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条很“萌”的鱼怎么看日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条很“萌”的鱼怎么看日本

莫言说,毛丹青是一条鱼。跟着他的眼睛,或许能看到别样的日本。

图片来源:网络

“陪同我在日本已经很自如地游动了十几天的毛丹青君已经变成了一条鱼。”莫言评价毛丹青,“很油很滑,很流畅,但不是泥鳅,许多日本鱼钻不到的地方他都带着我钻到了。”

毛丹青是旅日华人作家,他从1987年移居日本,直到现在已有28年的时间。莫言把身在日本而未能融入日本的中国人比作虾,与日本的鱼格格不入。而毛丹青不同,他用他的视角看到了许多连日本人都没有注意过的角落,他对日本的理解、他对日本的融入感,也让更多对日本好奇的人,看到了新的角度。

巧的是莫言形容他是鱼,他的确也跟鱼虾都打过交道,在阪神大地震之前,他在日本做鱼虾生意。这份经历或许让他跟日本的生活之间有更好的融合。

在他的《日本虫眼纪行》中, 他写到了日本人对于生死的态度:在地震的火灾事故中、在医院的樱花树下,在“太阳之门”里,在这些他经历过的故事里,并没有太多煽情,只是用文字去细致描绘了画面。一旦去想象当时的场景,就会体悟到那一刻他的心情。

他也讲述了日本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花讯》一文中,他对于电脑用数据去预测樱花的开放时间感到十分别扭,而一位老园艺工对于樱树温度的敏感,就能得知花开之时,才真正让人敬畏。

他来中国时,经常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8月18号,他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做过一次讲座,在自己的部分讲完以后,他让自己带来中国的学生做到讲台上,跟大家一起聊自己在日本和中国的经历。

在记者想邀请他做专访时,他回应说:“我这两天要带学生,可能没有时间。”在书展看到他的时候,他还笑着对界面记者说:“我的学生是不是很有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呆萌!”

毛丹青本人其实也可以用“萌”来形容,从在他夸赞自己学生时亮起来的表情,到他在笔记本中的一些可爱的手绘,以及手绘时圆圆的字体,都看得出毛丹青本人的心态十分年轻,他是了解年轻人的,这或许也是促成他成为《知日》杂志主笔的原因之一。

在毛丹青的心里,他一直都希望中国和日本能够真正知己知彼,从文化上而不是从政治去看待彼此。他希望更多人可以“打开天窗,去看看外边的世界;走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活。这个时候回溯看一下自己,当我们知道自己在这个时间点的时候,我们会静下心来,我们于是不会毛躁、不会喧哗,我们会更多地走向自己的心灵”。

今后毛丹青在涂鸦书、杂志、视频和语言培训方面还有更多新的计划。

 

界面:您在中国跟在日本去看中日关系,有什么不一样?

毛丹青:完全不一样。在日本讨论中国的负面大于正面,中国也是这样,在中国讨论日本的时候也是负面大于正面,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跟幼稚的媒体有关系,或者跟政府间的政治格局有关,对于老百姓的影响不是很大。没有说政治关系不好,文化交流就停止了。

界面:有部分中国人还是很喜欢日本文化的,但是可能碍于一些原因并不能被理解。

毛丹青:其实你要说《知日》有什么大成功也谈不上,但是它还是有一群受众的对吧,一些人跟的也很紧,这是很好的。

界面:日本文化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但是现在看来反而是中国很多传统的东西跟日本存在差异,想是出版和衍生品之类的,现在中国好像都没有特别成熟。

毛丹青:是的是的,这个没有办法怪中国,我们改革开放才多少时间,你要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呢,我们商品经济这个年数你和它比当然弱了。所以说我们走过的所有道路,跟它有时间差。比如说我们现在在玩什么飞行器啊手办啊,但现在人家已经在玩智能机器人了,它就是走在前面。

但是中国和日本当代文化里面最令我感到不平衡的就是,当代人它做的非常好,你看日本的当代人多厉害啊,比如村上和宫崎骏,他们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很大,中国的当代就不如他们的震慑力强。说到中国永远都是那些,在日本就是《论语》、孔子孟子、三国演义,没有人对现代的东西感兴趣,这一点差别很大。

我这点觉得不太平衡。我将近20年一直在为中国作家的作品在日本做推介,而且年代不同,像余华、苏童、莫言这一批人,下一批像安妮宝贝、郭敬明,这些我都有推介,但是效果整个就是不好。和他们进来的作品比较的话,我们的太弱了,你像东野圭吾、村上春树,一批批进来,没办法。

这个我就不明白,是中国人的好奇心大于日本人的,还是说我们现有文学的扩散力震慑力不如他们,我搞不清楚。

界面:你觉得文化上会趋同吗?

毛丹青:这个我觉得特别不可能,因为文化的背景不同,经济实力都不同,有着各自的逻辑。日本有日本的逻辑,当然中国也有中国的逻辑,是这样的。

界面:在日语培训方面会有什么计划吗?

