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想界|《婚姻故事》: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分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想界|《婚姻故事》: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分手?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Netflix电影《婚姻故事》和英国大选。

《婚姻故事》剧照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朱洁树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Netflix电影《婚姻故事》和英国大选。

《婚姻故事》: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分手?

由斯嘉丽·约翰逊和亚当·德赖弗主演的电影《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继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影片后,又拿下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六项提名,并有望冲击明年奥斯卡金像奖。这部电影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不少关注,目前已有三万多豆瓣网友为它打出了8.8的高分。

《婚姻故事》讲述的是一对三十多岁、有个八岁儿子的夫妻在异地分居后协议离婚的故事。丈夫查理是在百老汇崭露头角的舞台剧作家,妻子妮可来自洛杉矶,年轻时曾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为了丈夫放弃事业搬到了纽约。两人的生活看似美满,但失意的暗潮不断堆积,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在今年涌现的一批热门电影中——比如《好莱坞往事》《小丑》《乔乔兔》《爱尔兰人》——《婚姻故事》是唯一一部脱离时代背景等宏大叙事,只将镜头对准个人生活的作品。影评人彭郑子岩指出,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十分擅长描绘家庭关系和个人感受,2005年,他执导的《鱿鱼与鲸》也是讲述一个与离婚有关的故事,他根据自己幼年时父母离异的真实经历创作了那部电影。而在14年之后,导演从旁观的少年转变为了离婚亲历者,电影中的男主角查理很明显是导演本人的投射,女主角妮可则是他的前妻詹妮弗·杰森·李的投射。在创作《婚姻故事》之前,鲍姆巴赫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刚刚与前妻打完离婚官司。

我们很容易会把《婚姻故事》当作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故事:丈夫虽然看似温柔体贴又开明,但他依然是亲密关系中强势主导的一方,妻子则越来越意识到,纽约生活其实是丈夫想要的生活,而她自己则为了婚姻放弃了许多其他的选择和可能性。因此她下定决心离婚,而丈夫直到看到离婚文件才真正意识到情感危机已经降临,虽然在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流露出他们对彼此依然有情谊,也无法轻易割舍相伴多年的习惯。

《婚姻故事》剧照

公众号“日刻”撰文认为,《婚姻故事》中婚姻破裂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传统性别文化的偏差,在这里,男性的“爱”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伴侣的付出和需求视而不见。妮可想尝试着做导演,但查理总是说“下一部”;妮可想去洛杉矶生活,查理也从未当回事;查理与剧团的女同事有外遇,却在与妮可争执时说自己之所以出轨是因为妮可的冷淡。他只看到自己的牺牲和不满,却没意识到妮可受到的剥削和压抑。

电影中夫妻二人对簿公堂的片段让观众清楚看到了亲密关系中的二人对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彭郑子岩认为,这种“叙事”的力量是优秀编剧鲍姆巴赫的精巧设计,另外,他也在妮可与离婚律师诺拉对话的那场戏中展现了女性主义的反思,即世人对女性似乎天然有着更高要求,要求她们要是“好母亲与好妻子”,容不得丝毫偏移。作者同时认为,导演虽然展现了女性主义意识,但也没能对男性视角进行彻底反思,比如电影似乎刻意回避了查理出轨的事实,“剧作上的轻描淡写或许是不想让这个故事过于狗血,然而这种过于鸡贼的处理方法很容易让人觉察到导演对于男主角的态度。更不用说那一段完全为查理设置的家庭调查员上门拜访的段落。这种对于男主角那一刻脆弱与无助的细腻刻画,反而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而当婚姻触礁,当事人必须付诸法律来进行情感、经济和责任的切割时,亲密关系本身的复杂性被迫搁置一旁,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决定“谁对谁错”。《三联生活周刊》撰文指出,《婚姻故事》屡屡暗示观众这对夫妻依然相爱,婚姻依然有挽回的可能,但每当律师出现,这种希望总会瞬间熄灭,所有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拿不上台面讲的习惯,都被离婚律师用来当作攻击对方、为委托人争取更大利益的武器:

