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疫情期间,数据如何代替人跑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疫情期间,数据如何代替人跑腿?

数字化、移动化和云化,共同形成了疫情之下整个生活、生产和社交的线上化。

图片来源:图虫

文|刘松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今天,我们可以把数字化拆解成三个关键词:数据化、移动化、云化。

前两个大家都比较好理解,云化这方面,我举一个小例子:两周以前,钉钉开始上线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的时候,要求瞬间能够扩大到数万台机器服务器,这要借助于云计算分钟级的扩展力。这一在传统IT模式下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到了很快解决。很多人不一定了解今天云计算在疫情中的运用,看到的东西更多是“在线上”,比如你的生活、办公、上学都在线化、线上化。但其实这背后,基础设施是由云计算来支持、支撑的,这就是我们讲的数字化、移动化和云化,共同形成了疫情之下整个生活、生产和社交的线上化。

一、算力+算法,共同提高社会化治理

先以杭州乃至整个浙江为例,他们利用数字技术抗疫的效率和效果都非常突出。

第一是系统上线速度。比如发热门诊的登记系统、快速上线的疫情信息处理系统都是以小时为单位,几乎现在每一个项目,包括现在做的健康码平台,几乎都是按照12或24小时来上线的。每个城市的系统几乎都在数十个小时内得到了解决。

第二是数据支撑能力。浙江省也是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这是因为浙江通过大数据知道,春节之前已经可能有几十万来自湖北的人回到浙江。数据和分析能力为政府决策,构建疫情防控防控一体化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时间进入2月底,浙江省快速、有序地进入复工状态,各地市通过大规模地奖励火车票的方式,组织专列,让大量复工人员安全回到城市。这都是数据精准分析疫情和智能高效防控带来的价值。

第三是组织在线。浙江省(因为涉及到上千人的调度、几十万办事人员的调度)通过钉钉在线平台协同交互,整体协作非常简单高效。每一位公务员和社区管理人员都能够用它来精准地开展工作,并精准地推动到街道的精准防疫。

浙江和江西两个省份,此次疫情前也是在互联网政务建设领域全国靠前的省份。在疫情期间, “浙里办”和“赣服通”这两个线上政务平台,对抗击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杭州使用“浙里办”向新市民免费发放口罩,市民只要登录、申报就能够得到政府派发的口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互联网+政务”模式。当然,在这次政府公共服务中,具备良好信息化技能和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市民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社会物资捐赠上,大规模物资运到湖北,特别是武汉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难题。截至2月19日,阿里一共从海外调度了960万个口罩到疫区。但是这些口罩怎么能从南非、日本通过海关进来,几乎零延迟地送到武汉的协和医院呢?这背后要通过数字化打通中间所有链路,并且能够恰当地通过工作流的方式告诉海关,这一批物资是给到需求最紧迫的武汉医院。这样一来,通过数据跑腿,而不是人跑腿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效率。

之前一直提到的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也变成了这次政府服务社会运转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大考之前,很多数字化的便利当时是辅助,今天变成了刚需。同时,通过精准调度,不仅能解决疫情本身的物资应对,还能避免因为舆情而产生的恐慌性物资需求。整个疫情的发生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运用好数字技术理念,以及恰当地使用一种流转方式协调多个主体之间的配合,变成这次抗疫非常重要的实践。

郑州也做了全体系的数字化防疫系统。比如,快速上线发热门诊系统,使整个疫情期间的数据都汇聚到一个大的数据平台上;同时使用人工智能疫情机器人去服务每一位老百姓,答疑解惑。

在科研方面,阿里云在疫情初期就把AI计算资源开放给全世界。现在大家都是希望用能适配新病毒的已有药品去制作疫苗和药物,看看能不能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这过程中就有大量计算需求。实际上,制药厂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大量的算力和算法来加速药物匹配。

此外,使用核酸检测来确定病患感染的病毒类型,不是100%准确,因为它只掐住两个关键的基因,一旦病毒产生变异就会影响检测准确率。这个时候我们跟浙江的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全自动的基因测序,为这些在核酸检测里面不能够完全确认的提供了一个补充。现在我们都知道检测是发现和诊断病人的瓶颈,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全基因组的测序与核酸检测结合的方式,提高效率。这是我们看到现在有的云计算和算法带来的潜在价值。

