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诗人杨牧:假如潮水不断以记忆的速度,我以同样的心 | 一诗一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诗人杨牧:假如潮水不断以记忆的速度,我以同样的心 | 一诗一会

杨牧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及文化,同时又对固有传统叙事模式进行了革新,极大地弥补了当今华语文学的缺失。

诗人杨牧(1940-2020)

杨牧本名王靖献,1940年生于台湾花莲,是著名诗人及散文作家。自十六岁起,杨牧便开始写作,早期曾用笔名“叶珊”发表诗歌作品,三十二岁之后更名为“杨牧”。1964年,杨牧从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保罗·安格尔及其妻聂华苓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诗创作班。当时的杨牧深受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随着留美生活的深入,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社会,并尝试以诗歌介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当年与杨牧一同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都曾参与过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如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等。在超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杨牧出版了数十部诗集、散文集和论著,包括代表作《杨牧诗选》(1956-2013)、散文集《柏克莱精神》《搜索者》以及文学自传《奇来前书》《奇来后书》等。除此之外,杨牧也是华语文学界重要的教育工作者,他曾长期在北美、台湾、香港等多地任教,身兼作家、翻译家与学者多重身份。2013年,杨牧成为首个获得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的台湾作家,被视为当今最重要的华语诗人之一。

阅读杨牧的作品,人们不难发现自然美学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不仅仅是由于诗人出生于风景优美的花莲,也与他一直热爱和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不无关系。大陆作家常常觉得杨牧的作品“太高雅,太文学化”,但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评委之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奚密(Michelle Yeh)认为,杨牧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及文化,同时又对固有传统叙事模式进行革新,极大地弥补了当今华语文学的缺失。“他潜心中文,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出入自如。凭籍从文言到口语的修辞,灵活而复杂的句法,以及横跨沉思与戏谑、热情与绝望之间的语调,他已然创造了一种幽微、绵密、感性的抒情语言。”

在刚刚过去的3月13日,杨牧因病于台北国泰医院辞世,享年80岁。为纪念诗人,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杨牧诗选》一书中选取部分诗作,以飨读者。

《杨牧诗选:1956-2013》
杨牧 著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1


风在雪林里追赶

风在雪林里追赶
以车轮的姿势,快乐地
互相戏谑着,褪色的喧嚣
最远处是不曾霁过的
一棵山毛榉,然则风
在雪林里追赶

以繁星破碎的声音
以奔流的气味,以瓜果的
膨胀——风在雪林里
为崭新的疲惫布置一则
弹壳般结实而空洞的预言
已经是倒塌了的骨骼,所以

风在雪林里追赶
越过一片片衰弱的阳光
零乱的欲望,下陷的床
和昨晚最最黑暗的水柳;越过
昨晚最黑暗的水柳,果然风
在雪林里追赶
 

从沙滩上回来

暮色从沙滩上回来
夏天在石礁群中躲藏
在海洋中,夏天依然轻呼着
自己的名字。我不免思索
季节递嬗的秘密,时间
停顿;岁月真假的问题——
年代循环的创伤,而我
听到伶人在杂沓上车
一些临时演员在收拾道具:
历史不容许血泪的故事重演
他们动人的戏必须告一段落
在天黑以前。这时我又听到
兵营里一支黄昏的号角
远远地盖过了不安的海潮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节选)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写在一封缜密工整的信上,从
外县市一小镇寄出,署了
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年龄(窗外在下雨,点滴芭蕉叶
和围墙上的碎玻璃),籍贯,职业
(院子里堆积许多枯树枝
一只黑鸟在扑翅)。他显然历经
苦思不得答案,关于这么重要的
一个问题。他是善于思维的,
文字也简洁有力,结构圆融
书法得体(乌云向远天飞)
晨昏练过玄秘塔大字,在小学时代
家住渔港后街拥挤的眷村里
大半时间和母亲在一起;他羞涩
敏感,学了一口“台湾国语”没关系
常常登高瞭望海上的船只
看白云,就这样把皮肤晒黑了
单薄的胸膛里栽培着小小
孤独的心,他这样恳切写道:
早熟脆弱如一颗二十世纪梨
 

