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特展观察:“网红展”越来越多,是特展行业蓬勃发展的序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特展观察:“网红展”越来越多,是特展行业蓬勃发展的序章

“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去看“网红展”“打卡展”的观众是特展市场中的绝对增量,原先喜欢看传统或严肃展览的观众依然存在。

2019年7月,《魔道祖师》主题快闪店在上海开幕。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朱洁树

“过去一个欧洲大博物馆来亚洲巡回展出,基本上会选择的城市大概是东京、首尔和台北。现在台北已经被上海替代掉了,未来,可能北京、上海、深圳就可以组成一个巡回展的体系。”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文创特展论坛”上,中华展演文创发展协会理事长林宜标如此评价中国特展行业的发展。根据《特展时代2.0》的定义,“特展”指的是以特定的主题组织内容,针对专业观众或有兴趣的爱好者,以门票、衍生品和社会赞助等为主要运营模式,在特定时间段内举办的展览。特展产业的壮大与社会整体经济与文化发展程度提高带来“体验经济”有关,“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在大量消费品的质量、价格、技术和功能趋同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重点从‘物有所值’到‘价廉物美’,从‘超值服务’再到‘个性体验’。”

从中国第一部系统性研究特展行业的专著《特展时代2.0》出版的2015年到现在,中国特展行业蓬勃发展,它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又将在未来走向何方?“第二届长三角文创特展论坛”邀请到了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观察者及业内参与者分享观点,参与讨论。作为《特展时代2.0》的作者,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文创特展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喜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布与论坛观众分享了她对上海特展市场的最新观察。

根据各票务平台的数据梳理,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在这一年已举办了280场特展,预计全年共举办300场特展。这些特展大致可分为三类:文化艺术类、IP衍生类和原创类。文化艺术类特展基本在美术馆、博物馆举行,依托于遗存文物或艺术家作品,展品价值和观赏门槛较高。文化艺术类特展是今年上海特展市场的主流,约占全部特展的63%,其中以中国题材(70%)和现当代艺术(75%)为主。

虽然“IP衍生类特展随处都是”是很多人的印象,但该类特展其实只占上海全年特展的10%,主题包括动漫卡通、游戏、影视、时尚品牌、文学等等。贾布指出,今年上海动漫类特展呈现出一种突出的变化——《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这样的老少通吃的全民IP特展数量明显下降,如天野喜孝这样相对小众的特展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在IP衍生类特展中,品质感最高的其实是时尚品牌策划的展览,因为时尚品牌不缺资金,举办展览的目的更多是市场推广而非盈利。

最值得注意的趋势则是原创类特展的井喷。所谓的原创展,即那些不依托于任何形式,无中生有的展览,任何话题——情感、童话、玄幻、太空、植物、动物、食物、潮玩、怀旧——都能成为展览主题。此类展览通常在商业综合体中举办,大量采用喷绘和玻璃钢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可复制性的特点。贾布表示,在撰写《特展时代2.0》的2014年,上海能找到的原创展案例只有一个(“失恋展”),然而到2019年,原创展已占上海全年特展的27%。

贾布指出,上海特展行业在2019年已经进入常态化发展,数量多,分布广,主办方和观众都已趋于理性,对展览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前者的定价策略趋于稳定,后者也能够根据特展介绍大致判断这样的展览值得花多少时间和金钱。然而特展行业进入红海也意味着观众的稀释:目前,上海单个特展的人流大多在2-6万人次之间,少数高质量的展览可以达到10万人次。上海特展观众的平均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27岁为峰值,比杭州、南京都高。

针对上海特展行业的现状,贾布做出如下判断:首先,原创展是特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寻求自我突破的必然路径。“原创展,或者说‘网红展’或‘打卡展’,其实在舆论中是非常负面的,尤其是传统策展人非常不认可。但这其实是展览在内容上寻求突破的一条路径,因为IP就那么多。”也正是因为原创展——特别是成本低、山寨壁垒低的“网红展”——的泛滥和舆论中的广泛争议,贾布认为纯场景打卡式的消费型特展明年或将面临洗牌。

与之相对的,是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特展将成为下一个特展市场热点。根据贾布的观察,“今年上海78个原创展中有4个和故宫有关。当然这和故宫在这两年积极推动文创有关,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真的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限发掘的宝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国家政策,所以它会是热点。”

有中国元素的原创展将是未来特展行业的重要趋势,这是多位论坛嘉宾的共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认为,随着未来全球范围内各种冲突、矛盾的加剧,文化艺术的力量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因为人性中有共通的对文化、艺术和美的追求。在这之中,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下中国文化政策的重点之一,这也为特展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在论坛现场,两位特展业内人士分享了两个即将面世的案例:《三体》主题文创特展和以《海错图》为灵感开发的《故宫里的海洋世界》特展。

“网红展”越来越多,会导致年轻人越来越不愿去看严肃展览吗?贾布认为这样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去看“网红展”“打卡展”的观众是特展市场中的绝对增量,原先喜欢看传统或严肃展览的观众依然存在。“我认为特展的蓬勃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混乱是蓬勃的序章,而现在只是序章的前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特展观察:“网红展”越来越多,是特展行业蓬勃发展的序章

