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界哲学日: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哲学的生活为何更加必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界哲学日: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哲学的生活为何更加必要?

哲学挑战既有价值,鼓励不同的解释和方法,呼唤一个整体上更加宽容的社会。

苏格拉底

记者 | 实习生 陈静仪

编辑 | 黄月

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现代社会,古老的哲学教育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呢?自200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11月第三个星期四设立为“世界哲学日”,以此强调哲学对于每个个体、对于不同民族和区域、对于人类整体而言的意义。哲学理论和哲学史让我们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思想潮流的多样性,激发我们对既有观念的思考和讨论。哲学欢迎提问,鼓励对既有价值的反思,并让我们看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它鼓励不同的解释和方法,呼唤一个整体上更加宽容的社会。

世界哲学日

今年的世界哲学日是11月21日,主旨在于强调哲学在不同地区语境中的重要性,目的是在有关支持社会变革的当代挑战中纳入区域性的倡议。 我们正面对着不同层面的社会分裂与对立,今年哲学日增进区域活力、促进全球合作的目标也正由此而来,以应对移民、激进化、环境变化或人工智能等重大挑战。

在哲学日这一天,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试图从苏格拉底和庄子的哲学观点中发现追问与反思、智慧与包容的可能。

苏格拉底的方法:提问与反思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的“φιλοσοφία”,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因此,谈到哲学,我们往往不可避免谈到古希腊,谈到苏格拉底。2000多年后,苏格拉底的方法仍然鼓励我们严肃对待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苏格拉底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总是以辩驳、诘问的方式向那些“真正拥有知识”的诗人和智者提问,逼迫谈话者细细考察神话和展示性演讲中提到的观念,最终使对方承认那些习以为常的、看似不可动摇的观念可能禁不起推敲。作为苏格拉底的对话者,智者教授的修辞术会影响法庭关于正义的判决,影响雅典公民大会做出的决定,其演说是雅典公民生活的重要组成。而苏格拉底却试图指出,这些演讲者不仅对于他们所讲的问题一无所知, 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以《欧绪弗洛篇》为例,苏格拉底问欧绪弗洛是否自认为具有关于神圣的知识。在准备控告父亲是杀人犯的欧绪弗洛看来,他正是因为“非常肯定,完全了解”什么是虔敬,所以才敢于控告自己的父亲,苏格拉底的问题显得十分愚蠢。但是,在一问一答反复诘问之后,欧绪弗洛最终承认自己先前的回答是有问题的,关于“虔诚”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他先前的行为并非基于“真知灼见”。最后,欧绪弗洛只能抛下苏格拉底,推说他有急事而匆匆离开。

苏格拉底的提问是对已有秩序和世界观的挑战,是危险的,是充满挑衅意味的,是使人愤怒的,甚至使他最终因“腐蚀青年”和“崇拜新神”“不崇拜城邦诸神”的罪名而被处死刑。我们纪念苏格拉底,称他为哲学家,不是因为他提供了一套“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标准答案,而是因为他带来了“苏格拉底的方法”,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对正义、道德、美、存在等重要问题提问,让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们可以通过提问和对话,过一种哲学式的、反思性的、向新观念开放的生活。

拉斐尔:《雅典学院》湿壁画 770cm x 500cm

庄子之“大小”:挑战绝对

《庄子》试图通过不着边际的神话和寓言,动摇日常生活中的是非彼此标准。《逍遥游》讲鲲鹏之大与燕雀之小,并非意在说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而是说日常生活中虽然有小知大知、小年大年的区别,不过在真正的“大”、在无极之外复有无极的乌何有之乡面前,所谓的大小都是不足称道的。彭祖是传说中的长寿之人,但是这种长寿在所谓“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之大椿面前,不也是像不知晦朔、不知春秋的朝菌或惠蛄一样吗?当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视野放得足够大,就会对大和小有新的理解。

庄子像

《齐物论》指出,我们拥有的不过是从自己立场出发的一己之见,怎么能知道我的个人判断就是必然的是非标准呢?“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不应该从一人一时的好恶出发而辨别是非,并把这种是非当作唯一的标准。所谓“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不同的人关于什么是美味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而言,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却不能辨别绝对的是非。即使是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亦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如庄子所言:“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尾声

在今天全球化的生活经验之下,遥远的苏格拉底和庄子对我们的哲学仍有意义吗?

一方面,当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紧密相连,当不同地区的人们共享着相似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这构成了沟通和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意味着多元化,意味着可能的冲突和挑战。原有的地区、民族、宗教之间的差异不会因为全球化而销声匿迹;而在同一文化环境中,阶层、代际、性别、职业间的差距和隔阂则可能进一步增加。

面对一个多元的、充满变化的世界,哲学教育和哲学研究能够带来的是苏格拉底式的、对既有观念的不断追问与反思,以及多种不同回答的可能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个人、国家和区域都可能而且应当做出自己的“哲学的努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界哲学日: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哲学的生活为何更加必要?

