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9年这些文化大咖离我们而去·国际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9年这些文化大咖离我们而去·国际篇

巨星陨落,光亮犹在。在2019年的最后时刻,让我们再回首看看这道光亮,心念过往,继续前行。

蔡国强作品《黑色牡丹》(局部)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朱洁树

唐纳德·基恩(Donald Keene)

日本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

1922年-2019年2月24日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与《源氏物语》结缘的唐纳德·基恩二战曾在二战中担任翻译官,在战争结束以后的和平年代,他继续钻研日本文学,著有解读日本文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大作《日本文学史》(全18卷),还有《百代之过客》《明治天皇》《正冈子规》《石川啄木》等作品。1986年,哥伦比亚大学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唐纳德·基恩日本文化中心。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以后,基恩看到很多外国人纷纷离开日本,但他自己相信日本人的毅力,决定加入日本国籍,定居日本,证明灾后的日本依然值得信赖。他还根据自己英文名字的日语谐音“ドナルド·キーン”取了“鬼怒鸣门”这个名字。今年年初,基恩怀着对日本文化的爱在东京病逝。

卡若琳·史尼曼(Carolee Schneemann)

美国艺术家

1939年10月12日-2019年3月6日

因为身为女性,卡若琳·史尼曼自幼不断遭受打压。她的父亲认为女性不该上大学,更不用说是学艺术。在巴德学院学习时,她的老师要她别研究女士的哲学,应该研究男士的哲学。即使她在校获得奖学金,一些老师依然告诫她:“别太认真,你只是一个女孩,不要把你的心放在艺术上。”她的大学男同学还随意拿取她的画笔,偷她的作业,说:“我们比你更需要这些!”

在这样的区分对待下,艺术成为了史尼曼表达愤怒的方式。史尼曼以她对身体、快感以及性别政治的论述而闻名,她相信,如果女性希望获得平等,她们必须通过写作自己的经历来代表自己。1975年的行为艺术《内在卷轴》(Interior Scroll)可谓是史尼曼最受争议的代表作品。在观众面前,她从下体取出纸卷,并朗读上面的文字……评论家Jan Avgikos写道:“在史尼曼之前,艺术中的女性身体是静音的,几乎完全是作为男性欲望的一面镜子。”

1980年代之后,史尼曼将兴趣更多地放在了当时日益严重的暴力和冲突等社会问题上。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授予史尼曼金狮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在世界艺术领域、女权主义建设及世界反战运动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两年后,这位奋斗一生的女性艺术家告别人世。

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

导演

1928年5月30日—2019年3月28日

阿涅斯·瓦尔达被尊称为新浪潮的“母亲”或“祖母”。她的处女作《短角情事》于1955年推出,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及低成本的制片方式,被视为法国新浪潮的先声,这比后来由男性主导的首部新浪潮电影早了整整五年。

从第一部电影开始,瓦尔达就展现出“自由而纯净”的特质,在晚年,她越来越多地以自己的生活为电影脚本,体现出轻快的画风。瓦尔达擅长用静态手法表现人的孤独与人生残酷的作品,有时则有一种实验的倾向,在叙述上进行一系列同时具有柔和、潇洒、却又大胆等特质的探索,内容上则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女权主义思想。2019年2月,90岁的瓦尔达获得第69届柏林电影节金摄影机奖(特别成就奖)。她当时还带去了新作品《阿涅斯论瓦尔达》,并称这部电影是告别的一种方式。

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

美国科幻作家

1931年5月7日-2019年4月14日

作为尼尔·盖曼和乔治·RR.马丁的文学偶像,沃尔夫的作品《新日之书》在《轨迹》(Locus)杂志的奇幻小说调查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在生活中,沃尔夫给人留下的影响是一位欢乐的老精灵,喜欢恶作剧,充满了智慧和魅力;但在作品中,他的笔下却常常流露出沉重阴郁的特质。这样的双重性或许和他参加朝鲜战争的经历有关。今年春天,沃尔夫带着欢笑,也带着战争年代的伤痛离开了世界,留下那些充满惊奇和冒险的迷人故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诺奖得主、美国作家

1931年2月18日-2019年8月5日

这位照料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最初只是想在孩子们睡着之后找一些事干,最终写作让她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最蓝的眼睛》《宠儿》到《所罗门之歌》,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不仅关注美国黑人妇女问题,也同时直指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写作以外,托妮·莫里森还在公共领域为黑人发言。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写道,“要么是爱,要么不是,不浓烈的爱根本不是爱”,正如这句话所言,对族裔、生活的热爱贯穿了她一生的写作。

哲尔吉·康拉德(Konrád György)

匈牙利作家

1933年4月2日-2019年9月13日

哲尔吉·康拉德是匈牙利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也是小说家、知识分子、个人自由倡导者。他的第一部小说《社工》以其儿童福利督导工作的经验为基础,奠定了他在欧洲文学当中的重要地位。1989年开始,康拉德积极参与匈牙利公共生活,是匈牙利民主转型的重要铺路者、自由民主联盟的创始人之一。虽然康拉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生故事依旧在被阅读和了解——中国的读者还能够在他关于战争、政治和生活的回忆录《客居己乡:一段匈牙利生活》当中,了解到一位东欧知识分子如何经历那段黑暗的时代。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