故 事

假如潮水不断以记忆的速度
我以同样的心,假如潮水曾经
曾经在我们分离的日与夜
将故事完完整整讲过一遍了
回旋的曲律,缠绵的
论述,生死俯仰
一种迢迢赶赴的姿势

在持续转凉的海面上
如白鸟飞越船行残留的痕迹
深入季节微弱的气息
假如潮水曾经
我以同样的心
 

戏为六绝句

但或许入秋以后我们
就渐渐熟悉这样的旋律
有细微的蚊蝇在林间空地
斜照的阳光里背诵四行诗

老树们专心蒂落着水果
为那抑扬顿挫的句子写标点
你说不是标点符号是拍子
转瞬间完成了一首四行诗

黄昏以后没想到竟下了
一场好雨,入夜星座辉煌
天使们在开会讨论天气统
一的问题。圣麦柯独持异议

我主张这些俟秋后再说
现在请听(你说现在就是
秋后)晴与无晴的和声
在水涯和内地澎湃,浮沉

芦苇草无端地忧郁着
垂落白头恹恹不语,他和
你一样欢喜看流水起承转合
但不赞成昆虫吟唱四行诗

既然如此现在轮到我休息
托腮看季节的修辞学随人称
而变化:大雁在天上书写
一首风烟苍茫的四行诗
 

主题

不要问我那是什么,岩石
隙缝里迸生的地丁风信子——
或许是春光的假象,我只能说
墙脚下浓密的旧苔无比潮湿

靠近池塘那水缸一夜间解冻
忧郁维持原来高度,水位降低
斜斜一条裂罅警示了冬之不满
不要问我吹动浮萍的是什么风

蜗牛在睡觉,薯甲虫躲在土里
悲观的人有思维深刻的权利
但不要问我小蠋蛹在茧里等待
什么,蝶的生机不是我的主题
 

本文诗歌部分选自《杨牧诗选:1956-2013》一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诗人杨牧:假如潮水不断以记忆的速度,我以同样的心 | 一诗一会

杨牧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及文化,同时又对固有传统叙事模式进行了革新,极大地弥补了当今华语文学的缺失。

诗人杨牧(1940-2020)

杨牧本名王靖献,1940年生于台湾花莲,是著名诗人及散文作家。自十六岁起,杨牧便开始写作,早期曾用笔名“叶珊”发表诗歌作品,三十二岁之后更名为“杨牧”。1964年,杨牧从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保罗·安格尔及其妻聂华苓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诗创作班。当时的杨牧深受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随着留美生活的深入,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社会,并尝试以诗歌介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当年与杨牧一同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都曾参与过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如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等。在超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杨牧出版了数十部诗集、散文集和论著,包括代表作《杨牧诗选》(1956-2013)、散文集《柏克莱精神》《搜索者》以及文学自传《奇来前书》《奇来后书》等。除此之外,杨牧也是华语文学界重要的教育工作者,他曾长期在北美、台湾、香港等多地任教,身兼作家、翻译家与学者多重身份。2013年,杨牧成为首个获得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的台湾作家,被视为当今最重要的华语诗人之一。

阅读杨牧的作品,人们不难发现自然美学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不仅仅是由于诗人出生于风景优美的花莲,也与他一直热爱和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不无关系。大陆作家常常觉得杨牧的作品“太高雅,太文学化”,但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评委之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奚密(Michelle Yeh)认为,杨牧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及文化,同时又对固有传统叙事模式进行革新,极大地弥补了当今华语文学的缺失。“他潜心中文,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出入自如。凭籍从文言到口语的修辞,灵活而复杂的句法,以及横跨沉思与戏谑、热情与绝望之间的语调,他已然创造了一种幽微、绵密、感性的抒情语言。”

在刚刚过去的3月13日,杨牧因病于台北国泰医院辞世,享年80岁。为纪念诗人,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杨牧诗选》一书中选取部分诗作,以飨读者。

