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家:对女人而言最危险的地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家:对女人而言最危险的地方

据联合国统计,每天有137名女性被伴侣或家庭成员所杀。记者瑞秋·露易丝·斯奈德在新书《伤人无形》里发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被袭击、伤害和杀死的女性数目为什么依旧高企?

“家是对女人来说最危险的地方”,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018年的一份报告下定了这个令人战栗的结论,其引用的数据表明,每天有137名女性被伴侣或家庭成员所杀。

对于这一致命的流行病,美国也未能幸免。据联邦调查局,2000年至2006年间,美国发生在家中的杀人案夺走了10,600人的生命。同一时期丧命的美国士兵数量为3200人。究竟是什么,让家成为了一个比战区更可怕的地方?

1974年,艾琳·皮齐(Erin Pizzey)出版了《安静地惨叫,否则邻居会听到》(Scream Quietly or the Neighbors will Hear)一书,打破了泛滥成灾的家暴之下的沉默。自那时以来,倡导者和政策制定者在保护受害者、培训警察和其他专业人士以及通过承认及惩罚家暴者野蛮罪行的法律等方面可谓是殚精竭虑。

记者瑞秋·露易丝·斯奈德(Rachel Louise Snyder)在新书《伤人无形:不为人知的家暴致死》(No Visible Bruises: What We Don’t Know about Domestic Violence Can Kill Us)里发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被袭击、伤害和杀死的女性数目为什么依旧高企?据倡导者估计,美国每4名女性里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将会成为家暴受害者。西北大学近来有一项报告指出,在稳定了四十余年后,家暴杀人的数目近来有实质性的增加。

斯奈德曾辗转于50多个国家进行报道,获得过多项大奖。她见证了全球范围内针对女性的暴力:

尼日尔的新婚少女因其孕后生有瘘管而被污名化并遭村落抛弃;柬埔寨的富家子弟将殴打和轮奸街头的女工当做周末消遣……

纵然有此等经验,透过《伤人无形》一书的研究,她仍然惊讶于美国家暴的严重程度并感到极为不安。她曾错误地假设那只是少数不幸者的命运。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国家,她发现,“家暴是普遍存在的……跨越了地理、文化和语言的藩篱。”

然而这一严峻的问题却通常被掩藏在幕后,湮没在阴影中。

《伤人无形》

斯奈德走遍全国,对受影响最为直接的人群进行了访谈:女性家暴受害者,正在服刑的或是发誓洗心革面的(有部分成功案例)男性加害者,协助女性逃离家暴的一线工作者,试图构建长期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政策制定者。

斯奈德提出,一个潜在问题是预设此类暴力为“私人的”,这种预设在我们的语言里有充分的反映。“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私人争端、不稳定的关系、虐待、家庭虐待。这些说法都是被动的建构,不仅抹杀了施暴者责任,也遮蔽了法律介入的必要性。”她论证道。虽然她鉴于“家暴”一词的使用面最广而依旧在书里沿用了它,但在她看来“亲密伙伴的恐怖主义”才是更准确的说法,理由在于,面对一种绝不应当遭到淡化的罪行,该说法“尤其抓住了其心理、情感与身体方面的交互影响”。

斯奈德以其犀利的眼光,运用一系列令人难以忍受的个人故事,呈现了她的主要论点,突出了统计数据之骇人。因家暴而分崩离析的孟森一家的悲惨故事穿插于全书。“经多方辗转并借助于多年的研究,”斯奈德成功赢得了米歇尔父母及姐妹的信任,去到了其位于蒙大拿州比灵斯的家中。

历经数月的家访,看完一长段家庭录影,她揭开了洛基——米歇尔15岁时与之结婚——逃脱追捕、破坏人身限制令、取得枪支并最终于家中杀害了米歇尔和两个孩子克里斯蒂和凯尔——他们喜爱游泳、野营,并且是《哈利·波特》的粉丝——的全过程。

米歇尔的死鲜明地体现出了斯奈德的主要论点:当我们追问女性为何不直接远离危险处境时,我们的问法就是错的。米歇尔“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孩子们。

离开从来不是一个事件,它是一个过程,需要细心策划,且可能失败多次。第一步是确保存活。最为稀松平常的是,受害者难以要求延长人身限制令——或是撤回了指控——因其对报复有合理的担忧。受害者通常需要尝试七八次才有望离开。她们留下来无非是选择了保命。

斯奈德指出,我们应当问的问题不是受害者为何留了下来,而是“我们应如何保护这个人”?

