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奇遇人生》:Baby骂得,刘雯骂不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奇遇人生》:Baby骂得,刘雯骂不得?

刘雯的身上并不存在争议,但她依旧具有话题——因为她有当代女性的普遍性,她的拼搏是,她的焦虑也是。

文|壹娱观察 唐小钰

编辑|小飚

2015年刘雯上了一档恋爱类综艺《我们相爱吧》,节目里她和崔始源的“石榴夫妇”吸粉无数,粉丝希望二人假戏真做,并努力从社交平台、路人偶遇中挖掘各种可能性。

而直到2019年的《奇遇人生》,刘雯才终于揭晓这段关系的答案——她没谈过恋爱,她的男朋友就是工作。

刘雯因为《奇遇人生》上了好几个热搜,这对一般明星来说是很难达成的KPI。即使是同为超模的奚梦瑶,也需要有恋情婚姻或是事业争议的话题才能被讨论——而这些刘雯都没有。

她并不是具有“综艺感”的明星,摘掉专业超模的帽子,镜头下的她甚至有些拘谨,《奇遇人生》里,人们发现,她的英文都没有那么“正宗”。

但刘雯很特别,因为网络舆论对她尤其偏爱,这在31岁的女星身上很少见。

多数情况下,迈入30岁门槛的女星必然面临情感问题的追击,而刘雯,即使她自己将这个问题在节目中抛出,大众也会轻飘地绕开,然后评价依旧是:她现在这样很好。

31岁从未谈过恋爱,过得快乐吗?

一定要形容的话,刘雯有一种邻家气质,很像隔壁的学霸姐姐,她的优秀来自自律、认真、专注——总之都是大众均可习得的。

她的脸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履历干净漂亮,业务能力强,没有花边新闻。况且,她的性格平和安宁,是这个时代的稀缺特质,虽然大多数时候容易被舆论“忽略”,但一旦被看到,就会被喜欢。

刘雯在《奇遇人生》里受到了和Baby截然不同的舆论待遇,而这并不完全因为二人的公众印象不同。

细看会发现,Baby在节目中展现的软弱是可视的,对骑行的“知难而退”让baby的事业瓶颈和网络恶评都得到了解释;而刘雯表现出的则是云淡风轻下一种隐匿的迷茫。

她并非T台上那个昂首挺胸的超模,她的担心和犹豫同样存在。因此,Baby令人愤怒,刘雯却让人心疼。

《奇遇人生》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刘雯和节目导演对一个人生活状态的争议。《美丽的标价》的作者米尔斯是这样总结理想的模特的:随时应征和表达正确情绪;乐于工作;天性乐观努力、无忧无虑。

在模特的考评体系中,外形,个性、情感都要被征用。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4小时浸泡在工作中的刘雯,无法去谈恋爱和生活。

当然,个人对生活感受的描述是完全私人化的。但当节目组导演追问“不是喜欢一个人生活,而是找不到另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刘雯呈现的状态显然有些激动。那个导演也因此被炮轰。

实际上,节目导演的视角颇好理解,包括其话语中的尖锐性。旁观者总善于观察个体表述中自欺欺人的部分,并残忍地把它抓出来。

刘雯说“一个人也很好”,说出了“也”字就感觉是在将就,类似的例子见于早年小S在《康熙来了》吐槽过的“女孩也很好”的评价——好像只是选中PlanB的人的自我安慰。

刘雯说自己感觉“alone is not too bad”,和淘金姐妹和她说的“alone is so good”意义截然不同,翻译成中文字幕好像差不多,但“not bad”总有种不到最好的惆怅和遗憾。

看清这一层,才能明白刘雯为什么说“好地方要有人分享”,也才能看懂她的眼泪。

刘雯成为理想的我们

而节目导演对刘雯的“冒犯”会被网友攻击,恰恰是因为很多人看懂了刘雯,并且想保护她的脆弱——这也是刘雯身上重要的个人魅力,是这种魅力让她从一众话题明星中脱颖而出。

虽然,和同为超模的奚梦瑶相比,刘雯的身上并不存在争议,但她依旧具有话题——因为她有当代女性的普遍性,她的拼搏是,她的焦虑也是。

对比《奇遇人生》中坚定的“淘金四姐妹”,会发现刘雯的气质中存在着一种谨慎,她在尝试打枪但意外走火后会一直道歉,尽管别人已经跟她说“不要抱歉,毕竟你是第一次”。

这个反应很有意思,结合她后面的节目表现,你会发现刘雯并不是永远热血,永远活力十足,而是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并获取反馈的。

这也许与她职业有关。《美丽的标价》里提到模特身价是由星探、经纪人、助理、造型师、摄影师、设计师等共同决定,寻求和他人交流的反馈可能早已成为刘雯的习惯。

另一种解释是,刘雯和几乎所有的东方女性一样,有着一种对生活的理直气壮的缺失。社会对女性施以的无情枷锁早就被女性内化为自我的枷锁,无所畏惧大胆尝试是很难的。

但这不代表不可以。有时候,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不是意气风发的,这中途可能是怀疑的,惶恐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在最近播出的《十三邀》里,陈冲在说到关于勇气的问题时,也说到了同样的事。

刘雯展现的正是这种状态。内心当然存在对自我选择的怀疑和迷茫,却依旧会为自己摇旗呐喊,奋勇向前——而这也是时代女性的群体特征。

因此,喜欢上刘雯很简单,因为这个时代女人的独立与脆弱在她的身上得以统一,她是那么的优秀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优秀是可以被习得的(虽然很多人做不到),那真实是可以被理解的(虽然很多人不想说)。

如果说大众眼中的明星是理想的自己,那这个时代对大部分“理想的自己”实在太过严苛了——

不过喜欢刘雯,可能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最后一点“放过”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奇遇人生》:Baby骂得,刘雯骂不得?