二、社区防疫、企业复工、人口流动

在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之后,大多数省份面临着三个战役,第一个是如何在大量的人口返工的情况下做好社区防疫;第二个是如何保证复工复产的工作扎实地推进。

移动互联网和数据化创造了“在线”这个词。如何使老百姓通过手机上获取所需的民生信息,如何使物业和工厂的管理人员获取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排班时间,这些都可以用数字技术解决。另外,政府也能通过在线方式了解目前整体的经济情况,哪些行业、企业受到影响。民众、社区、政府,包括工人、工厂和地方产业主管机构,通过在线的方式,把整个的过程全部可视化。比如说,我们跟一个地方政府合作做了一个密切接触者的智能筛查系统。每一位老百姓既能通过系统上传自己的健康状态,又能知道自己周边小区的疫情状况。

健康码背后逻辑是把可能与敏感人群有关的人打一个红码,他们在家待14天后颜色会自动转变;有绿码的人必须天天打卡,才能保证大家知道他没有接触过其他敏感人群。健康码最重要的作用是放开了健康人,在科学防疫的同时又能够精准、安全地推动复工。

让老百姓们心安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随时告诉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包括哪些食物、药品能够帮助老百姓缓解焦虑。“防疫精灵”机器人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送给你一个答案,在推出两周后,已经有几百万用户去使用。

为了应对现在遇到的抗疫三大挑战,浙江省推了五色图,把人群的密度以及疫情敏感区域标示了出来。在未来,全国的传染病在公共卫生系统都可能形成一个科研平台,能够逐步地去对病毒,包括它的传播路径,通过算力算法的方式,结合传染病的流动动力学去理解其是如何扩散的。信息技术的价值,就是在于能够通过数据的方法、可视化的方法,看病毒到底是怎么传播的。虽然这次病毒特别狡猾,但我们还是有可能通过数字化、可视化的方法,在一个大规模防疫里、以国家为单元的防疫里面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经济恢复及数字化生存

佛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句话,“一切幸运皆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皆非没有希望”。我们可以从疫情的这次大演练里面看到很多可能对未来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已经复工的大多数企业,在过去两三周前,都已经开始用钉钉进入在线办公模式。有一些企业发现在家里办公,甚至比原来的工作效率还要高。我们也看到这个技术的意义不在于疫情期间的急救,而在于在线办公普及以后,会大幅降低交通的成本和时间的成本。

今天有接近1.9亿人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这其中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尤其重要。这个时候的数字化技术,保证了他们不上学也能够继续补课,对于每一个人群都产生了普惠价值。

过去的三五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外卖、本地生活、盒马鲜生超市。这次在武汉,我们确保了近20家盒马店能精确配送补给给医护人员,这其中不仅包括医疗物资,还有生活物资以及民生服务。

这次疫情也是对全球供应链的一次考验。我们发现,在这次生产制造里面的供应链,如果没有一个数字化的系统来支持,会变得很脆弱。很多中小企业只有一个月的现金流,这个时候如何通过数字化依然能够保持和下游的关联,成为了关键。未来,如何既能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物流等供应链,又能够推动整个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会是一个长期考验。

中国现在的经济拉动力中,大部分来自于消费。疫情之后,怎么能够拉动消费?

很多疫情中使用的数字化模式,也许会变成一种未来的模式。比如,很多商场、商家在疫情期间都采用了线上化的方法,缓解了线下门店关门的压力;很多餐馆也通过这种方式投递半成品,包括西贝、海底捞都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这其实是一次超级模拟——当线下处于暂停、不能面对面吃饭的时候,企业怎么通过线上的方法继续进行数字营销。

很多品牌企业,比如森马、红蜻蜓、林清轩,在疫情中发现之前一直为了转型准备的组织升级、系统升级、运营升级的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派上了用场。林清轩是卖健康护肤品的企业,这家企业在过年的前几天,销量急剧下降,这使它不得不在1月底、2月初启动了全面的数字化营销。出人意料地,在2月初,不仅原来比较弱的东北区域变成了林清轩最大的营销大省,同时总部武汉的销量也基本上达到了去年的水平。

(本文根据刘松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网来学院”的发言整理而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疫情期间,数据如何代替人跑腿?

