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仅三天可见》成黑马,姜思达对“人物类访谈”的创新化改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仅三天可见》成黑马,姜思达对“人物类访谈”的创新化改编

这种趋于“纪实”的节目风格正在俘获观众的芳心。

文|一点剧读 红豆

“看懂一个人,才能决定Love or Hate。”

《仅三天可见》已播出五期,这档由姜思达担任主持人,与明星嘉宾共处三天最终进行一次走心对访谈的明星社交实验真人秀节目,凭借着不俗的话题度和口碑,在2019年底冲出重围,成为一匹“黑马”。而上文的slogan风格独特又鲜明,正如这档节目本身一样。

目前,《仅三天可见》豆瓣评分达8.2,每播出一期便有相关热门话题冲上热搜榜,如#谢娜回应网络暴力#、#池子真实#、#姜思达说于正烦人##袁弘说下辈子还娶张歆艺#、#孟美岐 艺人是很孤独的职业#、#杨超越谈婚姻#......

除了多类话题使明星嘉宾在节目上表现出不同面,更通过姜思达和嘉宾对生活的感悟和见解,引发观众对节目中提出的“人生中最想忘掉的十年”、“如何对待各种各样的失去”等疑问进行深思。

抛开传统访谈节目的“以客为主”,节目中姜思达以较强的主观意识与各个嘉宾进行对话,“舒服”、“有水平”等溢美之词在网友的评论中出现。《仅三天可见》与姜思达的结合,是在访谈类节目和纪实真人秀不断发展的一次成功,也更使姜思达打造个人IP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纪实”与访谈

近年来,多类综艺在革新之时将目光放在了纪实风格上,节目通常使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减弱传统综艺节目中的“艺能感”,无论从嘉宾还是节目过程都更注重真实感,运用嘉宾在节目中对事物的直接反应来感染观众。

而类似于《仅三天可见》这样的纪实类访谈,也由来已久。除了近两年的高口碑综N代《奇遇人生》,更有《今晚九点见》《鲁豫有约一日行》《丹行线》《锋味》《不止于她》等抛开单一棚内录制,将镜头转室外,以更加多元化的视野镜头来展现被访者的一举一动,如此一来便能够成功为节目冠上“纪实感”以及深层次的“深度感”。

不过,《今晚九点见》《鲁豫有约一日行》《丹行线》等节目,更多地是在节目模式上进行变化,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将采访的地点进行灵活改变,其内核仍然是主持人与被访者的一问一答,只要得到一个问题答案便达到访谈目的。

以华少主持的《今晚九点见》为例,节目将访谈时间设在晚上,华少加入被访者当晚的行程中,抽出时间进行正式访问,内容上与传统访谈一样,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嘉宾,让嘉宾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例如节目中在访问郭麒麟时,华少将其身上的客观问题如“接管德云社”、“青年演员的工作与生活”等抛给郭麒麟,让郭麒麟在节目中表达了消费观、富二代等诸多生活与工作中的心得与感悟。

这正秉持了传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将存在感变低,充分为被访者提供表达空间的固定模式。

《仅三天可见》结合当下人们社交中将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的理念,通过前两天姜思达与被访者的深度接触,随时随地挖掘出姜思达为其设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主要服务于被访者,反而根据姜思达的主观视角辅佐于他的内心表达。对此,姜思达曾给出一个解释,他表示:“我不在乎客观。”

于是,节目中出现了姜思达在与于正相处两天后,与节目导演发生言语上的激烈争吵,姜思达说:“我能烦一个人吗?”更有节目中姜思达与嘉宾在节目结尾的互相提问,并且以“两真一假”的形式提升了访谈的趣味性,大大激增了观众的好奇心。孟美岐向姜思达提出“火箭少女中谁最美”的疑问,姜思达停顿了一会,答:“小七(赖美云)。”

毫无疑问,这种趋于“纪实”的节目风格正在俘获观众的芳心,《奇遇人生》也是如此,节目中阿雅带领嘉宾进行一次探索世界和探索自我之旅,从另一个角度看,《奇遇人生》也正是一档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打造出的一档户外访谈节目。

观众对《奇遇人生》之所以青睐有加,便是由于它抛开了繁重的剧本,在旅行中挖掘真挚的情感,以此来打动人心,并引导观众对“自我”与世界进行一番审视和思考。《仅三天可见》所引发的观众效应与之有一定的相似,均是通过真实的记录和访谈内容,将主题引领至“人”的层面上来,其中所具备的人文关怀正是当下综艺节目中所需要的。

姜思达的主观意识表达

如果说《奇遇人生》是以精神内核来打动观众,《今晚九点见》以内容吸睛,《仅三天可见》最吸引观众的,则是姜思达的个人主观意识表达。

从《奇葩说》中以辩手身份被人熟知,又在短视频采访节目《透明人》中以主持人身份进一步发挥才华和犀利风格完成转型,姜思达在主持人事业中的计划崭露头角。离开米未后,姜思达的个人表达有了更进一步的空间,推出“自毁式”个人TV《陷入姜局》,讲述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好坏不计,不加滤镜直接表达。

