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想界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没有资本压榨与竞争戾气的自然乌托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想界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没有资本压榨与竞争戾气的自然乌托邦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和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讨论。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朱洁树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和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讨论。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一个没有资本压榨与竞争戾气的自然乌托邦

任天堂NS平台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以下简称《动森》)自从3月20日发售以来,至今一直是海内外各大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许多玩家讨论着如何捕捉狼蛛、垂钓鲟鱼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动森》也不断“出圈”,吸引到不少非游戏玩家的关注。3月26日,@上海消防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以《动森》为素材制作的防火安全宣传视频。视频运用《动森》中的DIY功能和其他道具,高度复现了被杂物堵塞的消防通道,一名消防员在路边向居民讲解相关安全知识,并清理了道路上堆叠的自行车、鱼缸等。在可爱的游戏画风与真实生活场景之间,公众号“任天堂Switch游戏”评论道,“某种奇怪的次元壁被打破了。”

在《动森》世界里,没有复杂的剧情以及繁琐的任务,玩家创建的虚拟角色移居到未被开发的无人岛,与动物邻居一起生活。这座岛屿以原始的状态向其居民敞开,玩家可以采集各种自然资源换取钱币和岛外物资,打理自己的家园。再加上自由度极高的DIY功能,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建岛屿,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乍看之下,《动森》与《牧场物语》《星露谷物语》等模拟经营游戏在模式上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通过自然物资的开采和交易来经营一个与现实相似的虚拟世界,从“无所有”的简陋走向富足带来的随心所欲。但正是这款看似平淡无奇的游戏,在开售三天内便打破了Switch游戏首周销售记录,仅日本地区的实体版销量就达到188万套,被誉为可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媲美的“现象级”作品。

《动森》为何走红?不少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会联系到当下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动森》制作人野上恒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表示,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动森》的粉丝或许可以将这个游戏看作是“一场逃避”。人们的户外生活正急剧减少,活动范围退缩到四壁之内,而《动森》无人岛上虚拟的“我”不但能在林中漫步、沐浴沙滩阳光,还能与动物邻居以及前来串门拜访的Switch线上好友进行互动。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玩家尚未将无人岛改建成“现代城镇”的模样,岛上绿意依旧,为身陷泥淖的现实中人提供了人与自然和美融洽的想象。

游戏研究学者刘梦霏则在接受“GQ报道”采访时谈到,《动森》的成功不能简单归因于从现实到游戏的“逃避”,即使没有疫情,《动森》也能“出圈”。在她看来,《动森》的流行是人们对“自然乌托邦”的主动选择,“狩猎-采集人”的生活体验击中了工业社会的痛点,“使你能够在青山绿水间,呼朋引伴地自由冒险”。

“狩猎-采集人”指的是通过双手劳动直接获得第一手自然物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集水果、捕捉鱼虫、开矿伐木是玩家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资源的渠道,通过出售资源换得的“铃钱”可以用来购买岛上没有的种子、家具以及扩建房屋。尽管玩家可以按照现代社会的样子来建设改造岛屿,但岛上始终不会出现流水化作业的工厂。发展后的岛屿会吸引更多动物居民前来移居,但他们仍旧数量有限,且与你熟识,维持着小社群的友好氛围。

在人皆“甘其食,美其服”的“动森桃花源”里,来自Nook Inc.的狸克似乎成了打破和谐的资本象征。想要从露营帐篷搬进独幢住宅,玩家需要向狸克办理贷款手续。每一次扩建,房贷金额都会大幅跳级。与逐渐堆高的房贷相比,玩家赚钱的效率并不会随时间线提高,偿还房贷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狸克因此被广大玩家戏称为“大债主”、“奸商”。

野上恒则为狸克辩护道,即使玩家久未偿债,也不会有利息产生,狸克也不会催促或是生气。从这一点上来看,狸克并非压榨岛民的“邪恶资本家”。

穿着夏威夷衬衫的狸克

公众号“游戏研究社”在文章《现在你能看懂“动森”为啥火了》中指出,许多以“田园生活”为噱头的游戏往往运用细化的任务驱动玩家进行经济发展,悠闲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然而《动森》的玩点不在于经济或“成长”,“生活”不只是其宣传口号,更是游戏的真正目标。文章指出,前期的岛内扩建主线并不指向游戏结局,如果玩家将双层别墅当作游戏目标,所获得的也不过是一个个空白的房间,而游戏时间线依旧随着现实时间不断向未知流动,DIY功能赋予的设计自由为住宅和岛屿开发留下了无尽可能。

