,是断然不能接受这种评价的。正好,本田拥有的技术可以帮其规避这样的问题。本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i-mmd和插混技术组合,打造使用体验“无限接近纯电动车”的混动车型。这套新的技术,被本田称为i-mmd e+。

要理解i-mmd e+,首先需要回炉一下关于i-mmd的知识。

i-mmd是一套专属于本田的“强混”技术,其典型特征是,取消了传统燃油车的变速箱,代之以一枚发电用电机、一枚驱动用电机,并配上一块小容量的电池。

在绝大多数时候,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连接的都是发电电机,依靠发电电机带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再带动车轮转动。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比如高速巡航,此时发动机处于高效运转的经济工况),发动机才会直连车轮输出动力。

i-mmd最大的优势是,发动机基本可以无视行车场景的复杂,始终运行在热效率最高的经济工况中。同时i-mmd省去了变速箱,有助于整车轻量化。最终带来的结果是,这套混动技术有优秀的燃油经济性。

但在全球汽车行业被“零排放”推着走时,光是省油并不够,还得来点纯电续航。本田的i-mmd e+应运而生。

相较于i-mmd,i-mmd e+最大的变化是,将容量1kwh的电池升级至17kwh,使得搭载此技术的车型拥有了一定的纯电续航能力。以Clarity PHEV为例,其在日本的JC 08工况纯电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当然,考虑到JC工况实在有点太轻量级,路由社特意问到了其在EPA(更严苛的美标)标准下的续航,答案是47英里(合75公里)。

但i-mmd e+的变化并不仅限于电池容量,实际上,它可以被理解为本田i-mmd技术和既有PHEV技术的一次全面升级。

除了续航里程提升,Clarity PHEV车型的最高车速,也从前代雅阁PHEV的120公里/时提升至160公里/小时。主要原因是,Clarity上搭载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从124kW升级到了135kW。

本田把这次技术升级的目的写得很明白:通过提高电驱功率以及纯电续航里程,尽量减少发动机的介入,做到日常行驶近乎纯电动化,打造“无限接近EV的PHEV”。

当然,注重驾驶乐趣的本田还是会留一些后手——比如混合驱动模式。当车辆在纯电形式模式下需要急加速时,深踩油门使踏板行程快速到达一个临界点,发动机便会启动、带动发电电机转动,发电电机与电池合力,使驱动电机满状态输出,让车辆获得更强的动力。

电池电机升级背后的“技术宅”

简单总结下本田i-mmd e+的技术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能用电就尽可能用电;二是实在要用发动机时,让发动机以最高效的形式工作。

换句话说,本田的i-mmd e+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经济性,相对目前绝大多数PHEV是有优势的。但这个亮眼的技术,为啥要明年才引入国内?

主要原因之一,本田中国向路由社确认,是考虑到了中国的补贴政策明年会完全退出。

另外一方面,i-mmd e+本身也是一套新技术,完成研发并正式配置到日本的车型上是2018年的事,适配中国市场还需要额外的一些时间。

活动中,路由社找到负责Clarity PHEV 电池系统的石仓先生,(通过翻译的帮助)与他聊了不少三电方面的技术细节,对本田掌握的三电技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电机部分,尽管Clarity PHEV的电机功率从124kW提升到了135kW,但它的体积反而降低了23%。因为本田将电机生产中原本采用的圆形绕组工艺更新为方形绕组,线圈绕组(其多少直接决定电机功率)在整个电机中的体积占比从48%提升至60%。

为了照顾电机体积缩小、功率提高带来的更大的散热负担,本田方面为电机配备了水冷散热,保证电机在长时间运转中可以正常工作。

而在电池部分,石仓向路由社确认,Clarity PHEV上采用的是镍钴锰配比1:1:1的三元锂电池。这批电池使用方壳电芯成组,由松下供应。

不过,由于这块电池是功率密集型而非能量密集型电池,本田方面对其能量密度并不是很关心,以至于石仓本人都不记得参数。倒是在电池寿命上,本田可谓下了一番功夫,石仓拍着胸脯向路由社保证,经过他们的测试,即使是在最恶劣的工况下,这块电池也能够使用15年。

为了保证这些电池能够长时间安全运营,本田还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1、建立电池追溯体系。从组装过程开始,每一块电芯的来源和状态便会受到监控。电芯成组后在车上开始工作时,监控工作仍会持续。

2、使用多种方式检测电池的状态。石仓告诉路由社,本田在Clarity PHEV上监控电池的温度传感器并不多,在14个模组中只使用了7枚温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的精度精确到0.1°。之所以敢用“这么少”的温度传感器,是因为本田做了大量的测试、模拟工作,能够保证方案可控。

与之相对,电压传感器则被用到了每一块电芯上,能够在一枚电芯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干预或者预警。

3、电池系统的电力分流设计。在一部分电池模块出现问题时,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将其电流切断,留下另一部分电池输出电流工作。

在交流过程中,石仓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路由社,在本田售出的Clarity PHEV中,至今未发生一起起火事件。

不过,在关于三电系统的交流中,也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答。比如,由于Clarity并不会引入中国,本田明年入华的PHEV车型会是哪一款?在参数上是否会作调整?以及,中国消费者额外关注能量密度和更长的续航里程, 本田方面是否会对电池本身进行再次升级?

结语

显然,一向不走寻常路的本田,在将PHEV车型引入中国的过程中,注定又要与众不同。

事实上,本田此前对PHEV、BEV不甚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家追逐内燃机高效能的车企,一直相信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才是新能源车的存在意义。

眼下,由于大量PHEV在燃油模式下的不省油,已经颇有一些质疑PHEV环保特性的声音响起。可以想见的是,明年本田的PHEV引入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质疑。

但还有一个问题留给本田:技术虽好,价格也很重要。之前,以高效闻名的i-mmd技术就因为“太贵”,在推广上落下了进度,近期才在本田的产品谱系中加速铺开。如今升级的i-mmd e+,在i-mmd的基础上还加了一块不便宜的大电池。

本田的PHEV究竟卖多少钱合适?答案要留待明年揭晓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