姜思达的主观表达欲其实有迹可循,在做《透明人》时他曾表现出抗拒心理,他曾说:“我不想做采访了,我不快乐。”更在《陷入姜局》推出时表示,想把自己变成媒体内容本身。

何以变成媒体内容本身?《仅三天可见》中也可以找到答案。节目第一期,姜思达邀请谢娜进行三天的相处和见缝插针的对话,节目中两人提起谢娜早年间在微博上为姜思达发声一事,前者表示出于对姜思达的欣赏而出言相助,后者则讲述与妈妈探讨此事,并视谢娜为恩人的后续故事。在这件备受瞩目的焦点事件上,姜思达通过与谢娜的交谈,不仅剥茧抽丝道出两人的真实感受,更顺水推舟展现出客观镜头下的谢娜,以及姜思达主观认识中的谢娜。

同样是个性化和主观性,同类型节目中《十三邀》作为播出四季的“综N代”,也以主持人为许知远的个人风格扩大化,深受观众喜爱。不过,“姜氏风格”的主观性,与《十三邀》中许知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比许知远的“拧巴”,姜思达言语中更透露着平和,抛出问题后更将自我进行表达。

有观众在看过《仅三天可见》后表示出对姜思达节目中的个人风格的喜爱,很明显,《仅三天可见》这档节目除了富有创新的访谈模式以外,最大的卖点和亮点都是姜思达在节目中的主观意识表达。这使得姜思达的个人IP从此更加独立和鲜明。

细数《仅三天可见》的众多标签,可谓五花八门:明星社交、记录式访谈、真人秀......在传统访谈节目式微,综艺节目普遍多元素化的当下,《仅三天可见》的成功,离不开访谈类节目在创新上的进步,更离不开社交、纪录等元素注入综艺市场的助力,而这种天时地利之下,姜思达独具风格和特色的表达则是锦上添花。

有人称,访谈类真人秀要“变天”,抛开其夸张程度不谈,访谈类真人秀在《仅三天可见》《十三邀》《奇遇人生》等节目的出现后,确实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更加人文化。如今,姜思达对于采访的抵触心理或许会有所消退,毕竟《仅三天可见》所提供的自我表达空间,以及观众对于主持人主观意识表达的态度,都更加开放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仅三天可见》成黑马,姜思达对“人物类访谈”的创新化改编

这种趋于“纪实”的节目风格正在俘获观众的芳心。

文|一点剧读 红豆

“看懂一个人,才能决定Love or Hate。”

《仅三天可见》已播出五期,这档由姜思达担任主持人,与明星嘉宾共处三天最终进行一次走心对访谈的明星社交实验真人秀节目,凭借着不俗的话题度和口碑,在2019年底冲出重围,成为一匹“黑马”。而上文的slogan风格独特又鲜明,正如这档节目本身一样。

目前,《仅三天可见》豆瓣评分达8.2,每播出一期便有相关热门话题冲上热搜榜,如#谢娜回应网络暴力#、#池子真实#、#姜思达说于正烦人##袁弘说下辈子还娶张歆艺#、#孟美岐 艺人是很孤独的职业#、#杨超越谈婚姻#......

除了多类话题使明星嘉宾在节目上表现出不同面,更通过姜思达和嘉宾对生活的感悟和见解,引发观众对节目中提出的“人生中最想忘掉的十年”、“如何对待各种各样的失去”等疑问进行深思。

抛开传统访谈节目的“以客为主”,节目中姜思达以较强的主观意识与各个嘉宾进行对话,“舒服”、“有水平”等溢美之词在网友的评论中出现。《仅三天可见》与姜思达的结合,是在访谈类节目和纪实真人秀不断发展的一次成功,也更使姜思达打造个人IP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纪实”与访谈

近年来,多类综艺在革新之时将目光放在了纪实风格上,节目通常使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减弱传统综艺节目中的“艺能感”,无论从嘉宾还是节目过程都更注重真实感,运用嘉宾在节目中对事物的直接反应来感染观众。

而类似于《仅三天可见》这样的纪实类访谈,也由来已久。除了近两年的高口碑综N代《奇遇人生》,更有《今晚九点见》《鲁豫有约一日行》《丹行线》《锋味》《不止于她》等抛开单一棚内录制,将镜头转室外,以更加多元化的视野镜头来展现被访者的一举一动,如此一来便能够成功为节目冠上“纪实感”以及深层次的“深度感”。

不过,《今晚九点见》《鲁豫有约一日行》《丹行线》等节目,更多地是在节目模式上进行变化,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将采访的地点进行灵活改变,其内核仍然是主持人与被访者的一问一答,只要得到一个问题答案便达到访谈目的。