“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去看“网红展”“打卡展”的观众是特展市场中的绝对增量,原先喜欢看传统或严肃展览的观众依然存在。

2019年7月,《魔道祖师》主题快闪店在上海开幕。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朱洁树

“过去一个欧洲大博物馆来亚洲巡回展出,基本上会选择的城市大概是东京、首尔和台北。现在台北已经被上海替代掉了,未来,可能北京、上海、深圳就可以组成一个巡回展的体系。”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文创特展论坛”上,中华展演文创发展协会理事长林宜标如此评价中国特展行业的发展。根据《特展时代2.0》的定义,“特展”指的是以特定的主题组织内容,针对专业观众或有兴趣的爱好者,以门票、衍生品和社会赞助等为主要运营模式,在特定时间段内举办的展览。特展产业的壮大与社会整体经济与文化发展程度提高带来“体验经济”有关,“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在大量消费品的质量、价格、技术和功能趋同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重点从‘物有所值’到‘价廉物美’,从‘超值服务’再到‘个性体验’。”

从中国第一部系统性研究特展行业的专著《特展时代2.0》出版的2015年到现在,中国特展行业蓬勃发展,它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又将在未来走向何方?“第二届长三角文创特展论坛”邀请到了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观察者及业内参与者分享观点,参与讨论。作为《特展时代2.0》的作者,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文创特展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喜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布与论坛观众分享了她对上海特展市场的最新观察。

根据各票务平台的数据梳理,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在这一年已举办了280场特展,预计全年共举办300场特展。这些特展大致可分为三类:文化艺术类、IP衍生类和原创类。文化艺术类特展基本在美术馆、博物馆举行,依托于遗存文物或艺术家作品,展品价值和观赏门槛较高。文化艺术类特展是今年上海特展市场的主流,约占全部特展的63%,其中以中国题材(70%)和现当代艺术(75%)为主。

虽然“IP衍生类特展随处都是”是很多人的印象,但该类特展其实只占上海全年特展的10%,主题包括动漫卡通、游戏、影视、时尚品牌、文学等等。贾布指出,今年上海动漫类特展呈现出一种突出的变化——《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这样的老少通吃的全民IP特展数量明显下降,如天野喜孝这样相对小众的特展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在IP衍生类特展中,品质感最高的其实是时尚品牌策划的展览,因为时尚品牌不缺资金,举办展览的目的更多是市场推广而非盈利。

最值得注意的趋势则是原创类特展的井喷。所谓的原创展,即那些不依托于任何形式,无中生有的展览,任何话题——情感、童话、玄幻、太空、植物、动物、食物、潮玩、怀旧——都能成为展览主题。此类展览通常在商业综合体中举办,大量采用喷绘和玻璃钢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可复制性的特点。贾布表示,在撰写《特展时代2.0》的2014年,上海能找到的原创展案例只有一个(“失恋展”),然而到2019年,原创展已占上海全年特展的27%。

贾布指出,上海特展行业在2019年已经进入常态化发展,数量多,分布广,主办方和观众都已趋于理性,对展览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前者的定价策略趋于稳定,后者也能够根据特展介绍大致判断这样的展览值得花多少时间和金钱。然而特展行业进入红海也意味着观众的稀释:目前,上海单个特展的人流大多在2-6万人次之间,少数高质量的展览可以达到10万人次。上海特展观众的平均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27岁为峰值,比杭州、南京都高。

针对上海特展行业的现状,贾布做出如下判断:首先,原创展是特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寻求自我突破的必然路径。“原创展,或者说‘网红展’或‘打卡展’,其实在舆论中是非常负面的,尤其是传统策展人非常不认可。但这其实是展览在内容上寻求突破的一条路径,因为IP就那么多。”也正是因为原创展——特别是成本低、山寨壁垒低的“网红展”——的泛滥和舆论中的广泛争议,贾布认为纯场景打卡式的消费型特展明年或将面临洗牌。

与之相对的,是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特展将成为下一个特展市场热点。根据贾布的观察,“今年上海78个原创展中有4个和故宫有关。当然这和故宫在这两年积极推动文创有关,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真的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限发掘的宝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国家政策,所以它会是热点。”

有中国元素的原创展将是未来特展行业的重要趋势,这是多位论坛嘉宾的共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认为,随着未来全球范围内各种冲突、矛盾的加剧,文化艺术的力量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因为人性中有共通的对文化、艺术和美的追求。在这之中,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下中国文化政策的重点之一,这也为特展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在论坛现场,两位特展业内人士分享了两个即将面世的案例:《三体》主题文创特展和以《海错图》为灵感开发的《故宫里的海洋世界》特展。

“网红展”越来越多,会导致年轻人越来越不愿去看严肃展览吗?贾布认为这样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去看“网红展”“打卡展”的观众是特展市场中的绝对增量,原先喜欢看传统或严肃展览的观众依然存在。“我认为特展的蓬勃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混乱是蓬勃的序章,而现在只是序章的前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