换句话说,《动森》不以房贷或其他形式的消费硬性刺激玩家投入紧张的生产活动。适当地赚取金钱可以改善生活,但整座岛屿没有陷入资本发展的逻辑,金钱也不是改变周边环境的唯一手段和驱动力。创意设计、跨岛互助、邻里关系建设等方式都可以对岛屿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产生可见的影响,虚拟世界中的“我”从而摆脱了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的“螺丝钉”角色。

贷款偿还无期限所体现的“去任务化”是《动森》的一大特征,刘梦霏认为,这也是我们不应该将《动森》与农场经营类游戏混为一谈的原因。在她看来,精打细算地压缩时间成本以实现资本增值是农场经营游戏的核心法则,《动森》游戏时间与现实时间同步,虚拟世界中的“一天”即是现实生活中的24小时,玩家不必再分秒必争,从效率的角度规划每一天,因而可以真正进入放松自在的状态。玩家不再受外在刺激机制的驱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内生于玩家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的美好愿景。“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悠闲——不谋求什么,不要重压,无需奖励,‘我就是想找个地方待着’。”刘梦霏说道。

在一些人为“去任务化”带来的高度自由和悠闲而欣喜时,也有部分玩家和游戏评论人怀疑,“去任务化”可能会导致《动森》后期动力不足。公众号“毒眸”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许多新手或许会一时痴迷于《动森》的可爱画风,但劲头一过,“升级打怪的心理需求”无法被满足,自然会选择离开。

刘梦霏则表示,如今市场上的大多数游戏都迎合了现代社会的结构,所谓的“升级打怪”即是其中一种,《王者荣耀》、“吃鸡”这类“强竞技、抢资源消耗”的游戏再现了工业社会的竞争精神和无处不在的矛盾冲突。这类游戏自有其价值和趣味,但友善、柔和的陪伴类游戏也是工业社会游戏市场的“刚需”:充满乌托邦气质的《动森》对世界秩序和价值进行了重新的想象,在那里,自然不再退居为人类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友好替代了猜忌和争斗。她建议,玩家在挑选游戏时应当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从不同类型的游戏中品味不同的乐趣。

多国限制粮食出口:个人“囤货”与国家“囤粮”有助于应对粮食危机吗?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3月下旬以来,越南、柬埔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采取粮食出口限制措施,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3月2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库伦在接受《卫报》专访时称,尽管当前作物长势良好,但疫情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和供应链中断可能会在数周内造成粮食问题。“国家政府在新冠病毒危机期间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引发全球粮食短缺。”托雷罗·库伦发出如是警告。

随着疫情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也不例外。此轮粮食贸易限制措施一经报道便在中文互联网上获得了广泛注意,很多人关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家,此次危机是否会影响国内的粮食供应?居民是否应该在家中囤积一些粮食?

在4月4日国务院举行的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就目前中国的粮食产量和库存情况来看,大米、小麦等口粮供应充足,“米面无忧”,不必抢购囤积。《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谢九同样在文章《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中国会不会出现“粮荒”?》中指出,尽管中国粮食自给率水平较前几年下降,将近20%的粮食需要从国外进口,但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谷物自给率仍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水平也维持在全球最高,足以应对国际粮食限售带来的风险。

谢九认为,与“有没有粮吃”相比,多国粮食出口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导致的问题在于粮价上涨,加大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例如,大豆是中国猪饲料的重要原料,但长期依赖国际市场,进口率高达88.52%,如果中国大豆进口受限,国内的猪肉价格还会持续涨高。与此同时,中国的大米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即使是小变动也很容易打破平衡,若供给侧进口大米减少,供需天平向需求侧倾泻,米价也面临上涨趋势。

新冠病毒以及后继而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全球各地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囤货现象层出不断。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发言人与各大媒体智库纷纷表示中国粮食供应充足,中文互联网还是蔓延着粮食短缺的焦虑,全国多地也出现了抢购粮食现象。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的消息流出后,许多商场粮食销售告罄,一位北京超市经营者透露,近日店内米面销售量较平时上涨了50%。

