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研读古代史为何需要了解神话传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研读古代史为何需要了解神话传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为何起源发展,特征、文化方式、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在神话的帮助下,为研读者找到近似答案。

文|郑渝川

所评图书:

书名:《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

作者:(美)苏珊·怀斯·鲍尔

译者:张宇、宋爽、徐彬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所有的古代史都包含大量的猜测,而人类早期文明社会的历史记述尤其如此。中华文明的准确起源、发端时间,而今仍然难以确定。但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基于对土壤、植被、气象等资料的深入分析,历史学家可以基本确定的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距今7000年左右),我国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广阔土地已经成为了一片平原。在那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湖泊和泥沼纵横交错,山东半岛很可能还是一座岛屿,史前狩猎者和采集者显然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定居。

长江和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是很有道理的说法。黄河中游、下游在公元前5000年以后开始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而长江流域兴起了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

但除了上述文化遗址以外,人们对于中国早期历史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多数来自于各种神话传说。当然,在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埃及,早期历史一定程度上都是融合了传说、历史和神话。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伏羲发现了万物之道,而神农则教会了中国人耕种。这之后就是黄帝,传说中在打败炎帝后,他锻造出了金属剑,用指南车指引道路而一举击败了可以呼风唤雨的叛乱者蚩尤。我们当然知道传说中的记述,依照技术演进逻辑来看往往是不能成立的:很难想象公元前30世纪甚至更早的中国,乃至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会有指南车。按照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的研究,黄帝时期(如果传说中的他确实存在)的中国,黄河流域分布的文明应该仅仅是由村落组成的,人们掌握捕鱼、种植、收获稻谷,也能征战。

美国历史作家苏珊·怀斯·鲍尔长期致力于为英语国家的青少年读者撰写历史普及读物,出版过百万套级历史普及畅销书《世界的故事》。苏珊·怀斯·鲍尔的另一部经典代表作品《世界史的故事》近日引进到我国出版。这套书分册为青少年读者解读各历史时期的世界历史,其中第一本《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介绍了人类史前史、人类早期历史的许多重要人物、事件、传说。苏珊·怀斯·鲍尔在这本书中指出,青少年读者了解史前史是相当重要的,而解读这部分历史,需要非常细心的处理考古记录、文献记述、史前故事和神话。因为完全将全球各地早期人类的史前故事和神话都以缺乏足够的确凿依据为由,排除在历史讲述之外,就必然造成历史缺乏一个合理性的开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为何起源发展,特征、文化方式、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在神话的帮助下,为研读者找到近似答案。

依照史前故事,古代中国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之后,进入了夏朝。苏珊·怀斯·鲍尔在《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书中为读者解读了夏朝之前的禅让制的形成以及如何走向解体,逐渐被世袭制所取代。这本书相对平衡的处理了包括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等古代人类文明的历史记述,也相当客观的评述了比如二里头遗址能否说明夏朝的存在等国际史学界、考古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尽管一些国外的历史学家对夏朝历史是否真的如《史记》等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述那样存在发展有过怀疑,但包括这些怀疑者在内,人们都相信,夏朝的历史,其实很好的说明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观念。《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这本书概括了司马迁、司马光等古代中国历史研究者的观点指出,统治的权力一旦取决于血缘而非实力,统治者就会慢慢腐败,由此导致了古代中国的王朝呈现出周期式更迭的特点。

夏朝之后的商朝,被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公认确凿存在。从殷墟的发现可知,商朝的前半期,并没有固定的首都,而是在三百年内五度迁都。《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这本书认为,商朝中国还不具备埃及法老的高度集权化(所以还不能建造金字塔那样的超大规模建筑),却仍然有了足够实力来征发大量劳役建造城墙、铸造青铜器。商朝中国制造青铜器的能力,在当时远远领先于其他文明古国,而此时中国也开始有了世界上第一个超越象形文字的语言文字系统,通过组合刻画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的“会意字”。书中在记述周朝中国历史时肯定了周公对于促进中国国家概念、政治和文化仪式传统发展等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这本书还谈到了多个古代文明都流传下来了早期人类遭遇大洪水的记录,有相当多的雷同之处。这种“不约而同”在19世纪、20世纪被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排列顺序的考察所印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研读古代史为何需要了解神话传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为何起源发展,特征、文化方式、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在神话的帮助下,为研读者找到近似答案。