这个我自己是有这方面的计划的,我这次出了一本书叫《在日本》这个是双语的。这个书我会在年内,在上海重新搭一个平台,搭一个以日语学习为由头的,我们的创意是“你学会了日语想干什么“这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条很“萌”的鱼怎么看日本

莫言说,毛丹青是一条鱼。跟着他的眼睛,或许能看到别样的日本。

图片来源:网络

“陪同我在日本已经很自如地游动了十几天的毛丹青君已经变成了一条鱼。”莫言评价毛丹青,“很油很滑,很流畅,但不是泥鳅,许多日本鱼钻不到的地方他都带着我钻到了。”

毛丹青是旅日华人作家,他从1987年移居日本,直到现在已有28年的时间。莫言把身在日本而未能融入日本的中国人比作虾,与日本的鱼格格不入。而毛丹青不同,他用他的视角看到了许多连日本人都没有注意过的角落,他对日本的理解、他对日本的融入感,也让更多对日本好奇的人,看到了新的角度。

巧的是莫言形容他是鱼,他的确也跟鱼虾都打过交道,在阪神大地震之前,他在日本做鱼虾生意。这份经历或许让他跟日本的生活之间有更好的融合。

在他的《日本虫眼纪行》中, 他写到了日本人对于生死的态度:在地震的火灾事故中、在医院的樱花树下,在“太阳之门”里,在这些他经历过的故事里,并没有太多煽情,只是用文字去细致描绘了画面。一旦去想象当时的场景,就会体悟到那一刻他的心情。

他也讲述了日本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花讯》一文中,他对于电脑用数据去预测樱花的开放时间感到十分别扭,而一位老园艺工对于樱树温度的敏感,就能得知花开之时,才真正让人敬畏。

他来中国时,经常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8月18号,他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做过一次讲座,在自己的部分讲完以后,他让自己带来中国的学生做到讲台上,跟大家一起聊自己在日本和中国的经历。

在记者想邀请他做专访时,他回应说:“我这两天要带学生,可能没有时间。”在书展看到他的时候,他还笑着对界面记者说:“我的学生是不是很有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呆萌!”

毛丹青本人其实也可以用“萌”来形容,从在他夸赞自己学生时亮起来的表情,到他在笔记本中的一些可爱的手绘,以及手绘时圆圆的字体,都看得出毛丹青本人的心态十分年轻,他是了解年轻人的,这或许也是促成他成为《知日》杂志主笔的原因之一。

在毛丹青的心里,他一直都希望中国和日本能够真正知己知彼,从文化上而不是从政治去看待彼此。他希望更多人可以“打开天窗,去看看外边的世界;走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活。这个时候回溯看一下自己,当我们知道自己在这个时间点的时候,我们会静下心来,我们于是不会毛躁、不会喧哗,我们会更多地走向自己的心灵”。

今后毛丹青在涂鸦书、杂志、视频和语言培训方面还有更多新的计划。

 

界面:您在中国跟在日本去看中日关系,有什么不一样?

毛丹青:完全不一样。在日本讨论中国的负面大于正面,中国也是这样,在中国讨论日本的时候也是负面大于正面,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跟幼稚的媒体有关系,或者跟政府间的政治格局有关,对于老百姓的影响不是很大。没有说政治关系不好,文化交流就停止了。

界面:有部分中国人还是很喜欢日本文化的,但是可能碍于一些原因并不能被理解。

毛丹青:其实你要说《知日》有什么大成功也谈不上,但是它还是有一群受众的对吧,一些人跟的也很紧,这是很好的。

界面:日本文化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但是现在看来反而是中国很多传统的东西跟日本存在差异,想是出版和衍生品之类的,现在中国好像都没有特别成熟。

毛丹青:是的是的,这个没有办法怪中国,我们改革开放才多少时间,你要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呢,我们商品经济这个年数你和它比当然弱了。所以说我们走过的所有道路,跟它有时间差。比如说我们现在在玩什么飞行器啊手办啊,但现在人家已经在玩智能机器人了,它就是走在前面。

但是中国和日本当代文化里面最令我感到不平衡的就是,当代人它做的非常好,你看日本的当代人多厉害啊,比如村上和宫崎骏,他们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很大,中国的当代就不如他们的震慑力强。说到中国永远都是那些,在日本就是《论语》、孔子孟子、三国演义,没有人对现代的东西感兴趣,这一点差别很大。

我这点觉得不太平衡。我将近20年一直在为中国作家的作品在日本做推介,而且年代不同,像余华、苏童、莫言这一批人,下一批像安妮宝贝、郭敬明,这些我都有推介,但是效果整个就是不好。和他们进来的作品比较的话,我们的太弱了,你像东野圭吾、村上春树,一批批进来,没办法。

这个我就不明白,是中国人的好奇心大于日本人的,还是说我们现有文学的扩散力震慑力不如他们,我搞不清楚。

界面:你觉得文化上会趋同吗?

毛丹青:这个我觉得特别不可能,因为文化的背景不同,经济实力都不同,有着各自的逻辑。日本有日本的逻辑,当然中国也有中国的逻辑,是这样的。

界面:在日语培训方面会有什么计划吗?

这个我自己是有这方面的计划的,我这次出了一本书叫《在日本》这个是双语的。这个书我会在年内,在上海重新搭一个平台,搭一个以日语学习为由头的,我们的创意是“你学会了日语想干什么“这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