文学批评家、耶鲁大学教授

1930年7月11日-2019年10月14日

不分析托马斯·曼是不是同性恋,不用女性主义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托妮·莫里森,不把柯勒律治放在生态主义视域下考量,还能在耶鲁教一辈子文学,还能写《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这样的著作。在89岁高龄逝世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就是这样,他反对“憎恨学派”(School of Resentment),在现代浪潮的洪流中担起了西方文明经典标准的大旗。直到去世前的一个礼拜,他还在坚持写作,坚持站在讲坛上教学。

艾丽西亚·阿隆索Alicia Alonso)

古巴芭蕾舞大师

1920年12月21日-2019年10月17日

艾丽西亚·阿隆索与蔗糖、雪茄一起,被誉为古巴三宝。虽然因为眼疾,半盲状态的她需要有人用声音为她提示方向,需要舞伴的配合告诉她群舞的位置,但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她依然保持着表演和创作的精进。阿隆索曾经在世界多个知名芭蕾舞团工作,国际声誉蒸蒸日上,不过她最终选择了回到古巴,投身祖国的文化事业。生前她多次访华,见到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见证了两国的友谊。

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

澳大利亚裔英籍作家、电视主持人、诗人、译者和传记作者

1939年10月7日-2019年11月24日

这位曾经被《纽约客》誉为“一群才子的集合体”的文学评论家著述颇丰。他是英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写过小说,出版过诗集,许多文章和诗作可见于他的网站www.clivejames.com。2008年,克莱夫·詹姆斯因在广播电视和新闻界的成就而获得乔治·奥威尔特别奖。2012年,他因为在文学和新闻界的贡献而获得大英帝国勋章。

2010年,詹姆斯被确诊为白血病晚期,此后他为《卫报》撰写了《我的死亡报告》专栏,并在其中思考接近生命尽头意味着什么。过去,詹姆斯在中文世界里几乎悄无声息,直到2018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首度译介出版了他的作品《阅读者》(Latest Readings),这本书囊括了克莱夫认为在人生倒计时之时应该好好读的文学作品。这位雅俗共赏的文化偶像于11月离开人世,他在生命终结时重温经典的举动也让不少爱书人感到动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9年这些文化大咖离我们而去·国际篇

巨星陨落,光亮犹在。在2019年的最后时刻,让我们再回首看看这道光亮,心念过往,继续前行。

蔡国强作品《黑色牡丹》(局部)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朱洁树

唐纳德·基恩(Donald Keene)

日本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

1922年-2019年2月24日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与《源氏物语》结缘的唐纳德·基恩二战曾在二战中担任翻译官,在战争结束以后的和平年代,他继续钻研日本文学,著有解读日本文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大作《日本文学史》(全18卷),还有《百代之过客》《明治天皇》《正冈子规》《石川啄木》等作品。1986年,哥伦比亚大学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唐纳德·基恩日本文化中心。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以后,基恩看到很多外国人纷纷离开日本,但他自己相信日本人的毅力,决定加入日本国籍,定居日本,证明灾后的日本依然值得信赖。他还根据自己英文名字的日语谐音“ドナルド·キーン”取了“鬼怒鸣门”这个名字。今年年初,基恩怀着对日本文化的爱在东京病逝。

卡若琳·史尼曼(Carolee Schneemann)

美国艺术家

1939年10月12日-2019年3月6日

因为身为女性,卡若琳·史尼曼自幼不断遭受打压。她的父亲认为女性不该上大学,更不用说是学艺术。在巴德学院学习时,她的老师要她别研究女士的哲学,应该研究男士的哲学。即使她在校获得奖学金,一些老师依然告诫她:“别太认真,你只是一个女孩,不要把你的心放在艺术上。”她的大学男同学还随意拿取她的画笔,偷她的作业,说:“我们比你更需要这些!”

在这样的区分对待下,艺术成为了史尼曼表达愤怒的方式。史尼曼以她对身体、快感以及性别政治的论述而闻名,她相信,如果女性希望获得平等,她们必须通过写作自己的经历来代表自己。1975年的行为艺术《内在卷轴》(Interior Scroll)可谓是史尼曼最受争议的代表作品。在观众面前,她从下体取出纸卷,并朗读上面的文字……评论家Jan Avgikos写道:“在史尼曼之前,艺术中的女性身体是静音的,几乎完全是作为男性欲望的一面镜子。”

1980年代之后,史尼曼将兴趣更多地放在了当时日益严重的暴力和冲突等社会问题上。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授予史尼曼金狮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在世界艺术领域、女权主义建设及世界反战运动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两年后,这位奋斗一生的女性艺术家告别人世。