刘雯的身上并不存在争议,但她依旧具有话题——因为她有当代女性的普遍性,她的拼搏是,她的焦虑也是。

文|壹娱观察 唐小钰

编辑|小飚

2015年刘雯上了一档恋爱类综艺《我们相爱吧》,节目里她和崔始源的“石榴夫妇”吸粉无数,粉丝希望二人假戏真做,并努力从社交平台、路人偶遇中挖掘各种可能性。

而直到2019年的《奇遇人生》,刘雯才终于揭晓这段关系的答案——她没谈过恋爱,她的男朋友就是工作。

刘雯因为《奇遇人生》上了好几个热搜,这对一般明星来说是很难达成的KPI。即使是同为超模的奚梦瑶,也需要有恋情婚姻或是事业争议的话题才能被讨论——而这些刘雯都没有。

她并不是具有“综艺感”的明星,摘掉专业超模的帽子,镜头下的她甚至有些拘谨,《奇遇人生》里,人们发现,她的英文都没有那么“正宗”。

但刘雯很特别,因为网络舆论对她尤其偏爱,这在31岁的女星身上很少见。

多数情况下,迈入30岁门槛的女星必然面临情感问题的追击,而刘雯,即使她自己将这个问题在节目中抛出,大众也会轻飘地绕开,然后评价依旧是:她现在这样很好。

31岁从未谈过恋爱,过得快乐吗?

一定要形容的话,刘雯有一种邻家气质,很像隔壁的学霸姐姐,她的优秀来自自律、认真、专注——总之都是大众均可习得的。

她的脸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履历干净漂亮,业务能力强,没有花边新闻。况且,她的性格平和安宁,是这个时代的稀缺特质,虽然大多数时候容易被舆论“忽略”,但一旦被看到,就会被喜欢。

刘雯在《奇遇人生》里受到了和Baby截然不同的舆论待遇,而这并不完全因为二人的公众印象不同。

细看会发现,Baby在节目中展现的软弱是可视的,对骑行的“知难而退”让baby的事业瓶颈和网络恶评都得到了解释;而刘雯表现出的则是云淡风轻下一种隐匿的迷茫。

她并非T台上那个昂首挺胸的超模,她的担心和犹豫同样存在。因此,Baby令人愤怒,刘雯却让人心疼。

《奇遇人生》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刘雯和节目导演对一个人生活状态的争议。《美丽的标价》的作者米尔斯是这样总结理想的模特的:随时应征和表达正确情绪;乐于工作;天性乐观努力、无忧无虑。

在模特的考评体系中,外形,个性、情感都要被征用。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4小时浸泡在工作中的刘雯,无法去谈恋爱和生活。

当然,个人对生活感受的描述是完全私人化的。但当节目组导演追问“不是喜欢一个人生活,而是找不到另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刘雯呈现的状态显然有些激动。那个导演也因此被炮轰。

实际上,节目导演的视角颇好理解,包括其话语中的尖锐性。旁观者总善于观察个体表述中自欺欺人的部分,并残忍地把它抓出来。

刘雯说“一个人也很好”,说出了“也”字就感觉是在将就,类似的例子见于早年小S在《康熙来了》吐槽过的“女孩也很好”的评价——好像只是选中PlanB的人的自我安慰。

刘雯说自己感觉“alone is not too bad”,和淘金姐妹和她说的“alone is so good”意义截然不同,翻译成中文字幕好像差不多,但“not bad”总有种不到最好的惆怅和遗憾。

看清这一层,才能明白刘雯为什么说“好地方要有人分享”,也才能看懂她的眼泪。

刘雯成为理想的我们

而节目导演对刘雯的“冒犯”会被网友攻击,恰恰是因为很多人看懂了刘雯,并且想保护她的脆弱——这也是刘雯身上重要的个人魅力,是这种魅力让她从一众话题明星中脱颖而出。

虽然,和同为超模的奚梦瑶相比,刘雯的身上并不存在争议,但她依旧具有话题——因为她有当代女性的普遍性,她的拼搏是,她的焦虑也是。

对比《奇遇人生》中坚定的“淘金四姐妹”,会发现刘雯的气质中存在着一种谨慎,她在尝试打枪但意外走火后会一直道歉,尽管别人已经跟她说“不要抱歉,毕竟你是第一次”。

这个反应很有意思,结合她后面的节目表现,你会发现刘雯并不是永远热血,永远活力十足,而是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并获取反馈的。

这也许与她职业有关。《美丽的标价》里提到模特身价是由星探、经纪人、助理、造型师、摄影师、设计师等共同决定,寻求和他人交流的反馈可能早已成为刘雯的习惯。

另一种解释是,刘雯和几乎所有的东方女性一样,有着一种对生活的理直气壮的缺失。社会对女性施以的无情枷锁早就被女性内化为自我的枷锁,无所畏惧大胆尝试是很难的。

但这不代表不可以。有时候,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不是意气风发的,这中途可能是怀疑的,惶恐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在最近播出的《十三邀》里,陈冲在说到关于勇气的问题时,也说到了同样的事。

刘雯展现的正是这种状态。内心当然存在对自我选择的怀疑和迷茫,却依旧会为自己摇旗呐喊,奋勇向前——而这也是时代女性的群体特征。

因此,喜欢上刘雯很简单,因为这个时代女人的独立与脆弱在她的身上得以统一,她是那么的优秀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优秀是可以被习得的(虽然很多人做不到),那真实是可以被理解的(虽然很多人不想说)。

如果说大众眼中的明星是理想的自己,那这个时代对大部分“理想的自己”实在太过严苛了——

不过喜欢刘雯,可能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最后一点“放过”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