以华少主持的《今晚九点见》为例,节目将访谈时间设在晚上,华少加入被访者当晚的行程中,抽出时间进行正式访问,内容上与传统访谈一样,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嘉宾,让嘉宾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例如节目中在访问郭麒麟时,华少将其身上的客观问题如“接管德云社”、“青年演员的工作与生活”等抛给郭麒麟,让郭麒麟在节目中表达了消费观、富二代等诸多生活与工作中的心得与感悟。

这正秉持了传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将存在感变低,充分为被访者提供表达空间的固定模式。

《仅三天可见》结合当下人们社交中将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的理念,通过前两天姜思达与被访者的深度接触,随时随地挖掘出姜思达为其设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主要服务于被访者,反而根据姜思达的主观视角辅佐于他的内心表达。对此,姜思达曾给出一个解释,他表示:“我不在乎客观。”

于是,节目中出现了姜思达在与于正相处两天后,与节目导演发生言语上的激烈争吵,姜思达说:“我能烦一个人吗?”更有节目中姜思达与嘉宾在节目结尾的互相提问,并且以“两真一假”的形式提升了访谈的趣味性,大大激增了观众的好奇心。孟美岐向姜思达提出“火箭少女中谁最美”的疑问,姜思达停顿了一会,答:“小七(赖美云)。”

毫无疑问,这种趋于“纪实”的节目风格正在俘获观众的芳心,《奇遇人生》也是如此,节目中阿雅带领嘉宾进行一次探索世界和探索自我之旅,从另一个角度看,《奇遇人生》也正是一档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打造出的一档户外访谈节目。

观众对《奇遇人生》之所以青睐有加,便是由于它抛开了繁重的剧本,在旅行中挖掘真挚的情感,以此来打动人心,并引导观众对“自我”与世界进行一番审视和思考。《仅三天可见》所引发的观众效应与之有一定的相似,均是通过真实的记录和访谈内容,将主题引领至“人”的层面上来,其中所具备的人文关怀正是当下综艺节目中所需要的。

姜思达的主观意识表达

如果说《奇遇人生》是以精神内核来打动观众,《今晚九点见》以内容吸睛,《仅三天可见》最吸引观众的,则是姜思达的个人主观意识表达。

从《奇葩说》中以辩手身份被人熟知,又在短视频采访节目《透明人》中以主持人身份进一步发挥才华和犀利风格完成转型,姜思达在主持人事业中的计划崭露头角。离开米未后,姜思达的个人表达有了更进一步的空间,推出“自毁式”个人TV《陷入姜局》,讲述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好坏不计,不加滤镜直接表达。

姜思达的主观表达欲其实有迹可循,在做《透明人》时他曾表现出抗拒心理,他曾说:“我不想做采访了,我不快乐。”更在《陷入姜局》推出时表示,想把自己变成媒体内容本身。

何以变成媒体内容本身?《仅三天可见》中也可以找到答案。节目第一期,姜思达邀请谢娜进行三天的相处和见缝插针的对话,节目中两人提起谢娜早年间在微博上为姜思达发声一事,前者表示出于对姜思达的欣赏而出言相助,后者则讲述与妈妈探讨此事,并视谢娜为恩人的后续故事。在这件备受瞩目的焦点事件上,姜思达通过与谢娜的交谈,不仅剥茧抽丝道出两人的真实感受,更顺水推舟展现出客观镜头下的谢娜,以及姜思达主观认识中的谢娜。

同样是个性化和主观性,同类型节目中《十三邀》作为播出四季的“综N代”,也以主持人为许知远的个人风格扩大化,深受观众喜爱。不过,“姜氏风格”的主观性,与《十三邀》中许知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比许知远的“拧巴”,姜思达言语中更透露着平和,抛出问题后更将自我进行表达。

有观众在看过《仅三天可见》后表示出对姜思达节目中的个人风格的喜爱,很明显,《仅三天可见》这档节目除了富有创新的访谈模式以外,最大的卖点和亮点都是姜思达在节目中的主观意识表达。这使得姜思达的个人IP从此更加独立和鲜明。

细数《仅三天可见》的众多标签,可谓五花八门:明星社交、记录式访谈、真人秀......在传统访谈节目式微,综艺节目普遍多元素化的当下,《仅三天可见》的成功,离不开访谈类节目在创新上的进步,更离不开社交、纪录等元素注入综艺市场的助力,而这种天时地利之下,姜思达独具风格和特色的表达则是锦上添花。

有人称,访谈类真人秀要“变天”,抛开其夸张程度不谈,访谈类真人秀在《仅三天可见》《十三邀》《奇遇人生》等节目的出现后,确实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更加人文化。如今,姜思达对于采访的抵触心理或许会有所消退,毕竟《仅三天可见》所提供的自我表达空间,以及观众对于主持人主观意识表达的态度,都更加开放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