文|郑渝川

所评图书:

书名:《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

作者:(美)苏珊·怀斯·鲍尔

译者:张宇、宋爽、徐彬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所有的古代史都包含大量的猜测,而人类早期文明社会的历史记述尤其如此。中华文明的准确起源、发端时间,而今仍然难以确定。但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基于对土壤、植被、气象等资料的深入分析,历史学家可以基本确定的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距今7000年左右),我国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广阔土地已经成为了一片平原。在那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湖泊和泥沼纵横交错,山东半岛很可能还是一座岛屿,史前狩猎者和采集者显然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定居。

长江和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是很有道理的说法。黄河中游、下游在公元前5000年以后开始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而长江流域兴起了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

但除了上述文化遗址以外,人们对于中国早期历史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多数来自于各种神话传说。当然,在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埃及,早期历史一定程度上都是融合了传说、历史和神话。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伏羲发现了万物之道,而神农则教会了中国人耕种。这之后就是黄帝,传说中在打败炎帝后,他锻造出了金属剑,用指南车指引道路而一举击败了可以呼风唤雨的叛乱者蚩尤。我们当然知道传说中的记述,依照技术演进逻辑来看往往是不能成立的:很难想象公元前30世纪甚至更早的中国,乃至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会有指南车。按照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的研究,黄帝时期(如果传说中的他确实存在)的中国,黄河流域分布的文明应该仅仅是由村落组成的,人们掌握捕鱼、种植、收获稻谷,也能征战。

美国历史作家苏珊·怀斯·鲍尔长期致力于为英语国家的青少年读者撰写历史普及读物,出版过百万套级历史普及畅销书《世界的故事》。苏珊·怀斯·鲍尔的另一部经典代表作品《世界史的故事》近日引进到我国出版。这套书分册为青少年读者解读各历史时期的世界历史,其中第一本《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介绍了人类史前史、人类早期历史的许多重要人物、事件、传说。苏珊·怀斯·鲍尔在这本书中指出,青少年读者了解史前史是相当重要的,而解读这部分历史,需要非常细心的处理考古记录、文献记述、史前故事和神话。因为完全将全球各地早期人类的史前故事和神话都以缺乏足够的确凿依据为由,排除在历史讲述之外,就必然造成历史缺乏一个合理性的开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为何起源发展,特征、文化方式、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在神话的帮助下,为研读者找到近似答案。

依照史前故事,古代中国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之后,进入了夏朝。苏珊·怀斯·鲍尔在《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书中为读者解读了夏朝之前的禅让制的形成以及如何走向解体,逐渐被世袭制所取代。这本书相对平衡的处理了包括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等古代人类文明的历史记述,也相当客观的评述了比如二里头遗址能否说明夏朝的存在等国际史学界、考古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尽管一些国外的历史学家对夏朝历史是否真的如《史记》等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述那样存在发展有过怀疑,但包括这些怀疑者在内,人们都相信,夏朝的历史,其实很好的说明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观念。《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这本书概括了司马迁、司马光等古代中国历史研究者的观点指出,统治的权力一旦取决于血缘而非实力,统治者就会慢慢腐败,由此导致了古代中国的王朝呈现出周期式更迭的特点。

夏朝之后的商朝,被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公认确凿存在。从殷墟的发现可知,商朝的前半期,并没有固定的首都,而是在三百年内五度迁都。《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这本书认为,商朝中国还不具备埃及法老的高度集权化(所以还不能建造金字塔那样的超大规模建筑),却仍然有了足够实力来征发大量劳役建造城墙、铸造青铜器。商朝中国制造青铜器的能力,在当时远远领先于其他文明古国,而此时中国也开始有了世界上第一个超越象形文字的语言文字系统,通过组合刻画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的“会意字”。书中在记述周朝中国历史时肯定了周公对于促进中国国家概念、政治和文化仪式传统发展等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世界史的故事》(1,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这本书还谈到了多个古代文明都流传下来了早期人类遭遇大洪水的记录,有相当多的雷同之处。这种“不约而同”在19世纪、20世纪被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排列顺序的考察所印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