私人领域的亲密关系,被放置在公开、透明的现代法律制度框架内,很多问题就变得讽刺,甚至黑色幽默起来。律师有一整套驾轻就熟的技巧,能够帮自己的当事人剖离情感因素,将主观感受量化,归置于法律条文下。这套系统将当事人从抹不开面子、家务事难断的泥沼中解救出来,同时也让他们逼迫对方,激怒对方,不择手段打压对方——文明把人逼向了野蛮。

很大程度上来说,《婚姻故事》是在用婚姻瓦解这件事来迫使我们正视亲密关系中存在的种种思维定势和它们背后的危险。“日刻”认为,当下的亲密关系面临太多的挑战,我们面临诸多关于如何建立更健康亲密关系的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传统性别关系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们似乎还没能在私人生活中建立一种更平权的亲密关系;消费社会似乎将金钱与爱情画上等号,却忽略了真实的情感需求;当个人主义和激烈社会竞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优先照顾好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时,我们也困惑于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自我与他人的需求。

《婚姻故事》剧照

2018年,中国离婚登记人数达380万对,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然而在公共舆论和大众文化领域,我们依然着重于描绘爱情的美好,却缺乏对婚姻问题的探讨。从这个角度来说,《婚姻故事》在国内引起关注,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

但我们也无需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感到绝望。正如彭郑子岩所说,“妮可与查理自始至终都没有失去爱情,但这往往也是婚姻的诡谲之处,作为亲密关系它远不是用爱情就能够长久维系的”,“作为个体进入婚姻关系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适时的从这段关系中走出同样会给人以收获,这无关于对和错,只是每个人能够在那一时刻做出体面的选择。”

英国大选结果出炉:约翰逊和保守党是如何获胜的?

当地时间12月12日,英国保守党以压倒性胜利赢得了英国大选。根据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实时计票结果,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带领的保守党赢得议会下院649个席位中的364席,实现绝对多数,是保守党自1987年撒切尔夫人以376席胜出以来取得的最佳战绩。另一方面,工党则遭受惨败,目前仅剩203个议席,比2017年还少了7.8%。

赢得大选为约翰逊的脱欧计划又扫清了一些障碍。选举结果公布后,他在社交网络激动宣称:“感谢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位投票者、志愿者以及作为候选的人们。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民主国家。”13日,他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他将不会辜负选民期望,“明年1月31日前必定脱欧,没有如果,没有但是,没有也许。”

鲍里斯·约翰逊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工党支持者失望不已,工党党魁杰瑞米·科尔宾已宣布将在下一次大选前卸任党魁。舆论认为,在约翰逊把此次英国大选包装为又一次“脱欧公投”的情况下,科尔宾在脱欧问题上的暧昧态度让许多原本支持工党的选民改弦易辙。此次工党失败,丢掉了很多英国传统煤矿、钢厂、制造业选区的议席,而这些选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工人阶级的大本营,是工党的坚实票仓。然而也是这些传统工业区选民,承受了最多的全球化之痛,这让他们倒向了持坚定脱欧立场的约翰逊。

从特朗普上台到英国脱欧,西方民主国家的工人阶级选民为何“背叛”与自己有相同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的左翼政党,转而支持右翼保守政党?公众号“西西弗评论”撰文认为,20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左翼右翼的分野渐渐不再是经济和阶级地位上的对立,而变成了意识形态或政治观点的对立,比如左翼支持禁枪、堕胎权、全球化、低关税、环保、防止气候变化,右翼支持反禁枪、反堕胎、反移民、反全球化。围绕这些议题的争吵模糊了阶级和经济议题的焦点,削弱了低收入群体的团结。

杰瑞米·科尔宾

文章认为,此次英国选举和特朗普上台一样,本质上都是右翼政治家煽动社会中下阶层对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不公的愤怒,将反全球化反移民包装为唯一出路的结果。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过去40年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但当下的右翼政治家提出的方案,是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的,解决贫富差距的唯一方法,其实正是科尔宾这样的左翼政治家提出的方案:扭转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采用高税收和累进制税,增加福利,加大市场干预。

