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魅族高端手机不计成本 即便失败也要一年推一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魅族高端手机不计成本 即便失败也要一年推一款

为了不让人误以为自己只会卖低端机走量,魅族又发布了一个高端品牌“魅族PRO”,主打3000元以上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

魅族虽然在走低价路线之后赢得了销量,但这家公司依旧想保持独特的品牌调性。

就在几天前,魅族向全国媒体发送“GO PRO”运动摄像机作为产品发布会的邀请函。随后在9月11日,魅族正式对外发布高端子品牌PRO。至此,魅族已经形成三大品牌架构,分别是1000元档位的魅蓝,2000元档位的MX,以及3000元档位的PRO。

“魅族PRO不计成本,不求销量。”魅族副总裁李楠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因为此前受成本的限制,魅族并没有一款极致的产品,所以PRO是一个不受限制的品牌。

这个品牌策略像极了早期黄章时代的魅族。白永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魅族董事长黄章本人有着非常强烈的意愿推出这个品牌。

在这款产品中,黄章的参与度会更高一些。这款产品的目标是亮出魅族的最高造机技术、理念和哲学。

魅族本是一家极富黄章色彩的公司。MP3业务起家的魅族2007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其发布的M8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款触屏类的智能手机。

在魅族论坛,黄章一直以“J.Wong”的ID跟粉丝进行互动,在当时黄章对产品的追求和执拗的个性一度在手机圈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积累了许多忠实的粉丝。魅族在发布M9的时候,黄章还把自己雕刻的印章“魅”字作为手机的LOGO。

早期黄章的主张是产品研发为导向,而非迎合市场,所以在国内智能手机兴起的时候,魅族一直步伐缓慢。魅族总裁白永祥也曾经在公开场合承认,魅族追求的不是市场扩张和利润,而是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实现。

这样的策略也让魅族缺少了资本和营销层面的帮助,随着魅族内部人员的流失和魅族销量等问题,黄章开始逐渐妥协。

2014年开始,魅族开始模仿小米推出中低端机型魅蓝,扩大产品线加速产品迭代。2015年初,魅族引入海通和阿里巴巴投资、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ESOP(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扩张的方式立杆见影。在去年的6-7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魅族就已经相继发布了魅蓝Note 2、魅族MX5、魅蓝2。根据李楠的介绍,魅族今年仅在8月份就完成了289万的销量,全年预估的销量在2000万上下。

虽然赢得了销量,但也让其曾经另类的品牌个性变得平庸起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黄章已经几乎和魅族挂上等号。但在扩张之后,黄章的个人色彩也在逐渐淡出魅族,随之流失的还有早期积累的小众忠实粉丝。魅族自己也承认,改变虽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似乎不那么“魅族”了。

魅族PRO可以说是对魅族如今缺失品牌调性的一个补充。李楠说,魅族希望把PRO品牌的个性打出来,“内部还设想把这款手机命名为‘J.Wong Phone’。”

从去年开始,国产手机都希望在高端手机获取更多的利润。华为、中兴、OPPO、VIVO、奇酷等厂商均在市场中推出过3000元以上的手机,这个价位此前是国产手机的死亡区域。

但即便在现在,能在高端上获得成功的厂商寥寥无几。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在商务群体中获得了高端定位的认可,VIVO和OPPO也在二三线城市中卖出了3000元价位,而这些厂商都经历了超过5年以上的投入和积累。

白永祥说,如果这个品牌做得成功,对于品牌和财务上均有好处,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结果。即使第一款产品不成功,魅族也不会放弃。白永祥表示PRO产品会一年更新一次。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魅族

4.1k
  • 集合全国三分之一的AI人才,上海凭什么?
  • 星纪魅族高管回应新机外观争议:最终灵感源于藻井,华为三折叠也心有灵犀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魅族高端手机不计成本 即便失败也要一年推一款

为了不让人误以为自己只会卖低端机走量,魅族又发布了一个高端品牌“魅族PRO”,主打3000元以上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

魅族虽然在走低价路线之后赢得了销量,但这家公司依旧想保持独特的品牌调性。

就在几天前,魅族向全国媒体发送“GO PRO”运动摄像机作为产品发布会的邀请函。随后在9月11日,魅族正式对外发布高端子品牌PRO。至此,魅族已经形成三大品牌架构,分别是1000元档位的魅蓝,2000元档位的MX,以及3000元档位的PRO。

“魅族PRO不计成本,不求销量。”魅族副总裁李楠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因为此前受成本的限制,魅族并没有一款极致的产品,所以PRO是一个不受限制的品牌。

这个品牌策略像极了早期黄章时代的魅族。白永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魅族董事长黄章本人有着非常强烈的意愿推出这个品牌。

在这款产品中,黄章的参与度会更高一些。这款产品的目标是亮出魅族的最高造机技术、理念和哲学。

魅族本是一家极富黄章色彩的公司。MP3业务起家的魅族2007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其发布的M8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款触屏类的智能手机。

在魅族论坛,黄章一直以“J.Wong”的ID跟粉丝进行互动,在当时黄章对产品的追求和执拗的个性一度在手机圈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积累了许多忠实的粉丝。魅族在发布M9的时候,黄章还把自己雕刻的印章“魅”字作为手机的LOGO。

早期黄章的主张是产品研发为导向,而非迎合市场,所以在国内智能手机兴起的时候,魅族一直步伐缓慢。魅族总裁白永祥也曾经在公开场合承认,魅族追求的不是市场扩张和利润,而是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实现。

这样的策略也让魅族缺少了资本和营销层面的帮助,随着魅族内部人员的流失和魅族销量等问题,黄章开始逐渐妥协。

2014年开始,魅族开始模仿小米推出中低端机型魅蓝,扩大产品线加速产品迭代。2015年初,魅族引入海通和阿里巴巴投资、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ESOP(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扩张的方式立杆见影。在去年的6-7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魅族就已经相继发布了魅蓝Note 2、魅族MX5、魅蓝2。根据李楠的介绍,魅族今年仅在8月份就完成了289万的销量,全年预估的销量在2000万上下。

虽然赢得了销量,但也让其曾经另类的品牌个性变得平庸起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黄章已经几乎和魅族挂上等号。但在扩张之后,黄章的个人色彩也在逐渐淡出魅族,随之流失的还有早期积累的小众忠实粉丝。魅族自己也承认,改变虽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似乎不那么“魅族”了。

魅族PRO可以说是对魅族如今缺失品牌调性的一个补充。李楠说,魅族希望把PRO品牌的个性打出来,“内部还设想把这款手机命名为‘J.Wong Phone’。”

从去年开始,国产手机都希望在高端手机获取更多的利润。华为、中兴、OPPO、VIVO、奇酷等厂商均在市场中推出过3000元以上的手机,这个价位此前是国产手机的死亡区域。

但即便在现在,能在高端上获得成功的厂商寥寥无几。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在商务群体中获得了高端定位的认可,VIVO和OPPO也在二三线城市中卖出了3000元价位,而这些厂商都经历了超过5年以上的投入和积累。

白永祥说,如果这个品牌做得成功,对于品牌和财务上均有好处,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结果。即使第一款产品不成功,魅族也不会放弃。白永祥表示PRO产品会一年更新一次。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