囤货是不是特殊时期养成的良好消费习惯?《购物凶猛》的作者孙骁骥在接受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访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当供应总量不变的时候,这就是一种零和博弈。”在疫情期间囤积生活必需品,需要对当地货品供应情况和购入量有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计算,如果一部分人进行恐慌性购买和囤积,那么另一部分人就买不到货。德国哥廷根大学发展和新型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席教授于晓华也在为财新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即使每个人都想着再买10公斤就好,整个数量加起来,也会引发市场恐慌,并形成“恶性循环”,国内当前在粮食问题上需警惕的正是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以及资本市场的炒作。

对战略储备充足的国家来说,新冠疫情尚不足以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但对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来说,情况却是十分严峻。澎湃新闻刊发了一篇题为《联合国粮农专家回应“全球粮食危机”:应关注最贫困的10%》的文章。该文引用世界银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指出,世界上有10%的人口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折合约14元人民币),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粮食短缺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常年困扰着这里的人们,即使目前被限制出口的大米等作物不是非洲贫困人群消费的主粮,但非洲36%的大米进口需求仍不可小觑,加之今年年初的东非蝗灾,非洲目前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当地需求,在亚洲,菲律宾、朝鲜等国的状况同样堪忧。

文章提出,民众性的“囤货”行为似乎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囤粮”政策,“德国之声”将此类举措看作“粮食民族主义”的抬头。如若国家为稳定物流滞后以及恐慌情绪造成的国内市场供应短缺而限制国际粮食贸易,全球粮食贸易的稳定性将被打破,并对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造成打击,进而抬高粮价。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市场、贸易和机构总监,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发展经济部门主任罗布·沃斯在接受澎湃新闻书面采访时谈到,“对于抑制粮价上涨来说,出口禁令是一种适得其反的措施。”

沃斯认为,在主粮作物产量、储备都充足的情况下,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造成如下状况:全球粮食总量充足,价格却在不断上涨,“这不是由于粮食短缺,而是由于糟糕的政策。”他呼吁,应对新冠可能带来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各国应当积极寻求合作,保持贸易畅通,而非筑起高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想界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没有资本压榨与竞争戾气的自然乌托邦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和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讨论。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朱洁树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和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讨论。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一个没有资本压榨与竞争戾气的自然乌托邦

任天堂NS平台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以下简称《动森》)自从3月20日发售以来,至今一直是海内外各大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许多玩家讨论着如何捕捉狼蛛、垂钓鲟鱼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动森》也不断“出圈”,吸引到不少非游戏玩家的关注。3月26日,@上海消防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以《动森》为素材制作的防火安全宣传视频。视频运用《动森》中的DIY功能和其他道具,高度复现了被杂物堵塞的消防通道,一名消防员在路边向居民讲解相关安全知识,并清理了道路上堆叠的自行车、鱼缸等。在可爱的游戏画风与真实生活场景之间,公众号“任天堂Switch游戏”评论道,“某种奇怪的次元壁被打破了。”

在《动森》世界里,没有复杂的剧情以及繁琐的任务,玩家创建的虚拟角色移居到未被开发的无人岛,与动物邻居一起生活。这座岛屿以原始的状态向其居民敞开,玩家可以采集各种自然资源换取钱币和岛外物资,打理自己的家园。再加上自由度极高的DIY功能,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建岛屿,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乍看之下,《动森》与《牧场物语》《星露谷物语》等模拟经营游戏在模式上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通过自然物资的开采和交易来经营一个与现实相似的虚拟世界,从“无所有”的简陋走向富足带来的随心所欲。但正是这款看似平淡无奇的游戏,在开售三天内便打破了Switch游戏首周销售记录,仅日本地区的实体版销量就达到188万套,被誉为可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媲美的“现象级”作品。

《动森》为何走红?不少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会联系到当下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动森》制作人野上恒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表示,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动森》的粉丝或许可以将这个游戏看作是“一场逃避”。人们的户外生活正急剧减少,活动范围退缩到四壁之内,而《动森》无人岛上虚拟的“我”不但能在林中漫步、沐浴沙滩阳光,还能与动物邻居以及前来串门拜访的Switch线上好友进行互动。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玩家尚未将无人岛改建成“现代城镇”的模样,岛上绿意依旧,为身陷泥淖的现实中人提供了人与自然和美融洽的想象。