斯奈德的深度报道和生动文笔让书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格蕾丝的故事让我们沮丧不已,她在克利夫兰家中的客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期间刚学会走路不久、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儿不停跑来跑去,十来岁的大哥则试图“保护小女儿并从母亲处寻求保护”。当格蕾丝的丈夫殴打她并用子弹上膛的枪顶着她的头,她不得不假装晕倒,以设法离开。斯奈德的描绘令警察试图调解人质危机的场景充满了张力,以至于读者几乎忘记了她正在报道的只是一场演习。在一间简陋的监狱牢房里,她又目睹了男人们在反暴力工作坊里的真情流露。

记者瑞秋·露易丝·斯奈德

美国的枪支泛滥使其成为了对女性而言最危险的发达国家:人均枪支拥有量最高的州也是家暴杀人率最高的。西北大学的研究表明,2015年至2019年间,家庭伴侣杀人数有所增加,男性杀人时最常运用的就是枪支。有专家称其为对家暴的最严重误解。

枪支令女性面临的危险有指数级提升。在枪支进入关系前,她尚且觉得自己对形势有所控制,起码还可以跑路或者紧闭卧室门。枪支夺走了受害者一度拥有的议价权。

斯奈德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客观描述加害者的人性一面,同时不泯灭其罪行。她相信,如果前期工作做得到位,有暴力倾向的男子也会有改观,并列举了位于圣布鲁诺的旧金山监狱的“终止暴力决意(Resolve to Stop the Violence)”、“活人(ManAlive)”及美国国内的其它一些虐妻者干预项目。她访问了一些曾对伴侣施暴的男性,揭露了男性社会化过程中的有害一面。一些男性在经过培训后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成功重建生活。她也与部分在此方面算不上成功的男性进行了对话。

过去40年来,进步不在少数:为女性和儿童设立了作为临时庇护所的安全住处,培训了一批法官、警察、检察官和假释官,针对男性建立了一系列反暴力项目,地方、州以及联邦层面的立法,风险评估机制,联动性的社区回应机制。最关键的是,1993年通过的《防止对妇女施暴法》令全美国注意到了这些努力并拨款予以支持。

“最重要的或许在于,”在此领域工作多年的“无暴力未来”(Futures Without Violence)组织负责人伊斯塔·索勒(Esta Soler)表示,“全国层面的对话发生了改变。幸存者和倡导者的积极行动让这些故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索勒说,家暴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它已经关乎每个人,而不仅是直接的相关方。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视家暴为公共健康危机上迈出了一大步,”斯奈德写道。全美家暴热线因其在1993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64%的家暴而备受肯定。跟踪罪如今在40个以上的州都会被判重刑。将人掐死则会在45个州面临极刑。许多社群已经采纳了协同性更强的服务方式和更为细致的风险评估方法,脆弱性特别强的女性可受到密切关注以及额外的保护。帮助受害者走出临时避难所的努力——女性在此状况下坚持工作和照料可能需要转校的孩子可谓困难重重——并助其转入社区里的长期安全空间也逐渐形成常态。

“我相信,我们在协助受害者和干预加害者方面的工作正渐入佳境,我们也认识到了家暴摧毁家庭和社群的多种可能途径,”辛德勒写道。但她也基于数据提出了警告,称距离最终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国会2018年未能实现对《防止对妇女施暴法》的重新授权——这与当初两党联合通过该法不同——共同提案者里一个共和党人也没有。

斯奈德对这一关键问题的全方位考察,清楚地表明了家暴在美国社会的泛滥及其与精神健康、流离失所、贫困、性侵、性别平等及监狱改革等多项社会议题的复杂勾连。对于将这一野蛮罪行公之于众,赋予未来以希望而言,她的新书不啻为一项有益的补充。如她的结论所言,“事后来看,家暴的公共后果极为深远,却一向被视为私事,这实在令人费解。”

(作者Elaine Elinson曾任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新闻编辑,有合著《斗争不息》一书,获2010年度加州图书奖)

(翻译:林达)

来源:洛杉矶书评

原标题:Home: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for Women

最新更新时间:12/23 10:4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家:对女人而言最危险的地方

据联合国统计,每天有137名女性被伴侣或家庭成员所杀。记者瑞秋·露易丝·斯奈德在新书《伤人无形》里发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被袭击、伤害和杀死的女性数目为什么依旧高企?