然而在这个右翼思潮完全占上风的时代,要实现这一意识形态范式转向非常困难,代表富人和社会精英的右翼政治集团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这个情况的发生,而且高税收高福利也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为此,右翼通过炮制一个又一个意识形态议题去分裂中下层选民的共识,在这之中,反移民和反全球化是最容易被操控的议题,即把内部矛盾导向一个外部替罪羊。然而,这些策略或许能取得一时的成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即使是脱欧问题本身,保守党赢得大选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困扰了英国三年多的难题就能引刃而解。界面新闻评论指出,对于英国政府而言,接下来与欧盟的贸易磋商将是一块硬骨头。按保守党先前的承诺,英国将在2020年底脱欧过渡期结束前与欧盟达成贸易协定,然而欧盟方面已经暗示,在这个期限前谈成协定“不切实际”。

在英国国内,脱欧与留欧派的分裂依然严重,意图留欧的苏格兰极有可能发起第二次独立公投(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首次独立公投中,已有超过44%的选民支持苏格兰独立)。另外,由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政府的许多内政措施(比如放松管制、弱化政府角色、降低企业税)其实是和支持他们的选民的诉求背道而驰的。这也有可能在未来引起选民的不满。

对于中国来说,英国脱欧将如何影响中英关系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黄静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纷纷开始推出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这当然与身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出口国的中国的利益产生了冲突。2016年英国脱欧后有研究发现,一个地区投脱欧票的多少与该地区在1990年至2007年间受中国进口竞争影响的程度有极高的关联性。然而和美国不同的是,英国依然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单一市场。随着中国的消费经济转型,英国有望在高端制造业、银行业、医药业和文化产业等领域与中国有更密切的合作。第二,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伦敦金融城希望能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商机。自2012年以来,伦敦金融城就开始倡议建设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目前,伦敦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外汇交易中心和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中英合作也可能会有一些掣肘力量。一方面,英国内部政治精英对华态度分裂;另一方面,如果英国和美国在脱欧问题上达成合作,那英国的对华战略将有可能受到美国影响。但黄静认为,英国和美国在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意味着,“英国没有资本挑选自己的经济伙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想界|《婚姻故事》: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分手?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Netflix电影《婚姻故事》和英国大选。

《婚姻故事》剧照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朱洁树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Netflix电影《婚姻故事》和英国大选。

《婚姻故事》: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分手?

由斯嘉丽·约翰逊和亚当·德赖弗主演的电影《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继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影片后,又拿下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六项提名,并有望冲击明年奥斯卡金像奖。这部电影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不少关注,目前已有三万多豆瓣网友为它打出了8.8的高分。

《婚姻故事》讲述的是一对三十多岁、有个八岁儿子的夫妻在异地分居后协议离婚的故事。丈夫查理是在百老汇崭露头角的舞台剧作家,妻子妮可来自洛杉矶,年轻时曾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为了丈夫放弃事业搬到了纽约。两人的生活看似美满,但失意的暗潮不断堆积,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在今年涌现的一批热门电影中——比如《好莱坞往事》《小丑》《乔乔兔》《爱尔兰人》——《婚姻故事》是唯一一部脱离时代背景等宏大叙事,只将镜头对准个人生活的作品。影评人彭郑子岩指出,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十分擅长描绘家庭关系和个人感受,2005年,他执导的《鱿鱼与鲸》也是讲述一个与离婚有关的故事,他根据自己幼年时父母离异的真实经历创作了那部电影。而在14年之后,导演从旁观的少年转变为了离婚亲历者,电影中的男主角查理很明显是导演本人的投射,女主角妮可则是他的前妻詹妮弗·杰森·李的投射。在创作《婚姻故事》之前,鲍姆巴赫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刚刚与前妻打完离婚官司。

我们很容易会把《婚姻故事》当作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故事:丈夫虽然看似温柔体贴又开明,但他依然是亲密关系中强势主导的一方,妻子则越来越意识到,纽约生活其实是丈夫想要的生活,而她自己则为了婚姻放弃了许多其他的选择和可能性。因此她下定决心离婚,而丈夫直到看到离婚文件才真正意识到情感危机已经降临,虽然在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流露出他们对彼此依然有情谊,也无法轻易割舍相伴多年的习惯。