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

导演

1928年5月30日—2019年3月28日

阿涅斯·瓦尔达被尊称为新浪潮的“母亲”或“祖母”。她的处女作《短角情事》于1955年推出,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及低成本的制片方式,被视为法国新浪潮的先声,这比后来由男性主导的首部新浪潮电影早了整整五年。

从第一部电影开始,瓦尔达就展现出“自由而纯净”的特质,在晚年,她越来越多地以自己的生活为电影脚本,体现出轻快的画风。瓦尔达擅长用静态手法表现人的孤独与人生残酷的作品,有时则有一种实验的倾向,在叙述上进行一系列同时具有柔和、潇洒、却又大胆等特质的探索,内容上则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女权主义思想。2019年2月,90岁的瓦尔达获得第69届柏林电影节金摄影机奖(特别成就奖)。她当时还带去了新作品《阿涅斯论瓦尔达》,并称这部电影是告别的一种方式。

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

美国科幻作家

1931年5月7日-2019年4月14日

作为尼尔·盖曼和乔治·RR.马丁的文学偶像,沃尔夫的作品《新日之书》在《轨迹》(Locus)杂志的奇幻小说调查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在生活中,沃尔夫给人留下的影响是一位欢乐的老精灵,喜欢恶作剧,充满了智慧和魅力;但在作品中,他的笔下却常常流露出沉重阴郁的特质。这样的双重性或许和他参加朝鲜战争的经历有关。今年春天,沃尔夫带着欢笑,也带着战争年代的伤痛离开了世界,留下那些充满惊奇和冒险的迷人故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诺奖得主、美国作家

1931年2月18日-2019年8月5日

这位照料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最初只是想在孩子们睡着之后找一些事干,最终写作让她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最蓝的眼睛》《宠儿》到《所罗门之歌》,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不仅关注美国黑人妇女问题,也同时直指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写作以外,托妮·莫里森还在公共领域为黑人发言。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写道,“要么是爱,要么不是,不浓烈的爱根本不是爱”,正如这句话所言,对族裔、生活的热爱贯穿了她一生的写作。

哲尔吉·康拉德(Konrád György)

匈牙利作家

1933年4月2日-2019年9月13日

哲尔吉·康拉德是匈牙利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也是小说家、知识分子、个人自由倡导者。他的第一部小说《社工》以其儿童福利督导工作的经验为基础,奠定了他在欧洲文学当中的重要地位。1989年开始,康拉德积极参与匈牙利公共生活,是匈牙利民主转型的重要铺路者、自由民主联盟的创始人之一。虽然康拉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生故事依旧在被阅读和了解——中国的读者还能够在他关于战争、政治和生活的回忆录《客居己乡:一段匈牙利生活》当中,了解到一位东欧知识分子如何经历那段黑暗的时代。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

文学批评家、耶鲁大学教授

1930年7月11日-2019年10月14日

不分析托马斯·曼是不是同性恋,不用女性主义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托妮·莫里森,不把柯勒律治放在生态主义视域下考量,还能在耶鲁教一辈子文学,还能写《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这样的著作。在89岁高龄逝世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就是这样,他反对“憎恨学派”(School of Resentment),在现代浪潮的洪流中担起了西方文明经典标准的大旗。直到去世前的一个礼拜,他还在坚持写作,坚持站在讲坛上教学。

艾丽西亚·阿隆索Alicia Alonso)

古巴芭蕾舞大师

1920年12月21日-2019年10月17日

艾丽西亚·阿隆索与蔗糖、雪茄一起,被誉为古巴三宝。虽然因为眼疾,半盲状态的她需要有人用声音为她提示方向,需要舞伴的配合告诉她群舞的位置,但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她依然保持着表演和创作的精进。阿隆索曾经在世界多个知名芭蕾舞团工作,国际声誉蒸蒸日上,不过她最终选择了回到古巴,投身祖国的文化事业。生前她多次访华,见到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见证了两国的友谊。

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

澳大利亚裔英籍作家、电视主持人、诗人、译者和传记作者

1939年10月7日-2019年11月24日

这位曾经被《纽约客》誉为“一群才子的集合体”的文学评论家著述颇丰。他是英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写过小说,出版过诗集,许多文章和诗作可见于他的网站www.clivejames.com。2008年,克莱夫·詹姆斯因在广播电视和新闻界的成就而获得乔治·奥威尔特别奖。2012年,他因为在文学和新闻界的贡献而获得大英帝国勋章。

2010年,詹姆斯被确诊为白血病晚期,此后他为《卫报》撰写了《我的死亡报告》专栏,并在其中思考接近生命尽头意味着什么。过去,詹姆斯在中文世界里几乎悄无声息,直到2018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首度译介出版了他的作品《阅读者》(Latest Readings),这本书囊括了克莱夫认为在人生倒计时之时应该好好读的文学作品。这位雅俗共赏的文化偶像于11月离开人世,他在生命终结时重温经典的举动也让不少爱书人感到动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