“家是对女人来说最危险的地方”,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018年的一份报告下定了这个令人战栗的结论,其引用的数据表明,每天有137名女性被伴侣或家庭成员所杀。

对于这一致命的流行病,美国也未能幸免。据联邦调查局,2000年至2006年间,美国发生在家中的杀人案夺走了10,600人的生命。同一时期丧命的美国士兵数量为3200人。究竟是什么,让家成为了一个比战区更可怕的地方?

1974年,艾琳·皮齐(Erin Pizzey)出版了《安静地惨叫,否则邻居会听到》(Scream Quietly or the Neighbors will Hear)一书,打破了泛滥成灾的家暴之下的沉默。自那时以来,倡导者和政策制定者在保护受害者、培训警察和其他专业人士以及通过承认及惩罚家暴者野蛮罪行的法律等方面可谓是殚精竭虑。

记者瑞秋·露易丝·斯奈德(Rachel Louise Snyder)在新书《伤人无形:不为人知的家暴致死》(No Visible Bruises: What We Don’t Know about Domestic Violence Can Kill Us)里发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被袭击、伤害和杀死的女性数目为什么依旧高企?据倡导者估计,美国每4名女性里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将会成为家暴受害者。西北大学近来有一项报告指出,在稳定了四十余年后,家暴杀人的数目近来有实质性的增加。

斯奈德曾辗转于50多个国家进行报道,获得过多项大奖。她见证了全球范围内针对女性的暴力:

尼日尔的新婚少女因其孕后生有瘘管而被污名化并遭村落抛弃;柬埔寨的富家子弟将殴打和轮奸街头的女工当做周末消遣……

纵然有此等经验,透过《伤人无形》一书的研究,她仍然惊讶于美国家暴的严重程度并感到极为不安。她曾错误地假设那只是少数不幸者的命运。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国家,她发现,“家暴是普遍存在的……跨越了地理、文化和语言的藩篱。”

然而这一严峻的问题却通常被掩藏在幕后,湮没在阴影中。

《伤人无形》

斯奈德走遍全国,对受影响最为直接的人群进行了访谈:女性家暴受害者,正在服刑的或是发誓洗心革面的(有部分成功案例)男性加害者,协助女性逃离家暴的一线工作者,试图构建长期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政策制定者。

斯奈德提出,一个潜在问题是预设此类暴力为“私人的”,这种预设在我们的语言里有充分的反映。“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私人争端、不稳定的关系、虐待、家庭虐待。这些说法都是被动的建构,不仅抹杀了施暴者责任,也遮蔽了法律介入的必要性。”她论证道。虽然她鉴于“家暴”一词的使用面最广而依旧在书里沿用了它,但在她看来“亲密伙伴的恐怖主义”才是更准确的说法,理由在于,面对一种绝不应当遭到淡化的罪行,该说法“尤其抓住了其心理、情感与身体方面的交互影响”。

斯奈德以其犀利的眼光,运用一系列令人难以忍受的个人故事,呈现了她的主要论点,突出了统计数据之骇人。因家暴而分崩离析的孟森一家的悲惨故事穿插于全书。“经多方辗转并借助于多年的研究,”斯奈德成功赢得了米歇尔父母及姐妹的信任,去到了其位于蒙大拿州比灵斯的家中。

历经数月的家访,看完一长段家庭录影,她揭开了洛基——米歇尔15岁时与之结婚——逃脱追捕、破坏人身限制令、取得枪支并最终于家中杀害了米歇尔和两个孩子克里斯蒂和凯尔——他们喜爱游泳、野营,并且是《哈利·波特》的粉丝——的全过程。

米歇尔的死鲜明地体现出了斯奈德的主要论点:当我们追问女性为何不直接远离危险处境时,我们的问法就是错的。米歇尔“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孩子们。

离开从来不是一个事件,它是一个过程,需要细心策划,且可能失败多次。第一步是确保存活。最为稀松平常的是,受害者难以要求延长人身限制令——或是撤回了指控——因其对报复有合理的担忧。受害者通常需要尝试七八次才有望离开。她们留下来无非是选择了保命。

斯奈德指出,我们应当问的问题不是受害者为何留了下来,而是“我们应如何保护这个人”?