《婚姻故事》剧照

公众号“日刻”撰文认为,《婚姻故事》中婚姻破裂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传统性别文化的偏差,在这里,男性的“爱”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伴侣的付出和需求视而不见。妮可想尝试着做导演,但查理总是说“下一部”;妮可想去洛杉矶生活,查理也从未当回事;查理与剧团的女同事有外遇,却在与妮可争执时说自己之所以出轨是因为妮可的冷淡。他只看到自己的牺牲和不满,却没意识到妮可受到的剥削和压抑。

电影中夫妻二人对簿公堂的片段让观众清楚看到了亲密关系中的二人对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彭郑子岩认为,这种“叙事”的力量是优秀编剧鲍姆巴赫的精巧设计,另外,他也在妮可与离婚律师诺拉对话的那场戏中展现了女性主义的反思,即世人对女性似乎天然有着更高要求,要求她们要是“好母亲与好妻子”,容不得丝毫偏移。作者同时认为,导演虽然展现了女性主义意识,但也没能对男性视角进行彻底反思,比如电影似乎刻意回避了查理出轨的事实,“剧作上的轻描淡写或许是不想让这个故事过于狗血,然而这种过于鸡贼的处理方法很容易让人觉察到导演对于男主角的态度。更不用说那一段完全为查理设置的家庭调查员上门拜访的段落。这种对于男主角那一刻脆弱与无助的细腻刻画,反而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而当婚姻触礁,当事人必须付诸法律来进行情感、经济和责任的切割时,亲密关系本身的复杂性被迫搁置一旁,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决定“谁对谁错”。《三联生活周刊》撰文指出,《婚姻故事》屡屡暗示观众这对夫妻依然相爱,婚姻依然有挽回的可能,但每当律师出现,这种希望总会瞬间熄灭,所有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拿不上台面讲的习惯,都被离婚律师用来当作攻击对方、为委托人争取更大利益的武器:

私人领域的亲密关系,被放置在公开、透明的现代法律制度框架内,很多问题就变得讽刺,甚至黑色幽默起来。律师有一整套驾轻就熟的技巧,能够帮自己的当事人剖离情感因素,将主观感受量化,归置于法律条文下。这套系统将当事人从抹不开面子、家务事难断的泥沼中解救出来,同时也让他们逼迫对方,激怒对方,不择手段打压对方——文明把人逼向了野蛮。

很大程度上来说,《婚姻故事》是在用婚姻瓦解这件事来迫使我们正视亲密关系中存在的种种思维定势和它们背后的危险。“日刻”认为,当下的亲密关系面临太多的挑战,我们面临诸多关于如何建立更健康亲密关系的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传统性别关系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们似乎还没能在私人生活中建立一种更平权的亲密关系;消费社会似乎将金钱与爱情画上等号,却忽略了真实的情感需求;当个人主义和激烈社会竞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优先照顾好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时,我们也困惑于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自我与他人的需求。

《婚姻故事》剧照

2018年,中国离婚登记人数达380万对,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然而在公共舆论和大众文化领域,我们依然着重于描绘爱情的美好,却缺乏对婚姻问题的探讨。从这个角度来说,《婚姻故事》在国内引起关注,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

但我们也无需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感到绝望。正如彭郑子岩所说,“妮可与查理自始至终都没有失去爱情,但这往往也是婚姻的诡谲之处,作为亲密关系它远不是用爱情就能够长久维系的”,“作为个体进入婚姻关系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适时的从这段关系中走出同样会给人以收获,这无关于对和错,只是每个人能够在那一时刻做出体面的选择。”

英国大选结果出炉:约翰逊和保守党是如何获胜的?