哲学挑战既有价值,鼓励不同的解释和方法,呼唤一个整体上更加宽容的社会。

苏格拉底

记者 | 实习生 陈静仪

编辑 | 黄月

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现代社会,古老的哲学教育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呢?自200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11月第三个星期四设立为“世界哲学日”,以此强调哲学对于每个个体、对于不同民族和区域、对于人类整体而言的意义。哲学理论和哲学史让我们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思想潮流的多样性,激发我们对既有观念的思考和讨论。哲学欢迎提问,鼓励对既有价值的反思,并让我们看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它鼓励不同的解释和方法,呼唤一个整体上更加宽容的社会。

世界哲学日

今年的世界哲学日是11月21日,主旨在于强调哲学在不同地区语境中的重要性,目的是在有关支持社会变革的当代挑战中纳入区域性的倡议。 我们正面对着不同层面的社会分裂与对立,今年哲学日增进区域活力、促进全球合作的目标也正由此而来,以应对移民、激进化、环境变化或人工智能等重大挑战。

在哲学日这一天,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试图从苏格拉底和庄子的哲学观点中发现追问与反思、智慧与包容的可能。

苏格拉底的方法:提问与反思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的“φιλοσοφία”,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因此,谈到哲学,我们往往不可避免谈到古希腊,谈到苏格拉底。2000多年后,苏格拉底的方法仍然鼓励我们严肃对待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苏格拉底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总是以辩驳、诘问的方式向那些“真正拥有知识”的诗人和智者提问,逼迫谈话者细细考察神话和展示性演讲中提到的观念,最终使对方承认那些习以为常的、看似不可动摇的观念可能禁不起推敲。作为苏格拉底的对话者,智者教授的修辞术会影响法庭关于正义的判决,影响雅典公民大会做出的决定,其演说是雅典公民生活的重要组成。而苏格拉底却试图指出,这些演讲者不仅对于他们所讲的问题一无所知, 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以《欧绪弗洛篇》为例,苏格拉底问欧绪弗洛是否自认为具有关于神圣的知识。在准备控告父亲是杀人犯的欧绪弗洛看来,他正是因为“非常肯定,完全了解”什么是虔敬,所以才敢于控告自己的父亲,苏格拉底的问题显得十分愚蠢。但是,在一问一答反复诘问之后,欧绪弗洛最终承认自己先前的回答是有问题的,关于“虔诚”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他先前的行为并非基于“真知灼见”。最后,欧绪弗洛只能抛下苏格拉底,推说他有急事而匆匆离开。

苏格拉底的提问是对已有秩序和世界观的挑战,是危险的,是充满挑衅意味的,是使人愤怒的,甚至使他最终因“腐蚀青年”和“崇拜新神”“不崇拜城邦诸神”的罪名而被处死刑。我们纪念苏格拉底,称他为哲学家,不是因为他提供了一套“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标准答案,而是因为他带来了“苏格拉底的方法”,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对正义、道德、美、存在等重要问题提问,让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们可以通过提问和对话,过一种哲学式的、反思性的、向新观念开放的生活。

拉斐尔:《雅典学院》湿壁画 770cm x 500cm

庄子之“大小”:挑战绝对

《庄子》试图通过不着边际的神话和寓言,动摇日常生活中的是非彼此标准。《逍遥游》讲鲲鹏之大与燕雀之小,并非意在说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而是说日常生活中虽然有小知大知、小年大年的区别,不过在真正的“大”、在无极之外复有无极的乌何有之乡面前,所谓的大小都是不足称道的。彭祖是传说中的长寿之人,但是这种长寿在所谓“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之大椿面前,不也是像不知晦朔、不知春秋的朝菌或惠蛄一样吗?当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视野放得足够大,就会对大和小有新的理解。

庄子像

《齐物论》指出,我们拥有的不过是从自己立场出发的一己之见,怎么能知道我的个人判断就是必然的是非标准呢?“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不应该从一人一时的好恶出发而辨别是非,并把这种是非当作唯一的标准。所谓“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不同的人关于什么是美味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而言,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却不能辨别绝对的是非。即使是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亦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如庄子所言:“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尾声

在今天全球化的生活经验之下,遥远的苏格拉底和庄子对我们的哲学仍有意义吗?

一方面,当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紧密相连,当不同地区的人们共享着相似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这构成了沟通和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意味着多元化,意味着可能的冲突和挑战。原有的地区、民族、宗教之间的差异不会因为全球化而销声匿迹;而在同一文化环境中,阶层、代际、性别、职业间的差距和隔阂则可能进一步增加。

面对一个多元的、充满变化的世界,哲学教育和哲学研究能够带来的是苏格拉底式的、对既有观念的不断追问与反思,以及多种不同回答的可能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个人、国家和区域都可能而且应当做出自己的“哲学的努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