斯奈德的深度报道和生动文笔让书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格蕾丝的故事让我们沮丧不已,她在克利夫兰家中的客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期间刚学会走路不久、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儿不停跑来跑去,十来岁的大哥则试图“保护小女儿并从母亲处寻求保护”。当格蕾丝的丈夫殴打她并用子弹上膛的枪顶着她的头,她不得不假装晕倒,以设法离开。斯奈德的描绘令警察试图调解人质危机的场景充满了张力,以至于读者几乎忘记了她正在报道的只是一场演习。在一间简陋的监狱牢房里,她又目睹了男人们在反暴力工作坊里的真情流露。

记者瑞秋·露易丝·斯奈德

美国的枪支泛滥使其成为了对女性而言最危险的发达国家:人均枪支拥有量最高的州也是家暴杀人率最高的。西北大学的研究表明,2015年至2019年间,家庭伴侣杀人数有所增加,男性杀人时最常运用的就是枪支。有专家称其为对家暴的最严重误解。

枪支令女性面临的危险有指数级提升。在枪支进入关系前,她尚且觉得自己对形势有所控制,起码还可以跑路或者紧闭卧室门。枪支夺走了受害者一度拥有的议价权。

斯奈德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客观描述加害者的人性一面,同时不泯灭其罪行。她相信,如果前期工作做得到位,有暴力倾向的男子也会有改观,并列举了位于圣布鲁诺的旧金山监狱的“终止暴力决意(Resolve to Stop the Violence)”、“活人(ManAlive)”及美国国内的其它一些虐妻者干预项目。她访问了一些曾对伴侣施暴的男性,揭露了男性社会化过程中的有害一面。一些男性在经过培训后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成功重建生活。她也与部分在此方面算不上成功的男性进行了对话。

过去40年来,进步不在少数:为女性和儿童设立了作为临时庇护所的安全住处,培训了一批法官、警察、检察官和假释官,针对男性建立了一系列反暴力项目,地方、州以及联邦层面的立法,风险评估机制,联动性的社区回应机制。最关键的是,1993年通过的《防止对妇女施暴法》令全美国注意到了这些努力并拨款予以支持。

“最重要的或许在于,”在此领域工作多年的“无暴力未来”(Futures Without Violence)组织负责人伊斯塔·索勒(Esta Soler)表示,“全国层面的对话发生了改变。幸存者和倡导者的积极行动让这些故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索勒说,家暴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它已经关乎每个人,而不仅是直接的相关方。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视家暴为公共健康危机上迈出了一大步,”斯奈德写道。全美家暴热线因其在1993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64%的家暴而备受肯定。跟踪罪如今在40个以上的州都会被判重刑。将人掐死则会在45个州面临极刑。许多社群已经采纳了协同性更强的服务方式和更为细致的风险评估方法,脆弱性特别强的女性可受到密切关注以及额外的保护。帮助受害者走出临时避难所的努力——女性在此状况下坚持工作和照料可能需要转校的孩子可谓困难重重——并助其转入社区里的长期安全空间也逐渐形成常态。

“我相信,我们在协助受害者和干预加害者方面的工作正渐入佳境,我们也认识到了家暴摧毁家庭和社群的多种可能途径,”辛德勒写道。但她也基于数据提出了警告,称距离最终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国会2018年未能实现对《防止对妇女施暴法》的重新授权——这与当初两党联合通过该法不同——共同提案者里一个共和党人也没有。

斯奈德对这一关键问题的全方位考察,清楚地表明了家暴在美国社会的泛滥及其与精神健康、流离失所、贫困、性侵、性别平等及监狱改革等多项社会议题的复杂勾连。对于将这一野蛮罪行公之于众,赋予未来以希望而言,她的新书不啻为一项有益的补充。如她的结论所言,“事后来看,家暴的公共后果极为深远,却一向被视为私事,这实在令人费解。”

(作者Elaine Elinson曾任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新闻编辑,有合著《斗争不息》一书,获2010年度加州图书奖)

(翻译:林达)

来源:洛杉矶书评

原标题:Home: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for Women

最新更新时间:12/23 10:4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