数字化、移动化和云化,共同形成了疫情之下整个生活、生产和社交的线上化。

图片来源:图虫

文|刘松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今天,我们可以把数字化拆解成三个关键词:数据化、移动化、云化。

前两个大家都比较好理解,云化这方面,我举一个小例子:两周以前,钉钉开始上线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的时候,要求瞬间能够扩大到数万台机器服务器,这要借助于云计算分钟级的扩展力。这一在传统IT模式下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到了很快解决。很多人不一定了解今天云计算在疫情中的运用,看到的东西更多是“在线上”,比如你的生活、办公、上学都在线化、线上化。但其实这背后,基础设施是由云计算来支持、支撑的,这就是我们讲的数字化、移动化和云化,共同形成了疫情之下整个生活、生产和社交的线上化。

一、算力+算法,共同提高社会化治理

先以杭州乃至整个浙江为例,他们利用数字技术抗疫的效率和效果都非常突出。

第一是系统上线速度。比如发热门诊的登记系统、快速上线的疫情信息处理系统都是以小时为单位,几乎现在每一个项目,包括现在做的健康码平台,几乎都是按照12或24小时来上线的。每个城市的系统几乎都在数十个小时内得到了解决。

第二是数据支撑能力。浙江省也是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这是因为浙江通过大数据知道,春节之前已经可能有几十万来自湖北的人回到浙江。数据和分析能力为政府决策,构建疫情防控防控一体化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时间进入2月底,浙江省快速、有序地进入复工状态,各地市通过大规模地奖励火车票的方式,组织专列,让大量复工人员安全回到城市。这都是数据精准分析疫情和智能高效防控带来的价值。

第三是组织在线。浙江省(因为涉及到上千人的调度、几十万办事人员的调度)通过钉钉在线平台协同交互,整体协作非常简单高效。每一位公务员和社区管理人员都能够用它来精准地开展工作,并精准地推动到街道的精准防疫。

浙江和江西两个省份,此次疫情前也是在互联网政务建设领域全国靠前的省份。在疫情期间, “浙里办”和“赣服通”这两个线上政务平台,对抗击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杭州使用“浙里办”向新市民免费发放口罩,市民只要登录、申报就能够得到政府派发的口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互联网+政务”模式。当然,在这次政府公共服务中,具备良好信息化技能和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市民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社会物资捐赠上,大规模物资运到湖北,特别是武汉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难题。截至2月19日,阿里一共从海外调度了960万个口罩到疫区。但是这些口罩怎么能从南非、日本通过海关进来,几乎零延迟地送到武汉的协和医院呢?这背后要通过数字化打通中间所有链路,并且能够恰当地通过工作流的方式告诉海关,这一批物资是给到需求最紧迫的武汉医院。这样一来,通过数据跑腿,而不是人跑腿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效率。

之前一直提到的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也变成了这次政府服务社会运转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大考之前,很多数字化的便利当时是辅助,今天变成了刚需。同时,通过精准调度,不仅能解决疫情本身的物资应对,还能避免因为舆情而产生的恐慌性物资需求。整个疫情的发生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运用好数字技术理念,以及恰当地使用一种流转方式协调多个主体之间的配合,变成这次抗疫非常重要的实践。

郑州也做了全体系的数字化防疫系统。比如,快速上线发热门诊系统,使整个疫情期间的数据都汇聚到一个大的数据平台上;同时使用人工智能疫情机器人去服务每一位老百姓,答疑解惑。

在科研方面,阿里云在疫情初期就把AI计算资源开放给全世界。现在大家都是希望用能适配新病毒的已有药品去制作疫苗和药物,看看能不能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这过程中就有大量计算需求。实际上,制药厂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大量的算力和算法来加速药物匹配。

此外,使用核酸检测来确定病患感染的病毒类型,不是100%准确,因为它只掐住两个关键的基因,一旦病毒产生变异就会影响检测准确率。这个时候我们跟浙江的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全自动的基因测序,为这些在核酸检测里面不能够完全确认的提供了一个补充。现在我们都知道检测是发现和诊断病人的瓶颈,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全基因组的测序与核酸检测结合的方式,提高效率。这是我们看到现在有的云计算和算法带来的潜在价值。