游戏研究学者刘梦霏则在接受“GQ报道”采访时谈到,《动森》的成功不能简单归因于从现实到游戏的“逃避”,即使没有疫情,《动森》也能“出圈”。在她看来,《动森》的流行是人们对“自然乌托邦”的主动选择,“狩猎-采集人”的生活体验击中了工业社会的痛点,“使你能够在青山绿水间,呼朋引伴地自由冒险”。

“狩猎-采集人”指的是通过双手劳动直接获得第一手自然物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集水果、捕捉鱼虫、开矿伐木是玩家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资源的渠道,通过出售资源换得的“铃钱”可以用来购买岛上没有的种子、家具以及扩建房屋。尽管玩家可以按照现代社会的样子来建设改造岛屿,但岛上始终不会出现流水化作业的工厂。发展后的岛屿会吸引更多动物居民前来移居,但他们仍旧数量有限,且与你熟识,维持着小社群的友好氛围。

在人皆“甘其食,美其服”的“动森桃花源”里,来自Nook Inc.的狸克似乎成了打破和谐的资本象征。想要从露营帐篷搬进独幢住宅,玩家需要向狸克办理贷款手续。每一次扩建,房贷金额都会大幅跳级。与逐渐堆高的房贷相比,玩家赚钱的效率并不会随时间线提高,偿还房贷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狸克因此被广大玩家戏称为“大债主”、“奸商”。

野上恒则为狸克辩护道,即使玩家久未偿债,也不会有利息产生,狸克也不会催促或是生气。从这一点上来看,狸克并非压榨岛民的“邪恶资本家”。

穿着夏威夷衬衫的狸克

公众号“游戏研究社”在文章《现在你能看懂“动森”为啥火了》中指出,许多以“田园生活”为噱头的游戏往往运用细化的任务驱动玩家进行经济发展,悠闲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然而《动森》的玩点不在于经济或“成长”,“生活”不只是其宣传口号,更是游戏的真正目标。文章指出,前期的岛内扩建主线并不指向游戏结局,如果玩家将双层别墅当作游戏目标,所获得的也不过是一个个空白的房间,而游戏时间线依旧随着现实时间不断向未知流动,DIY功能赋予的设计自由为住宅和岛屿开发留下了无尽可能。

换句话说,《动森》不以房贷或其他形式的消费硬性刺激玩家投入紧张的生产活动。适当地赚取金钱可以改善生活,但整座岛屿没有陷入资本发展的逻辑,金钱也不是改变周边环境的唯一手段和驱动力。创意设计、跨岛互助、邻里关系建设等方式都可以对岛屿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产生可见的影响,虚拟世界中的“我”从而摆脱了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的“螺丝钉”角色。

贷款偿还无期限所体现的“去任务化”是《动森》的一大特征,刘梦霏认为,这也是我们不应该将《动森》与农场经营类游戏混为一谈的原因。在她看来,精打细算地压缩时间成本以实现资本增值是农场经营游戏的核心法则,《动森》游戏时间与现实时间同步,虚拟世界中的“一天”即是现实生活中的24小时,玩家不必再分秒必争,从效率的角度规划每一天,因而可以真正进入放松自在的状态。玩家不再受外在刺激机制的驱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内生于玩家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的美好愿景。“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悠闲——不谋求什么,不要重压,无需奖励,‘我就是想找个地方待着’。”刘梦霏说道。

在一些人为“去任务化”带来的高度自由和悠闲而欣喜时,也有部分玩家和游戏评论人怀疑,“去任务化”可能会导致《动森》后期动力不足。公众号“毒眸”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许多新手或许会一时痴迷于《动森》的可爱画风,但劲头一过,“升级打怪的心理需求”无法被满足,自然会选择离开。

刘梦霏则表示,如今市场上的大多数游戏都迎合了现代社会的结构,所谓的“升级打怪”即是其中一种,《王者荣耀》、“吃鸡”这类“强竞技、抢资源消耗”的游戏再现了工业社会的竞争精神和无处不在的矛盾冲突。这类游戏自有其价值和趣味,但友善、柔和的陪伴类游戏也是工业社会游戏市场的“刚需”:充满乌托邦气质的《动森》对世界秩序和价值进行了重新的想象,在那里,自然不再退居为人类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友好替代了猜忌和争斗。她建议,玩家在挑选游戏时应当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从不同类型的游戏中品味不同的乐趣。