当地时间12月12日,英国保守党以压倒性胜利赢得了英国大选。根据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实时计票结果,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带领的保守党赢得议会下院649个席位中的364席,实现绝对多数,是保守党自1987年撒切尔夫人以376席胜出以来取得的最佳战绩。另一方面,工党则遭受惨败,目前仅剩203个议席,比2017年还少了7.8%。

赢得大选为约翰逊的脱欧计划又扫清了一些障碍。选举结果公布后,他在社交网络激动宣称:“感谢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位投票者、志愿者以及作为候选的人们。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民主国家。”13日,他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他将不会辜负选民期望,“明年1月31日前必定脱欧,没有如果,没有但是,没有也许。”

鲍里斯·约翰逊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工党支持者失望不已,工党党魁杰瑞米·科尔宾已宣布将在下一次大选前卸任党魁。舆论认为,在约翰逊把此次英国大选包装为又一次“脱欧公投”的情况下,科尔宾在脱欧问题上的暧昧态度让许多原本支持工党的选民改弦易辙。此次工党失败,丢掉了很多英国传统煤矿、钢厂、制造业选区的议席,而这些选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工人阶级的大本营,是工党的坚实票仓。然而也是这些传统工业区选民,承受了最多的全球化之痛,这让他们倒向了持坚定脱欧立场的约翰逊。

从特朗普上台到英国脱欧,西方民主国家的工人阶级选民为何“背叛”与自己有相同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的左翼政党,转而支持右翼保守政党?公众号“西西弗评论”撰文认为,20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左翼右翼的分野渐渐不再是经济和阶级地位上的对立,而变成了意识形态或政治观点的对立,比如左翼支持禁枪、堕胎权、全球化、低关税、环保、防止气候变化,右翼支持反禁枪、反堕胎、反移民、反全球化。围绕这些议题的争吵模糊了阶级和经济议题的焦点,削弱了低收入群体的团结。

杰瑞米·科尔宾

文章认为,此次英国选举和特朗普上台一样,本质上都是右翼政治家煽动社会中下阶层对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不公的愤怒,将反全球化反移民包装为唯一出路的结果。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过去40年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但当下的右翼政治家提出的方案,是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的,解决贫富差距的唯一方法,其实正是科尔宾这样的左翼政治家提出的方案:扭转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采用高税收和累进制税,增加福利,加大市场干预。

然而在这个右翼思潮完全占上风的时代,要实现这一意识形态范式转向非常困难,代表富人和社会精英的右翼政治集团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这个情况的发生,而且高税收高福利也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为此,右翼通过炮制一个又一个意识形态议题去分裂中下层选民的共识,在这之中,反移民和反全球化是最容易被操控的议题,即把内部矛盾导向一个外部替罪羊。然而,这些策略或许能取得一时的成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即使是脱欧问题本身,保守党赢得大选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困扰了英国三年多的难题就能引刃而解。界面新闻评论指出,对于英国政府而言,接下来与欧盟的贸易磋商将是一块硬骨头。按保守党先前的承诺,英国将在2020年底脱欧过渡期结束前与欧盟达成贸易协定,然而欧盟方面已经暗示,在这个期限前谈成协定“不切实际”。

在英国国内,脱欧与留欧派的分裂依然严重,意图留欧的苏格兰极有可能发起第二次独立公投(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首次独立公投中,已有超过44%的选民支持苏格兰独立)。另外,由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政府的许多内政措施(比如放松管制、弱化政府角色、降低企业税)其实是和支持他们的选民的诉求背道而驰的。这也有可能在未来引起选民的不满。

对于中国来说,英国脱欧将如何影响中英关系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黄静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纷纷开始推出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这当然与身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出口国的中国的利益产生了冲突。2016年英国脱欧后有研究发现,一个地区投脱欧票的多少与该地区在1990年至2007年间受中国进口竞争影响的程度有极高的关联性。然而和美国不同的是,英国依然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单一市场。随着中国的消费经济转型,英国有望在高端制造业、银行业、医药业和文化产业等领域与中国有更密切的合作。第二,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伦敦金融城希望能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商机。自2012年以来,伦敦金融城就开始倡议建设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目前,伦敦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外汇交易中心和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中英合作也可能会有一些掣肘力量。一方面,英国内部政治精英对华态度分裂;另一方面,如果英国和美国在脱欧问题上达成合作,那英国的对华战略将有可能受到美国影响。但黄静认为,英国和美国在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意味着,“英国没有资本挑选自己的经济伙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