二、社区防疫、企业复工、人口流动

在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之后,大多数省份面临着三个战役,第一个是如何在大量的人口返工的情况下做好社区防疫;第二个是如何保证复工复产的工作扎实地推进。

移动互联网和数据化创造了“在线”这个词。如何使老百姓通过手机上获取所需的民生信息,如何使物业和工厂的管理人员获取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排班时间,这些都可以用数字技术解决。另外,政府也能通过在线方式了解目前整体的经济情况,哪些行业、企业受到影响。民众、社区、政府,包括工人、工厂和地方产业主管机构,通过在线的方式,把整个的过程全部可视化。比如说,我们跟一个地方政府合作做了一个密切接触者的智能筛查系统。每一位老百姓既能通过系统上传自己的健康状态,又能知道自己周边小区的疫情状况。

健康码背后逻辑是把可能与敏感人群有关的人打一个红码,他们在家待14天后颜色会自动转变;有绿码的人必须天天打卡,才能保证大家知道他没有接触过其他敏感人群。健康码最重要的作用是放开了健康人,在科学防疫的同时又能够精准、安全地推动复工。

让老百姓们心安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随时告诉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包括哪些食物、药品能够帮助老百姓缓解焦虑。“防疫精灵”机器人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送给你一个答案,在推出两周后,已经有几百万用户去使用。

为了应对现在遇到的抗疫三大挑战,浙江省推了五色图,把人群的密度以及疫情敏感区域标示了出来。在未来,全国的传染病在公共卫生系统都可能形成一个科研平台,能够逐步地去对病毒,包括它的传播路径,通过算力算法的方式,结合传染病的流动动力学去理解其是如何扩散的。信息技术的价值,就是在于能够通过数据的方法、可视化的方法,看病毒到底是怎么传播的。虽然这次病毒特别狡猾,但我们还是有可能通过数字化、可视化的方法,在一个大规模防疫里、以国家为单元的防疫里面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经济恢复及数字化生存

佛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句话,“一切幸运皆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皆非没有希望”。我们可以从疫情的这次大演练里面看到很多可能对未来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已经复工的大多数企业,在过去两三周前,都已经开始用钉钉进入在线办公模式。有一些企业发现在家里办公,甚至比原来的工作效率还要高。我们也看到这个技术的意义不在于疫情期间的急救,而在于在线办公普及以后,会大幅降低交通的成本和时间的成本。

今天有接近1.9亿人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这其中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尤其重要。这个时候的数字化技术,保证了他们不上学也能够继续补课,对于每一个人群都产生了普惠价值。

过去的三五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外卖、本地生活、盒马鲜生超市。这次在武汉,我们确保了近20家盒马店能精确配送补给给医护人员,这其中不仅包括医疗物资,还有生活物资以及民生服务。

这次疫情也是对全球供应链的一次考验。我们发现,在这次生产制造里面的供应链,如果没有一个数字化的系统来支持,会变得很脆弱。很多中小企业只有一个月的现金流,这个时候如何通过数字化依然能够保持和下游的关联,成为了关键。未来,如何既能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物流等供应链,又能够推动整个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会是一个长期考验。

中国现在的经济拉动力中,大部分来自于消费。疫情之后,怎么能够拉动消费?

很多疫情中使用的数字化模式,也许会变成一种未来的模式。比如,很多商场、商家在疫情期间都采用了线上化的方法,缓解了线下门店关门的压力;很多餐馆也通过这种方式投递半成品,包括西贝、海底捞都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这其实是一次超级模拟——当线下处于暂停、不能面对面吃饭的时候,企业怎么通过线上的方法继续进行数字营销。

很多品牌企业,比如森马、红蜻蜓、林清轩,在疫情中发现之前一直为了转型准备的组织升级、系统升级、运营升级的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派上了用场。林清轩是卖健康护肤品的企业,这家企业在过年的前几天,销量急剧下降,这使它不得不在1月底、2月初启动了全面的数字化营销。出人意料地,在2月初,不仅原来比较弱的东北区域变成了林清轩最大的营销大省,同时总部武汉的销量也基本上达到了去年的水平。

(本文根据刘松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网来学院”的发言整理而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