多国限制粮食出口:个人“囤货”与国家“囤粮”有助于应对粮食危机吗?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3月下旬以来,越南、柬埔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采取粮食出口限制措施,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3月2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库伦在接受《卫报》专访时称,尽管当前作物长势良好,但疫情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和供应链中断可能会在数周内造成粮食问题。“国家政府在新冠病毒危机期间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引发全球粮食短缺。”托雷罗·库伦发出如是警告。

随着疫情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也不例外。此轮粮食贸易限制措施一经报道便在中文互联网上获得了广泛注意,很多人关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家,此次危机是否会影响国内的粮食供应?居民是否应该在家中囤积一些粮食?

在4月4日国务院举行的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就目前中国的粮食产量和库存情况来看,大米、小麦等口粮供应充足,“米面无忧”,不必抢购囤积。《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谢九同样在文章《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中国会不会出现“粮荒”?》中指出,尽管中国粮食自给率水平较前几年下降,将近20%的粮食需要从国外进口,但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谷物自给率仍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水平也维持在全球最高,足以应对国际粮食限售带来的风险。

谢九认为,与“有没有粮吃”相比,多国粮食出口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导致的问题在于粮价上涨,加大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例如,大豆是中国猪饲料的重要原料,但长期依赖国际市场,进口率高达88.52%,如果中国大豆进口受限,国内的猪肉价格还会持续涨高。与此同时,中国的大米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即使是小变动也很容易打破平衡,若供给侧进口大米减少,供需天平向需求侧倾泻,米价也面临上涨趋势。

新冠病毒以及后继而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全球各地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囤货现象层出不断。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发言人与各大媒体智库纷纷表示中国粮食供应充足,中文互联网还是蔓延着粮食短缺的焦虑,全国多地也出现了抢购粮食现象。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的消息流出后,许多商场粮食销售告罄,一位北京超市经营者透露,近日店内米面销售量较平时上涨了50%。

囤货是不是特殊时期养成的良好消费习惯?《购物凶猛》的作者孙骁骥在接受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访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当供应总量不变的时候,这就是一种零和博弈。”在疫情期间囤积生活必需品,需要对当地货品供应情况和购入量有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计算,如果一部分人进行恐慌性购买和囤积,那么另一部分人就买不到货。德国哥廷根大学发展和新型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席教授于晓华也在为财新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即使每个人都想着再买10公斤就好,整个数量加起来,也会引发市场恐慌,并形成“恶性循环”,国内当前在粮食问题上需警惕的正是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以及资本市场的炒作。

对战略储备充足的国家来说,新冠疫情尚不足以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但对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来说,情况却是十分严峻。澎湃新闻刊发了一篇题为《联合国粮农专家回应“全球粮食危机”:应关注最贫困的10%》的文章。该文引用世界银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指出,世界上有10%的人口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折合约14元人民币),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粮食短缺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常年困扰着这里的人们,即使目前被限制出口的大米等作物不是非洲贫困人群消费的主粮,但非洲36%的大米进口需求仍不可小觑,加之今年年初的东非蝗灾,非洲目前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当地需求,在亚洲,菲律宾、朝鲜等国的状况同样堪忧。

文章提出,民众性的“囤货”行为似乎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囤粮”政策,“德国之声”将此类举措看作“粮食民族主义”的抬头。如若国家为稳定物流滞后以及恐慌情绪造成的国内市场供应短缺而限制国际粮食贸易,全球粮食贸易的稳定性将被打破,并对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造成打击,进而抬高粮价。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市场、贸易和机构总监,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发展经济部门主任罗布·沃斯在接受澎湃新闻书面采访时谈到,“对于抑制粮价上涨来说,出口禁令是一种适得其反的措施。”

沃斯认为,在主粮作物产量、储备都充足的情况下,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造成如下状况:全球粮食总量充足,价格却在不断上涨,“这不是由于粮食短缺,而是由于糟糕的政策。”他呼吁,应对新冠可能带来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各国应当积极寻求合作,保持贸易畅通,而非筑起高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