《杨牧诗选:1956-2013》
杨牧 著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1


风在雪林里追赶

风在雪林里追赶
以车轮的姿势,快乐地
互相戏谑着,褪色的喧嚣
最远处是不曾霁过的
一棵山毛榉,然则风
在雪林里追赶

以繁星破碎的声音
以奔流的气味,以瓜果的
膨胀——风在雪林里
为崭新的疲惫布置一则
弹壳般结实而空洞的预言
已经是倒塌了的骨骼,所以

风在雪林里追赶
越过一片片衰弱的阳光
零乱的欲望,下陷的床
和昨晚最最黑暗的水柳;越过
昨晚最黑暗的水柳,果然风
在雪林里追赶
 

从沙滩上回来

暮色从沙滩上回来
夏天在石礁群中躲藏
在海洋中,夏天依然轻呼着
自己的名字。我不免思索
季节递嬗的秘密,时间
停顿;岁月真假的问题——
年代循环的创伤,而我
听到伶人在杂沓上车
一些临时演员在收拾道具:
历史不容许血泪的故事重演
他们动人的戏必须告一段落
在天黑以前。这时我又听到
兵营里一支黄昏的号角
远远地盖过了不安的海潮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节选)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写在一封缜密工整的信上,从
外县市一小镇寄出,署了
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年龄(窗外在下雨,点滴芭蕉叶
和围墙上的碎玻璃),籍贯,职业
(院子里堆积许多枯树枝
一只黑鸟在扑翅)。他显然历经
苦思不得答案,关于这么重要的
一个问题。他是善于思维的,
文字也简洁有力,结构圆融
书法得体(乌云向远天飞)
晨昏练过玄秘塔大字,在小学时代
家住渔港后街拥挤的眷村里
大半时间和母亲在一起;他羞涩
敏感,学了一口“台湾国语”没关系
常常登高瞭望海上的船只
看白云,就这样把皮肤晒黑了
单薄的胸膛里栽培着小小
孤独的心,他这样恳切写道:
早熟脆弱如一颗二十世纪梨
 

故 事

假如潮水不断以记忆的速度
我以同样的心,假如潮水曾经
曾经在我们分离的日与夜
将故事完完整整讲过一遍了
回旋的曲律,缠绵的
论述,生死俯仰
一种迢迢赶赴的姿势

在持续转凉的海面上
如白鸟飞越船行残留的痕迹
深入季节微弱的气息
假如潮水曾经
我以同样的心
 

戏为六绝句

但或许入秋以后我们
就渐渐熟悉这样的旋律
有细微的蚊蝇在林间空地
斜照的阳光里背诵四行诗

老树们专心蒂落着水果
为那抑扬顿挫的句子写标点
你说不是标点符号是拍子
转瞬间完成了一首四行诗

黄昏以后没想到竟下了
一场好雨,入夜星座辉煌
天使们在开会讨论天气统
一的问题。圣麦柯独持异议

我主张这些俟秋后再说
现在请听(你说现在就是
秋后)晴与无晴的和声
在水涯和内地澎湃,浮沉

芦苇草无端地忧郁着
垂落白头恹恹不语,他和
你一样欢喜看流水起承转合
但不赞成昆虫吟唱四行诗

既然如此现在轮到我休息
托腮看季节的修辞学随人称
而变化:大雁在天上书写
一首风烟苍茫的四行诗
 

主题

不要问我那是什么,岩石
隙缝里迸生的地丁风信子——
或许是春光的假象,我只能说
墙脚下浓密的旧苔无比潮湿

靠近池塘那水缸一夜间解冻
忧郁维持原来高度,水位降低
斜斜一条裂罅警示了冬之不满
不要问我吹动浮萍的是什么风

蜗牛在睡觉,薯甲虫躲在土里
悲观的人有思维深刻的权利
但不要问我小蠋蛹在茧里等待
什么,蝶的生机不是我的主题
 

本文诗歌部分选自《杨牧诗选:1956-2013》一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