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清朝,一张纸是如何诞生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清朝,一张纸是如何诞生的?

古代纸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乾隆年间来自于法国的传教士蒋友仁,通过一本水彩画图册描绘了那个时期竹制宣纸的制造过程。

《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国造纸艺术)来自于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P.Michael Benoist)在中国的记录资料。这本出版于1775年的这本水彩画图册描绘了竹制宣纸的制造过程。

查看竹材

砍切竹材

竹材去皮

竹材整捆

刷洗竹材

浸泡竹材

切分竹材

捣碎竹材

研磨竹浆

蒸竹浆

沤烂竹浆

搅拌竹浆

捂竹浆

漂洗竹浆

入池抄纸

抄纸

抄小纸

晾纸

晾纸

挂晾

裁切和规整

进入纸店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精与粗,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惟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摘自《天工开物·杀青》

后学才疏多有稽谬,望众先生多多砍正指教。

博物君,一九八六年生于西安,艺术家。常游离于博物馆、美术馆及古玩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清朝,一张纸是如何诞生的?

古代纸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乾隆年间来自于法国的传教士蒋友仁,通过一本水彩画图册描绘了那个时期竹制宣纸的制造过程。

《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国造纸艺术)来自于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P.Michael Benoist)在中国的记录资料。这本出版于1775年的这本水彩画图册描绘了竹制宣纸的制造过程。

查看竹材

砍切竹材

竹材去皮

竹材整捆

刷洗竹材

浸泡竹材

切分竹材

捣碎竹材

研磨竹浆

蒸竹浆

沤烂竹浆

搅拌竹浆

捂竹浆

漂洗竹浆

入池抄纸

抄纸

抄小纸

晾纸

晾纸

挂晾

裁切和规整

进入纸店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精与粗,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惟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摘自《天工开物·杀青》

后学才疏多有稽谬,望众先生多多砍正指教。

博物君,一九八六年生于西安,艺术家。常游离于博物馆、美术馆及古玩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